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辐射波长集中的远红外线陶瓷加热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45415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远红外线陶瓷加热板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埋入式电加热丝的远红外线陶瓷加热板的组分构成。



背景技术:

远红外线陶瓷加热板,系采用具有高辐射率的釉层,热震性能良好的陶瓷作为基体,高质量的镍铬合金丝一次烧结而成。埋入式陶瓷远红外线辐射元件能辐射出远红外线,能广泛应用于各种加热行业,如金属涂料工业、木器涂装工业、塑料涂装工业、电镀工业、电线电缆工业、食品工业、包装工业、染整纤维工业、电子工业、玻璃工业、家庭电器类等的加热处理,此外还对人体健康有好处。

现有技术选用主晶相为高铝质堇青石电热陶瓷,也有使用碳化硅电热陶瓷的,不仅热稳定性差,热转换低率,而且其发出的远红外线波长是比较分散,没有明显的集中于某个波段,不利于一些特种有机膜的吸收。同时现有的远红外线电热陶瓷加热板的制备方法比较传统,系采用石膏模具常压下注浆成型。但其成型时间长,次品率高,质量不均一,石膏模具一旦潮湿后,便难于生产,且石膏模具易损坏,使用次数有限,寿命较短。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辐射波长集中的远红外线陶瓷加热板,通过对陶瓷板组分的选用和相应含量的限定,使得陶瓷板在受到电加热丝加热后,陶瓷板所辐射的远红外线波长相对集中。

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远红外线陶瓷加热板,包括陶瓷板和预埋在陶瓷板内的电加热丝,其特征在于,陶瓷板的组分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蓝晶石基莫来石8~13%,钾长石1~4%,高岭土17~24%,红柱石4~8%,方石英47~56%,煅烧氧化铝3~7%,珍珠岩4~6%,余量为杂质;该陶瓷板经电加热丝加热至目标温度后辐射出的远红外线波长集中在2~15μm之间。所选用的组分均为商购途径获得,这些组分是由取得相应认证的厂家所生产。所述杂质是由组分原料本身所含,或者是在对陶瓷板加工过程中所不可避免带入的。所述的目标温度是指陶瓷板经过电加热丝加热一段时间后,稳定在某一温度值上,该温度值接近电加热丝额定电压上所产生的温度,该目标温度与电加热丝本身有关。

进一步地,陶瓷板的组分按质量百分比计,蓝晶石基莫来石8~10%,钾长石2~3%,高岭土19~21%,红柱石5~6%,方石英49~53%,煅烧氧化铝3~6%,珍珠岩5%,余量为杂质;该陶瓷板经电加热丝加热至目标温度后辐射出的远红外线波长集中在7~12μm之间。

进一步地,方石英为51%,蓝晶石基莫来石12%,煅烧氧化铝5%。

对陶瓷板按下述步骤进行制备:

备料,按配比限定对各组分商品颗粒进行称量;

粉碎,把称量好的各组分预先粗混和,然后把混和料倒入到粉碎机内,采用湿式球磨粉碎混和制成浆料送入到储浆池;

浇铸,把浆料引入到模具型腔内,并埋入电加热丝;

脱模,静置一定时间后,待浆料固化后脱模;

烧结,脱模后的物料在1050~1100度的温度下烧结,然后表面上釉烧釉即制得成品。

进一步地,储浆池上设有与其内部相通的管道,管道与树脂材料制成的模具内部型腔相通,模具上设有抽真空装置,抽真空装置工作而使浆料被引入到模具型腔内。储浆池一般是作为固定建筑设置在地面上,物料通过湿式球磨粉碎后流入到储浆池内。抽真空装置一般为真空泵,直空泵工作后使得模具内型腔内形成负压,而使得浆料自动流入到模具内。在进行制备时,可以是粉碎和引浆料同时进行,作业速度快,操作相对简便。

进一步地,本加热片应用在加热器上,作为热源用于人体的加热取暖。这种加热器可以是应用在取暖器、理疗器或户外加热器上。通过陶瓷板受热辐射特定波长范围的远红外线,而能够有效保证人体的取暖效果。

世上任何物体都能发射红外线,只是发射波长不一样。生命科学研究证实,人体本身是一个远红外线辐射源,他可以吸收及发射远红外线光,它所发射5.6μm-15μm远红外线占总能量的50%以上。当两波长相等的远红外线相互作用时,就会产生共振现象,而人体是生物体,人体70%-80%以是水分子组成的,在共振作用下,首先激活了水分子的振动能级,而产生一系列生理式的反应。

红外线是最能够深入皮肤和皮下组织的一种射线,由于远红外线与人体内细胞分子的振动频率接近,远红外线渗入体内之后,便会引起人体细胞的原子和分子的共振,通过共鸣吸收,分子之间摩擦生热形成热反应,促使皮下深层温度上升,并使微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有利于清除血管囤积物及体内有害物质,将妨害新陈代谢的障碍清除,重新使组织复活,促进酵素生成,达到活化组织细胞、防止老化、强化免疫系统的目的。此外,对人体内的一些有害物质,例如食品中的重金属和其它有毒物质、乳酸、游离脂肪酸、脂肪和皮下脂肪、钠离子、尿酸、积存在毛细孔中化妆品残余物等,就能够借助代谢的方式,不必透过肾脏,直接从皮肤和汗水一起排出,可避免增加肾脏的负担。

