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氨法制备水合肼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47854阅读:14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钙氨法制备水合肼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合肼的制备方法之一。
目前国际上仍有许多国家采用次氯酸钠与氨水作用获得水合肼(简称为钠氨法)。而在日本专利JP6124553和JP59186949上公开了在羰基化合物(如酮、醛)存在下,由次氯酸钙与氨水作用制得相应的甲酮连氮,再由该甲酮连氮经水解获得水合肼的方法(简称为钙酮法)。而采用本发明用次氯酸钙与氨水作用直接制备水合肼的方法(简称钙氨法),至今在国内外还未见到明确的报导。
上述的钠氨法所用的氢氧化钠比钙氨法所用的氢氧化钙昂贵得多,而钙酮法的技术路线又十分繁琐,虽然酮可循环使用,但在制备水合肼的过程中存在某些付反应,并且由于酮的参与,使反应复杂,设备大增,同时,对于设备要求密闭循环等等,无疑这些复杂问题,对技术提出了苛刻要求,且生产安全性差,于是,用此法生产的水合肼的成本提高。
针对以上所述的钠氨法和钙酮法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采用氢氧化钙、氯气制取次氯酸钙,再由次氯酸钙与氨水直接作用,以铁、钼化合物或络合物为催化剂,在常压,30-100℃下,使之反应生成水合肼的方法(简称为钙氨法)。
钙氨法的技术内容如下将氯气慢慢通入氢氧化钙的浆液中,制得有效氯为80-200g/l的次氯酸钙浆液。把稀氨水(5-20%)冷却至-5℃,与次氯酸钙作用,使之生成氯化胺,反应过程温度控制在-5-+5℃。其溶液体积比,以等克分子进行。接着,将此溶液加入浓氨水(25-28%)中,并加入铁、钼化合物或络合物作催化剂,此时,次氯酸钙与浓氨水的体积比,可为1∶3-1∶50。稍加搅拌,即可加热,从30-100℃。加热后,待冷却至室温,按碘量法分析所生成水合肼的浓度。以上反应在密封容器里进行,并用导管导出所逸出的氨气,用水吸收之。此后,过滤其溶液,第一次去除钙渣,再接着,向其滤液加入适量(约为肼含量的1-1.5倍)碳酸氢铵,煮至85℃以上,然后再过滤,第二次去除钙渣。其滤液经浓缩可得5%以上浓度的水合肼。此外,其钙渣经煅烧(约1000℃)使之生成氧化钙,其所副生的二氧化碳可通入氨水中,制得碳酸氢铵。这样,氧化钙、碳酸氢铵,过剩氨水均可回收循环使用。以上所述的次氯酸钙与氨水作用为二级反应过程,也可采用一级(一次)反应过程。
钙氨法与钠氨法和钙酮法相比,有其突出的优点。钙氨法与钠氨法虽然都是先生成氯胺、再由氯胺与氨水作用,生成水合肼。但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测试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浓度范围内、钙氨法的氯胺生成时间慢,消失时间也长。从

图1可看出,钠氨法所生成的氯胺3分钟就明显生成,10分钟后就消失了。而在图2中,钙氨法所生成的氯胺,大约经过25分钟后,才出现-0.45伏左右明显的还原电流峰,说明有价值量的氯胺才形成。随之,还原电流峰值逐渐增大,大约35分钟后,出现最大还原电流峰值,说明大量氯胺形成。45分钟以后,还原电流才逐渐降低,由于钙氨法的氯胺生成和消失时间长,因此,不仅易于化工流程设备等的设计和操作,而且存在着有提高水合肼收得率的内在潜力。更重要的是,钙氨法所用的氢氧化钙比钠氨法所用的氢氧化钠价廉得多。而且,《钙》还可以循环使用。所以,钙氨法有优于钠氨法之处。钙氨法与钙酮法相比,前者避免了后者的《甲酮连氮》《水解》等繁什工序,同时也避免了有机酮在循环过程中,存在副反应和生产安全性差等问题。
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取30毫升氨水(13.3N)加入150毫升水中,用盐冰浴冷至-5℃,慢慢加入100毫升次氯酸钙(有效氯为115.7g/l),反应温度控制在-5℃-+5℃,然后,将此反应液倒入三颈瓶中(瓶内装有470ml13.3N氨水以及适量的铁、钼化合物或络合物催化剂),该次氯酸钙与氨水的体积比可控制在1∶3-1∶50。经实验表明,水合肼浓度愈低,其收得率愈高。在密封的情况下,从三颈瓶的一个颈口导出氨气并通入装有500毫升水的吸收瓶中,并迅速加热至一定温度,该反应温度可控制在30-100℃,控制在50-70℃为最佳温度。待冷至吸收瓶中无氨气泡为止,打开三颈瓶,取反应液1毫升,按碘量法测定水合肼含量为6.67ml(0.1N碘)。此后,加入碳酸氢铵4.0克继续加热至98℃,也可继续吸收其放出的氨气。接着,过滤之,去除钙渣。滤液经碘量法滴定水合肼含量为15.2毫升(1N碘),其体积为310毫升。氨气吸收瓶用0.4492N硫酸水溶液滴定为15.4毫升。其体积为965毫升。经计算,过剩氨水收回率达98%,水合肼对氯气收得率为61%。该水合肼经浓缩可得5%以上的水合肼。用此水合肼,进行缩合、氧化,可得联二脲和AC发泡剂。经红外光谱鉴定,该联二脲和AC发泡剂符合红外光谱的标准谱图。
权利要求
1.用钙氨法制备水合肼的技术是用氢氧化钙、氯气制取次氯酸钙,再由次氯酸钙与氨水作用,直接生成水合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氢氧化钙浆液中,通入氯气得次氯酸钙,再由次氯酸钙与氨水,按一定的体积比,在铁、钼化合物或络合物存在下,经常压,30-100℃,在二级反应或一级反应过程后,可直接生成水合肼,去钙渣,浓缩后可得浓度大于5%以上的水合肼。氧化钙、碳酸氢铵,过剩氨水可收回循环使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钙氨法制备水合肼的技术,其特征在于次氯酸钙(有效氯为80-200克/升)与氨水的体积比为1∶3-1∶5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钙氨法制备水合肼的技术,其特征在于铁、钼催化剂是指铁、钼化合物或络合物。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钙氨法制备水合肼的技术,其特征在于反应最佳温度为50-70℃。
5.用钙氨法制备水合肼的技术,其特征在于物料可循环使用,即钙渣经煅烧得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由氨水吸收得碳酸氢铵,过剩氨水由水吸收,于是氧化钙、碳酸氢铵、过剩氨水可收回循环使用。
全文摘要
用钙氨法制备水合肼是用次氯酸钙溶液(由氯气通入氢氧化钙浆液而得)与氨水直接作用制取水合肼的制备方法。以钼、铁化合物或络合物为催化剂,次氯酸钙与氨水之比为1∶3—1∶50,在常压,30—100℃,经二级反应或一级反应,即可制得水合肼。经浓缩可得5%以上水合肼。其水合肼对氯气收得率达60%以上。氧化钙、碳酸氢铵,过剩氨水可收回循环使用。钙氨法比次氯酸钠与氨水作用制肼法原料价廉,比次氯酸钙—酮法减少了“甲酮连氮”、“水解”等繁杂工序。
文档编号C07C243/10GK1077948SQ9210314
公开日1993年11月3日 申请日期1992年4月24日 优先权日1992年4月24日
发明者陈长章, 高冬寿, 李定, 江逢英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