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音减震抗菌涂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324401发布日期:2020-09-25 17:52阅读:6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涂料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隔音减震抗菌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现在社会中出现的噪音污染,由其是室内噪音污染特别突出,对人们的正常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因此大家对室内噪音污染十分的重视,但现在市场上的隔音产品的施工工艺复杂、价格高、隔音效果不明显。涂料是涂覆在被保护或被装饰的物体表面,并能与被涂物形成牢固附着的连续薄膜,通常是以树脂、或油、或乳液为主,添加或不添加颜料、填料,添加相应助剂,用有机溶剂或水配制而成的粘稠液体。

现有的涂料往往还存在一些技术上的缺陷,比如粘结性较差,容易脱落,防噪、减震、抗菌效果差,容易出现霉点或被氧化,耐水性差,容易因空气潮湿而发生发霉现象,特别是南方梅雨季节,空气更加潮湿,更容易出现内墙长霉的现象,给消费者带来诸多不便。其次,现有的大部分涂料产品中分散性较差,在喷涂过程中涂料液有团聚、结块等现象,导致刷涂不均匀;再次,现有的涂料产品大部分都含有一定的甲醛、挥发性有机物等有害物质,通常在使用后需要长时间的通风换气才能正常使用,而且有些涂料中含有的甲醛等危害物质还容易挥发,环保性能非常差,长期处于该环境下容易对人们的身体带来持久的危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隔音减震抗菌涂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涂料不仅具有良好的减震、隔音、抗菌、阻燃、粘结性能、分散性、成本较低等优点,且环保性能优异,对人体无危害,同时还能净化空气,去除空气中的甲醛等有害物质。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隔音减震抗菌涂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水泥150-200份、双飞粉100-150份、木质纤维130-180份、海泡石纤维50-80份、玄武岩纤维30-60份、微化玻珠20-40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3-5份、可再分散乳胶粉8-15份、贝壳10-20份、麦饭石10-20份、纳米二氧化钛5-10份、三甲基硅烷基笼形聚倍半硅氧烷1-3份、分散剂3-5份和色粉2-4份。

进一步地,所述分散剂由钛酸酯偶联剂、聚硅氧烷季铵盐和马来松香辛基酚聚氧乙烯醚双酯羧酸钠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分散剂中钛酸酯偶联剂、聚硅氧烷季铵盐和马来松香辛基酚聚氧乙烯醚双酯羧酸钠的质量比为3-6:1-3:1-3。

进一步地,所述木质纤维、海泡石纤维、玄武岩纤维、微化玻珠、贝壳和麦饭石的粒径均≤200目。

本发明所述隔音减震抗菌涂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木质纤维、海泡石纤维、玄武岩纤维、微化玻珠、贝壳和麦饭石分别粉碎至200目以下;

(2)再将粉碎后的木质纤维、海泡石纤维、玄武岩纤维、微化玻珠、贝壳和麦饭石粉末加入搅拌机,加入水泥、双飞粉、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可再分散乳胶粉和纳米二氧化钛混合均匀,得混合填料;

(3)在混合填料中加入三甲基硅烷基笼形聚倍半硅氧烷、分散剂和色粉搅拌10-30min,干燥,包装,即得隔音减震抗菌涂料。

进一步地,所述干燥是加入脉冲气流干燥机干燥。

进一步地,所述脉冲气流干燥的温度为100-120℃,颗粒流速为15-20m/s

进一步地,所述涂料的使用方法为:将涂料与水按照重量比为1:1-2-1.5的比例,搅拌混合均匀,即可喷涂使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及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提供的涂料不仅具有良好的减震、隔音、抗菌、阻燃、粘结性能、分散性、成本较低等优点,且环保性能优异,对人体无危害,同时还能净化空气,去除空气中的甲醛等有害物质,可广泛用于住宅、学校、医院、酒店、办公楼等建筑领域。

2、本发明在涂料中加入海泡石纤维,不仅能提高涂料的粘结性能起到增强补韧的效果,且海泡石还具有很好的吸附性,使得涂料能够吸附空气中的甲醛等有害物质。

3、本发明在涂料中加入的玄武岩纤维不仅能起到增强的效果,且还能赋予涂料良好的绝热、隔音、抗氧化和吸附性能。

4、本发明加入贝壳粉使得涂料不仅具有吸音降噪的效果,还能吸附甲醛、净化空气、抗菌抑菌的效果。

5、本发明加入纳米二氧化钛使得涂料能够具有很好的吸附性,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还能起到抑菌抗菌的效果,且能够提高涂料的耐候性。

6、本发明加入的三甲基硅烷基笼形聚倍半硅氧烷,不仅能够赋予涂料优异的耐候、阻燃性能,还能提高涂料的分散性。

7、本发明在涂料中加入由钛酸酯偶联剂、聚硅氧烷季铵盐和马来松香辛基酚聚氧乙烯醚双酯羧酸钠组成的分散剂,能够提高涂料的分散性,能够克服当前涂料易发生团聚导致喷涂不均匀的缺陷,且聚硅氧烷季铵盐还具有良好的抗菌抑菌性能。

8、本发明采用脉冲气流干燥机干燥,生产效率高、能耗低,颗粒和壁在操作期间的冲击而被压碎,利于颗粒的分散,减少了破碎的工序,简化了工艺流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强调的是,下述说明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及其应用。

