冷轧钢板及其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9239684阅读:来源:国知局
如下构成:不仅含有上述各化学成分,如下所述还含有Nb、V以及 Ti中的两种以上。
[0087] 即,可以使化学成分为:以满足(1)式的方式含有0.03~0· 12%的C、0~1.0% 的Si (包括无添加)、0. 2~0. 8 %的Μη、0. 03%以下的P (不包括无添加)、0. 03%以下的 S (不包括无添加)以及0.05%以下的Al (不包括无添加),并且以满足作为(2)式的0.04 < (Nb% +L4) + (V% +1. 1)+Ti%<0.3 的方式含有 0.01 ~0.4% 的 Nb、0.01 ~0.3% 的 V以及0.01~0.3%的Ti中的两种以上,余量由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需要说明的 是,⑵式中的Nb%为Nb的含量)、V%为V的含量)、Ti%为Ti的含量(% )。
[0088] 另外,还可以为如下构成:不仅含有上述各化学成分,如下所述根据需要还含有 Cr、Ni、Mo以及B中的至少一种。
[0089] 即,可以使化学成分为:在上述各化学成分的基础上,以满足作为(3)式的 5XC% -Si% +Μη% +1. 6XCr% +0· 8XNi% -I. 5XA1%< 1 的方式含有 0· 10 ~2. 0%的 Cr、0. 05~(λ 5%的Ni、0. 05~(λ 5%的Mo以及(λ 0002~(λ 002%的B中的至少一种。需 要说明的是,(3)式中的C%为C的含量(%)、Si %为Si的含量(%)、Μη%为Mn的含量 (% )、Cr%为Cr的含量)、Ni%为Ni的含量)、A1%为Al的含量(% )。
[0090] 在此,对冷轧钢板中的各元素以及各元素的含量进行说明。
[0091] C(碳)的含量小于0. 03%时,难以形成有助于耐磨损性的硬质碳化物颗粒。另一 方面,C的含量越增多,α - γ相变点越降低,同时在摩擦热所引起的加热部形成了马氏体 组织时的硬度和膨胀变形量越增大,并且热导率越降低。因此,在满足(1)式或(3)式的关 系的范围内,考虑到与其他特性的平衡,C的含量的上限为0.12%。因此,C的含量设定为 0.03%以上且0. 12%以下,在更优先提高耐过热点性的情况下,优选设定为小于0. 10%。
[0092] Si (硅)在出于通常的脱氧目的而含有的情况下,即使含量小于0. 4%也足够。但 是,Si发挥使α - γ相变点升高的作用,因此可以含有超过0.4%。另一方面,超过1.0% 而过量含有Si时,在钢板的轧制时等容易发生脆性破坏。因此,Si的含量设定为0% (包 括无添加)以上且1.0%以下。
[0093] Mn(锰)是为了提高原材钢板的强度所需要的元素,为了提高强度,需要含有 0.2 %以上。另一方面,Mn发挥使α - γ相变点降低的作用,因此含有超过0.8 %时, α - γ相变点降低。因此,Mn的含量设定为0.2%以上且0.8%以下。需要说明的是,Mn 的含量越多,则热轧钢板越容易形成带状组织,冲裁加工所引起的冲裁截面的性状越容易 变差,因此Mn的含量更优选为0. 6%以下。
[0094] P(磷)和S(硫)含有超过0. 03%时,会招致冲裁性及韧性的降低。因此,P的含 量设定为〇. 03%以下(不包括无添加),S的含量设定为0. 03%以下(不包括无添加)。
[0095] Al (铝)是发挥脱氧效果的元素。在仅出于脱氧目的的情况下,含量即使小于 0.01 %也足够。但是,Al发挥使α - γ相变点升高的作用,因此可以含有超过0.01%。 另外,如果是以规定的浓度含有Nb、V、Ti的钢,则即使超过0.05%而大量含有Α1,也无益于 相变点升高效果。因此,Al的含量设定为0. 05%以下(不包括无添加)。
[0096] 在此,冷乳钢板的α - γ相变点以及淬透性因 C、Si、Mn及Al各元素各自的作用 而受到影响。因此,对于这些各元素的含量,需要综合考虑。并且,为了升高α - γ相变 点并且降低淬透性,各元素的含量需要满足以(1)式5XC% -Si% +Μη% -I. 5XA1%< 1 表不的关系。
[0097] Nb (铌)、V(钒)以及Ti (钛)与钢中的C结合而形成硬质碳化物,有助于提高耐 磨损性。另外,Nb、V以及Ti发挥如下作用:将钢中碳以溶解度低的NbC、VC以及TiC的形 式固定,从而抑制摩擦热所引起的加热部的α - γ相变。此外,Nb、V以及Ti有效地抑制 摩擦所引起的温度升高部的铁素体晶体粒径的粗大化以及软质化。即,通过含有Nb、V、Ti, 能够提高耐过热点性以及耐磨损性。
