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锡槽排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96983发布日期:2019-01-04 23:55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一种锡槽排灰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浮法玻璃生产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锡槽排灰装置。



背景技术:

浮法玻璃生产中成形工段的主要设施是锡槽,锡槽内有浮抛介质——锡液,玻璃液浮于锡液上成型,有些重要部位如卡脖、流道经过长年累月的积累,会产生大量的浮灰和烧结物,因温度很高不易清扫,使用压缩气吹扫很容易使高温的砖才出现裂纹,吹扫的的话也会使浮灰和烧结物掉入熔窑或者流道而产生大量缺陷,而锡液中存在的废渣等,是影响玻璃质量的重要因素。

再者,锡槽边部温度与其他部位的温度差异,一直是浮法玻璃生产过程中影响玻璃边缘质量的重要难题,锡槽边部由于锡槽壁散热、锡槽壁与锡液材质区别,使锡槽边缘温度较低,且难以保持与其他部位的统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锡槽排灰装置,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对锡液中的渣灰进行过滤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锡槽排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锡槽本体,所述锡槽本体具有两个与玻璃运行方向平行的侧壁,两个所述侧壁的内侧分别具有一隔板,隔板的上端与侧壁的上端连接,隔板与侧壁之间形成一保温腔,两个侧壁之间为浮法的作业区域,所述保温腔与作业区域相通;所述隔板的外侧具有一回流槽,所述回流槽的上端与对应的保温腔的上端之间具有一个将锡液从保温腔送入回流槽内的循环组件,所述回流槽的下端与作业区域相通;所述回流槽上具有一清理口,所述清理口出可拆卸连接有一盖板,所述盖板位于锡液液位之上,所述盖板内侧固定设置有一滤网,所述滤网位于锡液液面和通孔之间;所述滤网能够横向隔挡所述回流槽的内腔。

在锡液循环的过程中,通过滤网对锡液进行过滤,使锡液中可能存在的灰尘和废渣阻挡在滤网之上,由于滤网位于锡液液面之上,不会二次进入锡液中,而且可以通过拆除盖板,对滤网进行清理和更换,拆除盖板也不会造成锡液流出,非常安全可靠,不影响整个浮法设备的持续作业。

在上述的一种锡槽排灰装置中,所述循环组件包括一固定在回流槽外侧的减速电机,所述减速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设置有一提升轮,所述提升轮位于保温腔的上端,所述提升轮包括若干固定在储液筒,所述储液筒上靠近回流槽一侧的端部具有出液孔,所述储液筒靠近回流槽的一端离减速电机的输出轴之间的间距小于储液筒靠近隔板的一端离减速电机的输出轴之间的间距,所述提升轮部分位于锡液液位之下,所述回流槽与保温腔之间的通过一通孔相通,所述通孔位于锡液液位之上,所述储液筒离减速电机的输出轴之间的间距大于通孔离减速电机的输出轴之间的间距。

减速电机带动提升轮旋转,提升轮上的储液筒携带保温腔内的锡液,并倾入回流槽内,使锡液由锡槽内腔进入保温腔,再由保温腔进入回流槽,并由回流槽重新回到锡液槽内,完成循环,本循环组件,其在保温腔内不会形成较为明显的负压,对锡液的驱逐压力较小,保持锡液在循环过程中的相对平稳。

在上述的一种锡槽排灰装置中,所述锡槽本体的上端开口处连接有一密封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锡槽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去除密封板之后的俯视图。

图3是本锡槽结构中提升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锡槽本体;11、侧壁;12、隔板;13、保温腔;21、分流管;22、回流孔;3、回流槽;4、减速电机;5、提升轮;51、储液筒;52、出液孔;61、通孔;62、盖板;63、滤网;7、密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锡槽本体1,锡槽本体1具有两个与玻璃运行方向平行的侧壁11,两个侧壁11的内侧分别具有一隔板12,隔板12的上端与侧壁11的上端连接,隔板12与侧壁11之间形成一保温腔13,两个侧壁11之间为浮法的作业区域,两个隔板12的下端之间连接有若干分流管21,各分流管2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保温腔13相通,分流管21上开设有若干与作业区域相通的回流孔22;隔板12的外侧具有一回流槽3,回流槽3的上端与对应的保温腔13的上端之间具有一个将锡液从保温腔13送入回流槽3内的循环组件,回流槽3的下端与作业区域相通。

通过在锡槽内的作业区域外设置保温腔13,使锡槽的隔板12两侧均受到锡液的浸泡,从而确保隔板12内侧的锡液温度与作业区域内的其他部位的锡液温度保持一致,再者,本锡槽结构中设置有用于锡液在保温腔13、作业区域和回流槽3三者之间循环的循环组件,从而确保锡液在各区域温度均衡,避免作业区域边缘部位因温度差异而影响玻璃质量。

回流槽3与作业区域连通的开口位于各分流管21的下方,回流孔22的开口朝上。

通过设置在作业区域中部之下的位置设置分流管21,在分流管21上开设开口朝上的回流孔22,使进入保温腔13内的锡液为锡槽内中下部的的锡液,确保保温腔13内的锡液温度与锡槽内的锡液温度一致,再者,为了避免锡液被吸入保温腔13,形成液流对锡液表面平整度造成影响,采用多根分流管21的方式,且回流孔22分散在整个锡槽的横截面上,使各部位受到的液流作用较小,同时也能够对整个锡槽内的锡液进行循环,使锡液温度均衡。

如图1和图3所示,循环组件包括一固定在回流槽3外侧的减速电机4,减速电机4的输出轴上固定设置有一提升轮5,提升轮5位于保温腔13的上端,提升轮5包括若干固定在储液筒51,储液筒51上靠近回流槽3一侧的端部具有出液孔52,储液筒51靠近回流槽3的一端离减速电机4的输出轴之间的间距小于储液筒51靠近隔板12的一端离减速电机4的输出轴之间的间距,提升轮5部分位于锡液液位之下,回流槽3与保温腔13之间的通过一通孔61相通,通孔61位于锡液液位之上,储液筒51离减速电机4的输出轴之间的间距大于通孔61离减速电机4的输出轴之间的间距。

减速电机4带动提升轮5旋转,提升轮5上的储液筒51携带保温腔13内的锡液,并倾入回流槽3内,使锡液由锡槽内腔进入保温腔13,再由保温腔13进入回流槽3,并由回流槽3重新回到锡液槽内,完成循环,本循环组件,其在保温腔13内不会形成较为明显的负压,对锡液的驱逐压力较小,保持锡液在循环过程中的相对平稳。

回流槽3上具有一清理口,清理口出可拆卸连接有一盖板62,盖板62位于锡液液位之上,盖板62内侧固定设置有一滤网63,滤网63位于锡液液面和通孔61之间;滤网63能够横向隔挡回流槽3的内腔。

在锡液循环的过程中,通过滤网63对锡液进行过滤,使锡液中可能存在的灰尘和废渣阻挡在滤网63之上,由于滤网63位于锡液液面之上,不会二次进入锡液中,而且可以通过拆除盖板62,对滤网63进行清理和更换,拆除盖板62也不会造成锡液流出,非常安全可靠,不影响整个浮法设备的持续作业。

锡槽本体1的上端开口处连接有一密封板7。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