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型用膜及使用了其的成型用转印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84794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包含环状烯烃系树脂的成型用膜。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环境意识的提高,对于建材、汽车部件、移动电话、电机产品等的无溶剂涂装、代替镀覆等的要求提高,使用了膜的装饰方法的引入已有进展。作为对三维形状基材进行装饰的方法,已知下述方法:在热塑性树脂膜上层叠美观层,在成型同时将其转印至基材。另外,针对这样的装饰方法,还提出了包含聚烯烃树脂的膜。然而,在想要将聚烯烃树脂膜用于装饰用途时,表面外观的品质存在缺陷,因此,为了进行改善并进行实用化,进行了各种尝试。

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通过应用以环状烯烃系树脂为主成分的膜而同时实现表面外观和加工性、拉深成型性的设计。另外,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通过在膜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具有凹凸区域而同时实现制造和加工工序中的卷绕性和成型转印面的平滑性的设计。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07141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063612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前述的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技术中,在同时实现加工工序中的卷绕性和产品构件(产品构件是指成型装饰后的成型构件)的表面的美观性方面的研究不足。

即,迄今为止,进行了作为成型用膜的表面外观和加工性的研究,但并不是对加工工序中的卷绕性、与在将该膜作为成型用转印箔使用时的产品构件的表面的美观性、指纹擦除性的同时实现进行了充分考虑的设计。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背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膜,所述膜在加工工序中的卷绕性优异,并且在将该膜作为成型用转印箔使用时,产品构件的表面具有高美观性和优异的指纹擦除性。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下述方案能解决上述课题,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的膜如下所述。

(1)一种成型用膜,其是以环状烯烃系树脂为主成分的膜,其特征在于,将一面作为X面、另一面作为Y面时,X面和Y面的表面光泽度均为50%以下。

(2)根据(1)所述的成型用膜,其特征在于,将具有Y面的表面光泽度以上的表面光泽度的面作为X面时,X面的表面粗糙度SRa为100nm以上1,500nm以下,Y面的表面粗糙度SRa为100nm以上2,000nm以下。

(3)根据(1)或(2)所述的成型用膜,其特征在于,将在层的整体100质量%中、含有50质量%以上100质量%以下的环状烯烃系树脂、且含有合计1质量%以上40质量%以下的聚乙烯系树脂及/或聚丙烯系树脂的层作为A层,

将在层的整体100质量%中、含有50质量%以上100质量%以下的环状烯烃系树脂、且含有合计1质量%以上40质量%以下的聚乙烯系树脂及/或聚丙烯系树脂的层作为B层时,

A层中的聚乙烯系树脂及/或聚丙烯系树脂的合计含量(质量%)大于B层中的聚乙烯系树脂及/或聚丙烯系树脂的合计含量(质量%)。

(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型用膜,其特征在于,80℃时的、宽度方向与机械方向的热收缩率之比为,-5<宽度方向的热收缩率/机械方向的热收缩率<-0.1。

(5)一种成型用转印箔,其特征在于,其是在(1)~(4)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型用膜上依次具有美观层及粘接层的转印箔,将具有X面的表面光泽度以下的表面光泽度的面作为Y面时,Y面是转印箔的一侧的最外表面。

发明的效果

对于本发明的成型用膜而言,在将膜用于装饰时,产品构件的表面外观及在实施膜的涂覆、层压、印刷、蒸镀等时的卷绕性等加工性优异,而且在真空成型、压空成型、加压成型之类的各种成型方法中,产品构件可达成高美观性和优异的指纹擦除性,因此,可适合用于例如建材、汽车部件、移动电话、电机产品、游戏机部件等成型构件的装饰。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是一种成型用膜,所述成型用膜是以环状烯烃系树脂为主成分的膜,从在将膜用于装饰时,使得产品构件的表面的美观性和指纹擦除性良好的观点考虑,将膜的一面作为X面、另一面作为Y面时,X面和Y面的表面光泽度均为50%以下。

