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抗旱剂及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37398阅读:46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稻抗旱剂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有50%左右的陆地面积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属中纬度干旱半干旱类型。其分界线大致从黑龙江的大兴安岭经河北张家口、陕西榆林、到甘肃兰州、西藏昌都,自东北斜贯西南,与年降水量400mm等值线相近的广阔西北地区,分布在黑、吉、辽、蒙、冀、晋、陕、宁、青、甘、新、藏等十二个省区。而对于西南地区,从空间分布趋势来看,水稻受旱高频区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北部和中东部,以及四川盆地东部、重庆东北部、贵州东南部局部区域;从水稻各生长阶段发生干旱频率来看,水稻移栽至抽穗阶段发生干旱频率最高,其次是灌浆至成熟阶段,抽穗至灌浆期受旱频率最低。同时随着水稻旱育秧和直播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四川地区的水稻苗期生长阶段正好和该地区的春旱相遇,因此水稻苗期专用抗旱剂的研制显得尤为重要。

加之目前市场上的抗旱剂主要用化学调节剂类:以“FA旱地龙”为代表的黄腐酸类,以骆驼蓬碱(79041)为代表的天然生物碱类,以及丁二酸等人工合成制剂为主。“FA旱地龙”的生物活性较低,骆驼蓬碱(79041)的生产成本高,资源有限。另一类为物理保水剂:森露固体水、氯化钙、NM-1号抗旱剂高吸水树脂等。这类大多是有机分子或高分子材料,生产工艺复杂,使用成本高,大量抗旱剂使用后,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土壤的理化性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稻抗旱剂,该抗旱剂使用方便,价格便宜,可大面积应用于生产,既节约生产成本,又能缓解因干旱造成的减产,避免经济损失。因此,此抗旱剂市场前景较大。

一种水稻抗旱剂,由CaCl2、MgSO4、CuSO4、FeSO4以一定的比例组成。

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水稻抗旱剂,以一升计,包括:CaCl25-60mg、MgSO4 8-80mg、CuSO4 0.001-0.06mg、FeSO40.5-5.0mg。

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的水稻抗旱剂,以一升计,包括:CaCl220mg、MgSO4 30mg、CuSO40.02mg、FeSO42.0mg。

一种水稻抗旱剂的使用方法,包括:

旱育秧:水稻出苗后,进行第一次灌水时,按照配方比例配置溶液灌溉秧床;起苗前一天,按照配方比例配置溶液润田;秧苗移栽过程与普通大田相同;

水育秧:水稻出苗后,按照配方比例配制溶液,适期灌水,保持秧床湿润,适龄移栽;移栽过程与普通大田生产相同。

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的水稻抗旱剂,本申请抗旱剂只使用一些对水稻抗旱性影响更大的金属元素,具有降低成本,同时增强制剂的利用效率的优势。同时本发明抗旱配方所需原料,为生产上广泛使用的微量肥料,用量极少,使用成本低;同时施用的微量元素也是对人体所必需的元素;对环境不会造成新的毒副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1)制剂配方:

CaCl2 20mg/L、MgSO4 30mg/L、CuSO4 0.02mg/L、FeSO42.0mg/L。

2)制剂使用方法:

旱育秧:水稻出苗后,进行第一次灌溉水时,按照配方比例配置溶液灌溉秧床;起苗前一天,按照配方比例配置溶液润田。秧苗移栽过程与普通大田相同。

水育秧:水稻出苗后,按照配方比例配制溶液,适期灌水,保持秧床湿润,适龄移栽。移栽过程与普通大田生产相同。

实验例:

表1不同育秧方式下的试验处理

表1中,CK2和CK4为苗期采用常规抗旱剂(FA旱地龙)处理的水稻在移栽返青后连续干旱处理;T1和T2为苗期采用新型抗旱剂处理的水稻在移栽返青后连续干旱处理;CK1和CK3为苗期未经抗旱剂处理的水稻在移栽返青后未经干旱处理。

一、试验设计

1、旱育秧:CK1:水稻经常规旱育秧(未经过任何抗旱剂处理),移栽返青后正常灌水,无干旱胁迫发生;CK2(FA旱地龙处理)和T1(新型抗旱剂处理):水稻旱育秧期间分别采用市场常用抗旱剂(FA旱地龙)溶液和本发明新型抗旱剂溶液进行灌溉处理,水稻移栽返青后不灌溉保持干旱状态。在连续干旱胁迫的情况下,观测水稻的萎蔫度和成活率。

2、水育秧:CK3:水稻经常规水育秧(未经过任何抗旱剂处理),移栽返青后正常灌水,无干旱胁迫发生;CK4(FA旱地龙处理)和T2(新型抗旱剂处理)水稻水育秧期间分别采用采用市场常用抗旱剂(FA旱地龙)溶液和本发明新型抗旱剂溶液进行灌溉处理,水稻移栽返青后不灌溉保持干旱状态。在连续干旱胁迫的情况下,观测水稻的萎蔫度和成活率。

二、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经过本发明抗旱剂处理(T2)的水育秧秧苗在移栽返青后经连续7d干旱处理后,有56%会发生萎蔫,其发生萎蔫的概率比常用抗旱制剂处理(CK4)的秧苗降低了44个百分点;经过本发明抗旱剂处理(T1)的旱育秧秧苗在移栽返青后经连续7d干旱处理后,有13%会发生萎蔫,其发生萎蔫的概率比常用抗旱制剂处理(CK2)的秧苗降低了87个百分点;经过新发明配方制剂处理的秧苗移栽返青后如受到干旱胁迫其发生萎蔫的概率显著降低。表明本发明抗旱制剂更有利于提高水稻抗旱性。与水育秧相比,使用本发明抗旱剂处理旱育秧在遇到干旱后,其发生萎蔫的概率更低,表明,本发明制剂在旱育秧田的效果比在水育秧田更显著。连续10d干旱后,未经本发明抗旱处理(CK2,CK4)的水稻几乎完全枯萎甚死亡,而经本抗旱剂处理(T1,T2)后,植株干旱情况得到缓解,与正常浇水条件下(CK1,CK3)差别不大。与传统抗旱剂相比,本发明抗旱制剂在旱育秧方式下和水育秧方式下均可以显著降低水稻萎蔫发生概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