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丙烯酰胺胶的制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74256阅读:50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胶装置,尤其是一种聚丙烯酰胺胶的制胶装置。



背景技术:

丙烯酰胺单体和甲叉双丙烯酰胺交联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在催化剂(如过硫酸铵)作用下聚合而成的交叉网状结构的凝胶,使其产生分子筛效应。常用做层析介质、电泳分离支持材料等。在制胶时,大部分人采用的是水平灌胶,即把制胶的玻璃板水平放置,将聚丙烯酰胺液导入玻璃板内,但是水平灌胶极易产生气泡,一旦产生气泡就会极大影响实验结果甚至会导致实验失败,如果玻璃板放置不够水平就会放生漏胶的现象。还有一部分人采用垂直灌胶,但是垂直灌胶时需用琼脂糖胶把底部封住,直到胶做好了,再把琼脂糖胶拿掉,这样不仅增加了实验成本而且步骤比较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聚丙烯酰胺胶的制胶装置,能够方便快速制备聚丙烯酰胺胶且无气泡产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聚丙烯酰胺胶的制胶装置,包括基座,基座上铰接有底板,底板上安装有折型支板,折型支板由竖直板、水平板及支承板组成,竖直板与水平板之间、水平板与支承板之间均保持垂直,所述支承板一侧边缘安装有多个紧扣件,支承板另一侧安装有支撑杆,支撑杆的长度与支承板到底板铰接处的长度相同。

所述紧扣件包括安装块,安装块上设有复位夹板,复位夹板后端通过复位弹簧活动安装在安装块上、前端与支承板保持接触。

所述底板、竖直板水平板构成的空间内设置有软橡胶。

所述底板远离铰接处的一端设有立柱。

本发明一种聚丙烯酰胺胶的制胶装置,在灌胶的时候采取垂直灌胶,基于气泡上浮的原理,灌胶后玻璃板内的气泡会尽数自动排出,这样制出的聚丙烯酰胺胶没有气泡,水平凝胶的时候,由于底部和两边都是密封的,上部也有齿状梳子,所以稍微不平衡也不会发生漏胶的现象,这样就省去了传统的凝胶过程中水平配平的繁琐步骤。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内部优选示意图。

图3为立柱优选结构示意图。

图中:基座1,底板2,折型支板3,竖直板4,水平板5,支承板6,紧扣件7,支撑杆8,安装块9,复位夹板10,软橡胶11,立柱12。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聚丙烯酰胺胶的制胶装置,包括基座1,基座1上铰接有底板2,底板2上安装有折型支板3,折型支板3由竖直板4、水平板5及支承板6组成,竖直板4与水平板5之间、水平板5与支承板6之间均保持垂直,所述支承板6一侧边缘四周安装有紧扣件7,支承板6另一侧安装有支撑杆8,支撑杆8的长度与支承板6到底板2铰接处的长度相同。

所述紧扣件7包括安装块9,安装块9上设有复位夹板10,复位夹板10后端通过复位弹簧活动安装在安装块9上、前端与支承板6保持接触。在安装制胶的玻璃板时可直接用复位夹板10夹持玻璃板,简单方便。

所述底板2、竖直板4及水平板5构成的空间内设置有软橡胶11。软橡胶11的一半位于水平板下面,另一半位于水平板外面,软橡胶的长度为22cm,宽度为10cm,软橡胶和水平板上下有空隙,方便放入和取出。支承板6的最高点到软橡胶的距离为14.5cm,支承板6的长度为22cm。这样与玻璃板的尺寸相适应,方便实验操作。

所述底板2远离铰接处的一端设有立柱12,当底板2处于水平位置时,立柱12保持与基座1接触,这样在垂直灌胶过程中保持机构的稳定性。

工作原理及过程:

1)取出需要制胶的玻璃板两块,并在两块玻璃板之间、左右边缘分别夹持电泳槽自带的直尺;

2)、使两块玻璃板底部紧紧的放在软橡胶上,侧面贴在支承板6上,并通过紧扣件7夹紧。这样玻璃板的底部和两边形成密封结构。

3)、将聚丙烯酰胺液倒入玻璃板后,待插入齿状梳子后,转动支承板6,支撑杆8与基座1接触,从而使支承板6保持水平状态,即完成了聚丙烯酰胺胶的制备。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聚丙烯酰胺胶的制胶装置,包括基座,基座上铰接有底板,底板上安装有折型支板,折型支板由竖直板、水平板及支承板组成,竖直板与水平板之间、水平板与支承板之间均保持垂直,所述支承板一侧边缘安装有多个紧扣件,支承板另一侧安装有支撑杆,支撑杆的长度与支承板到底板铰接处的长度相同。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聚丙烯酰胺胶的制胶装置,通过设置折型支板,并与铰接的底板等配合,实现“垂直灌胶,水平凝胶”,使制胶步骤简单并且制造出的胶无气泡。

技术研发人员:胡亚成;杜合军;刘雪清;肖衎;刘娟娟;陈冬娟;王彬忠;赵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华鲟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16.08.06
技术公布日:2018.02.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