X面的表面光泽度超过50%时,在膜上施予的美观面的表面平滑性提高,因此,有时产品构件的表面的美观性和指纹擦除性受损。X面的表面光泽度的优选的范围为10%以上5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5%以上45%以下。

另外,Y面的表面光泽度超过50%时,在实施向成型膜赋予美观层的加工时,膜的滑动性受损,因此,在膜上产生褶皱,或发生破损,有时成品率降低,生产率变差。Y面的表面光泽度的优选的范围为1%以上3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以上15%以下。

使本发明的膜的X面和Y面的表面光泽度均为50%以下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举出在将成型用膜形成树脂从T模挤出后,用20℃以上60℃以下的金属制赋形辊和橡胶制赋形辊一对辊彼此将所述树脂冷却固化的方法等。此时,通过使一对辊中对X面赋形的辊的表面粗糙度Ra为0.2μm以上2.0μm以下,使对Y面赋形的辊的表面粗糙度Ra为0.2μm以上4.0μm以下,并选择温度设定条件,可使得X面和Y面的表面光泽度为50%以下。

本发明的成型用膜以环状烯烃系树脂为主成分。此处,成型用膜以环状烯烃系树脂为主成分是指,在将膜全部成分的合计作为100质量%时,含有50质量%以上100质量%以下的环状烯烃系树脂。在具有多层的层叠结构的成型用膜的情况下,成型用膜以环状烯烃系树脂为主成分是指,在将膜全部成分的合计作为100质量%、即将所有层的成分的合计作为100质量%时,所有层的环状烯烃系树脂的合计为50质量%以上100质量%以下。

(X面和Y面的表面粗糙度)

对于本发明的成型用膜而言,从使得在膜上印刷美观层而形成成型用转印箔,将该成型用转印箔转印至成型构件(被粘接物),仅将成型用膜剥离后的产品构件的表面的美观性和指纹擦除性良好的观点考虑,将具有Y面的表面光泽度以上的表面光泽度的面作为X面时,优选X面的表面粗糙度SRa为100nm以上1,500nm以下,Y面的表面粗糙度SRa为100nm以上2,000nm以下。需要说明的是,在两个面的表面光泽度为相同的值时,将表面粗糙度SRa值小的面定义为X面,将表面粗糙度SRa值大的面定义为Y面。

X面的表面粗糙度SRa为1,500nm以下时,设置于X面上的美观层不呈现凹凸形状,使得产品构件的表面的美观性良好,因而优选。另外,若X面的表面粗糙度SRa为100nm以上,则在成型膜的X面上设置美观层时,可确保在X面施予美观层而得到的面的表面滑动性,在卷绕成卷状时,不会在膜上产生褶皱等,可维持生产率,因而优选。X面的表面粗糙度SRa的更优选的范围为100nm以上1,000nm以下,进一步优选的范围为150nm以上700nm以下,特别优选的范围为200nm以上500nm以下。

另外,若Y面的表面粗糙度SRa为2,000nm以下,则在将在X面上设置美观层而得到的膜卷绕成卷时,Y面的表面凹凸不会转印至美观层上,可维持产品构件的表面的适度的凹凸,不会损害美观性,使得指纹擦除性良好,因而优选。另一方面,若Y面的表面粗糙度SRa为100nm以上,则在成型膜的Y面上设置美观层时,可确保美观层的表面的表面滑动性,在卷绕成卷状时,不会在膜上产生褶皱等,可使得生产率良好,因而优选。Y面的表面粗糙度SRa的更优选的范围为250nm以上1500nm以下,进一步优选的范围为500nm以上1000nm以下。

(环状烯烃系树脂)

本发明中的环状烯烃系树脂是指,将作为单体的环状烯烃聚合而得到的在聚合物的主链上具有脂环结构的树脂。

另外,本发明中的环状烯烃系树脂是指,在聚合物100质量%中,来源于环状烯烃单体的成分的合计为50质量%以上100质量%以下的样式的聚合物。环状烯烃单体没有特别限制,从生产率、表面性的观点考虑,可优选使用双环〔2,2,1〕庚-2-烯(以下,记为降冰片烯)。

