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光稳定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85930阅读:52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改性助剂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光稳定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光稳定剂是高分子制品的一种添加剂,它能屏蔽或吸收紫外线的能量,猝灭单线态氧及将氢过氧化物分解成非活性物质等功能,使高分子聚合物在光的辐射下,能排除或减缓光化学反应可能性,阻止或延迟光老化的过程,从而达到延长高分子聚合物制品使用寿命的目的。

受阻胺是一类具有空间阻碍的有机胺类化合物,对高聚物和有机化合物的光氧降解反应有很好的抑制效果,是一类性能优良的光稳定剂。

光稳定剂119是一种费聚合性高分子量的受阻胺类光稳定剂,与其他受阻胺光稳定剂相比,其优点是能增强着色聚烯烃制品的色度;由于它的大分子结构,它适用于要求低挥发性和抗迁移性的领域;但光稳定剂119的分子量偏低,且分子结构中存在-nh-,不稳定,在高分子制品中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迁移,耐酸性不够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光稳定剂119的分子量偏低,在高分子制品中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迁移,耐酸性不够强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光稳定剂,结构式如下:

一种新型光稳定剂的制备方法,以光稳定剂119、4-(3-氯丙基)-2,2,6,6-四甲基哌啶和碱作为原料,在有机溶剂存在的情况下,通过加热升温反应制得所述新型光稳定剂。

优选地,所述光稳定剂119、4-(3-氯丙基)-2,2,6,6-四甲基哌啶、碱、有机溶剂的质量比为:1:0.19-0.24:0.035-0.06:2.1-3.5。

优选地,所述碱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钠、碳酸钾中任意一种。

优选地,所述有机溶剂为甲苯、二甲苯、n,n-二甲基甲酰胺中任意一种。

优选地,所述加热升温反应的反应温度为120-170℃。

优选地,所述加热升温反应的反应时间为12-18小时。

优选地,所述加热升温反应制得的新型光稳定剂的后处理方法为:降温水洗、脱色、过滤,再降温结晶。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如下,

本发明的新型光稳定剂相比于光稳定剂119的分子量增加,4-(3-氯丙基)-2,2,6,6-四甲基哌啶取代了光稳定剂119中亚氨基(-nh-)不稳定的h,因此更加稳定,不易发生迁移,抗老化;同时增加的哌啶环也可提高光稳定剂的稳定性、抗迁移性和抗老化性,虽然哌啶环上也有-nh-,但哌啶环上的-nh-两边有四个甲基,电子云密度更大,比光稳定剂119中亚氨基(-nh-)稳定;本发明的光稳定剂具备优异的耐酸性能;

本发明的新型光稳定剂的制备方法,光稳定剂119、4-(3-氯丙基)-2,2,6,6-四甲基哌啶和碱作为原料,通过加热升温即可制得,工艺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可控,可广泛用于工业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在反应器中加入600g的甲苯溶剂,开启搅拌,加入45.7g(0.21mol)的4-(3-氯丙基)-2,2,6,6-四甲基哌啶,再加入228.5g(0.1mol)的光稳定剂119和氢氧化钠8.8g(0.22mol)升温到120℃反应15小时,反应结束后,降温至70℃,加入200g水洗,分水后加入活性炭进行脱色,降至室温过滤,滤液冷却结晶得到光稳定剂116固体,产品收率达到94.5%。

实施例2:

在反应器中加入1100g的二甲苯溶剂,开启搅拌,加入96.0g(0.44mol)的4-(3-氯丙基)-2,2,6,6-四甲基哌啶,再加入457.0g(0.2mol)的光稳定剂119和氢氧化钾20.6g(0.51mol)升温到150℃反应13小时,反应结束后,降温至70℃,加入400g水洗,分水后加入活性炭进行脱色,降至室温过滤,滤液冷却结晶得到光稳定剂116固体,产品收率达到94.9%。

实施例3:

在反应器中加入1750g的二甲苯溶剂,开启搅拌,加入140.5g(0.65mol)的4-(3-氯丙基)-2,2,6,6-四甲基哌啶,再加入685.5g(0.3mol)的光稳定剂119和氢氧化钠27.4g(0.68mol)升温到160℃反应16小时,反应结束后,降温至70℃,加入600g水洗,分水后加入活性炭进行脱色,降至室温过滤,滤液冷却结晶得到光稳定剂116固体,产品收率达到94.2%。

实施例4:

