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生产白炭黑的旋风分离器的壳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72915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生产白炭黑的旋风分离器的壳体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生产白炭黑的旋风分离器的壳体,包括外层壳体和内层壳体,内层壳体上设置有N个微型孔,微型孔的孔径为60~130um,相邻的微型孔之间的距离为60~300um,N为整数,N的数量在100个以上。旋风分离器的工作过程中,内层壳体处,白炭黑粉体受到很大的离心力作用,碰到具有孔径为60~130um的微型孔、且相邻的微型孔之间的距离为60~300um的内层壳体后,类似遇到切刀的切割作用,大的粉体颗粒被切割为小的粉体颗粒,壳体处的能量被充分利用,所得的白炭黑的颗粒直径在其它工艺不变的情况下可平均减小20um以上。
【专利说明】—种用于生产白炭黑的旋风分离器的壳体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化工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生产白炭黑的旋风分离器的壳体。
【背景技术】
[0002]白炭黑是白色粉末状无定形硅酸和硅酸盐产品的总称,主要是指沉淀二氧化硅、气相二氧化硅、超细二氧化硅凝胶和白炭黑气凝胶,也包括粉末状合成硅酸铝和硅酸钙等,颗粒直径是白炭黑的重要质量标准。
[0003]在白炭黑的制取过程中,白炭黑从板框压滤机出来成膏状,没有流动性,需要经过打浆、回转烘干、旋风分离等工序(如图1所示)才能获得粉体类的成品,其中,旋风分离器是一个重要的分离设备。
[0004]在现有工艺流程中,旋风分离器的主要作用是将烘干后的白炭黑根据粒径大小进行分离,粒径较大的白炭黑在壳体处,在离心力和重力作用下落入旋风分离器的底部,颗粒直径为80?150um的白炭黑在二次涡流的作用下从旋风分离器的回流管进入后续生产流程;在该工艺流程中,旋风分离器的壳体处的能量没有充分利用。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生产白炭黑的旋风分离器的壳体,利用白炭黑粉体的离心力将粒径较大的白炭黑切割成粒径较小的白炭黑,壳体处的能量充分利用,所得的白炭黑的颗粒直径在其它工艺不变的情况下可平均减小20um以上。
[0006]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种用于生产白炭黑的旋风分离器的壳体,包括外层壳体和内层壳体,内层壳体上设置有N个微型孔,微型孔的孔径为60?130um,相邻的微型孔之间的距离为60?300um, N为整数,N的数量在100个以上。
[0008]优选的,内层壳体包括第一套磁层壳体、不锈钢层壳体和第二陶瓷层壳体,第一套磁层壳体、不锈钢层壳体和第二陶瓷层壳体从内到外依次设置;第一套磁层壳体和第二陶瓷层壳体上设置有孔径为60?130um的微型孔,不锈钢层壳体上设置有孔径为800?2000um的网孔。
[0009]优选的,第一套磁层壳体和第二陶瓷层壳体的厚度为3?IOmm ;不锈钢层壳体的厚度为4?8mm。
[0010]其中,外层壳体的侧壁的下部设置导出孔,导出孔将内层壳体与外层壳体之间的空间与外部连通。
[0011]优选的,微型孔的孔径为100?120um,相邻的微型孔之间的距离为80?lOOum。
[0012]其中,还包括第一导流叶片、粉体收集片、第二导流叶片;粉体收集片设置于内层壳体的内部的下部,第二导流叶片 与第一导流叶片同轴设置;粉体收集片将内层壳体内部的空间从上到下分为第一导流叶片作用区和第二导流叶片作用区;第一导流叶片位于第一导流叶片作用区;第二导流叶片位于第二导流叶片作用区。
[0013]优选的,内层壳体的表面设置有锯齿形的微型突起,微型突起的高度在300um以下。
[0014]优选的,相邻的微型孔之间设置有2个以上的微型突起。
[0015]优选的,多个微型突起的取向不一致。
[0016]优选的,相邻的微型突起的取向角相差15?45°。
[001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一种用于生产白炭黑的旋风分离器的壳体,包括外层壳体和内层壳体,内层壳体上设置有N个微型孔,微型孔的孔径为60?130um,相邻的微型孔之间的距离为60?300um,N为整数,N的数量在100个以上。旋风分离器的工作过程中,内层壳体处,白炭黑粉体受到很大的离心力作用,碰到具有孔径为60?130um的微型孔、且相邻的微型孔之间的距离为60?300um的内层壳体后,类似遇到切刀的切割作用,大的粉体颗粒被切割为小的粉体颗粒,壳体处的能量被充分利用,所得的白炭黑的颗粒直径在其它工艺不变的情况下可平均减小20um以上。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有效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将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不言自明的是,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无需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做出其它附图。
[0019]图1是膏状白炭黑干燥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0020]图2是本发明一种用.于白炭黑生产的旋风分离器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发明一种用于白炭黑生产的旋风分离器的壳体的图2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2]图中:
