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黄铜矿结构3D‑CuInS2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298642阅读:463来源:国知局
一种黄铜矿结构3D‑CuInS2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纳米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黄铜矿结构3d-cuins2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三维(3d)微/纳米分级结构是由一维及二维纳米结构组装而形成的,由于其独特的结构特点,使其在太阳电池的应用中具有特殊的优势。如,微米材料中心的大空腔有利于入射光实现多次的反射及散射,有效地提高了光的利用效率;并且,它还可以提供直接的电子传输通道,使光生电子直接输运到收集电极上,减少电子的复合现象。

cuins2属于ⅰ-ⅲ-ⅵ三元化合物,是直接带隙半导体材料,带隙为1.5ev,吸收系数较大(α≈105cm-1),被认为是太阳电池中最有效的光吸收材料。合成3d-cuins2的一种方法是牺牲模板合成法,以cus为模板,通过添加铟源,使cus分解后与in结合而转化形成cuins2。然而,该方法制备过程复杂,需要先合成cus模板,再进行二次反应得到cuins2。另一种方法是利用缓释的硫源(如硫脲、l-半胱氨酸),使其在反应过程中缓慢释放s2-,再与金属离子结合,生成3d-cuins2。然而,该方法所合成的cuins2形貌、尺寸并不均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黄铜矿结构3d-cuins2,形貌、尺寸较均一。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黄铜矿结构3d-cuins2的制备方法,使用无毒、环境友好的组氨酸作为配位剂,利用溶剂热法一步合成,制备方法简单,操作方便,无污染。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黄铜矿结构3d-cuins2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先将铜源、铟源和配位剂加入溶剂中,混匀,再加入硫源,混匀后,加热反应;

2)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经离心分离、洗涤和干燥得到黄铜矿结构3d-cuins2。

步骤1)中所述配位剂为组氨酸。组氨酸作为婴儿必需的氨基酸之一,无疑将具有无毒、环境友好等特点。尤其地,组氨酸除了含有氨基、羧基外,还含有咪唑环(其中包含两个n原子)这一强配位能力的基团。它作为配位能力最强的氨基酸之一,能与许多金属离子配位而形成复合物。本发明中,随着cuins2晶核的形成,组氨酸-金属离子复合物能缓慢释放出金属离子,实现cuins2在特定方向的组装,生成3d结构的材料。

步骤1)中铜源、铟源、配位剂和硫源的摩尔比为1:1:0.5-1:4,铜源在溶剂中的浓度为10-20mmol/l。

步骤1)中所述铜源选自cucl2·2h2o、cu(no3)2·3h2o或cu(so4)2·5h2o;所述铟源选自incl3·4h2o或in(no3)3·h2o;所述硫源选自硫脲。

所述溶剂选自n,n-二甲基甲酰胺。

步骤1)中所述加热反应是指在150℃-200℃下反应12-36小时。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黄铜矿结构3d-cuins2采用上述方法制备得到。所述的黄铜矿结构3d-cuins2尺寸500-600nm,由10-20nm的纳米片组装所形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实现一步合成,材料的制备过程简单,操作简便;选择无毒、环境友好、具有强配位能力的组氨酸作为配位剂,可以制备出形貌、尺寸较均一的3d-cuins2;得到的3d-cuins2在有机溶剂中具有很好的分散性,将在太阳电池等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黄铜矿结构3d-cuins2的sem图;

图2是实施例1的黄铜矿结构3d-cuins2的tem图;

图3是实施例1的黄铜矿结构3d-cuins2的xrd谱图;

图4是实施例1的黄铜矿结构3d-cuins2的raman谱图;

图5是实施例1的黄铜矿结构3d-cuins2的xps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黄铜矿结构3d-cuins2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1mmolcucl2·2h2o和1mmolincl3·4h2o在80mln,n-二甲基甲酰胺中搅拌溶解,向混合溶液中加入0.5mmol的组氨酸,搅拌;待完全溶解后,再加入4mmol硫脲,混匀,得到混合溶液,最后,将混合液转入100ml含聚四氟乙烯内衬的高压釜中,并于180℃恒温24小时。

2)反应结束后,高压釜自然冷却到室温后,移除上层液体,得到黑色沉淀;沉淀用无水乙醇洗涤并离心分离(10000rpm,8min),在真空干燥箱中于60℃干燥6小时,即得到黄铜矿结构3d-cuins2粉末。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图1)表明产物为纳米片组装成的花状3d分级结构,尺寸500-600nm。透射电子显微镜(sem)照片(图2)进一步表明产物为500nm左右的花状分级结构,由10-20nm的纳米片组装所形成的。粉末x-射线衍射(xrd)数据与jcpds卡片#85-1575一致,表明了产物为黄铜矿cuins2,见图3。raman光谱(图4)上有五个明显的raman位移,即241cm-1,262cm-1,263cm-1,320cm-1,339cm-1分别对应黄铜矿cuins2的e,b2,a1,e及b2模式,进一步证实该产物为黄铜矿cuins2。从光电子能谱测试(图5)可见,cu2p分裂为cu2p3/2(931.7ev)及cu2p1/2(951.4ev),表明cu的存在形式是cu(i);in3d分裂为in3d5/2(444.5ev),in3d3/2(452.2ev),表明in的存在形式是in(iii);s2p分裂为cu-s(161.4ev)及in-s(162.5ev)。xps中元素比例的测试表明其原子比为cu:in:s=1:1:1.8。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黄铜矿结构3D‑CuInS2及其制备方法,先将铜源、铟源和配位剂加入溶剂中,混匀,再加入硫源,混匀后,加热反应;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经离心分离、洗涤和干燥得到黄铜矿结构3D‑CuInS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实现一步合成,材料的制备过程简单,操作简便;选择无毒、环境友好、具有强配位能力的组氨酸作为配位剂,可以制备出形貌、尺寸较均一的3D‑CuInS2;得到的3D‑CuInS2在有机溶剂中具有很好的分散性,将在太阳电池等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技术研发人员:岳文瑾;聂光军;魏飞宇;李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工程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7.08.09
技术公布日:2017.10.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