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杏鲍菇废菌糠为原料的食用菌培养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102823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用菌培养料再利用。
背景技术
:食用菌栽培用培养基在栽培使用后仍含有一定比例可以利用物质,如何高效利用食用菌栽培料,使其得到充分利用对于食用菌栽培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也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是一个利好因素。杏鲍菇和杏鲍菇是两个个产量较大的食用菌品种,近年来一些科研工作者对食用菌及其培养基进行了一些研究,具体内容如下:一种可以提高食用菌钙含量的栽培基质,申请号:201410403374.8,人发明公开一种可以提高食用菌钙含量的栽培基质,涉及栽培基质
技术领域
,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份组成:骨粉8-12份、秸秆20-40份、沼渣1-2份、木炭灰2-4份、苔藓1-2份、荔枝壳1-2份、豆秸灰1-2份、松球1-2份、抹茶1-2份、富硒酵母0.5-1份、鱼骨粉1-2份、红曲米1-2份、窖泥4-6份、草炭土3-5份、锯末4-6份、竹粉1-2份、龙虾壳1-2份、鱼鳞1-2份及杀菌剂1-2份。本发明基质产出的食用菌可以补充机体所需多重营养,调节肠胃功能,调节微循环,提高免疫力,特别适合骨质疏松、骨质增生、易骨折的人士,提高资源利用率,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发明专利申请(专利)号:CN201410058391.2,发明公开了一种金针菇菌渣培养基料及其栽培双孢食用菌的方法,将金针菇菌渣30-60份,牛粪35份,甘蔗渣0.5-1份,蚕沙0.5-1.5份,复合肥1份,石灰1-1.5份,石膏0.5-1份,过磷酸钙2份,通过建堆、发酵、播种、覆土、出菇和采收一系列步骤生产出来的双孢食用菌出菇期提前7-10天,采菇期延长10-15天,将金针菇菌渣回收利用,减少了菌渣对环境的污染。一种利用已出菇平菇菌棒移栽白灵菇的方法,申请号:201110184688.X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已出菇平菇菌棒移栽白灵菇的方法,包括白灵菇菌体的处理、已出菇平菇菌棒的处理、白灵菇菌体的栽种和栽种后的培养。本发明操作简便,栽种时选取已出菇的平菇菌棒,利用平菇和白灵菇同属侧耳类食用菌,即二者亲和性较高的特性,革命性的将白灵菇嫁接在已出菇平菇菌棒上,白灵菇的成活率可以达到90%以上,节省了菌棒的成本支出,降低了种植户的成本;栽种时的单墙体内有营养泥,保证了白灵菇成长时的营养供给和水分供给,每斤已出菇平菇菌棒干料可产菇八两以上,即生物学转化率大于80%,极大地增加了白灵菇的产量,可见前期节省了菌棒的成本投入,后期增加了白灵菇产量,种植户可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杏鲍菇栽培料,申请号:201410199577.X,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杏鲍菇栽培料,以质量百分比计,包括竹子造纸所产生的竹浆次级污泥35%~40%、棉籽皮53~58%,麸皮5%~15%,石膏0.5%~2%,石灰0.5%~2%。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即确保了杏鲍菇生长过程中的营养需求,同时原料来源广泛、成本较低。一种栽培白灵菇的培养料配方及白灵菇的栽培方法,申请号:201210529327.9。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栽培白灵菇的培养料配方及白灵菇的栽培方法。