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马齿苋的高产缓释有机复合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98599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肥料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马齿苋的高产缓释有机复合肥。



背景技术:

马齿苋一年生草本,全株无毛。茎平卧,伏地铺散,枝淡绿色或带暗红色。叶互生,叶片扁平,肥厚,似马齿状,上面暗绿色,下面淡绿色或带暗红色;叶柄粗短。花无梗,午时盛开;苞片叶状;萼片绿色,盔形;花瓣黄色,倒卵形;雄蕊花药黄色;子房无毛。蒴果卵球形;种子细小,偏斜球形,黑褐色,有光泽。花期5-8月,果期6-9月。

现有技术中马齿苋的种植过程中使用的肥料大多为无机肥或有机肥,无机肥的肥效低,土壤易板结,有机肥易发酵产生危害菌对马齿苋造成侵害。故此亟需设计一种马齿苋的高产缓释有机复合肥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马齿苋的高产缓释有机复合肥,能够有效提高马齿苋的产量和质量,能够有效提高本发明有机复合肥的保质期,提高肥料的品质。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马齿苋的高产缓释有机复合肥,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鸡粪80-120份、沼泽泥20-50份、糠醛渣5-15份、花生饼3-5份、芝麻饼1-5份、风化煤2-4份、虾壳3-5份、棉粕1-3份、红薯粉3-5份、em菌1-3份、尿素2.5-4.5份、氯化钾3.5-4.5份、硝酸铵3.5-6.5份、钼酸铵1.5-4.5份、硫酸钾1-3份、硼砂2-4份、硫酸锰3-5份、硫酸锌1-3份、磷酸二氢钾2-4份、磷酸氢二钾3-6份、腐殖酸2-5份、食用菌渣3-5份、木渣1-4份、蛭石2-4份、膨润土3-5份、木糖醇渣3-5份、赭石1-3份、海藻粉3-6份、炉甘石3-5份、改性缓释剂5-15份、防霉剂4-9份。

优选地,改性缓释剂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稻杆5-15份、氢氧化钠溶液3-6份、乙酸酐2-5份、醋酸1-4份、浓硫酸3-6份、丙酮2-5份、醋酸纤维1-4份、二氯甲烷3-6份、乳化剂2-8份、葡萄糖1-4份、蒸馏水3-9份、聚乙烯醇4-8份。

优选地,改性缓释剂按如下工艺进行制备:室温条件下,将稻杆浸泡于氢氧化钠溶液,过滤干燥后,加入乙酸酐和醋酸混合均匀,然后滴加浓硫酸混合均匀,升温,然后加入丙酮和醋酸纤维混合均匀,过滤除杂,然后加入去离子水使沉淀析出,洗涤至中性,干燥得到改性醋酸纤维素,然后加入二氯甲烷和乳化剂混合均匀,搅拌,然后加入葡萄糖和蒸馏水混合均匀,搅拌,然后加入聚乙烯醇混合均匀,升温,保温,搅拌,冷却至室温得到改性缓释剂。

优选地,改性缓释剂按如下工艺进行制备:室温条件下,将稻杆浸泡于氢氧化钠溶液20-28h,过滤干燥后,加入乙酸酐和醋酸混合均匀,然后滴加浓硫酸混合均匀,升温至50-80℃,然后加入丙酮和醋酸纤维混合均匀,过滤除杂,然后加入去离子水使沉淀析出,洗涤至中性,干燥得到改性醋酸纤维素,然后加入二氯甲烷和乳化剂混合均匀,于650-850r/min转速搅拌20-40min,然后加入葡萄糖和蒸馏水混合均匀,于2500-3500r/min转速搅拌10-20min,然后加入聚乙烯醇混合均匀,升温至80-90℃,保温20-40min,于650-850r/min转速搅拌2-4h,冷却至室温得到改性缓释剂。

优选地,改性缓释剂的制备工艺中,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6-20%;浓硫酸的质量分数为0.2-0.5%。

优选地,防霉剂按如下工艺进行制备:室温下,将纳米氧化锌和乙醇溶液混合均匀,超声分散,然后加入硅烷偶联剂kh-550混合均匀,升温,保温,过滤,离心,分离沉淀,洗涤后干燥,冷却至室温得到防霉剂。

