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纤维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651657阅读:72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玻璃纤维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蒸压加气混凝土是以水泥、石灰、硅粉煤灰等为主要原料的建筑原材料。利用蒸压加气混凝土制成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因其特殊的结构形式,具有密度小、耐火、防火、隔音、隔热、保温、阻燃、可加工等诸多优点,但是,蒸压加气混凝土制成的建筑材料在机械强度上难以达到石料、红砖等其他建筑材料的机械强度。最大的缺点就是脆性大,容易缺棱掉角。

例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1608484a,名称为磷渣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及其制备方法,该发明公开了一种磷渣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及其制备方法,它是由磷渣、硅砂、生石灰、水泥、石膏和铝粉加水制备而成。该发明用生产磷所产生的废渣作为提供硅质成分的主要材料生产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质轻、保温等特性,但是生产加工过程中存在脆性大,容易缺棱掉角等缺陷,使得生产过程的砌块不规整,废品率高等缺陷,因此在保证加气混凝土砌块优点的情况下,需要增强其韧性,克服缺棱掉角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增加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韧性、使得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具有优异的机械强度和低密度的玻璃纤维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

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玻璃纤维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包括以下原料的重量份数:玻璃纤维0.05~0.2份、硅砂15~60份、粉煤灰15~60份、石膏2~8份、生石灰10~35份、水泥5~10份、铝粉0.01~0.03份,其余为水。

优选地,包括以下原料的重量份数:玻璃纤维0.1~0.2份、硅砂20~45份、粉煤灰30~55份、石膏4~7份、生石灰15~35份、水泥8~10份、铝粉0.01~0.03份,其余为水。

优选地,包括以下原料的重量份数:玻璃纤维0.2份、硅砂30份、粉煤灰35份、石膏6份、生石灰20份、水泥9份、铝粉0.02份,其余为水。

优选地,所述玻璃纤维长度为2-3cm,直径为0.5-1.0mm;所述硅砂和粉煤灰的粒径均为0.01-0.03mm。

优选地,所述玻璃纤维是经改良后得到的,所述玻璃纤维的改良方法为:将中碱玻璃纤维加入其5倍的改良剂,搅拌混合均匀后,真空加热至90-120℃,维持30-40分钟,然后冷却至常温得到,所述改良剂以质量百分比计,由阴离子聚丙烯酰胺40%、木质素磺酸钠3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30%组成。

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任一项玻璃纤维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比例取硅砂、粉煤灰和石膏,加水,磨细,制成灰浆备用;

(2)将生石灰破碎,干法粉磨粉备用;

(3)将灰浆、生石灰粉、玻璃纤维和水泥混合、搅拌至温度达30~55℃时掺加铝粉,搅拌均匀,浇注,热室静养,切割,蒸压养护后制得成品。

优选地,所述热室静养是将浇注后坯体置于温度为35-55℃,湿度为70%-80%的静养室,静养2-4小时。

优选地,所述蒸压养护是将切割后的坯体置于釜内温度为190-200℃、压力为1.2-1.4mpa的蒸汽釜中,保持恒温恒压360-600分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发明制成的玻璃纤维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具有重量轻、韧性好、强度高、节能环保等优点,克服生产过程中缺棱掉角的缺陷,降低废品率,满足建筑工程的需求,并且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玻璃纤维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包括以下原料的重量份数:玻璃纤维0.05份、硅砂40份、粉煤灰20份、石膏3份、生石灰30份、水泥6份、铝粉0.01份,其余为水。其中,玻璃纤维长度为2-3cm,直径为0.5-1.0mm;硅砂和粉煤灰的粒径均为0.01-0.03mm;本实施例中的玻璃纤维是经改良后得到的,改良方法是:将中碱玻璃纤维加入其5倍的改良剂,搅拌混合均匀后,置于真空环境内加热至90℃,维持40分钟,然后冷却至常温得到,本实施例中改良剂以质量百分比计,由阴离子聚丙烯酰胺40%、木质素磺酸钠3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30%组成。

制备方法如下:

(1)按比例取硅砂、粉煤灰和石膏,加水,磨细,制成灰浆备用;

(2)将生石灰破碎,干法粉磨粉备用;

(3)将灰浆、生石灰粉、玻璃纤维和水泥混合、搅拌至温度达30~55℃时掺加铝粉,搅拌均匀,浇注,将浇注后坯体置于温度为35-55℃,湿度为70%-80%的静养室,热室静养2-4小时,然后利用切割机进行切割,然后将切割后的坯体置于釜内温度为190-200℃、压力为1.2-1.4mpa的蒸汽釜中,保持恒温恒压蒸压养护360-600分钟,出釜,冷却后得到成品。

