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固色性合成革浆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061528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人造革用浆料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高固色性合成革浆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然而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人类对皮革的总量和种类需求均倍增,数量有限的天然皮革早已不能满足人们这种需求。于是科学家们开始研制合成革。

合成革模拟天然革的组成和结构,并可作为其代用材料的塑料制品。在合成革的生产制作过程中,通常以经浸渍的无纺布为网状层,微孔聚氨脂层作为粒面层制得。其正、反面都与皮革十分相似,并具有一定的透气性,比普通人造革更接近天然革。广泛用于制作鞋、靴、箱包和球类等。

然而现有合成革普遍存在以下缺点:1、通常只能采用沾水用洗涤剂清洗的方式清洗,不能采用汽油彻底清除污渍,且不能采用干洗。2、水洗时候,水温不能超过40℃,然而低温水洗清洗效果不佳,不能发挥洗涤剂的最佳性能。3、不能暴晒,因此合成革易老化、耐候性差,在世界上的高温地区使用效果不佳。4、由于合成革的自身性能,绝大多数合成革不能接触有机溶剂,容易被腐蚀。5、合成革不耐折叠,折叠过后会产生折痕和开裂,尤其在潮湿环境下。6、合成革在潮湿环境下极易伸张并开始发霉,因此储存条件要求苛刻。

鉴于以上缺点限制了合成革的广泛使用,因此人们需要更多种类的特种合成革,从而有针对性的提高合成革在不同条件下的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提高皮革离型纸的连接强度,本发明提出一种高固色性合成革浆料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高固色性合成革浆料,其组分及各组分的质量份数为:低密度聚乙烯树脂66-75份、二异氰酸酯5-8份、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7-10份、脂肪酸酰胺4-6份、碳化硅4-7份、滑石粉0.4-0.8份、唐菖蒲叶12-15份、偏苯二胺3-4份、增稠剂3-5份、吐温80 3.5-4.5份。

所述各组分的最佳质量份数为低密度聚乙烯树脂70份、二异氰酸酯7份、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8份、脂肪酸酰胺5份、碳化硅6份、滑石粉0.6份、唐菖蒲叶13份、偏苯二胺3份、增稠剂4份、吐温80 4份。

一种高固色性合成革浆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取唐菖蒲叶改性溶剂:将全部的干燥的唐菖蒲叶粉碎,加入适量盐酸,搅拌均匀,静止20-30分钟,盐酸添加量以完全浸没唐菖蒲叶为准,浸泡完成之后的唐菖蒲叶与盐酸混合液中加入适量一水合氨,将混合液调制中性,并在75-85℃环境下静置30-40分钟,过滤,备用;

(2)将偏苯二胺、增稠剂、吐温80搅拌混合,在混合过程中逐步加入滑石粉,搅拌10-15分钟之后,在40-50摄氏度环境下静置,备用;

(3)将二异氰酸酯、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脂肪酸酰胺在60-70℃条件下充分搅拌混合,搅拌过程中逐步加入碳化硅,搅拌之后静置,备用。

(4)将低密度聚乙烯树脂放在反应釜中,并将步骤(1)、步骤(3)和步骤(3)中制得的备用溶液加入反应釜中,将搅拌釜内温度提升至60-80℃,充分搅拌20-30分钟,至混合液均质,静置反应10-15分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采用了植物的改性纤维,能够更牢固的与色素结合,再通过与树脂合成材料的混合,使色素更牢固固定在合成皮革上,碳化硅与滑石粉的使用增大了树脂材料结合过程中的空隙,色素更容易充分浸入合成革内部,染色更加透彻和均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对本发明进一步阐述。

一种高固色性合成革浆料,其组分及各组分的质量份数为:低密度聚乙烯树脂70份、二异氰酸酯7份、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8份、脂肪酸酰胺5份、碳化硅6份、滑石粉0.6份、唐菖蒲叶13份、偏苯二胺3份、增稠剂4份、吐温804份。

一种高固色性合成革浆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取唐菖蒲叶改性溶剂:将全部的干燥的唐菖蒲叶粉碎,加入适量盐酸,搅拌均匀,静止20-30分钟,盐酸添加量以完全浸没唐菖蒲叶为准,浸泡完成之后的唐菖蒲叶与盐酸混合液中加入适量一水合氨,将混合液调制中性,并在75-85℃环境下静置30-40分钟,过滤,备用;

(2)将偏苯二胺、增稠剂、吐温80搅拌混合,在混合过程中逐步加入滑石粉,搅拌10-15分钟之后,在40-50摄氏度环境下静置,备用;

(3)将二异氰酸酯、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脂肪酸酰胺在60-70℃条件下充分搅拌混合,搅拌过程中逐步加入碳化硅,搅拌之后静置,备用。

(4)将低密度聚乙烯树脂放在反应釜中,并将步骤(1)、步骤(3)和步骤(3)中制得的备用溶液加入反应釜中,将搅拌釜内温度提升至60-80℃,充分搅拌20-30分钟,至混合液均质,静置反应10-15分钟。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