另外,作为环状烯烃系树脂,也可为使这些环状烯烃单体与链状烯烃单体共聚而得到的树脂。环状烯烃系树脂没有特别限制,从生产率、表面性的观点考虑,可优选使用由双环〔2,2,1〕庚-2-烯(以下,记为降冰片烯)、环戊二烯、或1,3-环己二烯、及它们的衍生物得到的树脂。

环状烯烃系树脂可以是仅将环状烯烃单体聚合而成的树脂、将环状烯烃单体与链状烯烃单体共聚而成的树脂中的任意树脂。

作为仅将环状烯烃单体聚合而成的树脂的制造方法,可举出环状烯烃单体的加成聚合、或开环聚合等公知的方法,例如,可举出在使降冰片烯及其衍生物进行开环易位聚合后使其氢化的方法、将降冰片烯及其衍生物加成聚合的方法、使环戊二烯、环己二烯进行1,2-、1,4-加成聚合后使其氢化的方法等。这些中,从生产率、表面性、成型性的观点考虑,最优选在使降冰片烯及其衍生物进行开环易位聚合后使其氢化而得的树脂。

在使环状烯烃单体与链状烯烃单体共聚而成的树脂的情况下,组合没有特别限制,从生产率、成本的观点考虑,可特别优选使用乙烯。另外,作为使环状烯烃单体与链状烯烃单体共聚而成的树脂的制造方法,可举出环状烯烃单体与链状烯烃单体的加成聚合等公知的方法,例如,可举出使降冰片烯及其衍生物与乙烯进行加成聚合的方法等。其中,从生产率、表面性、成型性的观点考虑,最优选降冰片烯与乙烯的共聚物。

另外,对于本发明的成型用膜而言,只要在将膜全部成分的合计作为100质量%时,含有50质量%以上100质量%以下的环状烯烃系树脂即可,可仅由环状烯烃系树脂构成,也可含有环状烯烃系树脂以外的烯烃系树脂,还可含有烯烃系树脂以外的树脂。

作为环状烯烃系树脂以外的烯烃系树脂,例如,可使用低密度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线状低密度聚乙烯、使用茂金属催化剂聚合而成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之类的各种聚乙烯系树脂、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丙烯-丁烯共聚物之类的各种聚丙烯系树脂、甲基戊烯聚合物等聚烯烃系树脂。另外,也可使用由乙烯、丙烯、1-丁烯、1-戊烯、4-甲基-1-戊烯、1-己烯、1-辛烯等α-烯烃单体形成的聚合物、由该α-烯烃单体形成的无规共聚物、由该α-烯烃单体形成的嵌段共聚物等。其中,从与环状烯烃系树脂的相容性的观点考虑,作为环状烯烃系树脂以外的烯烃系树脂,可优选使用各种聚乙烯系树脂、各种聚丙烯系树脂。

对于聚乙烯系树脂及/或聚丙烯系树脂的合计含量而言,相对于膜的全部成分的合计100质量%,优选为1质量%以上4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质量%以上30质量%以下,最优选为1质量%以上20质量%以下。另外,聚乙烯系树脂、聚丙烯系树脂中,从与环状烯烃系树脂的相容性的观点考虑,可优选使用聚乙烯系树脂,可特别优选使用高密度聚乙烯、线状低密度聚乙烯,可最优选使用线状低密度聚乙烯。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的聚乙烯系树脂是指,聚合物100质量%中,来源于乙烯的成分的合计为50质量%以上100质量%以下的样式的聚合物。另外,本发明的聚丙烯系树脂是指,聚合物100质量%中,来源于丙烯的成分的合计为50质量%以上100质量%以下的样式的聚合物。

(层叠结构的成型用膜)

