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流动性混凝土外加剂及其制备方法_2

文档序号:9640938阅读:来源:国知局
[0043] 为了说明高减水型聚羧酸减水剂母液与缓释型聚羧酸减水剂母液混合后的效果, 根据JGJ55-201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设计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了几组试验,并按 GB50080-2002《普通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检测,其测试结果参见表3所示。
[0044] 表3 PC-2流动度测试结果对照表
[0045] 掺量(g)/ I水灰I砂I水I粉I砂I石子I水I初始I ih枬12h枬I保 (比例) 比 率泥煤子 (g) (g)坍落落度落度水 (g) (g (g)灰(g) 度 (mm) (mm)性 _____)_^__(|___^___(to) / 扩 / 扩 _
[0046] Γ^Ι I /扩I展度I展度~ 展度(臟):(fflffi): (mm): ^Lii/ amd ms lpq 675 io:i;3 m IB0/m/.驟/ 有 (:U4S5) 4 S4:0 64Θ 620 泌 :_____:_:___:____ ~1.娜~' 9. 32: ~?#5 \ m §75 1:013 176 250/""245/纖/ 有 C1:0:,J:> 4 6? 840 616 满 ____________ I7ts7 0. S2: ~~Q,""""4B5 : 9Θ 67S 1013 176~~25B?""""240/~~~220/ 有 (1:0.75) 4 650 630 585 泌 ____;_;;___l____ ~1, :M/ i, Θ:· 46:5: i :67S~~l〇m 1视~~MW~~2·/ 2:15/W (1:0.7) 4 655 :6;· 580 泌 ^^__^_:________:M
[0047] 表3中混凝土配合比为C60的高强高流动性混凝土配合比,表3中水泥为海螺水 泥P. 042. 5 ;粉煤灰为I级;砂子为河沙,中砂,细度模数2. 5,含泥量〈1 % ;中石子为碎石, 连续级配5-20 ;水为自来水。
[0048] (4)确定复配比例,由于复配比例受到混凝土搅拌站现场砂石材料的的影响比较 大,尤其砂石的含泥量大小、级配的优劣。
[0049] 按JGJ55-201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设计配合比,具体参见表4所示。
[0050] 表4不同成品的复配方式
[0051] 复_ 口~ PC-1/ :PC-1 PC-2 增稠剂 鐵凝魏| 水~|固含量 細纖 g 口 丨酿:2 (竭:(%)__(%) .(() i :(%) 外:加剂-1 ;T7〇Jj) 9,S - :8J5 U QJ gQjzfi g、6 外加剂:-2 :U OJ f.75 ~ 7.8 1.1 OJ _.4f-: 9,0 外__-3: ;T7q.75 1Q.Q ~ 7.5 1.1 1.3 8Q.1 :P.4 #1口翻-4 I h 0:.:7 丨 1:0,:25 I 7,:17g 丨 1,1 U 7;9,;7?5: 9M
[0052] 其中,表4中,PC-1、PC-2均为40%固含量。
[0053] 按表4中混凝土配合比对复配成品(外加剂)进行应用测试,并对混凝土外加剂 进行应用测试,其测试结果参见表5所示。
[0054] 表5不同复配比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0055]
[0056] 其中,表5中,折固掺量为外加剂固含量与胶凝材料的质量比。
[0057] 从表5可以看出,控制高减水型聚羧酸减水剂母液与缓释型聚羧酸减水剂母液 的质量比为1:0. 7-0. 9时,并控制高减水型聚羧酸减水剂母液、缓释型聚羧酸减水剂母液 以及增稠剂、缓凝剂的添加比例分别为1-58. 7%、1-41. 1%、0. 1-3%、0. 1-3%,余量则采 用水补足,尤其控制高减水型聚羧酸减水剂母液与缓释型聚羧酸减水剂母液的质量比为 1:0. 7-0. 85,并控制高减水型聚羧酸减水剂母液、缓释型聚羧酸减水剂母液以及增稠剂、缓 凝剂的添加比例分别为9. 5-10. 25%、7· 175-8. 075%、0· 1-1. 1%、0· 5-1. 7%,余量用水补 足时,所获得的减水剂具有良好的保水性,坍塌度维持良好,抗压强度在70MPa以上,可以 很好的满足高强、轻质、耐久、经济、快硬和高流动的需求。
[0058] 混凝土外加剂对新拌混凝土的作用原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0059] 1、在相同用水量情况下提高混凝土流动性,工作性,和易性。
[0060] 2、减少或延长初凝时间。
[0061] 3、对收缩率的影响。
[0062] 4、改变泌水率,防止离析。
[0063] 5、改善抗渗性。
[0064] 6、减小坍落度损失。
[0065] 结合表2-表5所示,本发明的混凝土外加剂对提高混凝土流动性,改变泌水率,防 止离析,减小坍落度损失,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且根据表5所示的外加剂折固掺量,推测本 发明的混凝土外加剂具有以下两个的特征:
[0066] 1、高流动性:提高新拌混凝土的高流动性,保持长时间坍落度/扩展度不变,不泌 水不离析。
[0067] 2、掺量少:本发明提供的高流动性混凝土外加剂于其他同类型混凝土外加剂相 比,在满足新拌混凝土工作性能需求及各项指标要求的前提下,所使用的掺量更少。