该培养料配方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壳30~50%,玉米芯30~50%,麦麸10~15%,大蒜10%,石膏1~2%,石灰2%。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高产配方具有以下优点:1.原料中使用了玉米芯,都是农业种植生产中的下脚料,节约了栽培原料的采购成本,降低了栽培白灵菇的成本风险。2.大蒜既提供了部分白灵菇生长所需要的营养,又提高了白灵菇的防病性能,有助于解决白灵菇易发病的实际性难题。3.在相同的栽培生产条件下生物学效率可达到90%以上,比传统原料产量提高了40~50%。4.白灵菇菌盖直径大,菇型好。5.现蕾早,出菇整齐。利用杏鲍菇菇栽培废料进一步培养其它食用菌品种的技术方法尚没有出现,提供一种食用菌废料利用后栽培其他食用菌品种的方法可以解决同种食用菌连续生长造成的营养料欠缺且培养食用菌的营养物质和培养质量等变化的问题。技术实现要素:为了解决食用菌废料栽培利用效率和质量变化的问题,发明了一种杏鲍菇废菌糠为原料的食用菌培养料及其制备方法;由以下方法制得:包括如下步骤:培养子实体后的杏鲍菇废菌糠粉碎添加石膏粉、秸秆粉、发芽黄豆粉、粉碎玉米芯粉和纤维素酶,翻拌均匀后保持温度在20-30℃,培养5-10小时后添加酵母菌种子液和L-半胱氨酸后继续培养15-20小时后,添加苦豆子提取物后翻拌混合均匀,杀菌后用白灵菇栽培;所述各组分的重量份数组成如下:杏鲍菇废菌糠20-40、石膏粉1-2、秸秆粉3-8、发芽黄豆粉5-8、粉碎玉米芯粉5-8、纤维素酶0.5-1、酵母菌种子液0.2-0.5、L-半胱氨酸0.001-0.01、苦豆子提取物1-2;苦豆子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如下:苦豆子于-25—-30℃冷冻2-5小时后粉碎,加入其质量3-7倍的水,用碳酸钠调节pH值为7-9,加入混合物质量1-2%的复配酶,于48-55℃酶解0.5-1小时,酶解处理期间进行高压脉冲电场处理10分钟,电场强度20-40kV/cm,脉冲时间400-500μs,脉冲频率200-300Hz;收集酶解液85-90℃高温蒸煮1-2小时后过滤收集液体即得苦豆子提取物;所述复配酶为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漆酶、果胶酶按质量比1:2:2-3:1均匀混合。所述酵母菌酵母菌种子液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采用常见酵母菌种子液体培养方法:将保存在砂土管、冷冻干燥管中处于休眠状态的酵母菌菌种接入试管斜面活化,接种液体培养基培养15-25小时后制得;有益效果:新培养的酵母菌体在灭菌后作为再次培养菌料的补充氮源,用于培养食用菌,新培养的酵母菌产生的谷胱甘肽产物积累提高食用菌多糖含量10%以上,再生处理的菌棒料可以实现食用菌的稳定高效生长,添加的苦豆子提取物可以有效抑制和杀死菌棒中的有害病虫,经过微生物转化处理的菌棒,其生物学使用效率也极大提高。具体实施方式通过具体描述,说明本发明中实现治沙的方法以及所用的装置。通过实施例将有助于理解本发明,但不限制本发明的内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用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所述酵母菌株具体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tlj2016,该菌株已于保藏于2016年7月15日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No.12789,保藏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邮编100101。