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化玻璃生产工艺及钢化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79264发布日期:2020-02-08 06:47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化玻璃生产工艺及钢化炉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玻璃生产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钢化玻璃生产工艺及钢化炉。
背景技术
:目前,各种钢化玻璃制品现在已经广泛应用在各行各业,钢化玻璃属于安全玻璃,钢化玻璃其实是一种预应力玻璃,为提高玻璃的强度,通常使用化学或物理的方法,在玻璃表面形成压应力,玻璃承受外力时首先抵消表层应力,从而提高承载能力,增强玻璃自身抗风压性、寒暑性、冲击性等。目前生产钢化玻璃的方法主要有物理钢化法和化学钢化法,其中物理钢化法是指将玻璃加热至软化温度,通过自身的形变消除内部应力,然后将高压冷空气吹向玻璃的两面,使其迅速且均匀地冷却至室温而制得钢化玻璃,由于玻璃的导热系数较小,玻璃两表面首先收缩硬化,此时玻璃内部却仍有较高温度,等到玻璃内部也逐渐硬化时,已被硬化的两表面就会对逐渐收缩的内部起到阻碍作用,从而使先硬化的表面产生压应力,而后硬化的内部产生张应力,这就使得普通玻璃形成钢化玻璃,并且增强了抵抗外界较大机械冲击的性能,一单玻璃发生破损,便会发生应力释放,玻璃被破碎成无数小碎片,这些小碎片没有尖锐棱角,不易伤人。目前使用的钢化炉,制作弯曲钢化玻璃和平板钢化玻璃是分开制作的,因此在工作间内需要多个钢化炉,造成了工作空间的浪费。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节约成本、便于调节、高效快捷的钢化玻璃生产工艺及钢化炉。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钢化玻璃的钢化炉,包括外壳体和内壳体,所述外壳体与内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内壳体内设有炉腔,所述炉腔内设有辊装置,所述辊装置包括第一辊和第二辊,所述内壳体两侧相对位置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侧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辊两端均贯穿所述第一轴承,第一轴承能够在滑槽内转动,从而能够调节第一辊的高度,将最外侧的第一辊的高度调低,从而能够使玻璃左右两侧受重力的作用产生弧度,所述第一辊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贯穿所述外壳体的侧壁;所述第一辊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从动轮,所述从动轮通过皮带连接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贯穿所述外壳体的侧壁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电机上侧还设有检修门,能够进行检修或更换皮带。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辊设有第三轴承,所述第三轴承镶嵌于所述内壳体侧壁上,所述第二辊一端固定连接有从动轮,电机带动主动轮旋转,主动轮通过皮带带动各个从动轮进行旋转,从而在玻璃加热过程中使第一辊和第二辊往复均匀的旋转,防止玻璃被压出辊印。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辊和第二辊均包括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外套设有石英套,所述转动轴与石英套之间设有加热丝。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体设有防滑套,所述防滑套设有若干圆槽,所述转动杆设有与所述圆槽相适配的弹性凸起,弹性凸起和与圆槽相配合能够卡住转动杆,防止转动杆受重力转动。进一步的,所述从动轮和主动轮均环设有齿,齿的设置能够带动每一个辊进行转动,防止皮带在从动轮中打滑,玻璃被压出辊印。进一步的,所述皮带为与所述从动轮和主动轮相适配的齿皮带或锁链。进一步的,所述内壳体内设有加热装置与送风装置,所述内壳体与外壳体均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处理后的玻璃能够通过传送装置从进料口进入,并通过出料口将玻璃迅速传送至冷却装置内部。