[0023]1-打浆机;2_搅拌釜;3_离心雾化器;4_干燥塔;5_鼓风机;6_热泵-J-旋风分离器;71_外层壳体;72_内层壳体;721-微型孔;722_第一套磁层壳体;723_不锈钢层壳体;724_第二陶瓷层壳体;725_微型突起;73_导出孔;74_第一导流叶片;75_粉体收集片;76_第二导流叶片;77_第一导流叶片作用区;78_第二导流叶片作用区;8_引内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4]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生产白炭黑的旋风分离器的壳体,为了使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更清楚的理解本发明方案,并使本发明上述的目的、特征、有益效果能够更加明白、易懂,下面结合附图1?3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5]实施例一
[0026]请参阅图1。从板框压滤机出来成膏状白炭黑在打浆机I内与溶解液充分混合,在含固率低于18%时成为流体状,进入搅拌釜2内,搅拌后通过离心雾化器3的作用呈雾状喷洒进干燥塔4内;与此同时,鼓风机5将热泵6提供的热量送入干燥塔4的塔顶离心雾化器3的喷头附近,将雾状的白炭黑干燥为粉体状的白炭黑;粉体状的白炭黑在旋风分离器7内进行粒径分离,颗粒较大的白炭黑和其它杂质从旋风分离器7的底部流出,粒径较小的白炭黑在旋风分离器7内的二次涡流的作用下进入回流管,在引内机8的作用下进入后续
生产流程。
[0027]—种用于生产白炭黑的旋风分离器的壳体,包括外层壳体71和内层壳体72,内层壳体72上设置有N个微型孔721,微型孔721的孔径为60?130um,相邻的微型孔721之间的距离为60?300um,N为整数,N的数量在100个以上。
[0028]旋风分离器工作过程中,内层壳体71处,白炭黑粉体受到很大的离心力作用,碰到具有孔径为60?130um的微型孔721、且相邻的微型孔721之间的距离为60?300um的内层壳体后,类似遇到切刀的切割作用,大的粉体颗粒被切割为小的粉体颗粒,壳体处的能量被充分利用,所得的白炭黑的颗粒直径在其它工艺不变的情况下可平均减小20um以上。
[0029]本实施例中,内层壳体72包括第一套磁层壳体722、不锈钢层壳体723和第二陶瓷层壳体724,第一套磁层壳体722、不锈钢层壳体723和第二陶瓷层壳体724从内到外依次设置;第一套磁层壳体722和第二陶瓷层壳体724上设置有孔径为60?130um的微型孔721,不锈钢层壳体723上设置有孔径为800?2000um的网孔。不锈钢层壳体723大大加强了内层壳体72的强度,第一套磁层壳体722和第二陶瓷层壳体724容易制作微孔直径为60?130um的微型孔,相邻的微型孔721之间的距离容易保证。
[0030]本实施例中,第一套磁层壳体722和第二陶瓷层壳体724的厚度为3mm,不锈钢层壳体723的厚度为4mm。作为备选方案,第一套磁层壳体722和第二陶瓷层壳体724的厚度也可以为5mm、7mm或IOmm ;不镑钢层壳体723的厚度也可以为5mm、6mm、7mm或8mm。
[0031]本实施例中,外层壳体71的侧壁的下部设置导出孔73,导出孔73将内层壳体72与外层壳体71之间的空间与外部连通。从导出孔73导出的白炭黑粉体可以再次进入旋风分离器7进入新的循环,将小粒径的白炭黑引入后续工作流程。
[0032]实施例二
[0033]—种用于生产白炭黑的旋风分离器的壳体,包括外层壳体71和内层壳体72,内层壳体72上设置有N个微型孔721,微型孔721的孔径为100?120um,相邻的微型孔721之间的距离为80?lOOum,N为整数,N的数量在100个以上。
[0034]旋风分离器工作过程中,内层壳体71处,白炭黑粉体受到很大的离心力作用,碰到具有孔径为60?130um的微型孔721、且相邻的微型孔721之间的距离为60?300um的内层壳体后,类似遇到切刀的切割作用,大的粉体颗粒被切割为小的粉体颗粒,壳体处的能量被充分利用,所得的白炭黑的颗粒直径在其它工艺不变的情况下可平均减小20um以上。
[0035]本实施例中,内层壳体72包括第一套磁层壳体722、不锈钢层壳体723和第二陶瓷层壳体724,第一套磁层壳体722、不锈钢层壳体723和第二陶瓷层壳体724从内到外依次设置;第一套磁层壳体722和第二陶瓷层壳体724上设置有孔径为60?130um的微型孔721,不锈钢层壳体723上设置有孔径为800?2000um的网孔。不锈钢层壳体723大大加强了内层壳体72的强度,第一套磁层壳体722和第二陶瓷层壳体724容易制作微孔直径为60?130um的微型孔,相邻的微型孔721之间的距离容易保证。
[0036]本实施例中,第一套磁层壳体722和第二陶瓷层壳体724的厚度为3mm,不锈钢层壳体723的厚度为4mm。作为备选方案,第一套磁层壳体722和第二陶瓷层壳体724的厚度也可以为5mm、7mm或IOmm ;不镑钢层壳体723的厚度也可以为5mm、6mm、7mm或8mm。
[0037]本实施例中,外层壳体71的侧壁的下部设置导出孔73,导出孔73将内层壳体72与外层壳体71之间的空间与外部连通。从导出孔73导出的白炭黑粉体可以直接作为成品。
[0038]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导流叶片74、粉体收集片75、第二导流叶片76 ;粉体收集片75设置于内层壳体72的内部的下部,第二导流叶片76与第一导流叶片74同轴设置;粉体收集片75将内层壳体72内部的空间从上到下分为第一导流叶片作用区77和第二导流叶片作用区78 ;第一导流叶片74位于第一导流叶片作用区77 ;第二导流叶片76位于第二导流叶片作用区78。粉体收集片75收集从内层壳体72的内部滑落的白炭黑粉体,通过第二导流叶片76的作用进行粒径分拣,小颗粒的白炭黑粉体通过旋风分离器中部的回流管回收,进入后续工艺流程。
