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腔型玻璃瓶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72136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一种两腔型玻璃瓶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玻璃瓶制造领域,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两腔型玻璃瓶模具。



背景技术:

行列式制瓶机又称行列式成型机。生产工艺有吹—吹法成型工艺,其主要用于小口径玻璃瓶罐的制造,具体工艺过程为:装料→扑气→倒吹气(初型吹胀)→雏形翻转→正吹气与瓶罐固化冷却→钳瓶→冷却输送。现有的行列式制瓶机主要有四滴式或六滴式,即通过四个或六个模具,一次生产4个或6个瓶罐。现有的行列式制瓶机主要有以下缺点:1、传统玻璃瓶模具内只有一个模腔,生产效率较低,产量不高;2、玻璃瓶模具在生产小型瓶时,模具升温慢,模具温度较低,导致生产出的玻璃瓶光洁度差,产品质量不达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两腔型玻璃瓶模具,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在不增加人工及吹气量的基础上,使生产效率及产品产量增加一倍,且产品光洁度更好。

所述的两腔型玻璃瓶模具,包括初模组合和成模组合,所述初模组合包括初模本体,初模本体顶部设有漏斗,初模本体底部设有口模,口模内设有穿瓶口器;所述成模组合包括成模本体,成模本体底部设有底模;所述初模本体、漏斗、口模、成模本体和底模内分别设有两个模腔,两模腔呈轴对称设置,初模本体和成模本体的模腔直径小于40mm。

进一步的,所述初模本体、漏斗、口模、成模本体和底模分别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半模,两半模合模后构成两个完整的模腔。

进一步的,所述初模本体上设有保温孔,保温孔上下两端密封。

进一步的,所述成模本体上设有风冷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设计合理,在不改变原有行列式制瓶机结构、不增加人工及吹气量的基础上,使生产效率及产品产量增加一倍,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

2、在初模本体、漏斗、口模、成模本体和底模内设有两个模腔,使模具升温更快,生产出的玻璃瓶光洁度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初模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成模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初模本体的主视图;

图4为初模本体的俯视图;

图5为成模本体的主视图;

图6为成模本体的俯视图。

图中,1、漏斗;2、初模本体;3、保温孔;4、钢球;5、口模;6、穿瓶口器;7、成模本体;8、底模;9、模腔;10、风冷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两腔型玻璃瓶模具,包括初模组合和成模组合,如图1所示,所述初模组合包括初模本体2,初模本体2顶部设有漏斗1,初模本体2底部设有口模5,口模5内设有穿瓶口器6;如图2所示,所述成模组合包括成模本体7,成模本体7底部设有底模8;所述初模本体2、漏斗1、口模5、成模本体7和底模8内分别设有两个模腔9,两模腔9呈轴对称设置,初模本体2和成模本体7的模腔9直径小于40mm;所述初模本体2、漏斗1、口模5、成模本体7和底模8分别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半模,两半模合模后构成两个完整的模腔9。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初模本体2上设有保温孔3,保温孔3上下两端密封。

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成模本体7上设有风冷孔10。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与行列式制瓶机配合使用,由于初模组合和成模组合的外部结构没有改变,安装时,将初模组合和成模组合分别放入行列式制瓶机的模具安装槽内,行列式制瓶机的钳瓶夹具根据生产出的玻璃瓶数量配套更换,如原行列式制瓶机为四滴式,安装上本实用新型后,钳瓶夹具采用八滴口钳。

工作时,采用原有的工艺流程:

1、装料:将料通入初模组合,料通过漏斗1进入初模本体2和口模5;

2、扑气后倒吹气:穿瓶口器6向上顶出瓶口,将气体从口模5底部吹入瓶口,完成玻璃瓶的初型吹胀,保温孔3两端通过钢球4密封,对玻璃瓶进行保温;

3、雏形翻转:初模组合中的漏斗1、初模本体2、口模5的两个半模打开后,将初型吹胀的玻璃瓶翻转,放入成模组合,此时瓶口朝上,并通过底模8进行瓶底成型;

4、通过风冷孔10正吹气,使玻璃瓶固化冷却;

5、通过钳瓶夹具将玻璃瓶夹出成模组合,最后冷却输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