优选地,防霉剂按如下工艺进行制备:室温下,将纳米氧化锌和乙醇溶液混合均匀,超声分散20-40min,然后加入硅烷偶联剂kh-550混合均匀,升温至70-80℃,保温1-3h,过滤,离心,分离沉淀,洗涤后于55-65℃干燥10-14h,冷却至室温得到防霉剂。

优选地,防霉剂的制备工艺中,纳米氧化锌、乙醇溶液和硅烷偶联剂kh-550的重量比为2-5:3-6:1-4。

本发明的一种马齿苋的高产缓释有机复合肥,其原料包括鸡粪、沼泽泥、糠醛渣、花生饼、芝麻饼、风化煤、虾壳、棉粕、红薯粉、em菌、尿素、氯化钾、硝酸铵、钼酸铵、硫酸钾、硼砂、硫酸锰、硫酸锌、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钾、腐殖酸、食用菌渣、木渣、蛭石、膨润土、木糖醇渣、赭石、海藻粉、炉甘石、改性缓释剂和防霉剂。以鸡粪、沼泽泥、糠醛渣、花生饼、芝麻饼、虾壳、食用菌渣、木渣、棉粕和红薯粉作为有机料来源,以风化煤、蛭石、膨润土、木糖醇渣、赭石、海藻粉和炉甘石作为填料的来源,以尿素、氯化钾、硝酸铵、钼酸铵、硫酸钾、硼砂、硫酸锰、硫酸锌、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钾和腐殖酸为无机料来源,以em菌为发酵菌,以改性缓释剂和防霉剂为助剂,通过有机料、填料、无机料、发酵菌和助剂的配合,得到的有机复合肥具有优异的缓释性能,能够为马齿苋的整个生长期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保质期长,能够有效提高马齿苋的产量和质量。其中,改性缓释剂按通过室温条件下,将稻杆浸泡于氢氧化钠溶液,过滤干燥后,加入乙酸酐和醋酸混合均匀,然后滴加浓硫酸混合均匀,升温,然后加入丙酮和醋酸纤维混合均匀,过滤除杂,然后加入去离子水使沉淀析出,洗涤至中性,干燥得到改性醋酸纤维素,然后加入二氯甲烷和乳化剂混合均匀,搅拌,然后加入葡萄糖和蒸馏水混合均匀,搅拌,然后加入聚乙烯醇混合均匀,升温,保温,搅拌,冷却至室温得到改性缓释剂。运用到本发明的有机复合肥中,能够有效提高本发明有机复合肥的缓释性能。其中,防霉剂通过室温下,将纳米氧化锌和乙醇溶液混合均匀,超声分散,然后加入硅烷偶联剂kh-550混合均匀,升温,保温,过滤,离心,分离沉淀,洗涤后干燥,冷却至室温得到防霉剂。运用到本发明的有机复合肥中,能够有效延长本发明有机复合肥的保质期,避免有机肥变质产生有害菌侵害马齿苋。本发明的缓释有机复合肥能够有效提高马齿苋的产量和质量,能够有效提高本发明有机复合肥的保质期,提高肥料的品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出详细说明,应当了解,实施例只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是用于对本发明进行限定,任何在本发明基础上所做的修改、等同替换等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实施例1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马齿苋的高产缓释有机复合肥,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鸡粪100份、沼泽泥35份、糠醛渣10份、花生饼4份、芝麻饼3份、风化煤3份、虾壳4份、棉粕2份、红薯粉4份、em菌2份、尿素3.5份、氯化钾4份、硝酸铵5份、钼酸铵3份、硫酸钾2份、硼砂3份、硫酸锰4份、硫酸锌2份、磷酸二氢钾3份、磷酸氢二钾4.5份、腐殖酸3.5份、食用菌渣4份、木渣2.5份、蛭石3份、膨润土4份、木糖醇渣4份、赭石2份、海藻粉4.5份、炉甘石4份、改性缓释剂10份、防霉剂6.5份。

改性缓释剂按如下工艺进行制备:室温条件下,按重量份将10份稻杆浸泡于4.5份质量分数为18%的氢氧化钠溶液24h,过滤干燥后,加入3.5份乙酸酐和2.5份醋酸混合均匀,然后滴加4.5份质量分数为0.35%的浓硫酸混合均匀,升温至65℃,然后加入3.5份丙酮和2.5份醋酸纤维混合均匀,过滤除杂,然后加入去离子水使沉淀析出,洗涤至中性,干燥得到改性醋酸纤维素,然后加入4.5份二氯甲烷和5份乳化剂混合均匀,于750r/min转速搅拌30min,然后加入2.5份葡萄糖和6份蒸馏水混合均匀,于3000r/min转速搅拌15min,然后加入6份聚乙烯醇混合均匀,升温至85℃,保温30min,于750r/min转速搅拌3h,冷却至室温得到改性缓释剂。