对于本发明的成型用膜而言,为了同时实现韧性、品质、表面外观,优选的是,具有A层和B层,将在层的整体100质量%中、含有50质量%以上100质量%以下的环状烯烃系树脂、且含有合计1质量%以上40质量%以下的聚乙烯系树脂及/或聚丙烯系树脂的层作为A层,将在层的整体100质量%中、含有50质量%以上100质量%以下的环状烯烃系树脂、且含有合计1质量%以上40质量%以下的聚乙烯系树脂及/或聚丙烯系树脂的层作为B层时,A层中的聚乙烯系树脂及/或聚丙烯系树脂的合计含量(质量%)大于B层中的聚乙烯系树脂及/或聚丙烯系树脂的合计含量(质量%)。

从提高膜的成型性和韧性、自身保持性的观点考虑,对于前述A层及前述B层而言,在各层的整体100质量%中,更优选含有合计1质量%以上30质量%以下的聚乙烯系树脂及/或聚丙烯系树脂,最优选含有合计1质量%以上20质量%以下的聚乙烯系树脂及/或聚丙烯系树脂。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成型用膜具有3层以上在层的整体100质量%中、含有50质量%以上100质量%以下的环状烯烃系树脂、且含有合计1质量%以上40质量%以下的聚乙烯系树脂及/或聚丙烯系树脂的层,并且,层中的聚乙烯系树脂及/或聚丙烯系树脂的合计含量不同的情况下,将层中的聚乙烯系树脂及/或聚丙烯系树脂的合计含量最大的层作为A层,将其他层均作为B层。

从进一步提高膜的成型性、表面外观的观点考虑,较之A层/B层的2层结构,更优选形成为B层/A层/B层的3层结构。

另外,A层与B层的层叠比(=B层的合计厚度/A层的合计厚度)优选为0.1以上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15以上1.5以下,最优选为0.2以上1以下。此处,所谓A层的合计厚度,在A层存在多层时,是指存在的多层A层的合计的厚度,关于B层也同样。

环状烯烃系树脂与聚乙烯系树脂、聚丙烯系树脂相比,韧性低,通过含有聚乙烯系树脂、聚丙烯系树脂,可改善韧性。另一方面,大量地含有聚乙烯系树脂、聚丙烯系树脂时,存在成型性和表面外观降低的倾向。

作为本发明的成型用膜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通常,可使用50μm至200μm左右。

(宽度方向与机械方向的热收缩率之比)

从使得在本发明的成型用膜上设置美观层时,膜尺寸、平面性良好的观点考虑,80℃时的膜的宽度方向与机械方向的热收缩率之比优选为,-5<宽度方向的热收缩率/机械方向的热收缩率<-0.1,进一步优选为,-5<宽度方向的热收缩率/机械方向的热收缩率<-0.2,最优选为,-3<宽度方向的热收缩率/机械方向的热收缩率<-0.5。此处,机械方向是指制造膜时膜行进的方向,宽度方向是指与膜的输送面平行、并且与机械方向正交的方向(以下相同)。

使本发明的膜的前述热收缩率之比成为-5<宽度方向的热收缩率/机械方向的热收缩率<-0.1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举出下述方法:在前述A层及B层的各层的整体100质量%中,含有合计1质量%以上30质量%以下的聚乙烯及/或聚丙烯系树脂的方法,等等。

(成型用转印箔)

对于本发明的成型用转印箔而言,优选的是,在本发明的成型用膜上依次具有美观层及粘接层,将具有X面的表面光泽度以下的表面光泽度的面作为Y面时,前述Y面是转印箔的一侧的最外表面。即,本发明的成型用转印箔优选为下述构成:在本发明的成型用膜的X面上,依次具有美观层及粘接层。

此处,美观层是用于附加着色、花纹图样、木纹样、金属样、珍珠样等装饰的层。

从在将成型用转印箔转印至成型构件后,仅将成型用转印箔中的成型用膜剥离后的产品构件的表面的耐损伤性、耐气候性、美观性的观点考虑,对于美观层而言,较之仅为1层的构成,优选形成为具有用于附加装饰的层和保护层这2层的构成。这种情况下,保护层优选层叠于成型用膜侧。

