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671453发布日期:2019-01-18 23:36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陶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绿陶制备方法。

技术背景

陶器,是用黏土或陶土经捏制成形后烧制而成的器具。陶器历史悠久,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初见简单粗糙的陶器。陶器在古代作为一种生活用品,而在现在一般只作为工艺品收藏。

泥料的来源上,我国新石器时代的制陶用土都是经过一定的选择的,不是一般的黄土,例如调查和实验证明,黄河流域古代制陶原料采用的是红土、沉积土、黑土或其他粘土。目前学界主要从定性、定量两个方面对其陶土来源展开研宄。定性研究一般根据出土陶器的陶质,结合遗址附近的陶土调查做出一般性推测。一般而言,生活用陶对陶土的要求不高,具有一定可塑性的易溶粘土均可作为制陶原料。现代民族学调查也发现,我国传统制陶业陶土一般来自于居住区附近。定量分析则主要是采用自然科技手段分别检测遗址出土的陶器及当地土壤的矿物成分,对比分析后确定陶土的来源,这便是当今陶器研究领域最热门的产地分析。其次是对泥料的加工。制陶所用的原料主要是粘土和羼和料,不加羼和料制得的陶器称为泥质陶,加入羼和料的制作的陶器统称为夹砂陶。可塑性是指泥料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变形而不破裂,失去外力后仍能保持其形状的性质,也是陶还成型的关键,无论泥质陶还是夹砂陶,为了提高泥料的可塑性,也为实现陶器实用功能,制还之前都要经过相应的泥料加工步骤。据民族学调查资料,我国传统制陶的泥料加工一般有瞭晒、粉碎、蹄土、淘洗、炼泥和陈腐等步骤。瞭晒是为粉碎和蹄土做准备,主要是为了出去杂质并获得粒度均勾的陶土。瞭干的块状土经过粉碎过筛,即可获得粒度较为规整的纯净陶土。此时,如需要更为纯净的细泥陶,则需进一步的淘洗,即将陶土加水浸泡并搅拌,去除上层悬浮物,待泥质沉淀后抽取上层水待其风干,此时除容器底层外皆为细泥料。当然,有时获取的陶土只需稍加挑拣而不必经过以上各步骤即可应用,这主要根据当地陶土的具体状况和对制作陶器的需求标准而定。夹砂陶泥料的制备情况则相对复杂。据调查发现,制作一般夹砂陶器时只需根据原始泥料含砂量加入适当砂子或拣出大粒砂子。但是检测发现,砂子及其他羼和料的矿物成分会严重影响到陶器的烧成和性能。如羼和料中的石英能够提高陶器的烧成温度、耐热冷急变性、导热性和可塑性,氧化钠、氧化钙、氧化镁有较强的助溶作用,有助于陶器的烧结;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铁、二氧化钛、氧化锰是着色剂,对烧成后陶器的颜色有影响,质结核不利于烧成等。因此,对于夹砂陶的陶土加工,不仅需要劳动上的投入,更需要陶工对陶土及羼和物特性的科学认识。经过以上过程加工的陶土已经可以投入到陶器的制作了,但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泥料的可塑性和陶还的成型率,通常要进行炼泥和陈腐这一环节。炼泥即和泥,就是泥料加水后用手脚或者工具乃至用牲畜跌踏、目的在于使泥料内部结构更均衡,提高泥料的可塑性,同时,通过对泥料的採踏揉搓也减少了泥料中的气孔,减少或避免了陶器烧制过程中的开裂,提高了陶器的烧成率。炼制后的泥料通常转移到避风潮湿处,干燥天气注意洒水以防水分流失。这便是泥料的陈腐,目的在于促进泥料中有机质的分解、有机酸的生成和泥料中水分的均衡化,以进一步提高泥料的可塑性。

会理绿陶是四川著名陶器,因采用孔雀石配料而得名。产品呈宝石绿色,清丽素雅,叩之有金属清脆的声响。绿陶釉不含铅,无毒、无味、耐高温、耐酸碱,在四川陶瓷中独具一格。因为是用孔雀石配方烧制而成绿釉陶,被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组称为“中国唯一的绿陶”。

现有绿陶在制备过程中,主要存在成品表面不晶莹的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有必要发明一种绿陶制备方法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绿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绿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内容:

1)制泥:选取胚体原料后经陈腐后制得陶器胎料备用;

2)成型:将步骤1)中制得陶器胎料成型制成胚体;

3)釉料制备:选取釉料组分经研磨、混合制得釉料;

4)施釉:在胚体表面施加步骤3)制得釉料;