最后,对本实施例中得到的玻璃纤维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a1进行测定,主要指标为干体密度、抗压强度和加工后的废品率(以缺棱掉角为主要指标)。

实施例2:

一种玻璃纤维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包括以下原料的重量份数:玻璃纤维0.2份、硅砂30份、粉煤灰35份、石膏6份、生石灰20份、水泥9份、铝粉0.02份,其余为水。其中,玻璃纤维长度为2-3cm,直径为0.5-1.0mm;硅砂和粉煤灰的粒径均为0.01-0.03mm;本实施例中的玻璃纤维是经改良后得到的,改良方法是:将中碱玻璃纤维加入其5倍的改良剂,搅拌混合均匀后,置于真空环境内加热至100℃,维持35分钟,然后冷却至常温得到,本实施例中改良剂以质量百分比计,由阴离子聚丙烯酰胺40%、木质素磺酸钠3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30%组成。

制备方法如下:

(1)按比例取硅砂、粉煤灰和石膏,加水,磨细,制成灰浆备用;

(2)将生石灰破碎,干法粉磨粉备用;

(3)将灰浆、生石灰粉、玻璃纤维和水泥混合、搅拌至温度达40~55℃时掺加铝粉,搅拌均匀,浇注,将浇注后坯体置于温度为35-55℃,湿度为70%-80%的静养室,热室静养2-4小时,然后利用切割机进行切割,然后将切割后的坯体置于釜内温度为190-200℃、压力为1.2-1.4mpa的蒸汽釜中,保持恒温恒压蒸压养护360-600分钟,出釜,冷却后得到成品。

最后,对本实施例中得到的玻璃纤维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a2进行测定,主要指标为干体密度、抗压强度和加工后的废品率(以缺棱掉角为主要指标)。

实施例3:

一种玻璃纤维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包括以下原料的重量份数:

玻璃纤维0.2份、硅砂15份、粉煤灰55份、石膏8份、生石灰25份、水泥10份、铝粉0.03份,其余为水。其中,玻璃纤维长度为2-3cm,直径为0.5-1.0mm;硅砂和粉煤灰的粒径均为0.01-0.03mm;本实施例中的玻璃纤维是经改良后得到的,改良方法是:将中碱玻璃纤维加入其5倍的改良剂,搅拌混合均匀后,置于真空环境内加热至120℃,维持30分钟,然后冷却至常温得到,本实施例中改良剂以质量百分比计,由阴离子聚丙烯酰胺40%、木质素磺酸钠3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30%组成。

制备方法如下:

(1)按比例取硅砂、粉煤灰和石膏,加水,磨细,制成灰浆备用;

(2)将生石灰破碎,干法粉磨粉备用;

(3)将灰浆、生石灰粉、玻璃纤维和水泥混合、搅拌至温度达40~55℃时掺加铝粉,搅拌均匀,浇注,将浇注后坯体置于温度为35-55℃,湿度为70%-80%的静养室,热室静养2-4小时,然后利用切割机进行切割,然后将切割后的坯体置于釜内温度为190-200℃、压力为1.2-1.4mpa的蒸汽釜中,保持恒温恒压蒸压养护360-600分钟,出釜,冷却后得到成品。

最后,对本实施例中得到的玻璃纤维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a3进行测定,主要指标为干体密度、抗压强度和加工后的废品率(以缺棱掉角为主要指标)。

对比例1

本实施中的制备方法和产品的配方同实施例2,不同的是玻璃纤维直接采用市售的,并没有对其进行任何改良,最后,对本实施例中得到的玻璃纤维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d1进行测定,主要指标为干体密度、抗压强度和加工后的废品率(以缺棱掉角为主要指标)。

对比例2

本实施中的制备方法和产品的配方同公开号为:cn101608484a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2,最后,对本实施例中得到的玻璃纤维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d2进行测定,主要指标为干体密度、抗压强度和加工后的废品率(以缺棱掉角为主要指标),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由上述实施例和对比例可知,由于加入玻璃纤维后,提升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韧性,减少缺棱掉角的劣势,另外,改良后的玻璃纤维,提高了混合料浆的流动性和可塑性,使得浆料形成坯体时候,团聚更好,有效的降低了在浇筑入模成型混合料浆过程中的压裂率,使得制成的玻璃纤维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