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动式铸造钢圈环内外双层去毛刺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326047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动式铸造钢圈环内外双层去毛刺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铸造零件表面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手动式铸造钢圈环内外双层去毛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铸造是人类掌握比较早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已有约6000年的历史,中国约在公元前1700?前1000年之间已进入青铜铸件的全盛期,工艺上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铸造是指将固态金属溶化为液态倒入特定形^^铸型,待其凝固成形的加工方式;被铸金属有:铜、铁、铝、锡、铅等,普通铸型的材料是原砂、黏土、水玻璃、树脂及其他辅助材料;特种铸造的铸型包括:熔模铸造、消失模铸造、金属型铸造、陶瓷型铸造等。其中以钢为被铸金属的铸造件可称为铸造钢件,钢圈环就属于铸造钢件,钢圈环应用于很多行业,且钢圈环被铸造后其内外表面均有很多毛刺,现在对于钢圈环内外表面的毛刺均采用人工进行处理,这样的处理方式不仅费时费力,占用了大量的劳动力资源,而且由于毛刺均为金属,容易对手工处理者产生划伤等危险事故。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去毛刺工具,具体的说是一种手动式铸造钢圈环内外双层去毛刺装置。

【发明内容】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动式铸造钢圈环内外双层去毛刺装置。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手动式铸造钢圈环内外双层去毛刺装置,包括外去刺滚筒、内去刺滚筒、连接轴承、旋转轴、固定架、传动齿轮、固定轴承、导向杆、支架、旋转轴承和手轮;所述的外去刺滚筒位于内去刺滚筒外侧,且外去刺滚筒和内去刺滚筒同轴安装,外去刺滚筒和内去刺滚筒之间采用连接轴承进行连接;所述的旋转轴底端固定在内去刺滚筒上端面上,固定架安装在外去刺滚筒正上方,传动齿轮固定在旋转轴中部位置处,固定轴承套装在外去刺滚筒上端外侧,且固定轴承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耳座,导向杆底端分别固定在固定轴承左右两侧的耳座上,导向杆顶端与支架相连接;所述的旋转轴承位于支架底端面上,且旋转轴承与旋转轴之间采用过盈连接方式相连接,手轮固定在旋转轴顶端处。
[000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外去刺滚筒内侧壁上沿其周向方向均匀设置有外去刺磨台,内去刺滚筒外侧壁上沿其周向方向均匀设置有内去刺磨台。
[000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固定架下端均匀对称设置有弧形状固定座,固定架上端呈圆盘状结构,且固定架上端中心位置处开设有圆孔,圆孔内侧壁上设置有内齿轮,且内齿轮与传动齿轮之间相嗤合。
[000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支架由固定段、连接段和握持段组成,固定段与握持段之间通过连接段相连接,且握持段中部设置有握持手柄。
[0008]使用时,首先将外去刺滚筒和内去刺滚筒中间形成的空心环状空间套装在铸造后的钢圈环内外表面上;然后手握支架的握持段上的握持手柄且用力下压;再通过转动手轮带动旋转轴的旋转,从而通过与旋转轴中部安装的传动齿轮与固定架上端中心位置处开设有的圆孔内侧壁上的内齿轮相啮合来带动外去刺滚筒的转动,且内去刺滚筒与旋转轴之间相连接,从而内去刺滚筒与旋转轴进行同轴传动,在外去刺滚筒内侧壁上的外去刺磨台和内去刺滚筒外侧壁上的内去刺磨台的作用下,铸造后的钢圈环内外表面上的毛刺被去除,达到了对铸造后钢圈环内外表面毛刺的除去效果,速度快且安全性高。
[000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一种手动式铸造钢圈环内外双层去毛刺装置具有结构简单紧凑、操作简单和制作成本低等特点,相比现有技术,其可对铸造后的钢圈环内外表面毛刺进行一次性打磨处理,去毛刺速度快且外观光滑美观,节约了大量的人工成本,且安全性尚O
【附图说明】
[001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从上往下看);
[0012]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从下往上看)。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0014]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手动式铸造钢圈环内外双层去毛刺装置,包括外去刺滚筒