[0098] 并且,在单独含有Nb、V以及Ti之中的Nb的情况下,为了发挥上述关于耐过热点 性及耐磨损性的作用,需要含有0. 03%以上的Nb。另一方面,含有超过0. 4%的Nb时,热轧 钢板的硬度升高,无法制造目标产品板厚及硬度的片用钢。因此,在单独含有Nb、V以及Ti 之中的Nb的情况下,Nb的含量设定为0.03%以上且0.4%以下。
[0099] 另外,在单独含有Nb、V以及Ti之中的V的情况下,为了发挥上述关于耐过热点性 以及耐磨损性的作用,需要含有0. 03%以上的V。另一方面,含有超过0. 3%的V时,热轧 钢板的硬度升高,无法制造目标产品板厚及硬度的片用钢。因此,在单独含有Nb、V以及Ti 之中的V的情况下,V的含量设定为0. 03%以上且0. 3%以下。
[0100] 此外,在复合含有Nb、V以及Ti之中的两种以上的情况下,为了发挥上述关于耐 过热点性以及耐磨损性的作用,需要含有0. 01%以上的Nb、0. 01%以上的V、0. 01%以上的 Ti。另一方面,含有超过0. 4%的Nb、含有超过0. 3%的V、含有超过0. 3%的Ti时,热轧钢 板的硬度升高,无法制造目标产品板厚及硬度的片用钢。因此,在复合含有Nb、V以及Ti的 情况下,Nb的含量设定为0.0 l %以上且0. 4%以下、V的含量设定为0.0 l %以上且0. 3%以 下、Ti的含量设定为0.01 %以上且0.3%以下。
[0101] 需要说明的是,在如此复合添加 Nb、V以及Ti的情况下,耐过热点性、耐磨损性及 其他副作用会因所添加的各元素各自的作用而受到影响。因此,这些各元素的含量需要综 合考虑,Nb、V以及Ti的含量需要满足以⑵式0. 04 < (Nb% +1.4) + (V% +1. 1)+Ti% < 0. 3表不的关系。
[0102] Cr(铬)、Ni (镍)、Mo(钼)以及B(硼)发挥使耐磨损性及强韧性提高的作用。因 此,在分离片的花键部所卡合的对象花键通过例如渗碳、氮化等表面硬化处理而硬质化的 情况下,优选添加这些元素。
[0103] 含有Cr的情况下,考虑到耐磨损性提高作用及副作用,将Cr的含量设定为0. 10% 以上且2. 0%以下。
[0104] 含有Ni的情况下,考虑到强韧性提高作用及副作用,将Ni的含量设定为0. 05%以 上且0. 5%以下。
[0105] 含有Mo的情况下,考虑到强韧性提高作用及副作用,将Mo的含量设定为0. 05%以 上且0. 5%以下。
[0106] 含有B的情况下,考虑到强韧性提高作用及副作用,将B的含量设定为0. 0002 %以 上且0.002%以下。
[0107] 另外,在根据需要含有Cr、Ni的情况下,冷轧钢板的α - γ相变点以及淬透性 也会因 Cr、Ni的作用而受到影响。因此,为了使α - γ相变点升高并且使淬透性降低, 需要综合考虑C、Si、Mn以及Al、Cr以及Ni的含量,需要满足(3)式5XC% -Si% +Μη% +1. 6XCr% +0· 8XNi% -I. 5ΧΑ1%< 1 所示的关系。
[0108] 并且,如上所述,用于提高耐过热点性以及耐磨损性的非常重要的因素是Nb系碳 化物、V系碳化物以及Ti系碳化物。即,为了提高耐过热点性和花键部的与对象花键摩擦 的摩擦面的耐磨损性,钢板表面的Nb系碳化物、V系碳化物以及Ti系碳化物发挥效果。因 此,Nb系碳化物、V系碳化物以及Ti系碳化物需要微细均匀分散。
[0109] 具体而言,在单独含有Nb的情况下,作为钢板中的析出物的Nb系碳化物的平均粒 径需要为20nm以上且IOOnm以下的范围内。
[0110] 另外,在单独含有V的情况下,作为钢板中的析出物的V系碳化物的平均粒径需要 为20nm以上且IOOnm以下的范围内。
[0111] 此外,在复合含有Nb、V以及Ti中的两种以上的情况下,钢板中的析出物、即含有 Nb、V以及Ti中的任一种元素的碳化物的平均粒径需要为20nm以上且IOOnm以下的范围 内。
[0112] 特别是存在于钢板的表面以及作为表面附近的表层部的Nb系碳化物、V系碳化物 以及Ti系碳化物对耐过热点性以及耐磨损性的影响大。因此,优选在自钢板表面起至少 200 μm以内的层、即表层部存在的含有Nb、V以及Ti中的任一种元素的碳化物的平均粒径 为20nm以上且IOOnm以下。
[0113] 另一方面,在钢板的截面方向的中央部等比表层部深的位置存在的Nb系碳化物、 V系碳化物以及Ti系碳化物不太有助于耐过热点性,并且,耐磨损性优异时,反而有可能会 损伤对象材料。因此,钢板的截面方向中央部的Nb系碳化物、V系碳化物以及Ti系碳化物 的平均粒径与表层部为同等程度即可。相反,如果相对于表层部,Nb系碳化物、V系碳化物 以及Ti系碳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