所以当远红外线照射人体时,其频率与身体中的细胞分子、原子间的水分子运动频率相一致时,引起共振效应,其能量最高且能被生物体所吸收,使皮下组织深层部位的温度升高,产生的热效应使水分子活化,处于高能状态,加速人体需要的生物酶的合成,同时活化蛋白质等生物分子,从而增强机体免疫力和生物细胞的组织再生能力,加速供给养分和酵素,促进身体健康。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陶瓷板组分含量的限定,使得在陶瓷板受到电加热丝加热后,陶瓷板温度升高而以远红外线形式辐射出能量。特别是把方石英的含量限定在所述的范围内,辅以其它组分含量的限定,主要利用方石英的物理特性,使得受热后的陶瓷板辐射出的远红外线波长可以集中在一个相对较窄的范围上,特别是可以把波长集中在8-10μm。而这种波长的远红外线与人体内水分子的运动频率接近或一致,会引起共振效应,带有这种陶瓷板的加热器对人体的加热效果好,对人体可以产生一定程度的理疗作用,促进人体的健康。

由于这种陶瓷板受热后能够产生波长相对集中的远红外线,而有机膜对远红外线的吸收往往是集中在某一相对较窄的的波长范围内,本加热板窄波长辐射特性能够很好地楔合有机膜的这种特点,从而便于有机膜与加热板的匹配,方便了工业上的应用。

方石英本身具有促进陶瓷片热稳定性的作用,蓝晶石基莫来石,红柱石,氧化铝也同时具有促进陶瓷片的热稳定作用,所限定的组分制成的陶瓷片热稳定性好。掺杂有珍珠岩的陶瓷板具有一定的保温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本一种辐射波长集中的远红外线陶瓷加热板包括陶瓷板和预埋在陶瓷板内的电加热丝,陶瓷板的组分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蓝晶石基莫来石8~13%,钾长石1~4%,高岭土17~24%,红柱石4~8%,方石英47~56%,煅烧氧化铝3~7%,珍珠岩4~6%,余量为杂质;该陶瓷板经电加热丝加热后辐射出的远红外线波长集中在2~15μm之间。

进一步地,陶瓷板的组分按质量百分比计,蓝晶石基莫来石8~10%,钾长石2~3%,高岭土19~21%,红柱石5~6%,方石英49~53%,煅烧氧化铝3~6%,珍珠岩5%,余量为杂质;该陶瓷板经电加热丝加热后辐射出的远红外线波长集中在7~12μm之间。

进一步地,方石英为51%,蓝晶石基莫来石12%,煅烧氧化铝5%;该陶瓷板经电加热丝加热后辐射出的远红外线波长集中在8~10μm之间。

对陶瓷板按下述步骤进行制备:

备料,按配比限定对各组分商品颗粒进行称量;

粉碎,把称量好的各组分预先粗混和,然后把混和料倒入到粉碎机内,采用湿式球磨粉碎混和制成浆料送入到储浆池;

浇铸,把浆料引入到模具型腔内,并埋入电加热丝;

脱模,静置一定时间后,待浆料固化后脱模;

烧结,脱模后的物料在1050~1100度的温度下烧结,然后表面上釉烧釉即制得成品。

进一步地,储浆池上设有与其内部相通的管道,管道与树脂材料制成的模具内部型腔相通,模具上设有抽真空装置,抽真空装置工作而使浆料被引入到模具型腔内。

所制得的陶瓷板可以是平板状的,也可以根据本加热板的使用环境要求,通过对模具型腔的造型而制备其它所需要的形状。

基本上所有与光的波动性有关的实验都可以测量光的波长,例如:牛顿环、法布里-珀罗干涉仪、密集光波分复用系统的波长测量、激光功率计(指针式)光功率表、光栅、菲涅耳双棱镜、双缝、衍射光栅、投射光栅、折射光栅等。采用上述相应的任一测量设备对不同实施例的成品进行测量的数据如下表:

通过上表的试验数据可以看出,所选用的方石英的含量集中在陶瓷板总重的50%上下,在方石英占如此比重的情况下,陶瓷板受热稳定后所辐射的远红外线波长相对较为集中,便于选用与此相匹配的有机膜配合使用,从而能够有效保证本加热片的加热效果。特别是通过各组含量的进一步优化,可以收窄陶瓷板所辐射远红外线的波长范围,使得该波长与人体自身所发射的远红外线波长接近,能够为人体提供良好的理疗功效。成品中,杂质含量的质量百分比在0.1~1%之间。

申请人于2016年06月27日申请了一个发明专利,现已公开,该专利申请号:2016104839170。本加热板成品的一些物理指标如热稳定性和抗热振性,通过常用的检测手段进行检测,所得数据与前述在先申请中的成品品质基本一致,本加热板完全能够胜任工业上的应用。

另外,本加热板中陶瓷板的制备也与前述在先申请中的制备方法相类似,仅是浆料进入到模具内的方式不同,本申请中采用了真空负压方式实现引入。而且,本申请中的模具是由树脂制成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