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型活性炭生产转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34338阅读:515来源:国知局
一种节能型活性炭生产转炉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节能型活性炭生产转炉。



背景技术:

活性炭是一种有巨大表面积和吸附能力的炭,目前生产活性炭的设备都需要配一个锅炉,用锅炉产生的蒸汽作为活化剂,但有锅炉,必然需要燃煤或者天然气,前者是产生雾霾及PM2.5的元凶,后者使生产的成本增加。此外,现有的转炉加蒸汽都是在转炉转动过程中持续的加蒸汽,但实际上这样持续的所有进气口都加蒸汽一是蒸汽量不够,浪费了很多蒸汽;二是在炉内距料很近的地方加蒸汽可以与炭表面直接反应,但在离炉里料远端加蒸汽反而会降低炉内温度,减缓反应速度,延长炉内料的反应时间,所以现在的转炉长度都很长,一旦变短,所出产品就不合格。

因此,研制出一种可利用生产活性炭的自身余热做为热源且合格率高的转炉,便成为业内人士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提出了一种节能型活性炭生产转炉,克服了现有产品中上述方面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节能型活性炭生产转炉,包括转炉炉体,所述转炉炉体的侧壁上均布有相互连通的若干进气系统,所述进气系统包括蒸汽分配管以及圆周均布在该蒸汽分配管上的若干蒸汽管,所述蒸汽管上对称均布有与所述转炉炉体的侧壁相连通的进气管,所述蒸汽管靠近所述蒸汽分配管的一端均设置有控制截门,所述控制截门包括活动连接有十字形把手的蝶阀以及与该把手对应的挡块所述挡块活动连接在位于转炉炉体两侧的支架上,所述转炉炉体的炉尾连通余热锅炉,所述余热锅炉的顶部出汽口连通所述进气系统,且该余热锅炉的尾部连通锅炉引风机,所述锅炉引风机的出风口烟道顶部通过管道连通所述进气系统,且该锅炉引风机的尾部通过烟筒与外界相通。

进一步地,所述转炉炉体的侧壁上设置有转炉支撑轮,所述转炉支撑轮通过转炉托轮连接在水泥墩上。

进一步地,所述蒸汽管的数量为4根,且相邻两根主蒸汽管之间的角度为90度。

进一步地,所述蒸汽管上每隔30cm设置一组直径15mm的进气管,每组进气管的数量为2根,并对称分布在所述蒸汽管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系统通过圆周均布的三根主蒸汽管相互连通,且所述主蒸汽管均连通余热锅炉的顶部出汽口以及锅炉引风机顶部的出风口烟道旁通管道。

进一步地,所述余热锅炉通过尾气回收管连接锅炉引风机顶部的出风口烟道旁通管道。

进一步地,所述挡块的一端活动连接在所述支架上,且该挡块的另一端通过弹簧与所述支架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转炉炉体内衬有耐火砖制得的炉内衬。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投资少,操作简单,场地要求不严,可以实现自动化,可充分利用转炉产生的余热,生产过程不产生有毒有害气体,排出的气体主要为水蒸气、氮气、氧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尾气返回炉内利用,生产得率高,质量好,投资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节能型活性炭生产转炉的正视图;

图2是根据图1所示的节能型活性炭生产转炉的A-A剖视图;

图3是根据图1所示的节能型活性炭生产转炉的B-B剖视图;

图4是根据图1所示的节能型活性炭生产转炉的C向视图。

图中:

1、转炉炉体;2、蒸汽分配管;3、蒸汽管;4、进气管;5、余热锅炉;6、转炉支撑轮;7、转炉托轮;8、水泥墩;9、尾气回收管;10、锅炉引风机;11、主蒸汽管;12、支架;13、炉内衬;14、十字形把手;15、蝶阀;16、挡块;17、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节能型活性炭生产转炉,包括转炉炉体1,所述转炉炉体1的侧壁上均布有相互连通的若干进气系统,所述进气系统包括蒸汽分配管2以及圆周均布在该蒸汽分配管2上的若干蒸汽管3,所述蒸汽管3上对称均布有与所述转炉炉体1的侧壁相连通的进气管4,所述蒸汽管3靠近所述蒸汽分配管2的一端均设置有控制截门,所述控制截门包括活动连接有十字形把手14的蝶阀15以及与该把手14对应的挡块16,所述挡块16活动连接在位于转炉炉体1两侧的支架12上,所述转炉炉体1的炉尾连通余热锅炉5,所述余热锅炉5的顶部出汽口连通所述进气系统,且该余热锅炉5的尾部连通锅炉引风机10,所述锅炉引风机10的出风口烟道顶部通过旁通管道连接所述进气系统,且该锅炉引风机10的尾部通过烟筒与外界相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转炉炉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转炉支撑轮6,所述转炉支撑轮6通过转炉托轮7连接在水泥墩8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蒸汽管3的数量为4根,且相邻两根主蒸汽管3之间的角度为90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蒸汽管3上每隔30cm设置一组直径15mm的进气管4,每组进气管4的数量为2根,并对称分布在所述蒸汽管3的两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进气系统通过圆周均布的三根主蒸汽管11相互连通,且所述主蒸汽管11均连通余热锅炉5的顶部以及锅炉引风机10的顶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余热锅炉4通过尾气回收管9连接有锅炉引风机1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挡块16的一端活动连接在所述支架12上,且该挡块16的另一端通过弹簧17与所述支架12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转炉炉体1内衬有耐火砖制得的炉内衬13。

为了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通过具体使用方式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转炉炉体1可在转炉支撑轮6的作用下转动。

进气系统的数量为3个,分别为前端进气系统、炉中部进气系统和后端进气系统,所有蒸汽来自于余热锅炉5产生的蒸汽,余热锅炉5出来的蒸汽首先通过管道和管路接头进入到主蒸汽管11中,主蒸汽管11的数量为三根,之间的角度为120度,每根主蒸汽管11均连通前端进气系统、炉中部进气系统和后端进气系统,主蒸汽管11固定在转炉炉体1上随其旋转,主蒸汽管11的蒸汽进入到蒸汽分配管2,蒸汽分配管2均匀分为四段,每段上安装蒸汽管3。每个蒸汽管3设置有一个控制截门。

控制截门包括90度旋转蝶阀15,蝶阀15的把手14设计成十字形状的交叉板,在支架12上设置有四个挡块16,其与四个把手14一一对应。挡块16相对于把手14倾斜设置,用于拨动把手14转动。三个进气系统可通过改变挡块16的位置,来实现三个系统独立进气。

当转炉炉体1内某个部位温度低时,可选择性的加尾气,进气系统的蒸汽管3是尾气和蒸汽混合进入,尾气来源于锅炉引风机10,其设置有尾气回收截门,可控制尾气进气量,当转炉炉体1内温度低,氧气不足时,需要加尾气,尾气中的氧气、水蒸气与转炉炉体1内的高温炭继续反应产生可燃气体,该可燃气体又进到余热锅炉5被全部燃烧,由于该尾气温度高,燃烧时损失的热量小,所以,可以迅速提高温度,又可以减少原料的烧失率。反之,可以减少尾气量,这样可以平稳的控制转炉炉体1内前后各个阶段的温度。

具体使用时:

1、首先打开锅炉引风机10;

2、用少量柴油的或者木材将转炉炉体1内的靠近炉门处的耐火材料烧至400度,然后加进原料,每隔20分钟转动一次,每次旋转角度不超过45度,直到从炉头到炉尾的温度都升高到400度以上后,连续旋转;

3、点炉过程中,当余热锅炉5产生蒸汽,压力大0.1MPa时,将前段进气系统打开,这样慢慢反应直到余热锅炉5的压力达到0.2MPa时,打开中段和后段进气系统;

4、锅炉引风机10上的尾气回收截门打开,尾气返回到主蒸汽管11上,参与反应;

5、正常生产后,当转炉炉体1转到一定位置时,挡块16与把手14相接触,并在转炉炉体1的转动过程中,挡块16与把手14之间的接触力逐渐变大,直到将蝶阀15全部打开,当转炉炉体1继续旋转到下一位置时,把手14与另一个反向设置的挡块16接触,随着转炉炉体1的旋转,挡块16反向拨动把手14,直至蝶阀15全部关闭,依次循环,即可实现蝶阀15的开闭;

6、根据转炉炉体1内的温度和生产活性炭的指标情况,调整尾气进气量和蒸汽压力。

综上所述,借助本新型实用的上述技术方案,投资少,操作简单,场地要求不严,可以实现自动化,可充分利用转炉产生的余热,生产过程不产生有毒有害气体,排出的气体主要为水蒸气、氮气、氧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尾气返回炉内利用,生产得率高,质量好,投资小。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