所述酿酒酵母tlj2016的最适生长pH为6.0-6.5,最适生长温度为28-35℃;所述酿酒酵母tlj2016是从一株宁夏果园中分离得到的酿酒酵母出发菌株经以下步骤得到:原始出发菌种→试管活化→硫酸二乙酯(DES)诱变→高渗平板筛选→亚硝基胍(NTG)诱变筛选→高渗平板初筛→摇瓶筛选→发酵复筛(产GSH能力)→传代稳定性试验。经过诱变后获得的菌株tlj2016其葡萄糖耐受能力以及L-半胱氨酸耐受能力均得到提高,一方面在高浓度葡萄糖培养下能够提高细胞密度,另一方面L-半胱氨酸耐受能力的提高将有利于GSH在胞内大量合成,从而提高菌株大规模生产GSH的能力。1、本发明所提供的酿酒酵母对葡萄糖的耐受能力达到300g/L,利于其在高浓度葡萄糖条件下生产GSH;2、本发明所提供的酿酒酵母在5L发酵罐中发酵生产GSH终浓度达到3308mg/L;3、本发明所提供的酿酒酵母耐受L-半胱氨酸的能力远高于出发菌株,在5mmol/LL-半胱氨酸作用下仍能缓慢生长,在40mmol/LL-半胱氨酸作用下仍能保持GSH大量合成;4、本发明所提供的酿酒酵母耐盐能力达到18%,有利于扩展其应用领域。高糖条件下tlj2016发酵产GSH能力实验(1)摇瓶培养取tlj2016斜面菌种一环,接入装有30mL摇瓶培养基的250mL摇瓶中150rpm,30℃培养30h得种子液;摇瓶培养基(g/L):(NH4)2SO46、葡萄糖35、K2HPO4·3H2O3、KH2PO40.5、酵母粉11、MnSO40.1、KCL0.1、FeSO40.1、MgSO4·7H2O0.1,pH6.0;(2)5L发酵罐培养将种子液按10%接种量,接入装有3L发酵培养基的发酵罐中,30℃,通气量6L/min,罐压0.03MPa,500rpm,恒pH6.0条件下进行发酵培养,发酵至30h时,一次性添加终浓度为25mmol/L的L-半胱氨酸,总发酵时间为50h;发酵培养基(g/L):(NH4)2SO410、葡萄糖100、K2HPO4·3H2O8、KH2PO40.5、酵母粉11、MnSO40.1、KCL0.1、FeSO40.1、MgSO4·7H2O0.1,pH6.0;发酵结束后,测定发酵液中GSH的含量为3308mg/L。L-半胱氨酸耐受力实验将出发菌株以及tlj2016斜面菌种各一环,分别接入装有30mL摇瓶培养基的250mL摇瓶中150rpm,30℃培养进行培养,在培养至12h时,向摇瓶中加入不同终浓度的L-半胱氨酸,再培养10h,测定细胞干重,结果见表1、2;摇瓶培养基(g/L):(NH4)2SO46、葡萄糖20、K2HPO4·3H2O3、KH2PO40.5、酵母粉11、MnSO40.1、KCL0.1、FeSO40.1、MgSO4·7H2O0.1,pH6.0;表1:出发菌株L-半胱氨酸耐受力L-半胱氨酸浓度mmol/L0510152040出发菌株干重g/L22.615.710.24.32.20.8GSH浓度(mg/L)35.646.743.240.737.925.3表2:tlj2016L-半胱氨酸耐受力L-半胱氨酸浓度mmol/L0510152040tlj2016干重g/L25.728.523.621.220.618.7GSH浓度(mg/L)73.298.3113.5121.7127.5135.8从表1、2的结果可以看出,对于出发菌株,培养基中添加L-半胱氨酸,细胞停止生长,并且开始自溶,导致GSH增长率随着L-半胱氨酸浓度的升高而降低;而低浓度L-半胱氨酸下,tlj2016仍能够缓慢生长,随着L-半胱氨酸浓度的提高,tlj2016菌株的细胞干重缓慢下降,而GSH浓度持续增长,这一结果将有利于GSH生产过程中通过添加前体氨基酸-L-半胱氨酸提促进GSH的生产。耐盐能力实验取tlj2016菌液1mL接种菌种于含有不同NaCl浓度的(含量梯度为0%、2%、5%、10%、15%、18%)的10mLYPD液体培养基(pH=6.5),置于30℃下分别培养24h,每个处理3个重复。各取1ml样品菌液于9ml生理盐水中混匀,制备稀释度溶液,取0.1ml稀释液于YPD固体平板中涂布,于30℃生化培养箱中倒置培养36小时(每个稀释度做3个平行)记录计算平板上的菌数个数。结果见表3,可知该菌的耐盐浓度为18%,说明tlj2016不仅可以在常规环境中生存,在高盐条件下依然具有活力,可应用于酱油、腌制品等高盐食品加工过程中耗糖产谷胱甘肽。