进一步的,所述通孔为弧形通孔。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体设有与所述连接杆相适配的防摩擦套,防摩擦套可以为光滑的金属套等能够减小摩擦力的套件。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玻璃进行剪裁、清洗、烘干,并检测玻璃表面的颗粒度,然后通过传送装置将玻璃输送进入钢化炉;步骤二:将玻璃输送进钢化炉,上侧加热装置、下侧加热装置与辊同时进行加热,加热温度为600-640℃,上侧加热装置的温度高于下侧加热装置温度5-10℃,加热时间为250-1500s,电机控制辊装置反复运动,往复运动的速度为100-200mm/s,使玻璃受热软化;步骤三:将温度稳定在600-640℃,上侧加热装置的温度高于下侧加热装置温度5-10℃,电机控制辊装置反复运动,往复运动的速度为100-200mm/s,使玻璃转变为熔融态;或调节钢化炉两侧第一辊的高度,使玻璃受重力影响弯曲,电机控制辊装置反复运动,往复运动的速度为100-200mm/s,使玻璃转变为熔融态;步骤四:熔融态玻璃通过传送装置由钢化炉进入冷却装置进行冷却,冷却方式风冷;冷却时间为20s-60s,冷却风压为3700-6000pa,使玻璃骤冷钢化完成;或冷却方式水冷;冷却时间为20s-60s,冷却温度为200-250℃,使玻璃骤冷钢化完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1.本发明提供的钢化炉,通过通孔、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的设置,第一轴承能够在滑槽内转动,从而能够调节第一辊的高度,将最外侧的第一辊的高度调低,从而能够适应曲面钢化玻璃和平板钢化玻璃的制作,通过调低第一辊的位置,能够利用重力使两侧玻璃向下弯曲,经过冷却钢化后即可得到弯曲钢化玻璃,使用更为方便快捷,更利于行业发展,更为适应用户的需要。2.本发明提供的钢化炉,通过电机带动主动轮旋转,主动轮通过皮带带动各个从动轮进行旋转,从而在玻璃加热过程中使第一辊和第二辊往复均匀的旋转,齿的设置能够带动每一个辊进行转动,防止皮带在从动轮中打滑,防止玻璃被压出辊印,弹性凸起和与圆槽相配合能够卡住转动杆,防止转动杆受重力转动,本发明具有便于调节、加热均匀、使用方便、更为适应用户的需要的优点。3.通过本发明提供的钢化炉能够得到不同角度的钢化弯曲玻璃,且本发明提供的钢化炉能够对不同厚度的玻璃进行使用,且通过对时间温度和转动速率的调控,能够得到较为平整的钢化玻璃,保证了各方面的需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钢化炉的结构图;图2是本发明的钢化炉内壳体的正视结构图;图3是本发明的钢化炉的剖视图;图4是本发明的钢化炉的侧剖图;图5是本发明的钢化炉内壳体的背视图;图6是本发明的防滑套的剖视图;图7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图中:外壳体-1、内壳体-2、炉腔-3、冷却装置-4、防摩擦套-5、第一辊-6、第二辊-7、通孔-8、滑槽-9、第一轴承-10、第二轴承-11、转动杆-12、从动轮-13、皮带-14、主动轮-15、连接杆-16、电机-17、第三轴承-18、转动轴-19、石英套-20、加热丝-21、防滑套-22、圆槽-23、弹性凸起-24、加热装置-25、送风装置-26、进料口-27、出料口-28。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1: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玻璃进行剪裁、清洗、烘干,并检测玻璃表面的颗粒度,然后通过传送装置将玻璃输送进入钢化炉;步骤二:将玻璃输送进钢化炉,上侧加热装置、下侧加热装置与辊同时进行加热,加热温度为640℃,上侧加热装置的温度高于下侧加热装置温度5℃,加热时间为250s,电机控制辊装置反复运动,往复运动的速度为100mm/s,使玻璃受热软化;步骤三:将温度稳定在640℃,上侧加热装置的温度高于下侧加热装置温度5℃,电机控制辊装置反复运动,往复运动的速度为100mm/s,使玻璃转变为熔融态;步骤四:熔融态玻璃通过传送装置由钢化炉进入冷却装置进行冷却,冷却方式风冷;冷却时间为60s,冷却风压为3700pa,使玻璃骤冷钢化完成,作为实验组a。实施例2: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玻璃进行剪裁、清洗、烘干,并检测玻璃表面的颗粒度,然后通过传送装置将玻璃输送进入钢化炉;步骤二:将玻璃输送进钢化炉,上侧加热装置、下侧加热装置与辊同时进行加热,加热温度为620℃,上侧加热装置的温度高于下侧加热装置温度7℃,加热时间为900s,电机控制辊装置反复运动,往复运动的速度为150mm/s,使玻璃受热软化;步骤三:将温度稳定在620℃,上侧加热装置的温度高于下侧加热装置温度7℃,电机控制辊装置反复运动,往复运动的速度为150mm/s,使玻璃转变为熔融态;步骤四:熔融态玻璃通过传送装置由钢化炉进入冷却装置进行冷却,冷却方式风冷;冷却时间为40s,冷却风压为4700pa,使玻璃骤冷钢化完成,作为实验组b。