5)烧制:将步骤4)中经过施釉的胚体在1250-1400℃下烧制8-15h,即可。

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中,步骤1)中,制备所述陶器胎料方法,包括以下内容:将胚体原料按比例混合并粉碎,然后再与水混合,再粉碎,将粉碎后得到的泥浆经过滤筛选后即得高湿陶泥,将所述高湿陶泥再静置沉降除水50-80h,得到低湿陶泥,将所述低湿陶泥与陈腐辅助剂混合后进行陈腐40-50h,即得胚体原料。

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中,按重量份数计,所述胚体原料包括以下组分制成:长石25-35份、白善泥55-65份、长石5-15份、麦饭石粉5-10份、硅藻土14-20份、陈腐辅助剂15-20份;所述陈腐辅助剂由15-20份的二水柠檬酸三钠和10-15份氨水组成。

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高湿陶泥的粒径d90≤100μm。

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低湿陶泥的含水量在5-8%。

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中,步骤3)中,所述釉料包括以下组分制成:长石15-30份、石英10-15份、普通玻璃10-20份、白刚玉5-10份、滑石1-5份、孔雀石40-60份。

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釉料经过除铁、除钛处理。

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釉料的粒径d90≤50μm。

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中,步骤4)中,在胚体施釉前将制得釉料调节ph值至6.0-7,静置放置10-15h。

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中,步骤5)中,所述胚体在1300-1400℃下烧制12-15h。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

一、本发明提供的陶器制造工艺,在传统的陶瓷生产工艺基础上结合现代工艺,确定了最适合生产绿陶的工艺流程,在温度大于1200℃的条件下一次烧成,提高了生产速度和烧成率,有效地减少了能源消耗,由于是高温致密烧结,所以它的总气孔率和吸水率似瓷器,非常低,其断面较为细密,声音清脆。

二、经本发明所述方法制备得到绿陶花纹图案清晰,颜色丰富,图案完整,图案效果极佳,同时釉面表面耐磨性好。

三、本发明制得产品表面釉层还出现色彩均匀,具有光泽效果好如镜面反光一般,釉面断面侧面观察表层的透明性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实施例1:

一种绿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内容:

1)制泥:选取胚体原料后经陈腐后制得陶器胎料备用;将胚体原料按比例混合并粉碎,然后再与水混合,再粉碎,将粉碎后得到的泥浆经过滤筛选后即得高湿陶泥,粒径d90≤100μm,将所述高湿陶泥再静置沉降除水50h,得到低湿陶泥,含水量在8%,将所述低湿陶泥与陈腐辅助剂混合后进行陈腐40h,即得胚体原料;其中,按重量份数计,所述胚体原料包括以下组分制成:长石25份、白善泥55份、长石5份、麦饭石粉5份、硅藻土14份、陈腐辅助剂15份;所述陈腐辅助剂由15份的二水柠檬酸三钠和10份氨水组成。

2)成型:将步骤1)中制得陶器胎料成型制成胚体;

3)釉料制备:选取釉料组分经研磨、混合制得釉料;其中,釉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制成:长石15份、石英10份、普通玻璃10份、白刚玉5份、滑石1份、孔雀石40份;所述釉料经过除铁、除钛处理,特别是孔雀石,若不经过除铁、钛处理容易造成孔雀石蓝色变暗淡,所述釉料的粒径控制在d90≤50μm;

4)施釉:制得釉料调节ph值至6.0,静置放置10h,然后在胚体表面施加步骤3)制得釉料;

5)烧制:将步骤4)中经过施釉的胚体在1250℃下烧制8h,即可。

所得绿陶陶器,釉面图像清晰,颜色丰富,釉面晶莹翠绿,陶器吸水率为0.5%,耐磨度为7级,在-20℃下冻融循环20次无可见缺陷,吸湿膨胀极小,耐磨损、耐酸碱、不变色。

实施例2

一种绿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内容:

1)制泥:选取胚体原料后经陈腐后制得陶器胎料备用;将胚体原料按比例混合并粉碎,然后再与水混合,再粉碎,将粉碎后得到的泥浆经过滤筛选后即得高湿陶泥,粒径d90≤100μm,将所述高湿陶泥再静置沉降除水60h,得到低湿陶泥,含水量在7%,将所述低湿陶泥与陈腐辅助剂混合后进行陈腐45h,即得胚体原料;其中,按重量份数计,所述胚体原料包括以下组分制成:长石30份、白善泥60份、长石8份、麦饭石粉8份、硅藻土16份、陈腐辅助剂17份;所述陈腐辅助剂由15份的二水柠檬酸三钠和15份氨水组成。

2)成型:将步骤1)中制得陶器胎料成型制成胚体;

3)釉料制备:选取釉料组分经研磨、混合制得釉料;其中,釉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制成:长石20份、石英12份、普通玻璃14份、白刚玉7份、滑石3份、孔雀石45份;所述釉料经过除铁、除钛处理,特别是孔雀石,若不经过除铁、钛处理容易造成孔雀石蓝色变暗淡,所述釉料的粒径控制在d90≤30μm;