此处,可作为保护层使用的树脂只要是高透明树脂,就没有特别限制,可优选使用聚酯系树脂、聚烯烃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聚氨酯(urethane)系树脂、氟系树脂、聚乙酸乙烯酯系树脂、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系树脂、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系树脂等。从耐损伤性的观点考虑,可优选使用热固化树脂、紫外线固化树脂、热射线固化树脂。

作为在本发明的成型用膜上形成美观层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利用涂覆、印刷、金属蒸镀等形成。此时,作为可用于美观层的树脂,可优选使用聚酯系树脂、聚烯烃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聚氨酯系树脂、氟系树脂、聚乙酸乙烯酯系树脂、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系树脂、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系树脂等。作为可使用的着色剂,没有特别限制,但考虑到分散性等,可从染料、无机颜料、有机颜料等中适当选择。

作为通过涂覆、印刷而形成的美观层的厚度,从成型后的色调保持性、美观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1μm以上10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μm以上50μm以下,最优选为5μm以上40μm以下。

另外,美观层的形成方法为金属蒸镀时,作为蒸镀簿膜的制作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可使用真空蒸镀法、EB蒸镀法、溅射法、离子镀法等。作为可用于蒸镀的金属,优选为铟、锡,可特别优选使用铟,美观层的层叠厚度优选为0.001μm以上10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01μm以上50μm以下,最优选为0.02μm以上30μm以下。

为了赋予对成型构件(称为被粘接物)的粘接性,作为在美观层上设置的粘接层的原材料,可使用热敏型或压敏型。在使其向成型构件转印的情况下,可对应于成型构件的树脂而设计粘接层。在成型构件的树脂为丙烯酸系树脂的情况下,优选使用丙烯酸系树脂、聚苯醚-聚苯乙烯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苯乙烯共聚物系树脂等,在成型构件的树脂为聚苯乙烯系树脂的情况下,优选使用与这些树脂具有亲和性的丙烯酸系树脂、聚苯乙烯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等。在成型树脂为聚丙烯系树脂的情况下,优选使用氯化聚烯烃系树脂、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系树脂、环化橡胶、苯并呋喃-茚系树脂。

粘接层的形成方法可使用各种方法,可使用例如辊涂法、凹版涂布法、逗号涂布法等涂布法,另外,可使用例如凹版印刷法、丝网印刷等印刷法。

作为用使用了本发明的成型用膜的成型用转印箔进行装饰的成型构件,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使用聚丙烯、丙烯酸类、聚苯乙烯、聚丙烯腈-苯乙烯、聚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等之类的树脂、金属构件等。

实施例

以下示出实施例进一步具体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受其任何限制。

[测定及评价方法]

实施例中示出的测定、评价在以下所示的条件下进行。

(1)表面光泽度

按照JIS Z-8741(1997年),使用数字可变角度光泽度计UGV-5B(スガ試験機(株)制),测定表面光泽度。对于测定而言,针对膜的各表面进行测定,对于每1水平进行5次测定,由其平均值求出。需要说明的是,测定条件为,入射角=60°,受光角=60°。

(2)膜的表面粗糙度SRa

对于膜的表面粗糙度SRa而言,按照ISO25178的参数,使用光干涉型显微镜(菱化システム公司制,VertScan2.0),在观察模式为Focus模式、滤色器为530nm white、扫描范围(Scan Range)为105nm的条件下进行表面形态观察,求出中心面平均表面粗糙度SRa。对于每1水平进行3次测定,由其平均值求出。

(3)赋形辊的表面粗糙度Ra

按照JIS B0601-2001,利用表面粗糙度计(ミツトヨ(株),サーフテストSJ210),测定赋形辊表面的2维中心线平均粗糙度Ra,将其结果作为表面粗糙度Ra。需要说明的是,在下述测定条件下进行测定:触针顶端半径:2μm,测定力:0.75mN,测定长度:25mm,截止值为0.08mm,测定方向为赋型辊的宽度方向。