[0068] 以上内容是结合本发明创造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所提供技术方案所作的进一步详 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创造具体实施只局限于上述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创造所属技术 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 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 一种高流动性混凝土外加剂,其特征在于:由高减水型聚羧酸减水剂母液、缓释型 聚羧酸减水剂母液、增稠剂、缓凝剂和水复配而成,上述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如下: 高减水型聚羧酸减水剂母液 1-58. 7% 缓释型聚羧酸减水剂母液 1-41. 1% 增稠剂 〇. 1-3% 缓凝剂 〇. 1-3% 余量为水。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流动性混凝土外加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减水型聚 羧酸减水剂母液与缓释型聚羧酸减水剂母液的质量比为1:0. 7-0. 9。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流动性混凝土外加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减水型聚 羧酸减水剂母液与缓释型聚羧酸减水剂母液的质量比为1:0. 7-0. 85。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流动性混凝土外加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减水 型聚羧酸减水剂母液、缓释型聚羧酸减水剂母液以及增稠剂、缓凝剂的添加比例分别为 9. 5-10. 25%、7· 175-8. 075%、0· 1-1. 1%、0· 5-1. 7%,余量为水。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流动性混凝土外加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增稠剂为甲 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的一种。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流动性混凝土外加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凝剂为柠 檬酸。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流动性混凝土外加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为去离子 水。8. 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高流动性混凝土外加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下步骤: (1) 高减水型聚羧酸减水剂母液的配制:在40-60°C反应温度下,向聚醚大单体一水溶 液加入H202搅拌相溶5-15分钟后,滴加A溶液l-4h和B溶液1. 5-4h并持续搅拌,滴加完 毕后保温l_2h,保温完毕后降温加入NaOH,即可出料得到高减水型聚羧酸减水剂母液,简 记为PC-1, 其中,A溶液指丙烯酸的水溶液,B溶液指Vc与巯基乙酸或巯基丙酸按1 :3. 0-5. 0的 比例混合的水溶液,聚醚大单体与丙烯酸的质量比按1 :〇. 08-0. 15 ; (2) 缓释型聚羧酸减水剂母液的配制:在40-60°C反应温度下,向聚醚大单体二水溶液 加入H202,搅拌相溶5-15分钟后,滴加C溶液2-4h和D溶液2. 5-4h并持续搅拌,滴加完毕 后保温l_2h,保温完毕后降温加入NaOH,即可出料得缓释型聚羧酸减水剂母液, 其中,所述C溶液指丙烯酸与丙烯酸酯按1 :1-2的比例混合的水溶液,D溶液指Vc与 巯基乙酸或巯基丙酸按1 :2. 0-5. 0的比例混合水溶液,聚酯大单体二与丙烯酸和丙烯酸酯 质量和的质量比按1 : (〇. 12-0. 2); (3) 向步骤(1)制备的高减水型聚羧酸减水剂母液、步骤(2)制备的缓释型聚羧酸减水 剂母液加入增稠剂、缓凝剂和水复配形成高流动性混凝土外加剂。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高流动性混凝土外加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 中,所述的聚醚大单体一为HPEG或TPEG,H202的质量浓度为50%,NaOH的质量浓度为30%, 高减水型聚羧酸减水剂母液质量浓度为40%。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高流动性混凝土外加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 (2)中,所述的聚醚大单体二为TPEG,H202的质量浓度为50%,NaOH的质量浓度为30%,缓释 型聚羧酸减水剂母液质量浓度为40%。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流动性混凝土外加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有机化合物技术领域。由高减水型聚羧酸减水剂母液、缓释型聚羧酸减水剂母液、增稠剂、缓凝剂和水复配而成。将本发明应用于流动性混凝土、高流动性混凝土、流态混凝土、泵送混凝土等各类高强大流动性混凝土,具有良好的保水性,坍塌度维持良好,抗压强度在70MPa以上,可以很好的满足高强、轻质、耐久、经济、快硬和高流动的需求。
【IPC分类】C04B103/44, C04B24/38, C04B103/30, C04B103/22
【公开号】CN105399363
【申请号】CN201510908667
【发明人】杜明强, 金一丰, 董楠, 万庆梅, 方建强
【申请人】浙江皇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3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10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