实施例1

一种隔音减震抗菌涂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水泥175份、双飞粉125份、木质纤维165份、海泡石纤维70份、玄武岩纤维45份、微化玻珠30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4份、可再分散乳胶粉12份、贝壳15份、麦饭石12份、纳米二氧化钛6份、三甲基硅烷基笼形聚倍半硅氧烷2.5份、分散剂4份和色粉2.5份。所述分散剂由质量比为5:2:3的钛酸酯偶联剂、聚硅氧烷季铵盐和马来松香辛基酚聚氧乙烯醚双酯羧酸钠组成。

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木质纤维、海泡石纤维、玄武岩纤维、微化玻珠、贝壳和麦饭石分别粉碎至250目;

(2)再将粉碎后的木质纤维、海泡石纤维、玄武岩纤维、微化玻珠、贝壳和麦饭石粉末加入搅拌机,加入水泥、双飞粉、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可再分散乳胶粉和纳米二氧化钛混合均匀,得混合填料;

(3)在混合填料中加入三甲基硅烷基笼形聚倍半硅氧烷、分散剂和色粉搅拌20min,采用脉冲气流干燥机在温度为100℃、颗粒流速为15m/s下干燥,包装,即得隔音减震抗菌涂料。

实施例2

一种隔音减震抗菌涂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水泥150份、双飞粉138份、木质纤维150份、海泡石纤维60份、玄武岩纤维35份、微化玻珠25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3.5份、可再分散乳胶粉10份、贝壳12份、麦饭石18份、纳米二氧化钛8份、三甲基硅烷基笼形聚倍半硅氧烷1.5份、分散剂3.5份和色粉2.8份。所述分散剂由质量比为4:2:1的钛酸酯偶联剂、聚硅氧烷季铵盐和马来松香辛基酚聚氧乙烯醚双酯羧酸钠组成。

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木质纤维、海泡石纤维、玄武岩纤维、微化玻珠、贝壳和麦饭石分别粉碎至200目;

(2)再将粉碎后的木质纤维、海泡石纤维、玄武岩纤维、微化玻珠、贝壳和麦饭石粉末加入搅拌机,加入水泥、双飞粉、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可再分散乳胶粉和纳米二氧化钛混合均匀,得混合填料;

(3)在混合填料中加入三甲基硅烷基笼形聚倍半硅氧烷、分散剂和色粉搅拌15min,采用脉冲气流干燥机在温度为110℃、颗粒流速为15m/s下干燥,包装,即得隔音减震抗菌涂料。

实施例3

一种隔音减震抗菌涂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水泥170份、双飞粉130份、木质纤维145份、海泡石纤维65份、玄武岩纤维50份、微化玻珠30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4份、可再分散乳胶粉10份、贝壳15份、麦饭石15份、纳米二氧化钛7份、三甲基硅烷基笼形聚倍半硅氧烷3份、分散剂4.5份和色粉3.2份。所述分散剂由质量比为6:3:1的钛酸酯偶联剂、聚硅氧烷季铵盐和马来松香辛基酚聚氧乙烯醚双酯羧酸钠组成。

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木质纤维、海泡石纤维、玄武岩纤维、微化玻珠、贝壳和麦饭石分别粉碎至250目;

(2)再将粉碎后的木质纤维、海泡石纤维、玄武岩纤维、微化玻珠、贝壳和麦饭石粉末加入搅拌机,加入水泥、双飞粉、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可再分散乳胶粉和纳米二氧化钛混合均匀,得混合填料;

(3)在混合填料中加入三甲基硅烷基笼形聚倍半硅氧烷、分散剂和色粉搅拌20min,采用脉冲气流干燥机在温度为100℃、颗粒流速为20m/s下干燥,包装,即得隔音减震抗菌涂料。

实施例4

一种隔音减震抗菌涂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水泥185份、双飞粉140份、木质纤维160份、海泡石纤维75份、玄武岩纤维45份、微化玻珠32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5份、可再分散乳胶粉13份、贝壳18份、麦饭石13份、纳米二氧化钛7份、三甲基硅烷基笼形聚倍半硅氧烷2.0份、分散剂4份和色粉3.5份。所述分散剂由质量比为5:3:2的钛酸酯偶联剂、聚硅氧烷季铵盐和马来松香辛基酚聚氧乙烯醚双酯羧酸钠组成。

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木质纤维、海泡石纤维、玄武岩纤维、微化玻珠、贝壳和麦饭石分别粉碎至200目;

(2)再将粉碎后的木质纤维、海泡石纤维、玄武岩纤维、微化玻珠、贝壳和麦饭石粉末加入搅拌机,加入水泥、双飞粉、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可再分散乳胶粉和纳米二氧化钛混合均匀,得混合填料;

(3)在混合填料中加入三甲基硅烷基笼形聚倍半硅氧烷、分散剂和色粉搅拌20min,采用脉冲气流干燥机在温度为120℃、颗粒流速为20m/s下干燥,包装,即得隔音减震抗菌涂料。

将实施例1-4制得的涂料加入1.4倍重量的水中,搅拌均匀,制得浆料。所得浆料用于酒店楼板的施工,施工厚度为3mm。按照常规方法对其进行技术性能的检测,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

表1:本发明涂料的性能测试结果

从上述测试结果得知,本发明制得的涂料具有良好的减震、隔音、抗菌、阻燃、粘结性能、环保无毒无害,可广泛用于住宅、学校、医院、酒店、办公楼等建筑领域。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其还可以对这些已描述的实施例做出若干替代或变型,而这些替代或变型方式都应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