表3:耐盐能力检测(×107cfu/ml)实施例1一种杏鲍菇废菌糠为原料的食用菌培养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培养子实体后的杏鲍菇废菌糠粉碎添加石膏粉、秸秆粉、发芽黄豆粉、粉碎玉米芯粉和纤维素酶,翻拌均匀后保持温度在25℃,培养7小时后添加酵母菌种子液和L-半胱氨酸后继续培养18小时后,添加苦豆子提取物后翻拌混合均匀,杀菌后用白灵菇栽培;所述各组分的重量份数组成如下:杏鲍菇废菌糠30、石膏粉2、秸秆粉5、发芽黄豆粉6、粉碎玉米芯粉7、纤维素酶0.6、酵母菌种子液0.3、L-半胱氨酸0.005、苦豆子提取物1;苦豆子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如下:苦豆子于-28℃冷冻2小时后粉碎,加入其质量5倍的水,用碳酸钠调节pH值为8,加入混合物质量1%的复配酶,于50℃酶解0.6小时,酶解处理期间进行高压脉冲电场处理10分钟,电场强度30kV/cm,脉冲时间400-500μs,脉冲频率200-300Hz;收集酶解液85-90℃高温蒸煮1小时后过滤收集液体即得苦豆子提取物;所述复配酶为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漆酶、果胶酶按质量比1:2:2:1均匀混合。所述酵母菌株具体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tlj2016,该菌株已于保藏于2016年7月15日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No.12789,保藏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邮编100101。所述酿酒酵母tlj2016的最适生长pH为6.0-6.5,最适生长温度为28-35℃;所述酿酒酵母tlj2016是从一株宁夏果园中分离得到的酿酒酵母出发菌株经以下步骤得到:原始出发菌种→试管活化→硫酸二乙酯(DES)诱变→高渗平板筛选→亚硝基胍(NTG)诱变筛选→高渗平板初筛→摇瓶筛选→发酵复筛(产GSH能力)→传代稳定性试验。经过诱变后获得的菌株tlj2016其葡萄糖耐受能力以及L-半胱氨酸耐受能力均得到提高,一方面在高浓度葡萄糖培养下能够提高细胞密度,另一方面L-半胱氨酸耐受能力的提高将有利于GSH在胞内大量合成,从而提高菌株大规模生产GSH的能力。1、本发明所提供的酿酒酵母对葡萄糖的耐受能力达到300g/L,利于其在高浓度葡萄糖条件下生产GSH;2、本发明所提供的酿酒酵母在5L发酵罐中发酵生产GSH终浓度达到3308mg/L;3、本发明所提供的酿酒酵母耐受L-半胱氨酸的能力远高于出发菌株,在5mmol/LL-半胱氨酸作用下仍能缓慢生长,在40mmol/LL-半胱氨酸作用下仍能保持GSH大量合成;4、本发明所提供的酿酒酵母耐盐能力达到18%,有利于扩展其应用领域。酵母菌tlj2016种子液体发酵培养(1)摇瓶培养取tlj2016斜面菌种一环,接入装有30mL摇瓶培养基的250mL摇瓶中150rpm,30℃培养30h得种子液;摇瓶培养基(g/L):(NH4)2SO46、葡萄糖35、K2HPO4·3H2O3、KH2PO40.5、酵母粉11、MnSO40.1、KCL0.1、FeSO40.1、MgSO4·7H2O0.1,pH6.0;(2)5L发酵罐培养将种子液按10%接种量,接入装有3L发酵培养基的发酵罐中,30℃,通气量6L/min,罐压0.03MPa,500rpm,恒pH6.0条件下进行发酵培养,发酵至15h时即可用作种子液;发酵培养基(g/L):(NH4)2SO410、葡萄糖50、K2HPO4·3H2O8、KH2PO40.5、酵母粉11、MnSO40.1、KCL0.1、FeSO40.1、MgSO4·7H2O0.1,pH6.0;使用效果:采用本发明方法获得的培养基料培养白灵菇子实体,所获得白灵菇的抗病性大大提高,病害菇的出现率在0.5%以下,白灵菇从原基形成到子实体成熟,生物学效率提高到91.5%,多糖含量达到62.1%,对照多糖含量52.1%.