1、内去刺滚筒2、连接轴承3、旋转轴4、固定架5、传动齿轮6、固定轴承7、导向杆8、支架9、旋转轴承10和手轮11;所述的外去刺滚筒I位于内去刺滚筒2外侧,且外去刺滚筒I和内去刺滚筒2同轴安装,外去刺滚筒I和内去刺滚筒2之间采用连接轴承3进行连接;所述的旋转轴4底端固定在内去刺滚筒2上端面上,固定架5安装在外去刺滚筒I正上方,传动齿轮6固定在旋转轴4中部位置处,固定轴承7套装在外去刺滚筒I上端外侧,且固定轴承7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耳座,导向杆8底端分别固定在固定轴承7左右两侧的耳座上,导向杆8顶端与支架9相连接;所述的旋转轴承10位于支架9底端面上,且旋转轴承10与旋转轴4之间采用过盈连接方式相连接,手轮11固定在旋转轴4顶端处。
[0015]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的外去刺滚筒I内侧壁上沿其周向方向均匀设置有外去刺磨台,内去刺滚筒2外侧壁上沿其周向方向均匀设置有内去刺磨台。
[0016]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的固定架5下端均匀对称设置有弧形状固定座,固定架5上端呈圆盘状结构,且固定架5上端中心位置处开设有圆孔,圆孔内侧壁上设置有内齿轮,且内齿轮与传动齿轮6之间相嗤合。
[0017]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的支架9由固定段、连接段和握持段组成,固定段与握持段之间通过连接段相连接,且握持段中部设置有握持手柄。
[0018]如图1和图2所示,使用时,首先将外去刺滚筒I和内去刺滚筒2中间形成的空心环状空间套装在铸造后的钢圈环内外表面上;然后手握支架9的握持段上的握持手柄且用力下压;再通过转动手轮11带动旋转轴4的旋转,从而通过与旋转轴4中部安装的传动齿轮6与固定架5上端中心位置处开设有的圆孔内侧壁上的内齿轮相啮合来带动外去刺滚筒I的转动,且内去刺滚筒2与旋转轴4之间相连接,从而内去刺滚筒2与旋转轴4进行同轴传动,在外去刺滚筒I内侧壁上的外去刺磨台和内去刺滚筒2外優壁上的内去刺磨台的作用下,铸造后的钢圈环内外表面上的毛刺被去除,达到了对铸造后钢圈环内外表面毛刺的除去效果,速度快且安全性高。
[0019]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的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主权项】
1.一种手动式铸造钢圈环内外双层去毛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去刺滚筒、内去刺滚筒、连接轴承、旋转轴、固定架、传动齿轮、固定轴承、导向杆、支架、旋转轴承和手轮;所述的外去刺滚筒位于内去刺滚筒外侧,且外去刺滚筒和内去刺滚筒同轴安装,外去刺滚筒和内去刺滚筒之间采用连接轴承进行连接;所述的旋转轴底端固定在内去刺滚筒上端面上,固定架安装在外去刺滚筒正上方,传动齿轮固定在旋转轴中部位置处,固定轴承套装在外去刺滚筒上端外侧,且固定轴承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耳座,导向杆底端分别固定在固定轴承左右两侧的耳座上,导向杆顶端与支架相连接;所述的旋转轴承位于支架底端面上,且旋转轴承与旋转轴之间采用过盈连接方式相连接,手轮固定在旋转轴顶端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动式铸造钢圈环内外双层去毛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去刺滚筒内侧壁上沿其周向方向均匀设置有外去刺磨台,内去刺滚筒外侧壁上沿其周向方向均匀设置有内去刺磨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动式铸造钢圈环内外双层去毛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架下端均匀对称设置有弧形状固定座,固定架上端呈圆盘状结构,且固定架上端中心位置处开设有圆孔,圆孔内侧壁上设置有内齿轮,且内齿轮与传动齿轮之间相啮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动式铸造钢圈环内外双层去毛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由固定段、连接段和握持段组成,固定段与握持段之间通过连接段相连接,且握持段中部设置有握持手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动式铸造钢圈环内外双层去毛刺装置,包括外去刺滚筒、内去刺滚筒、连接轴承、旋转轴、固定架、传动齿轮、固定轴承、导向杆、支架、旋转轴承和手轮;所述的外去刺滚筒和内去刺滚筒之间采用连接轴承进行连接,旋转轴底端固定在内去刺滚筒上端面上,固定架安装在外去刺滚筒正上方,传动齿轮固定在旋转轴中部位置处,固定轴承套装在外去刺滚筒上端外侧,导向杆底端分别固定在固定轴承左右两侧的耳座上,导向杆顶端与支架相连接,旋转轴承位于支架底端面上,手轮固定在旋转轴顶端处。本实用新型可对铸造后的钢圈环内外表面毛刺进行一次性打磨处理,去毛刺速度快且外观光滑美观,节约了大量的人工成本,且安全性高。
【IPC分类】B24B41/02, B24B9/04
【公开号】CN205237740
【申请号】CN201520899770
【发明人】贺云, 丁长江
【申请人】益阳金沙重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5月18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1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