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却风均化风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65723发布日期:2021-06-01 23:49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冷却风均化风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纤维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冷却风均化风箱。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玻璃纤维各生产线原丝生产中,成型区空调风冷却均采用简单的风箱冷却,该种风箱的出风口5在箱体1侧边,且为满足冷却风对丝束宽度的全覆盖,出风口5沿箱体1长度方向延伸,与漏板02长度相等。冷却风箱的进风(口)方向与出风(口)方向垂直,冷却风从进风口4进入风箱后径直吹向箱体1末端,使得大部分冷却风从远离进风口4端的内出风口吹出,从而导致靠近进风口4端的外、中出风口冷却风量偏小,在风力分配上形成内大外小,且风力差距较大的情况,造成冷却效果不均。

如何提高玻璃纤维的冷却均匀性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冷却风均化风箱,该风箱的出风口出风均匀,改善了经漏板成型的玻璃纤维的冷却均匀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冷却风均化风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一端开设沿其宽度方向延伸的进风口,所述箱体的侧板开设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出风口,所述箱体内设有若干分别连接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用以将所述出风口沿长度方向分隔开的出风隔板,相邻的所述出风隔板间形成相互独立的冷却风道。

可选地,全部所述出风隔板相互平行设置。

可选地,所述出风隔板呈l型,相邻的所述出风隔板靠近所述出风口一端的间距相等。

可选地,相邻的所述出风隔板靠近所述进风口一端的间距相等。

可选地,所述出风隔板的转角处以圆角过渡。

可选地,所述箱体内设有平行所述箱体的底板的水平隔板,所述水平隔板与所述底板之间形成下层风室,全部所述出风隔板垂直设于所述水平隔板的上方。

可选地,所述箱体靠近所述进风口的一端设置箱体法兰,所述水平隔板设有用以在竖直平面内转动、以切换所述进风口与所述下层风隔离和导通的风室转换阀板。

可选地,所述出风口设置蜂窝导流孔。

可选地,所述进风口的底部与所述水平隔板平齐设置,所述风室转换阀板旋转至水平状态时,所述风室转换阀板搭接于所述箱体法兰的内侧,封堵所述下层风室;所述风室转换阀板向上旋转搭接于所述进风口的顶部时,所述进风口与所述下层风室导通。

相对于上述背景技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冷却风均化风箱通过在箱体的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设置若干出风隔板,通过出风隔板将从进风口进入箱体的冷却风分散开,然后由相邻的出风隔板间、以及出风隔板与箱体侧板间形成的冷却风道输送至出风口,由出风口输出,对正对出风口的经漏板成型的玻璃纤维进行冷却,通过多个出风隔板将出风口沿长度方向分隔开以及由冷却通道对应输送冷却风,提高了出风口各段的出风均匀性,改善了玻璃纤维的冷却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风箱冷却玻璃纤维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冷却风均化风箱的整体图;

图3为图2中冷却风均化风箱的直观图;

图4为图2中冷却风均化风箱的侧视图;

图5为图2中冷却风均化风箱的俯视图;

图6为图2中冷却风均化风箱的纵剖图;

图7为冷却风均化风箱的第一工作状态的示意图;

图8为冷却风均化风箱的第二工作状态的示意图。

其中:

01-平台供风、02-漏板、1-箱体、2-箱体法兰、3-出风隔板、4-进风口、5-出风口、6-水平隔板、61-下层风室、62-上层风室、7-风室转换阀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2至图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冷却风均化风箱的整体图,图3为图2中冷却风均化风箱的直观图,图4为图2中冷却风均化风箱的侧视图,图5为图2中冷却风均化风箱的俯视图,图6为图2中冷却风均化风箱的纵剖图,图7为冷却风均化风箱的第一工作状态的示意图,图8为冷却风均化风箱的第二工作状态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冷却风均化风箱包括箱体1和设置在箱体1内的出风隔板3,箱体1的端部开设沿箱体1宽度方向延伸的进风口4,箱体1一侧的侧板上则开设沿箱体1长度方向延伸的出风口5,也即进风口4的进风方向垂直出风口5的出风方向,为了避免进风口4输入的冷却风沿出风口5的长度方向分布不均,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在箱体1内的若干出风隔板3将进风口4和通风口连接,通过出风隔板3将进风口4和出风口5之间的风道分隔开,出风隔板3靠近出风口5的一端将出风口5沿长度方向分隔成若干段,出风隔板3靠近进风口4的一端将进风口4分隔开,保证相邻出风隔板3间以及出风隔板3与箱体1的侧板间形成的冷却风道的进风及出风量,确保出风口5的各段出风量均匀,提高了设置在出风口5处漏板02及经漏板02成型的玻璃纤维冷却的均匀性。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冷却风均化风箱进行更加详细的介绍。