防霉剂按如下工艺进行制备:室温下,按重量份将3.5份纳米氧化锌和4.5份乙醇溶液混合均匀,超声分散30min,然后加入2.5份硅烷偶联剂kh-550混合均匀,升温至75℃,保温2h,过滤,离心,分离沉淀,洗涤后于60℃干燥12h,冷却至室温得到防霉剂。

实施例2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马齿苋的高产缓释有机复合肥,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鸡粪80份、沼泽泥50份、糠醛渣5份、花生饼5份、芝麻饼1份、风化煤4份、虾壳3份、棉粕3份、红薯粉3份、em菌3份、尿素2.5份、氯化钾4.5份、硝酸铵3.5份、钼酸铵4.5份、硫酸钾1份、硼砂4份、硫酸锰3份、硫酸锌3份、磷酸二氢钾2份、磷酸氢二钾6份、腐殖酸2份、食用菌渣5份、木渣1份、蛭石4份、膨润土3份、木糖醇渣5份、赭石1份、海藻粉6份、炉甘石3份、改性缓释剂15份、防霉剂4份。

改性缓释剂按如下工艺进行制备:室温条件下,按重量份将5份稻杆浸泡于6份质量分数为16%的氢氧化钠溶液28h,过滤干燥后,加入2份乙酸酐和4份醋酸混合均匀,然后滴加3份质量分数为0.5%的浓硫酸混合均匀,升温至50℃,然后加入5份丙酮和1份醋酸纤维混合均匀,过滤除杂,然后加入去离子水使沉淀析出,洗涤至中性,干燥得到改性醋酸纤维素,然后加入6份二氯甲烷和2份乳化剂混合均匀,于850r/min转速搅拌20min,然后加入4份葡萄糖和3份蒸馏水混合均匀,于3500r/min转速搅拌10min,然后加入8份聚乙烯醇混合均匀,升温至80℃,保温40min,于650r/min转速搅拌4h,冷却至室温得到改性缓释剂。

防霉剂按如下工艺进行制备:室温下,按重量份将2份纳米氧化锌和6份乙醇溶液混合均匀,超声分散20min,然后加入4份硅烷偶联剂kh-550混合均匀,升温至70℃,保温3h,过滤,离心,分离沉淀,洗涤后于55℃干燥14h,冷却至室温得到防霉剂。

实施例3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马齿苋的高产缓释有机复合肥,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鸡粪120份、沼泽泥20份、糠醛渣15份、花生饼3份、芝麻饼5份、风化煤2份、虾壳5份、棉粕1份、红薯粉5份、em菌1份、尿素4.5份、氯化钾3.5份、硝酸铵6.5份、钼酸铵1.5份、硫酸钾3份、硼砂2份、硫酸锰5份、硫酸锌1份、磷酸二氢钾4份、磷酸氢二钾3份、腐殖酸5份、食用菌渣3份、木渣4份、蛭石2份、膨润土5份、木糖醇渣3份、赭石3份、海藻粉3份、炉甘石5份、改性缓释剂5份、防霉剂9份。

改性缓释剂按如下工艺进行制备:室温条件下,按重量份将15份稻杆浸泡于3份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20h,过滤干燥后,加入5份乙酸酐和1份醋酸混合均匀,然后滴加6份质量分数为0.2%的浓硫酸混合均匀,升温至80℃,然后加入2份丙酮和4份醋酸纤维混合均匀,过滤除杂,然后加入去离子水使沉淀析出,洗涤至中性,干燥得到改性醋酸纤维素,然后加入3份二氯甲烷和8份乳化剂混合均匀,于650r/min转速搅拌40min,然后加入1份葡萄糖和9份蒸馏水混合均匀,于2500r/min转速搅拌20min,然后加入4份聚乙烯醇混合均匀,升温至90℃,保温20min,于850r/min转速搅拌2h,冷却至室温得到改性缓释剂。

防霉剂按如下工艺进行制备:室温下,按重量份将5份纳米氧化锌和3份乙醇溶液混合均匀,超声分散40min,然后加入1份硅烷偶联剂kh-550混合均匀,升温至80℃,保温1h,过滤,离心,分离沉淀,洗涤后于65℃干燥10h,冷却至室温得到防霉剂。