在反应器中加入3300g的n,n-二甲基甲酰胺,开启搅拌,加入251.4g(1.15mol)的4-(3-氯丙基)-2,2,6,6-四甲基哌啶,再加入1142.7g(0.5mol)的光稳定剂119和碳酸钠48.0g(1.20mol)升温到170℃反应12小时,反应结束后,降温至70℃,加入1000g水洗,分水后加入活性炭进行脱色,降至室温过滤,滤液冷却结晶得到光稳定剂116固体,产品收率达到95.1%。

实施例5:

在反应器中加入5000g的二甲苯溶剂,开启搅拌,加入484.5g(2.12mol)的4-(3-氯丙基)-2,2,6,6-四甲基哌啶,再加入2285.5g(1.0mol)的光稳定剂119和碳酸钾114.4g(2.86mol)升温到155℃反应16小时,反应结束后,降温至70℃,加入2000g水洗,分水后加入活性炭进行脱色,降至室温过滤,滤液冷却结晶得到光稳定剂116固体,产品收率达到94.8%。

实施例6:

在反应器中加入16000g的二甲苯溶剂,开启搅拌,加入1097.0g(2.12mol)的4-(3-氯丙基)-2,2,6,6-四甲基哌啶,再加入4571.0g(2.0mol)的光稳定剂119和氢氧化钠274.2g(6.85mol)升温到160℃反应18小时,反应结束后,降温至70℃,加入6000g水洗,分水后加入活性炭进行脱色,降至室温过滤,滤液冷却结晶得到光稳定剂116固体,产品收率达到94.7%。

实施例7:

耐酸防老化评价实验:

同样的方法,用吗啉代替4-(3-氯丙基)-2,2,6,6-四甲基哌啶与光稳定剂119发生反应,所得产物暂命名为119的吗啉取代物,分别将本发明的光稳定剂(以下命名为光稳定剂116)、119的吗啉取代物、光稳定剂119按相同比例加入塑料薄膜中,经过1200小时的人工加速老化实验,测试其相关物理性能,并对比测试了相同条件下,酸洗后的相关物理性能,相关性能测试保留率结果如下:

表一拉伸强度保留率

表二断裂伸长率保留率

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几种光稳定剂按一定量加入塑料薄膜中,经过1200小时的人工加速老化实验后,塑料薄膜的物理性能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实验测试塑料薄膜的两个主要物理性能参数,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变化。

所测试的塑料薄膜的厚度平均在0.08mm——0.10mm之间,属于常用塑料薄膜的厚度范围之内。实验设备为:耐气候紫外光试验箱(q-lab)。实验条件如下:灯光类型是uv-a,辐照度为0.89w/m2,光照是60℃运行8小时,冷凝是50℃运行4小时,进行循环交替。经过测量老化前后的数据对比,其保留率如上表。

先看为经过酸洗处理的实验数据,在800小时时,光稳定剂116的拉伸强度的保留率优于光稳定剂119和119的吗啉取代物,光稳定剂116的断裂伸长率的保留率优于光稳定剂119优于119的吗啉取代物;两种性能参数都体现出光稳定剂116用于塑料薄膜的性能优越性;断裂伸长率的数据有些超过了100%,这是因为塑料薄膜的数据主要是聚乙烯树脂,聚乙烯在经过紫外光的照射后,与紫外光发生光化学作用,形成大量自由基,进行交联反应,改变了聚乙烯原有的结构,形成局部支链结构或局部的网状结构,使其物理性能有所上升,这也恰恰说明聚乙烯树脂正在老化进程中,如果继续加长老化时间,紫外光会继续破坏聚乙烯树脂的这种网状结构,其性能会大幅度下降;在1200小时的人工紫外加速老化实验后,上述数据全部低于100%,这也证明上述观点的正确性,两个物理性能参数上看,依然是光稳定剂116的性能最好。

在比较经过酸处理的塑料薄膜的性能,酸性水溶液为0.01mol/l的酸度,进行48小时的浸泡。因为上述的几种光稳定剂都是属于弱碱性,用酸溶液浸泡是模仿喷洒农药的效果,酸性溶液会影响受阻胺光稳定剂的抗老化效果。经过酸处理,在后期的老化过程中,对比试验数据可以看出,相比于119的吗啉取代物和光稳定剂119,光稳定剂116的抗老化性能更加优越。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没有用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上述基础上做出的等同替换或者替代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