(4)膜厚及层厚

测定膜的整体厚度时,使用千分表(dial gauge),测定从膜中切出的试样的任意的5处的厚度,由其平均值求出。

另外,在测定层叠结构的膜的各层的层厚时,使用ライカマイクロシステムズ(株)制金属显微镜Leica DMLM,在倍率为100倍的条件下,对膜的截面拍摄透射光照片。而后,由拍摄的照片,针对层叠结构的膜的各层,测定任意的5处的厚度,由其平均值得到各层的层厚。

(5)热收缩率(%)

测定机械方向的热收缩率时,将膜调整为机械方向的长度为250mm,相对于机械方向成90°的方向(宽度方向)的宽度为10mm,对已标记了200mm长度的标线的样品施加3g的负荷,在热风循环式烘箱中于80℃进行5分钟热处理,按照下式算出机械方向的膜的收缩率。

热收缩率(%)={1-(热处理后的标线长度)/(热处理前的标线长度)}×100

同样地操作,也算出了宽度方向的热收缩率。

(6)成型用转印箔的成型性

使用涂敷器(applicator),在模卷样品的表面(X面侧)上,涂布在丙烯酸树脂(東洋ケミカル制6500B)中分散炭黑而得到的黑色墨(black ink),形成美观层。进而,针对上述的模卷样品,在任意的位置,切出200mm×300mm的大小,形成样品。使用涂敷器,在样品的美观层表面上,涂布聚氨酯系的粘接剂(DIC制“タイフォース”(注册商标)HH-100),于80℃进行10分钟干燥,形成涂膜厚度为20μm的粘接层。针对形成有粘接层的层叠膜,使用布施真空株式会社制的三维真空加热成型机(TOM成型机/NGF-0406-T)进行加热,直至成为120℃的温度,沿着已加热至50℃的聚丙烯制树脂模具(底面直径150mm)进行真空·压空成型(压空:0.2MPa),得到膜/美观层/粘接层/聚丙烯制树脂模具的成型构件。针对得到的成型构件,按照以下的基准评价沿着模具完成了成型的状态(拉深比:成型高度/底面直径)。

A:以1.0以上的拉深比完成了成型。

B:以0.8以上且小于1.0的拉深比完成了成型,但未能以1.0以上的拉深比完成成型。

C:以0.7以上且小于0.8的拉深比完成了成型,但未能以0.8以上的拉深比完成成型。

D:无法成型为0.7的拉深比的形状。

(7)形成美观层时的加工性

使用涂敷器,在模卷样品的表面(X面侧)上,涂布在丙烯酸树脂(東洋ケミカル制6500B)中分散炭黑而得到的黑色墨,于80℃进行5分钟干燥,形成涂膜厚度为30μm的美观层。观察得到的带有美观层的成型用膜的宽度方向及机械方向的尺寸变化,按照以下基准评价加工性。

对于尺寸变化而言,使用游标卡尺,测定并计算干燥前后的膜的宽度方向及机械方向的长度变化。

A:膜的宽度方向及机械方向的尺寸均无变化。

B:膜的宽度方向及机械方向均有小于10mm的尺寸变化。

C:膜的宽度方向及机械方向均有10mm以上的尺寸变化。

(8)成型用转印箔的加工性

将(6)所述的涂布有在丙烯酸树脂(東洋ケミカル制6500B)中分散炭黑而得到的黑色墨的模卷样品设置于模涂机的开卷装置,以30m/分钟的输送速度输送膜,在卷绕侧进行卷绕。此时,观察膜的输送状态,按照以下基准评价加工性。

B:可进行卷绕,在膜中未产生褶皱。

C:可进行卷绕,但在膜中产生褶皱。

D:膜未能被卷绕。

(9)产品构件的表面外观

使用模涂机,在模卷的X面侧,涂布在丙烯酸树脂(東洋ケミカル制6500B)中分散炭黑而得到的黑色墨,于80℃进行10分钟干燥,形成涂膜厚度为30μm的美观层。进而,使用涂敷器,在美观层上,涂布聚氨酯系的粘接剂(DIC制“タイフォース”(注册商标)HH-100),于80℃进行10分钟干燥,形成涂膜厚度为20μm的粘接层,制作成型用转印箔卷。