实施例4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马齿苋的高产缓释有机复合肥,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鸡粪85份、沼泽泥45份、糠醛渣8份、花生饼4.5份、芝麻饼2份、风化煤3.5份、虾壳3.5份、棉粕2.5份、红薯粉3.5份、em菌2.5份、尿素2.8份、氯化钾4.2份、硝酸铵3.8份、钼酸铵4.2份、硫酸钾1.5份、硼砂3.5份、硫酸锰3.5份、硫酸锌2.5份、磷酸二氢钾2.5份、磷酸氢二钾5份、腐殖酸3份、食用菌渣4.5份、木渣2份、蛭石3.5份、膨润土3.5份、木糖醇渣4.5份、赭石1.5份、海藻粉5份、炉甘石3.5份、改性缓释剂12份、防霉剂5份。

改性缓释剂按如下工艺进行制备:室温条件下,按重量份将8份稻杆浸泡于5份质量分数为17%的氢氧化钠溶液26h,过滤干燥后,加入3份乙酸酐和3份醋酸混合均匀,然后滴加4份质量分数为0.4%的浓硫酸混合均匀,升温至55℃,然后加入4份丙酮和2份醋酸纤维混合均匀,过滤除杂,然后加入去离子水使沉淀析出,洗涤至中性,干燥得到改性醋酸纤维素,然后加入5份二氯甲烷和3份乳化剂混合均匀,于820r/min转速搅拌25min,然后加入3份葡萄糖和4份蒸馏水混合均匀,于3200r/min转速搅拌12min,然后加入7份聚乙烯醇混合均匀,升温至82℃,保温35min,于680r/min转速搅拌3.5h,冷却至室温得到改性缓释剂。

防霉剂按如下工艺进行制备:室温下,按重量份将3份纳米氧化锌和5份乙醇溶液混合均匀,超声分散25min,然后加入3份硅烷偶联剂kh-550混合均匀,升温至72℃,保温2.5h,过滤,离心,分离沉淀,洗涤后于58℃干燥13h,冷却至室温得到防霉剂。

实施例5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马齿苋的高产缓释有机复合肥,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鸡粪115份、沼泽泥25份、糠醛渣12份、花生饼3.5份、芝麻饼4份、风化煤2.5份、虾壳4.5份、棉粕1.5份、红薯粉4.5份、em菌1.5份、尿素4.2份、氯化钾3.8份、硝酸铵6.2份、钼酸铵1.8份、硫酸钾2.5份、硼砂2.5份、硫酸锰4.5份、硫酸锌1.5份、磷酸二氢钾3.5份、磷酸氢二钾4份、腐殖酸4份、食用菌渣3.5份、木渣3份、蛭石2.5份、膨润土4.5份、木糖醇渣3.5份、赭石2.5份、海藻粉4份、炉甘石4.5份、改性缓释剂8份、防霉剂8份。

改性缓释剂按如下工艺进行制备:室温条件下,按重量份将12份稻杆浸泡于4份质量分数为19%的氢氧化钠溶液22h,过滤干燥后,加入4份乙酸酐和2份醋酸混合均匀,然后滴加5份质量分数为0.3%的浓硫酸混合均匀,升温至75℃,然后加入3份丙酮和3份醋酸纤维混合均匀,过滤除杂,然后加入去离子水使沉淀析出,洗涤至中性,干燥得到改性醋酸纤维素,然后加入4份二氯甲烷和7份乳化剂混合均匀,于680r/min转速搅拌35min,然后加入2份葡萄糖和8份蒸馏水混合均匀,于2800r/min转速搅拌18min,然后加入5份聚乙烯醇混合均匀,升温至88℃,保温25min,于820r/min转速搅拌2.5h,冷却至室温得到改性缓释剂。

防霉剂按如下工艺进行制备:室温下,按重量份将4份纳米氧化锌和4份乙醇溶液混合均匀,超声分散35min,然后加入2份硅烷偶联剂kh-550混合均匀,升温至78℃,保温1.5h,过滤,离心,分离沉淀,洗涤后于62℃干燥11h,冷却至室温得到防霉剂。

将本发明实施例1-实施例5中的马齿苋的高产缓释有机复合肥运用到本实际种植中,并设置空白对照组,空白对照组为施用普通肥料种植的马齿苋,得到数据如表1。

表1: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