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箱体1可采用长方体状的箱体,进风口4开设在箱体1的一端,进风口4沿箱体1的宽度方向延伸;出风口5开设在箱体1一侧的侧板上,出风口5沿箱体1侧板的长度方向延伸,也即进风口4的进风方向垂直出风口5的出风方向,出风口5长度与漏板02的宽度相等。为实现将进风口4的进风输送至出风口5并沿出风口5的长度方向均匀输出冷却风,出风隔板3的两端分别延伸至进风口4和出风口5,具体来说,出风隔板3可采用l型隔板。

为保证出风口5出风的均匀性,l型隔板靠近出风口5的一端等间距设置,从而将出风口5沿长度方向分隔为相等的多段。进一步地,l型隔板靠近进风口4的一端同样等间距设置,从而将进风口4沿宽度方向分隔为相等的多段,保证各冷却风道的进风的均匀性,进而保证了出风口5出风及对玻璃纤维冷却的均匀性。当出风隔板3采用l型隔板时,l型隔板的转角处可采用圆角过渡,从而减小进风到出风过程中冷却风转向的动能损失,保证出风速度和冷却效果。

此外,出风隔板3还可采用多组相间设置的四分之一圆弧或椭圆弧状的隔板,出风隔板3的一端延伸至出风口5,另一端的切线方向与侧板也即箱体1的长度方向平行。当采用圆弧形的出风隔板3时,出风隔板3的半径沿靠近进风口4至逐渐远离进风口4的方向依次增大,从而使得全部出风隔板3远离出风口5的一端将箱体1沿宽度方向分隔为宽度相等的若干段,确保各冷却风道的进风量相近,从而保证出风口5各段出风的均匀性。

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另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箱体1内还设置水平隔板6,水平隔板6与箱体1的底板平行,将箱体1分为上下两层,水平隔板6与箱体1底板之间形成下层风室61,水平隔板6的上方为上层风室62,出风隔板3则垂直设置在水平隔板6的上方,将上层风室62分割成若干冷却风道,以供冷却风经冷却风道沿出风口5的不同段均匀输出,对设置在出风口5的漏板02及经漏板02成型的玻璃纤维进行均匀冷却。

进一步地,箱体1进风口4的一端设置箱体法兰2,箱体法兰2用来通过送风管道和平台供风01连接,箱体法兰2设置在进风口4的周部,以便箱体1进风口4通过箱体法兰2与送风管道连接。平台供风01将冷却风从进风口4输入,经冷却风道流向出风口5的不同段流出。通常将水平隔板6的与进风口4的底部平齐设置,水平隔板6与靠近进风口4的一端预留通道实现上层风室62和下层风室61的连通,在玻璃纤维进行冷却时,将上层风室62和下层风室61之间的通道关闭,冷却风从上层风室62流向出风口5,对玻璃纤维进行冷却;在作业中断时的引丝操作时,可将进风口4与上层风室62之间隔开,使得进风口4进入的冷却风流向下层风室61,降低作业人员周围的环境温度,提高冷却风的有效利用率。

如图7和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冷却风均化风箱在水平隔板6上设置风室转换阀板7,风室转换阀板7铰接在水平隔板6处,且能够在竖直平面内旋转,当风室转换阀板7旋转至水平状态时也即第一工作状态时,风室转换阀板7搭接在箱体法兰2和进风口4的内侧,将进风口4和下层风室61隔离,冷却风经进风口4进入冷却风道并从出风口5流出;当风室转换阀板7向上翻转至抵触至箱体法兰2和进风口4的上侧也即第二工作状态时,风室转换阀板7将进风口4和上层风室62隔离,冷却风从进风口4进入经下层风室61流出对作业人员周围环境温度进行降温,从而提高冷却风的有效利用率,避免能源浪费。出风口5具体设置为由蜂窝导流孔组成,蜂窝导流孔的开设角度倾斜向下,以进一步将冷却风进行导向、均化,保证了原丝生产作业的稳定。

玻璃纤维成型区的冷却过程如图2和图3所示,经平台供风01产生的冷却风通过箱体1的进风口4进入箱体1,借助风室转换阀板7调节冷却风流向,当风室转换阀板7调节至向上时,冷却风推动风室转换阀板7避免封堵下层风室61,冷却风从下层风室61流出对环境进行降温;当风室转换阀板7调制水平时,冷却风流向上层风室62,经冷却流道流向蜂窝导流孔流出,对设置在出风口5的漏板02及经漏板02成型的玻璃纤维进行冷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与另外几个实体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冷却风均化风箱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