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利于散热的玻璃模具口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30046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一种有利于散热的玻璃模具口模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模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有利于散热的玻璃模具口模结构。



背景技术:

玻璃模具是玻璃瓶罐制品制造的关键设备。玻璃瓶罐制品的质量,生产效率等,绝大部分程度依赖玻璃模具的质量。玻璃模具口模是成型玻璃瓶瓶口的部件,是玻璃瓶成型中的关键部件之一。参与了吹吹法工艺制造玻璃瓶技术中7个步骤中的5个。与熔融玻璃料接触的时间最长。同时相对于初模,成模而言,口模的体积小,结构复杂,对于热量的储蓄能力弱,温度升高速度快,容易在口模内腔产生高温氧化,并且影响玻璃瓶生产速度。行业内,解决这样这一高温氧化现场的方法通常从三个角度考虑。一是,用散热能力好的材料,二是,用抗高温氧化能力强的材料。三是,使用铆接或者热镶的方法制成双金属复合材料。第一种情况,通常是用铜合金材料代替铸铁材料,第二种情况,是在口模内腔用优质耐高温镍基合金粉对模具内腔进行堆焊处理。第三种情况是用在内腔工作表面使用贵金属材料,基体使用铸铁,这种工艺复比较复杂,生产效率低下。这三者无疑都将加重企业的生产成本。本质上都是从材料角度去考虑提升高温抗氧化性能,并且后两者工艺并没有对制瓶机速有明显提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有利于散热的玻璃模具口模结构,能够提高口模的散热性能,减轻内腔氧化程度,同时提高制瓶机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利于散热的玻璃模具口模结构,包括:相互配合的凹模和凸模,所述凹模上有与雏形模接触的第一燕尾配合面,所述凸模上有与雏形模接触的第二燕尾配合面,所述第一燕尾配合面和所述第二燕尾配合面上各开设有多条散热槽。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燕尾配合面和所述第二燕尾配合面上各开设有3-10条散热槽。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的宽度在3-12mm之间,深度贯穿整个燕尾配合面。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凹模和所述凸模配合处开设有口模臂销切口。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口模的内腔开设有口环槽。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凸模的配合面上有凸出的三角筋,所述凹模的配合面上有与所述三角筋适配的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有利于散热的玻璃模具口模结构,在不改变材料基体性质的基础上,从口模结构角度出发,设计一个散热结构,来加快口模的散热性能。开设散热槽,比起现有工艺,第一是相对于使用铜合金材质成本不会增加太多,完全可以由简单的机械加工工艺来完成。第二,相对于使用铆接或者热镶的方法制成双金属复合材料或者焊接处理,工艺简单,并且能加快散热,提高制瓶机的速度,在同样的时间能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玻璃制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有利于散热的玻璃模具口模结构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所示有利于散热的玻璃模具口模结构的凸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0-口模内腔,21-第一燕尾配合面,22-第二燕尾配合面,30-口模臂销切口,40-三角筋,50-口环槽,60-散热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

一种利于散热的玻璃模具口模结构,包括:相互配合的凹模和凸模,所述凹模和所述凸模配合形成环状的口模结构,所述口模结构包括口模内腔10,所述口模内腔10的下部开设有口环槽50。

所述凹模和所述凸模配合处开设有口模臂销切口30。所述凸模的配合面上有凸出的三角筋40,所述凹模的配合面上有与所述三角筋40适配的凹槽。

所述凹模上有与雏形模接触的第一燕尾配合面21,所述凸模上有与雏形模接触的第二燕尾配合面22,所述第一燕尾配合面21和所述第二燕尾配合面22上各开设有3-12条散热槽60。散热槽60结构的条数和尺寸根据,口模的大小设计,要保证口模的强度。一般槽散热槽60的宽度按在3-12mm之间,深度贯穿整个燕尾部分。

本实用新型有利于散热的玻璃模具口模结构,在不改变材料基体性质的基础上,从口模结构角度出发,设计一个散热结构,来加快口模的散热性能。开设散热槽,比起现有工艺,第一是相对于使用铜合金材质成本不会增加太多,完全可以由简单的机械加工工艺来完成。第二,相对于使用铆接或者热镶的方法制成双金属复合材料或者焊接处理,工艺简单,并且能加快散热,提高制瓶机的速度,在同样的时间能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玻璃制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