实施例2基本同例1为了解决食用菌废料栽培利用效率和质量变化的问题,发明了一种杏鲍菇废菌糠为原料的食用菌培养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培养子实体后的杏鲍菇废菌糠粉碎添加石膏粉、秸秆粉、发芽黄豆粉、粉碎玉米芯粉和纤维素酶,翻拌均匀后保持温度在30℃,培养10小时后添加酵母菌种子液和L-半胱氨酸后继续培养20小时后,添加苦豆子提取物后翻拌混合均匀,杀菌后用于白灵菇栽培;所述各组分的重量份数组成如下:杏鲍菇废菌糠40、石膏粉1、秸秆粉8、发芽黄豆粉8、粉碎玉米芯粉5、纤维素酶0.5、酵母菌种子液0.5、L-半胱氨酸0.001、苦豆子提取物1;苦豆子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如下:苦豆子于-30℃冷冻3小时后粉碎,加入其质量7倍的水,用碳酸钠调节pH值为9,加入混合物质量1%的复配酶,于48℃酶解0.5小时,酶解处理期间进行高压脉冲电场处理10分钟,电场强度20kV/cm,脉冲时间400-500μs,脉冲频率200-300Hz;收集酶解液85℃高温蒸煮1小时后过滤收集液体即得苦豆子提取物;所述复配酶为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漆酶、果胶酶按质量比1:2:3:1均匀混合。所述酵母菌株具体为酿酒酵母,保藏编号为CGMCCNo.12789,使用效果:采用本发明方法获得的培养基料培养白灵菇子实体,所获得白灵菇的抗病性大大提高,病害菇的出现率在0.2%以下,白灵菇从原基形成到子实体成熟,生物学效率提高到89.4%,多糖含量达到63.2%;对照食用菌培养数据:多糖含量52.1%,,病害菇的出现率在4%,白灵菇从原基形成到子实体成熟,生物学效率81.2%,对照试验采用如下专利所用培养基:一种栽培白灵菇的培养料配方及白灵菇的栽培方法,申请号:201210529327.9。实施例3为了解决食用菌废料栽培利用效率和质量变化的问题,发明了一种杏鲍菇废菌糠为原料的食用菌培养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培养子实体后的杏鲍菇废菌糠粉碎添加石膏粉、秸秆粉、发芽黄豆粉、粉碎玉米芯粉和纤维素酶,翻拌均匀后保持温度在20℃,培养5小时后添加酵母菌种子液和L-半胱氨酸后继续培养15小时后,添加苦豆子提取物后翻拌混合均匀,杀菌后用白灵菇栽培;所述各组分的重量份数组成如下:杏鲍菇废菌糠20、石膏粉1、秸秆粉8、发芽黄豆粉5、粉碎玉米芯粉5、纤维素酶0.5、酵母菌种子液0.2、L-半胱氨酸0.001、苦豆子提取物1;苦豆子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如下:苦豆子于-25℃冷冻5小时后粉碎,加入其质量7倍的水,用碳酸钠调节pH值为8,加入混合物质量1%的复配酶,于48℃酶解0.5小时,酶解处理期间进行高压脉冲电场处理10分钟,电场强度40kV/cm,脉冲时间400-500μs,脉冲频率200-300Hz;收集酶解液90℃高温蒸煮1小时后过滤收集液体即得苦豆子提取物;所述复配酶为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漆酶、果胶酶按质量比1:2:3:1均匀混合。酵母菌种子发酵同例1。所述酵母菌株保藏编号为CGMCCNo.12789。使用效果:采用本发明方法获得的培养基料培养白灵菇子实体,所获得白灵菇的抗病性大大提高,病害菇的出现率在0.35%,白灵菇从原基形成到子实体成熟,生物学效率提高到90.1%,多糖含量达到61.1%,对照多糖含量52.1%.对照食用菌培养数据:多糖含量51.8%,,病害菇的出现率在4.4%,白灵菇从原基形成到子实体成熟,生物学效率81.8%,对照试验采用如下专利所用培养基:一种栽培白灵菇的培养料配方及白灵菇的栽培方法,申请号:201210529327.9。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