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面玻璃成型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018495发布日期:2019-11-01 20:17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曲面玻璃成型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成型方法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曲面玻璃成型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曲面玻璃成型时,通常是采用具有上、下加热板的热弯机,并设置上、下加热板的成型温度、成型压力及成型时间等参数,工作腔内配备氮气保护气和冻水冷却循环系统。配合上、下合模的模具,将平面玻璃放置在模具内,在热弯机工作腔内经过预热工站、成型工站和冷却工站,以将平面玻璃预热软化后,利用自身的重力和成型工站气缸的挤压后成型,再经冻水冷却,最终产出所需曲面玻璃。但是,这种经过上、下模具挤压产出的曲面玻璃,存在不同程度的表面模印问题,尤其是曲面玻璃的凹面模印,会导致后续抛光工序花费大量时间消除模印,降低了生产效率,同时存在曲面玻璃扫塌风险。技术实现要素: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曲面玻璃成型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曲面玻璃成型后,后续抛光工序需花费大量时间消除凹面模印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曲面玻璃成型方法,所述曲面玻璃成型方法包括步骤:将平面玻璃放置在凹模上,预热所述平面玻璃,使平面玻璃软化;其中,所述凹模面向所述平面玻璃的一面呈曲面,所述凹模开设有通气孔;通过所述通气孔对所述凹模进行抽真空处理,平面玻璃吸附到所述凹模上,形成曲面玻璃;冷却所述曲面玻璃,直至曲面玻璃定型。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首先对置于凹模上的平面玻璃进行预热,使得平面玻璃软化。然后通过通气孔对凹模进行抽真空处理,平面玻璃吸附到凹模上,形成曲面玻璃。再冷却该曲面玻璃,直至曲面玻璃定型,得到曲面玻璃。由于本发明曲面玻璃成型方法中,凹模开设有通气孔,利用真空吸压方式使得曲面玻璃成型,省略了上模,进而无需采用上、下模具挤压的方式制作曲面玻璃,避免曲面玻璃的凹面形成表面模印,后续抛光工序不需花费时间消除凹面模印,极大的缩短了生产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且可防止曲面玻璃扫榻风险,成型效果良好。进一步地,所述将平面玻璃放置在凹模上,预热所述平面玻璃,使平面玻璃软化的步骤包括:将平面玻璃放置在凹模上,连续预热多次,且后次预热的预热温度大于与其相邻的前次预热的预热温度。进一步地,所述后次预热的预热温度和与其相邻的所述前次预热的预热温度之间的差值为50°-100°。进一步地,各次预热的预热时间一致。进一步地,所述通过所述通气孔对所述凹模进行抽真空处理,平面玻璃吸附到所述凹模上,形成曲面玻璃的步骤之后,还包括:保持所述凹模的抽真空状态,并持续预设时间。进一步地,所述冷却所述曲面玻璃,直至曲面玻璃定型的步骤包括:保持所述凹模的抽真空状态,连续冷却多次,且后次冷却的冷却温度小于与其相邻的前次冷却的冷却温度。进一步地,所述前次冷却的冷却温度和与其相邻的所述后次冷却的冷却温度之间的差值为50°-100°。进一步地,各次冷却的冷却时间一致。进一步地,所述凹模开设有多个所述通气孔,多个所述通气孔间隔均匀布置。进一步地,所述凹模背离所述平面玻璃的一面设置有加热板,所述加热板内嵌设有多根加热棒,所述凹模为导热材质制件。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曲面玻璃成型方法中凹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曲面玻璃成型方法的方法流程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凹模1通气孔11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若干个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
