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璃软化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8636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一种玻璃软化炉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工艺品生产设备,尤其是一种玻璃软化炉。



背景技术:

工艺玻璃品批量生产在完成玻棒切割后需要进行软化定型,而玻璃棒需要高达1000度的温度才能使其软化。往常的软化炉较小,只能进行单一操作,因此热量、人工等都存在较大浪费。其次,软化炉里的电热丝熔点低,经常因耐不住高温而损坏。另外,在批量进行软化过程中,各处的温度不统一,软化时间有长有短,导致最终产品质量达不到预期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玻璃软化炉,能够减少软化炉的维修,提高软化炉的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玻璃软化炉,包括炉体,炉体上设有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为相互并联的加热管,加热管在炉体内等距分布;所述加热管为U型,包括直管部和弯管部,直管部管壁厚度小于弯管厚度,直管部和弯管部内设有铁铬铝合金电热丝。

所述炉体包括金属外壳体、保温层及耐火层,其中保温层采用石棉材质制作,耐火层采用碳化硅材质的耐火砖制成。

所述炉体内设置有多个热电偶温控点,热电偶温控点热电偶温控点上下交替、等距分布。

所述炉体为长方形,炉体上沿长度方向等距设有多个进料口,进料口上设有自动滑门。

本实用新型一种玻璃软化炉,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通过设置铁铬铝合金电热丝,采用厚度不均的加热管,能够适应高温条件下玻璃软化。且寿命较长,减少维修,提高效率。

2)、通过增大炉体的体积,采用导热性能良好的碳化硅耐火砖、利用多组均布的加热管,在保证加热的同时进行多组玻璃半成品的软化工艺,提高作业效率,为同时自动化作业提供基础。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加热管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示意图。

图中:炉体1,加热组件2,直管部3,弯管部4,外壳体5,保温层6,耐火层7,自动滑门8,电热丝9,热电偶温控点10。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一种玻璃软化炉,包括炉体1,所述炉体1包括金属外壳体5、保温层6及耐火层7,其中保温层6采用石棉材质制作,耐火层7采用碳化硅材质的耐火砖制成。由于碳化硅材质的耐火砖具有耐碱性,耐酸性,抗热震性,热膨胀系数小,导热性好等优点,最高可耐1650度的高温。这样,可有效地改善装置对玻璃制造需要高温条件的适应性,也充分利用余能和余热,达到了资源二次利用的效果。为了能够一次性进行多组半成品的软化操作,将炉体1设置为长方形,炉体1上沿长度方向等距设有多个进料口,进料口上设有自动滑门8,自动滑门8下方通过滚轮与钢丝绳连接,钢丝绳与炉体上位于进料口对面一侧的气缸下端连接,气缸前端设有托架。这样当料口打开时,托架同时伸出,进行多组同时操作。

在炉体1上设有加热组件2,加热组件2上端伸出炉体1外并相互并联,加热管在炉体1内等距分布,这样方便在较大空间内同时受热,提高受热效率。为了对各处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可在炉体1内设置有多个热电偶温控点10,热电偶温控点10上下交替、等距分布,利用热电偶检测并通过控制系统控制加热管加热电路中温度继电器的中断实现加热或保温。由于加热组件2并联,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且热电偶温控点安装点与加热管位置是对应的,这样当某处温度在指定温度范围之外时,可实现局部控制,避免局部过热。

由于U型加热管可适用结构较为简单,可适用于此处间隔加热且与软化过程互不冲突。但传统U型加热管内部的电热丝耐热性能较低,在超过1000摄氏度的炉体内很快就损坏且弯曲部易破裂。经过多次试验发现铬铝合金电热丝最高运行温度可达到1400摄氏度,导热系数是60.3KJ/m.h℃,电阻率是1.09+0.05μΩ·m,以此种材质的电热丝替换软化炉本身的电热丝能够适应玻璃透镜生产 ,使用寿命长,表面复合高,并有较好的抗氧化性。另外,为了避免折弯部位断裂,直管部(3)管壁厚度小于弯管厚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