从得到的成型用转印箔卷的任意的位置切出200mm×300mm的大小的膜,进行真空·压空成型,得到成型用膜/美观层/粘接层/聚丙烯制树脂模具的带有成型用膜的成型构件。以照射强度成为2,000mJ/cm2的方式,向得到的成型构件照射紫外线,使涂剂固化。然后,观察仅将成型用膜剥离而得到的产品构件(美观层/粘接层/聚丙烯制树脂模具)的表面,按照以下的基准基于目视评价表面外观。

A:表面美观性非常高。

B:表面形状平滑或稍微粗糙,表面美观性高。

C:表面形状非常粗糙,表面美观性低。

(10)产品构件的表面的指纹擦除性

使在产品构件的表面按指纹的手指(食指)与拇指摩擦3次,然后缓缓地将食指按在前述表面层的表面,然后立即使用東レ制清洁布(cleaning cloth)“トレシー”(注册商标)擦拭,利用目视以下述的4个等级对其擦除性进行感官评价。

A:对附着指纹的位置擦拭4次以下,即可将指纹完全擦除,

B:对附着指纹的位置擦拭4次以下时,未能将指纹完全擦除,擦拭5~9次时,可将指纹完全擦除,

C:对附着指纹的位置擦拭9次以下时,未能将指纹完全擦除,擦拭10~14次时,可将指纹完全擦除。

D:即使对附着指纹的位置擦拭15次以上,也未能擦除指纹。

(环状烯烃系树脂A)

ポリプラスチックス公司制“TOPAS”(注册商标)8007F-04

(环状烯烃系树脂B)

ポリプラスチックス公司制“TOPAS”(注册商标)6013F-04

(环状烯烃系树脂C)

日本ゼオン公司制“ZEONOR”(注册商标)1060R

(聚乙烯系树脂)

プライムポリマー公司制“エボリュー”(注册商标)SP2540。

(聚丙烯系树脂)

プライムポリマー公司制“プライムポリプロ”(注册商标)J106。

(实施例1)

使A层及B层的组成、构成为表1-1、表1-2所示的组成、构成,将各树脂供给至单螺杆挤出机(L/D=30),使供给部温度为230℃,使随后的温度为240℃,进行熔融,使其通过过滤精度为30μm的叶盘式过滤器,然后,在设置于模的上部的供料模块(feed block)内,以成为B层/A层/B层(层叠厚度比参照表1-2)的方式进行层叠,然后,从T模(模唇间隙:0.4mm)以片状吐出至已将温度控制为40℃的消光(mat)样金属制赋形辊(表面粗糙度Ra:0.9μm)上。此时,用已将温度控制为30℃的消光样橡胶制赋形辊进行夹持(表面粗糙度Ra:1.7μm,挤压压力:0.2MPa),得到膜厚为100μm的本发明的成型用膜。

将得到的成型用膜及使用了其的成型用转印箔、成型构件的评价结果示于表1-2。

(实施例2~12、比较例1~2)

使A层的组成及B层的组成、A层及B层的层叠比、用于赋形X面和Y面的赋形辊表面粗糙度Ra、材质、控制温度为表1-1、表1-2、表2-1、表2-2中记载那样,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成型用膜。

将得到的成型用膜及使用了其的成型用转印箔、成型构件的评价结果示于表1-2、表2-2。

[表1-1]

[表1-2]

[表2-1]

[表2-2]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膜在加工工序中的卷绕性优异,并且在将该膜作为成型用转印箔使用时,产品构件的表面具有高美观性和优异的指纹擦除性。对于本发明的成型用膜而言,在将膜用于装饰时的表面外观和实施膜的涂覆、层压、印刷、蒸镀等时的加工性优异,而且在真空成型、压空成型、加压成型之类的各种成型方法中,产品构件的表面可达成高美观性和优异的指纹擦除性,因此,可适合用于例如建材、汽车部件、移动电话、电机产品、游戏机部件等成型构件的装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