[0039]本实施例中,内层壳体72的表面设置有锯齿形的微型突起725,微型突起725的高度在300um以下。旋风分离器工作过程中,内层壳体71处,白炭黑粉体在离心力、旋风分离器的气体紊流作用下,以巨大的速度碰到锯齿形的微型突起725,被切割成更小的颗粒,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壳体处的能量利用率,将白炭黑粉体的粒径进一步减小。
[0040]本实施例中,相邻的微型孔721之间设置有2个以上的微型突起725,多个微型突起725的取向不一致,相邻的微型突起的取向角相差15?45°。进一步保证了白炭黑粉体无论从哪个方向吹向微型突起725都会受到切割作用,进一步提高了壳体处的能量利用率,使得白炭黑粉体的粒径进一步减小。
[0041]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 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生产白炭黑的旋风分离器的壳体,包括外层壳体(7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层壳体(72),所述内层壳体(72)上设置有N个微型孔(721),所述微型孔(721)的孔径为60?130um,相邻的所述微型孔(721)之间的距离为60?300um,N为整数,N的数量在100个以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风分离器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壳体(72)包括第一套磁层壳体(722)、不锈钢层壳体(723)和第二陶瓷层壳体(724),第一套磁层壳体(722)、不锈钢层壳体(723)和第二陶瓷层壳体(724)从内到外依次设置;所述第一套磁层壳体(722)和第二陶瓷层壳体(724)上设置有所述微型孔(721),所述不锈钢层壳体(723)上设置有孔径为800?2000um的网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风分离器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磁层壳体(722)和第二陶瓷层壳体(724)的厚度为3?IOmm ;所述不锈钢层壳体(723)的厚度为4?8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风分离器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壳体(71)的侧壁的下部设置导出孔(73),所述导出孔(73)将内层壳体(72)与外层壳体(71)之间的空间与外部连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风分离器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孔(721)的孔径为100?120um,相邻的所述微型孔(721)之间的距离为80?lOOu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风分离器的壳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导流叶片(74)、粉体收集片(75)、第二导流叶片(76);所述粉体收集片(75)设置于内层壳体(72)的内部的下部,所述第二导流叶片(76)与第一导流叶片(74)同轴设置;所述粉体收集片(75)将内层壳体(72)内部的空间从上到下 分为第一导流叶片作用区(77)和第二导流叶片作用区(78);所述第一导流叶片(74)位于第一导流叶片作用区(77);所述第二导流叶片(76)位于第二导流叶片作用区(78)。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风分离器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壳体(72)的表面设置有锯齿形的微型突起(725),所述微型突起(725)的高度在300um以下。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风分离器的壳体,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微型孔(721)之间设置有2个以上的微型突起(725 )。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旋风分离器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微型突起(725)的取向不一致。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旋风分离器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的微型突起的取向角相差15?45。。
【文档编号】C01B33/12GK103435052SQ201310392546
【公开日】2013年12月11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日
【发明者】陈南飞, 卢爱平 申请人:无锡恒诚硅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