实施例3: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玻璃进行剪裁、清洗、烘干,并检测玻璃表面的颗粒度,然后通过传送装置将玻璃输送进入钢化炉;步骤二:将玻璃输送进钢化炉,上侧加热装置、下侧加热装置与辊同时进行加热,加热温度为600℃,上侧加热装置的温度高于下侧加热装置温度10℃,加热时间为1500s,电机控制辊装置反复运动,往复运动的速度为200mm/s,使玻璃受热软化;步骤三:将温度稳定在600℃,上侧加热装置的温度高于下侧加热装置温度7℃,电机控制辊装置反复运动,往复运动的速度为200mm/s,使玻璃转变为熔融态;步骤四:熔融态玻璃通过传送装置由钢化炉进入冷却装置进行冷却,冷却方式风冷;冷却时间为20s,冷却风压为6000pa,使玻璃骤冷钢化完成,作为实验组c。实施例4:步骤一:将玻璃进行剪裁、清洗、烘干,并检测玻璃表面的颗粒度,然后通过传送装置将玻璃输送进入钢化炉;步骤二:将玻璃输送进钢化炉,上侧加热装置、下侧加热装置与辊同时进行加热,加热温度为640℃,上侧加热装置的温度高于下侧加热装置温度10℃,加热时间为250s,电机控制辊装置反复运动,往复运动的速度为200mm/s,使玻璃受热软化;步骤三:将温度稳定在640℃,上侧加热装置的温度高于下侧加热装置温度10℃,调节钢化炉两侧第一辊的高度,将钢化炉最外侧第一辊的高度调至最低,将相邻的两根第一辊的高度调至中等高度,使玻璃受重力影响弯曲,电机控制辊装置反复运动,往复运动的速度为200mm/s,使玻璃转变为熔融态;步骤四:熔融态玻璃通过传送装置由钢化炉进入冷却装置进行冷却,冷却方式水冷;冷却时间为20s,冷却水温度为200℃,使玻璃骤冷钢化完成,作为实验组d。实施例5:步骤一:将玻璃进行剪裁、清洗、烘干,并检测玻璃表面的颗粒度,然后通过传送装置将玻璃输送进入钢化炉;步骤二:将玻璃输送进钢化炉,上侧加热装置、下侧加热装置与辊同时进行加热,加热温度为640℃,上侧加热装置的温度高于下侧加热装置温度10℃,加热时间为250s,电机控制辊装置反复运动,往复运动的速度为200mm/s,使玻璃受热软化;步骤三:将温度稳定在640℃,上侧加热装置的温度高于下侧加热装置温度10℃,调节钢化炉两侧第一辊的高度,将钢化炉最外侧第一辊的高度调至滑槽下1/4处,将相邻的两根第一辊的高度调至中部位置,使玻璃受重力影响弯曲,电机控制辊装置反复运动,往复运动的速度为200mm/s,使玻璃转变为熔融态;步骤四:熔融态玻璃通过传送装置由钢化炉进入冷却装置进行冷却,冷却方式水冷;冷却时间为20s,冷却水温度为220℃,使玻璃骤冷钢化完成,作为实验组e。实施例6:步骤一:将玻璃进行剪裁、清洗、烘干,并检测玻璃表面的颗粒度,然后通过传送装置将玻璃输送进入钢化炉;步骤二:将玻璃输送进钢化炉,上侧加热装置、下侧加热装置与辊同时进行加热,加热温度为640℃,上侧加热装置的温度高于下侧加热装置温度10℃,加热时间为250s,电机控制辊装置反复运动,往复运动的速度为200mm/s,使玻璃受热软化;步骤三:将温度稳定在640℃,上侧加热装置的温度高于下侧加热装置温度10℃,调节钢化炉两侧第一辊的高度,将钢化炉最外侧第一辊的高度调至滑槽中部位置,将相邻的两根第一辊的高度调至下1/4处,使玻璃受重力影响弯曲,电机控制辊装置反复运动,往复运动的速度为200mm/s,使玻璃转变为熔融态;步骤四:熔融态玻璃通过传送装置由钢化炉进入冷却装置进行冷却,冷却方式水冷;冷却时间为40s,冷却水温度为250℃,使玻璃骤冷钢化完成,作为实验组f。实施例7:对实施例1-6中提供的实验组a-f的角度,厚度和表面平整度进行检测,将实验组a-f平放在检测面上,测定实验组a-f边缘切面与中心位置切面的弯度,卡尺测量玻璃厚度,并采用平面度测量装置(非接触式激光位移传感器测量仪)对实验组a-c的平面度进行检测,通过激光测量玻璃表面到传感器接受装置的距离,从而测得平面度,结果见表1。表1:实验组a-f的角度,厚度和表面平整度弯度(°)厚度(mm)平整度(mm)实验组a0°180.02实验组b1°100.04实验组c0°60.02实验组d40°8-实验组e23°7-实验组f11°5-通过表1可知,通过本发明提供的钢化炉能够得到不同角度的钢化弯曲玻璃,且本发明提供的钢化炉能够对不同厚度的玻璃进行使用,且通过对时间温度和转动速率的调控,能够得到较为平整的钢化玻璃。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专利涵盖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