4)施釉:制得釉料调节ph值至6.0-6.2,静置放置13h,然后在胚体表面施加步骤3)制得釉料;

5)烧制:将步骤4)中经过施釉的胚体在1300℃下烧制10h,即可。

所得绿陶陶器,釉面图像清晰,颜色丰富,釉面晶莹翠绿,陶器吸水率为0.45%,耐磨度为7级,在-20℃下冻融循环20次无可见缺陷,吸湿膨胀极小,耐磨损、耐酸碱、不变色。

实施例3

一种绿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内容:

1)制泥:选取胚体原料后经陈腐后制得陶器胎料备用;将胚体原料按比例混合并粉碎,然后再与水混合,再粉碎,将粉碎后得到的泥浆经过滤筛选后即得高湿陶泥,粒径d90≤50μm,将所述高湿陶泥再静置沉降除水70h,得到低湿陶泥,含水量在6%,将所述低湿陶泥与陈腐辅助剂混合后进行陈腐50h,即得胚体原料;其中,按重量份数计,所述胚体原料包括以下组分制成:长石30份、白善泥60份、长石10份、麦饭石粉8份、硅藻土17份、陈腐辅助剂18份;所述陈腐辅助剂由20份的二水柠檬酸三钠和10份氨水组成。

2)成型:将步骤1)中制得陶器胎料成型制成胚体;

3)釉料制备:选取釉料组分经研磨、混合制得釉料;其中,釉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制成:长石25份、石英14份、普通玻璃15份、白刚玉8份、滑石1份、孔雀石55份;所述釉料经过除铁、除钛处理,特别是孔雀石,若不经过除铁、钛处理容易造成孔雀石蓝色变暗淡,所述釉料的粒径控制在d90≤50μm;

4)施釉:制得釉料调节ph值至6.5,静置放置14h,然后在胚体表面施加步骤3)制得釉料;

5)烧制:将步骤4)中经过施釉的胚体在1350℃下烧制15h,即可。

所得绿陶陶器,釉面图像清晰,颜色丰富,陶器吸水率为0.4%,耐磨度为7级,在-20℃下冻融循环20次无可见缺陷,吸湿膨胀极小,耐磨损、耐酸碱、不变色。

实施例4

一种绿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内容:

1)制泥:选取胚体原料后经陈腐后制得陶器胎料备用;将胚体原料按比例混合并粉碎,然后再与水混合,再粉碎,将粉碎后得到的泥浆经过滤筛选后即得高湿陶泥,粒径d90≤100μm,将所述高湿陶泥再静置沉降除水80h,得到低湿陶泥,含水量在5%,将所述低湿陶泥与陈腐辅助剂混合后进行陈腐50h,即得胚体原料;其中,按重量份数计,所述胚体原料包括以下组分制成:长石35份、白善泥65份、长石15份、麦饭石粉10份、硅藻土20份、陈腐辅助剂20份;所述陈腐辅助剂由20份的二水柠檬酸三钠和15份氨水组成。

2)成型:将步骤1)中制得陶器胎料成型制成胚体;

3)釉料制备:选取釉料组分经研磨、混合制得釉料;其中,釉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制成:长石30份、石英15份、普通玻璃20份、白刚玉10份、滑石5份、孔雀石60份;所述釉料经过除铁、除钛处理,特别是孔雀石,若不经过除铁、钛处理容易造成孔雀石蓝色变暗淡,所述釉料的粒径控制在d90≤50μm;

4)施釉:制得釉料调节ph值至7,静置放置15h,然后在胚体表面施加步骤3)制得釉料;

5)烧制:将步骤4)中经过施釉的胚体在1400℃下烧制15h,即可。所述胚体在1300-1400℃下烧制12-15h。

所得绿陶陶器,釉面图像清晰,颜色丰富,陶器吸水率为0.3%,耐磨度为7级,在-20℃下冻融循环20次无可见缺陷,吸湿膨胀极小,耐磨损、耐酸碱、不变色。

申请人进一步的考察不同工艺对产品的影响,以实施例4为基础,仅改变部分工艺条件:

实施例5

烧制温度控制在800℃、1000℃、1400℃,得到的产品在致密度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吸水率分别为5.5%、4.1%、1.1%,其中在1400℃烧制下的产品出现部分热裂纹的现象。

实施例6

烧制时间控制在5h、7h、16h,得到的产品在致密度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吸水率分别为0.88%、0.74%、0.45%,虽然吸水率均较低,但是前两者致密性明显低于实施例4制得产品,并且表面釉层还出现色彩不均匀,有深有浅,镜面光泽度较差,釉面断面侧面观察表层的透明性差,16h条件下制得产品虽然色彩较均匀,但是色彩的光泽度橡胶对比文件4制得产品较暗淡,釉面断面侧面观察表层的透明性相比略差。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