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改进式成型模具的电石出炉破碎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71787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具有改进式成型模具的电石出炉破碎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石成型浇铸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改进式成型模具的电石出炉破碎一体机。



背景技术:

申请号为CN201610392362.9的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连续浇铸机用承接模具,该模具设置了前搭接部和后搭接部,将该模具设置在传动带链上时,后面的模具的前搭接部的下沿搭接在前面的模具的后搭接部的上沿上,然后由传动链带动从后先前运动。

如此设计的浇铸模具,如该专利申请中的图2、图3显示,为了使相邻模具的前搭接部的下沿与后搭接部的上沿搭接充分,需要将前搭接部的高度设置的要高于后搭接部的高度,这样虽然满足了搭接充分的要求,但是在一个具体的模具内,由于前搭接部的高度高于后搭接部的高度,使得位于前搭接部和后搭接部之间的浇铸坑槽的上表面低于前搭接部和后搭接部的高度,这样在浇铸时,在浇铸液充满浇铸坑槽以后,多余的浇铸液仍然堆积漂在由前搭接部、后搭接部及侧挡边之间形成的浇铸坑槽的上方,使冷却后形成的金属锭之间连成一片,而不是一个一个金属锭单体,并且,更加多余的金属液还会从该模具的前搭接部和后搭接部之间的缝隙流出,还会造成金属液的损失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有必要提出一种电石锭成型单体之间不粘连的、电石熔液不浪费的具有改进式成型模具的电石出炉破碎一体机。

一种具有改进式成型模具的电石出炉破碎一体机,包括浇铸部、移动部,所述移动部设置在浇铸部的下方,以带动浇铸部移动,所述浇铸部用于将电石熔液成型为电石锭,所述浇铸部包括支撑框架、设置在支撑框架上的传动链、驱动电机、设置在传动链上的若干浇铸模具,所述驱动电机与传动链连接,以驱动传动链动作,所述浇铸模具包括承接底部、前搭接部、后搭接部、侧挡边、固定耳,在所述承接底部的上表面上设置若干向上凸起的横筋和竖筋,所述横筋和竖筋之间形成浇铸坑槽,所述前搭接部设置在浇铸坑槽前端的承接底部的侧边上,所述后搭接部设置在浇铸坑槽后端的承接底部的侧边上,所述侧挡边设置在浇铸坑槽两侧的承接底部的侧边上,所述固定耳固定设置在侧挡边的侧壁上,固定耳用于与传动链装配,在后搭接部的上沿的端面上开设导流槽,所述横筋的端面的高度与竖筋的端面的高度、以及导流槽的槽底的高度相同,以使电石溶液充满浇铸坑槽之后,多余的电石溶液沿着导流槽向相邻的后面的浇铸模具内流动。

优选的,所述导流槽与浇铸坑槽一一对应。

优选的,所述侧挡边的高度高于所述前搭接部和后搭接部的高度,以阻挡电石溶液向侧挡边的外侧流出。

优选的,相邻的浇铸模具的后搭接部的下沿搭接在前搭接部的上沿上,以使多余的电石溶液沿着后搭接部的上沿上的导流槽翻越前搭接部的上沿,直接流入后面的浇铸模具的浇铸坑槽内。

优选的,所述移动部包括前导向轮、导向电机、后移动轮、移动电机,所述前导向轮和后移动轮分别设置在支撑框架的前端和后端,所述导向电机和移动电机均与所述支撑框架固定连接,所述导向电机与前导向轮传动连接,以通过导向电机带动前导向轮转动,所述移动电机与后移动轮传动连接,以通过移动电机带动后移动轮转动。

优选的,所述移动部还包括固定底座、液压油缸、转向器,所述固定底座固定设置在支撑框架的下方,固定底座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前导向轮连接,所述导向电机与液压油缸连接,以通过导向电机驱动液压油缸的缸杆的伸出或缩回,所述液压油缸的缸杆与所述转向器连接,所述转向器与两个前导向轮连接,进而由导向电机带动两个前导向轮转动,实现转向。