技术领域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和图2,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提出一种曲面玻璃成型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0,将平面玻璃放置在凹模1上,预热所述平面玻璃,使平面玻璃软化;其中,所述凹模1面向所述平面玻璃的一面呈曲面,所述凹模1开设有通气孔11;本实施例中,曲面玻璃的成型采用热弯机,在成型前,设置热弯机的热弯温度和热弯时间,并在热弯机的进料口的下模上放置平面玻璃,该下模为凹模1,凹模1进入预热工站。在预热工站内对置于凹模1上的平面玻璃进行预热,平面玻璃受热后软化,以便后续成型。需要说明的是,在将平面玻璃放置在凹模1上前,需对平面玻璃进行清洗并烘干,保持平面玻璃的洁净。步骤s20,通过所述通气孔11对所述凹模1进行抽真空处理,平面玻璃吸附到所述凹模1上,形成曲面玻璃;经过预热工站的预热后,放置有平面玻璃的凹模1进入成型工站,通过凹模1的通气孔11对凹模1进行抽真空处理,使得软化后的平面玻璃与凹模1之间产生负压,利用真空吸压方式,使得软化后的平面玻璃吸附到凹模1上,形成曲面玻璃。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凹模1开设有多个通气孔11,多个通气孔11间隔均匀分布在平面玻璃的下方。抽真空处理时,平面玻璃受力均匀,成型效果良好。可以理解地,成型工站内的温度可与预热工站内的温度保持一致或者高于预热工站内的温度,避免软化后的平面玻璃在形成曲面玻璃前提前降温,影响成型效果。步骤s30,冷却所述曲面玻璃,直至曲面玻璃定型。经过成型工站后,凹模1进入冷却工站,此时,凹模1始终保持负压状态,经过冷却工站的冷却后,曲面玻璃定型。由于凹模1面向所述平面玻璃的一面呈曲面,定型后的曲面玻璃面向凹模1的一面为曲面玻璃的凸面,而背离凹模1的一面为曲面玻璃的凹面。凹模1从热弯机的出料口出来后,凹模1不再保持负压状态,以便将定型后的曲面玻璃从凹模1上取下。在将曲面玻璃取下时,操作者需要佩戴无尘手套,并使用吸笔取放曲面玻璃,保护下模和曲面不受损坏。本实施例曲面玻璃成型方法,首先对置于凹模1上的平面玻璃进行预热,使得平面玻璃软化。然后通过通气孔11对凹模1进行抽真空处理,平面玻璃吸附到凹模1上,形成曲面玻璃。再冷却该曲面玻璃,直至曲面玻璃定型,得到曲面玻璃。由于本实施例曲面玻璃成型方法中,凹模1开设有通气孔11,利用真空吸压方式使得曲面玻璃成型,省略了上模,进而无需采用上、下模具挤压的方式制作曲面玻璃,避免曲面玻璃的凹面形成表面模印,后续抛光工序不需花费时间消除凹面模印,极大的缩短了生产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且可防止曲面玻璃扫榻风险,成型效果良好。本实施例中,步骤s10包括:步骤s110,将平面玻璃放置在凹模1上,连续预热多次,且后次预热的预热温度大于与其相邻的前次预热的预热温度。置于凹模1上的平面玻璃经过多次预热,具体地,本实施例具有多站预热工站,置于凹模1上的平面玻璃首先进入第一站预热工站,在第一预热温度下进行第一次预热,并持续预热第一预热时间后,进入第二预热工站,在第二预热温度下进行第二次预热,并持续预热第二预热时间后,接着进入第三预热工站,在第三预热温度下进行第三次预热,并持续预热第三预热时间,再按前述方式依次进入后续预热工站进行预热,完成多次连续预热,直至平面玻璃软化到位。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后次预热的预热温度大于与其相邻的前次预热的预热温度。本实施例设置有n站预热工站,n=5-7,第n次预热的预热温度大于第n-1次预热的预热温度,第n-1次预热的预热温度大于第n-2次预热的预热温度……第三次预热的预热温度(第三预热温度)大于第二次预热的预热温度(第二预热温度),第二次预热的预热温度大于第一次预热的预热温度(第一预热温度)。即,多个预热工站的预热温度呈依次递增趋势,从而使得置于凹模1上的平面玻璃被逐渐软化,软化均匀,软化效果良好,利于成型。进一步地,所述后次预热的预热温度和与其相邻的所述前次预热的预热温度之间的差值为50°-100°。如上所述,第n次预热的预热温度与第n-1次的预热温度之间的差值为50°-100°,比如,第三预热温度与第二预热温度之间的差值为50°-100°,第二预热温度与第一预热温度之间的差值为50°-100°。