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玻璃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97024发布日期:2019-01-04 23:56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玻璃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加工工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玻璃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多功能玻璃包括、高强度玻璃、光电玻璃、抗辐射玻璃等等,各种多功能玻璃都是在普通玻璃上进行二次加工得到的,在二次加工过程中,基本上都需要对玻璃进行钢化处理。钢化玻璃的加工可分为物理钢化法和化学钢化法。物理钢化玻璃又称为淬火钢化玻璃。它是将普通平板玻璃在加热到接近玻璃的软化温度(640℃左右)时,通过自身的形变消除内部应力,然后将玻璃移出加热炉,再用多头喷嘴将高压冷空气吹向玻璃的两面,使其迅速且均匀地冷却至室温,即可制得钢化玻璃。这种玻璃处于内部受拉而外部受压的应力状态,一旦局部发生破损,便会发生应力释放,玻璃被破碎成无数小块,这些小的碎片没有尖锐棱角,不易伤人。在钢化玻璃的生产过程中,对产品质量影响最大的当是如何使玻璃形成较大而均匀的内应力。而对产量影响最大的则是如何防止炸裂和变形。

现有技术的玻璃钢化炉大都采用电加热式玻璃钢化炉,其炉体长度为24米,通过辊道进行玻璃的传输,其先后经过加热系统将玻璃温度加热到630-640度左右,在由辊道输送至冷却系统,在冷却系统中急速冷却至60-70度。现有的加热系统通常在加热室内顶面设置加热装置进行加热,其加热的温度虽达到要求,但是由于上、下表面的冷热不均,容易导致玻璃板在加热的过程中产生弯曲变形,这种变形通常为玻璃板周边向上翘曲,对成品钢化玻璃的质量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玻璃加工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玻璃板在加热过程中,上、下表面受热不均而导致玻璃板变形,进而影响钢化玻璃的平整度和光学性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多功能玻璃加工装置,依次包括上片台、加热室、冷却室和下片台,所述上片台、加热室、冷却室和下片台分别设置有依次对接的辊道,所述辊道的上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所述加热室内顶面设置有给玻璃加热的电加热装置,所述加热室内底面设置有冷凝器,所述冷凝器上设有若干个热气排出口,所述冷却室内底面设置有蒸发器,所述蒸发器上设有若干个冷气排出口,所述冷凝器、蒸发器均位于辊道的下方,所述冷凝器、蒸发器及一压缩机构成冷却系统,所述压缩机的出口端通过螺旋形换热管与冷凝器的进口端连通,所述螺旋形换热管置于一个设有上部开口的容器内,所述冷凝器的下方设置有冷凝水盘和冷凝水导管,所述冷凝器通过排水管与冷凝水盘连通,所述冷凝水盘通过斜向下设置的冷凝水导管连通容器,所述冷凝器连接有风扇,所述风扇位于加热室的外部,所述冷凝器的出口端通过毛细管与蒸发器的进口端连通,所述蒸发器的一端设置有蒸发器风扇,所述蒸发器的出口端通过回气管路与压缩机的进口端连通。

其中,所述加热室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从加热室的侧壁穿入,所述温度传感器的外端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电加热装置电性连接。