优选的,所述转向器包括具有相同结构的左侧转向器和右侧转向器、及平衡连杆,以通过平衡连杆带动左侧转向器和右侧转向器同步转动,进而带动两个前导向轮同步转动,实现转向,所述左侧转向器包括转轴、轴套、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所述轴套与前导向轮的轮毂固定连接,所述转轴与轴套轴连接,所述固定底座的端部与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轴套固定连接,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液压油缸的缸杆轴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与轴套固定连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平衡连杆的端部轴连接。

本方案的设计中,由于传动链在安装的过程中,从机头向机尾方向是略微向上倾斜安装的,如此,相邻的浇铸模具从机头向机尾方向是略微倾斜的,这样,具有相同高度的所述横筋的端面、竖筋的端面、以及导流槽的槽底,使得多余的电石溶液会沿着导流槽向相邻的后面的浇铸模具的浇铸坑槽内流动,以此类推,多余的电石溶液都会先后流动,不仅解决了多余的溶液流到浇铸模具外侧造成浪费的问题,而且,多余的溶液不会堆积漂在浇铸坑槽的上方,造成电石锭之间相连粘接成一片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所述具有改进式成型模具的电石出炉破碎一体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所述具有改进式成型模具的电石出炉破碎一体机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所述浇铸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所述浇铸模具的俯视示意图。

图6为图5中沿着A-A的剖视图。

图7为所述三个浇铸模具的搭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所述移动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表达左侧转向器的局部放大图。即图8中符号C标注的部分。

图10为图8中表达右侧转向器的局部放大图。即图8中符号D标注的部分。

图中:浇铸部1、支撑框架11、传动链12、驱动电机13、浇铸模具14、承接底部141、前搭接部142、后搭接部143、导流槽1431、侧挡边144、固定耳145、横筋146、竖筋147、浇铸坑槽148、移动部2、前导向轮21、导向电机22、后移动轮23、移动电机24、固定底座25、液压油缸26、左侧转向器27、转轴271、轴套272、第一连杆273、第二连杆274、第三连杆275、右侧转向器28、转轴281、轴套282、第二连杆284、第三连杆285、平衡连杆29。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参见图1、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改进式成型模具的电石出炉破碎一体机,包括浇铸部1、移动部2,移动部2设置在浇铸部1的下方,以带动浇铸部1移动,浇铸部1用于将电石熔液成型为电石锭,浇铸部1包括支撑框架11、设置在支撑框架11上的传动链12、驱动电机13、设置在传动链12上的若干浇铸模具14,驱动电机13与传动链12连接,以驱动传动链12动作。

参见图3至图6,浇铸模具14包括承接底部141、前搭接部142、后搭接部143、侧挡边144、固定耳145,在承接底部141的上表面上设置若干向上凸起的横筋146和竖筋147,横筋146和竖筋147之间形成浇铸坑槽148,前搭接部142设置在浇铸坑槽148前端的承接底部141的侧边上,后搭接部143设置在浇铸坑槽148后端的承接底部141的侧边上,侧挡边144设置在浇铸坑槽148两侧的承接底部141的侧边上,固定耳145固定设置在侧挡边144的侧壁上,固定耳145用于与传动链12装配,在后搭接部143的上沿的端面上开设导流槽1431,横筋146的端面的高度与竖筋147的端面的高度、以及导流槽1431的槽底的高度相同,以使电石溶液充满浇铸坑槽148之后,多余的电石溶液沿着导流槽1431向相邻的后面的浇铸模具14内流动。