更进一步地,各次预热的预热时间一致,即,第n次预热的预热时间与第n-1次预热的预热时间、第n-2次预热的预热时间……第三次预热的预热时间(第三预热时间)、第二次预热的预热时间(第二预热时间)、第一次预热的预热时间(第一预热时间)均一致,方便操作,利于提高平面玻璃的软化效果。本实施例中,步骤s20之后,还包括:步骤s21,保持所述凹模1的抽真空状态,并持续预设时间。在一实施例中,成型工站设置有两站,经过预热工站的预热后,放置有平面玻璃的凹模1首先进入第一站成型工站,通过凹模1的通气孔11对凹模1进行抽真空处理,使得软化后的平面玻璃吸附到凹模1上,形成曲面玻璃,曲面玻璃初步成型。接着,凹模1进入第二站成型工站,此时,凹模1一直保持抽真空状态,并持续预设时间,曲面玻璃二次成型,加强了成型稳定性。本发明的预设时间以及成型工站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设置。本实施例中,步骤s30包括:步骤s310,保持所述凹模1的抽真空状态,连续冷却多次,且后次冷却的冷却温度小于与其相邻的前次冷却的冷却温度。经过成型工站后,凹模1始终保持抽真空状态,并经过多次冷却,具体地,本实施例具有多站冷却工站,成型后的曲面玻璃随着凹模1进入第一站冷却工站,在第一冷却温度下进行第一次冷却,并持续冷却第一冷却时间后,进入第二冷却工站,在第二冷却温度下进行第二次冷却,并持续冷却第二冷却时间后,接着进入第三冷却工站,在第三冷却温度下进行第三次冷却,并持续冷却第三冷却时间,再按前述方式依次进入后续冷却工站进行冷却,完成多次连续冷却,直至曲面玻璃定型。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后次冷却的冷却温度小于与其相邻的前次冷却的冷却温度。本实施例设置有n站冷却工站,n=5-7,第n次冷却的冷却温度小于第n-1次冷却的冷却温度,第n-1次冷却的冷却温度小于第n-2次冷却的冷却温度……第三次冷却的冷却温度(第三冷却温度)小于第二次冷却的冷却温度(第二冷却温度),第二次冷却的冷却温度小于第一次冷却的冷却温度(第一冷却温度)。即,多个冷却工站的冷却温度呈依次递减趋势,从而使得置于凹模1上的曲面玻璃被逐渐定型,定型效果良好。进一步地,所述前次冷却的冷却温度和与其相邻的所述后次冷却的冷却温度之间的差值为50°-100°。如上所述,第n-1次冷却的冷却温度与第n次的冷却温度之间的差值为50°-100°,比如,第一冷却温度与第二冷却温度之间的差值为50°-100°,第二冷却温度与第三冷却温度之间的差值为50°-100°。更进一步地,各次冷却的冷却时间一致,即,第n次冷却的冷却时间与第n-1次冷却的冷却时间、第n-2次冷却的冷却时间……第三次冷却的冷却时间(第三冷却时间)、第二次冷却的冷却时间(第二冷却时间)、第一次冷却的冷却时间(第一冷却时间)均一致,方便操作,利于提高平面玻璃的定型效果。本实施例中,热弯机的热弯温度包括预热工站内的预热温度、成型工站内的温度以及却工站内的冷却温度。在一实施例中,预热工站内的预热温度设置为300℃-700℃,且多个预热工站内的预热温度以50℃-100℃的梯度依次递增,比如,多个预热工站内的预热温度以100℃的梯度依次递增时,第一预热温度为300℃,第二预热温度为400℃,第三预热温度为500℃。成型工站内的温度设置为700℃-800℃,两站成型工站内的温度一致,或者第二站成型工站的温度稍高于第一站成型工站内的温度。冷却工站内的冷却温度设置为700℃-300℃,且多个冷却工站内的冷却温度以50℃-100℃的梯度依次递减,比如,多个冷却工站内的冷却温度以100℃的梯度依次递减时,第一冷却温度为500℃,第二冷却温度为400℃,第三冷却温度为300℃。热弯机的热弯时间设置为1min-2min,热弯机可实现批量化生产,在工作时,凹模1被依次送入热弯机的进料口,并依次经过上述所有工站后从出料口出来,热弯时间指每个凹模1从热弯机的进料口到热弯机的出料口的用时。可以理解地,热弯机的热弯温度及热弯温度可根据平面玻璃的材质不同而灵活设置。本实施例中,凹模1开设有多个通气孔11,多个通气孔11间隔均匀布置,通过通气孔11对凹模1进行抽真空时,置于凹模1上的平面玻璃受力均匀,利于成型。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凹模1背离平面玻璃的一面设置有加热板,加热板内嵌设有多根加热棒,凹模1为石墨材质制件。加热棒加热,使得加热板升温,热量经过凹模1传导至凹模1,使得凹模1快速升温,对置于凹模1上的平面玻璃加热,加快平面玻璃的软化速度,提高曲面玻璃的成型效率。本实施例的凹模1为导热材质制件,优选地,凹模1为石墨材质制件,石墨材质的导热性高和耐高温性好的优点。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