其中,所述螺旋形换热管的外壁上设有翅片层。

其中,所述加热室的内侧壁均设置有隔热棉。

其中,所述辊道为陶瓷辊道。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加热室内设置冷凝器,在冷却室内设置蒸发器,与一压缩机构成冷却系统,冷凝器所排出的热风可对加热时进行预热,因气体往上流动,玻璃板的下表面受热,从而改善了玻璃板上下受热不均的现象,以降低玻璃板,尤其是厚玻璃板在加热过程中的形变,提高了玻璃的钢化质量;而蒸发器排出的冷气对冷却室进行冷却,对能耗进行有效利用,同时也提高了生产效率;冷凝器产生的冷凝水会流入容器内,低温的冷凝水与高温的螺旋形换热器之间产生热传递,解决了普通压缩机排气温度过高,冷凝器在高温场所下不能冷凝的问题;同时,冷凝水被加热至100度左右开始蒸发,无冷凝水排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玻璃加工装置,依次包括上片台1、加热室2、冷却室3和下片台4,上片台1、加热室2、冷却室3和下片台4分别设置有依次对接的辊道 5,该辊道5为陶瓷辊道,辊道5的上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加热室2内顶面设置有给玻璃加热的电加热装置6,加热室2的内侧壁均设置有隔热棉,加热室2内底面设置有冷凝器71,冷凝器71上设有若干个热气排出口711,冷却室3内底面设置有蒸发器72,蒸发器72上设有若干个冷气排出口721,冷凝器71、蒸发器72均位于辊道5的下方,冷凝器71、蒸发器 72及一压缩机73构成冷却系统,压缩机73的出口端通过螺旋形换热管74与冷凝器71的进口端连通,螺旋形换热管74置于一个设有上部开口的容器75内,冷凝器71的下方设置有冷凝水盘76和冷凝水导管77,冷凝器71通过排水管与冷凝水盘76连通,冷凝水盘76通过斜向下设置的冷凝水导管77连通容器75,冷凝器71连接有风扇78,风扇78位于加热室2的外部,冷凝器71的出口端通过毛细管与蒸发器72的进口端连通,蒸发器72的一端设置有蒸发器风扇79,蒸发器72的出口端通过回气管路与压缩机73的进口端连通。

冷却系统工作时:所述压缩机73压缩改良的共沸制冷剂,所述冷凝器71用于冷凝高温高压的气体,所述毛细管为减压装置,用于汽化被冷凝器71液化的共沸制冷剂。所述蒸发器 72用于蒸发汽化被毛细管减压的共沸制冷剂。其中,所述改良的共沸制冷剂在在高温场所下使用的能效比较高的混合工质冷媒,如采用R407C和R134A。R407C在0.15-0.19Mpa下通过风冷可以冷凝,R134A在0.13Mpa通过风冷即可冷凝,此工艺在高温下有两个不同的蒸发温度,可以冷却压缩机73,避免压缩机73在高温空况下绝缘老化引起烧毁。优选的,所述混合工质冷媒R407C与R134A的容积比率为9:1。

冷却系统的工作流程如下:共沸制冷剂被压缩机73吸入后,再由压缩机73内的出口端经过螺旋形换热管74进入冷凝器71,外界的空气由风扇78产生负压,通过冷凝器71把共沸制冷剂冷凝,制冷剂被冷凝后通过毛细管进入蒸发器72进行汽化蒸发,由蒸发器风扇79产生的负压吸入高温,冷却室3的内部热空气从蒸发器风扇79进入蒸发器72降温,降温后的空气从冷气排出口721排出从而对冷却室3进行冷却,汽化后的共沸制冷剂经由回气管路进入压缩机73进行下一个制冷循环。所述冷凝器71所释放出来的热量从热气排出口711排出到加热室2内,对加热室2内的空气进行预热,预热后的空气再经电加热装置6加热后被用于加热玻璃,因气体是往上流动的,玻璃板的下表面先受热,从而改善了玻璃板上下受热不均的现象,以降低玻璃板,尤其是厚玻璃板在加热过程中的形变,提高了玻璃的钢化质量。在热空气通过蒸发器风扇79经过蒸发器72时,冷凝水被冷凝后在冷凝水盘76内聚集,由于重力作用,经由冷凝水导管77流入到容器75里面。高温场所下,压缩机73出口端的高温高压气体的温度一般在103到115度之间进入螺旋形换热管74。因此,容器75里面的螺旋形换热管74与冷凝水进行热传递,直至所述冷凝水被加热至沸腾,实现完全汽化,从而解决了排水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普通压缩机排气温度过高,冷凝器71在高温场所下不能冷凝的问题。

较佳的,螺旋形换热管74的外壁上设有翅片层。便于热量快速向外传导。

较佳的,加热室2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8,温度传感器8从加热室2的侧壁穿入,温度传感器8的外端设置有控制器9,控制器9与电加热装置6电性连接。通过温度传感器8随时监控加热室2内温度,并通过控制器9对电加热装置6进行加热控制。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