如图7中,示意了三个浇铸模具14搭接后的连接结构图,图中每一个浇铸模具14的后搭接部143均靠近机头方向,每一个浇铸模具14的前搭接部142均靠近机尾方向,这样,将若干浇铸模具14并排安装在传动链上之后,后搭接部143的高度略低于前搭接部142的高度,在从机头向机尾移动的过程中,多余的电石溶液向靠近机头的后面的浇铸模具14的后搭接部143流动,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在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由于传动链12在安装的过程中,从机头向机尾方向是略微向上倾斜安装的,如此,相邻的浇铸模具14从机尾向机头方向是略微向下倾斜的,倾斜角度很小,这样,具有相同高度的横筋146的端面、竖筋147的端面、以及导流槽1431的槽底,使得多余的电石溶液会沿着导流槽1431向相邻的后面的浇铸模具14的浇铸坑槽148内流动,以此类推,多余的电石溶液都会先后流动,不仅解决了多余的溶液流到浇铸模具14外侧造成浪费的问题,而且,多余的溶液不会堆积漂在浇铸坑槽148的上方,造成电石锭之间相连成一片的问题。

进一步,导流槽1431与浇铸坑槽148一一对应。

进一步,侧挡边144的高度高于前搭接部142和后搭接部143的高度,以阻挡电石溶液向侧挡边144的外侧流出。

进一步,相邻的浇铸模具14的后搭接部143的下沿搭接在前搭接部142的上沿上,以使多余的电石溶液沿着后搭接部143的上沿上的导流槽1431翻越前搭接部142的上沿,直接流入后面的浇铸模具14的浇铸坑槽148内,从而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溶液从前搭接部142和后搭接部143之间的接缝中流出的问题。

而现有技术中的承接模具也设置了前搭接部和后搭接部,将该模具设置在传动带链上时,后面的模具的前搭接部的下沿搭接在前面的模具的后搭接部的上沿上,然后由传动链带动从后先前运动,这种搭接方式中,存在溶液从前搭接部和后搭接部之间的接缝中流出的问题,本方案中的搭接方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溶液从前搭接部和后搭接部之间的接缝中流出的问题。

参见图8至图10,进一步,移动部2包括前导向轮21、导向电机22、后移动轮23、移动电机24,前导向轮21和后移动轮23分别设置在支撑框架11的前端和后端,导向电机22和移动电机24均与支撑框架11固定连接,导向电机22与前导向轮21传动连接,以通过导向电机22带动前导向轮21转动,移动电机24与后移动轮23传动连接,以通过移动电机24带动后移动轮23转动,控制部3与导向电机22及移动电机24电性连接,以通过控制部3控制导向电机22及移动电机24的动作,进而实现自动移动和自动转向。

进一步,移动部2还包括固定底座25、液压油缸26、转向器,固定底座25固定设置在支撑框架11的下方,固定底座25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前导向轮21连接,导向电机22与液压油缸26连接,以通过导向电机22驱动液压油缸26的缸杆的伸出或缩回,液压油缸26的缸杆与转向器连接,转向器与两个前导向轮21连接,进而由导向电机22带动两个前导向轮21转动,实现转向。

其中,转向器包括具有相同结构的左侧转向器27和右侧转向器28、及平衡连杆29,以通过平衡连杆29带动左侧转向器27和右侧转向器28同步转动,进而带动两个前导向轮21同步转动,实现转向,左侧转向器27包括转轴271、轴套272、第一连杆273、第二连杆274、第三连杆275,轴套272与前导向轮21的轮毂固定连接,转轴271与轴套272轴连接,固定底座25的端部与转轴271固定连接,第一连杆273的一端与轴套272固定连接,第一连杆273的另一端与液压油缸26的缸杆轴连接,第二连杆274的一端与轴套272固定连接,第二连杆274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杆275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三连杆275的另一端与平衡连杆29的端部轴连接。

右侧转向器28也包括转轴281、轴套282、第二连杆284、第三连杆285,轴套282与前导向轮21的轮毂固定连接,转轴281与轴套282轴连接,固定底座25的端部与转轴281固定连接,第二连杆284的一端与轴套282固定连接,第二连杆284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杆285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三连杆285的另一端与平衡连杆29的端部轴连接,平衡连杆29的两端连接在左侧转向器27的第三连杆275的另一端和右侧转向器28的第三连杆285的另一端之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装置中的模块或单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并、划分和删减。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