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酒设备的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29965阅读:131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酿酒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酒类生产设备的用法。



背景技术:

在白酒酿造行业中,蒸馏前的酒糟需要加水、加粮、混合、加糠、混合后,进入酒甑蒸馏。目前,在大多数白酒生产企业中,润粮工作都由人工完成,劳动成本较高,且操作工技术水平与体能对进入酒甑的粮糟质量影响较大。另外,粮糟在润粮过程中需要进行适当的搅拌,而人工搅拌效率较低,且在搅拌过程中润粮温度下降较快,大大降低了润粮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酿酒设备的使用方法,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润粮效果不佳、劳动成本高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提供酿酒设备的使用方法,所述酿酒设备包括润粮箱和输送带,所述润粮箱包括用于盛装粮糟的内箱和用于保温的外壳,所述内箱滑动连接在外壳内,所述外壳上分别开有外进口和外出口,内箱上分别开有内进口和内出口,所述内出口上设有密封单元;内进口、内出口分别与外进口、外出口相对设置;内箱与外壳之间形成保温腔室,所述保温腔室连通有用于输入保温蒸汽的蒸汽管,所述蒸汽管的出气口上安装有涡轮,所述涡轮同轴安装有扇齿,所述扇齿啮合有用于使内箱产生振荡的推动单元,所述推动单元上连接有步进顶出单元,内箱上设有顶开搅拌单元,所述顶开搅拌单元的两端分别与步进顶出单元和密封单元相配合;外壳上设有用于使步进顶出单元复位的复位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往内箱中加入粮糟和水,对粮糟进行润粮;

(2)往保温腔室内输入保温蒸汽,使内箱的润粮温度保持不变;

(3)在步骤(2)的同时,保温蒸汽推动涡轮转动,涡轮带动扇齿转动,扇齿带动推动单元、内箱以及位于内箱上的顶开搅拌单元移动,对粮糟进行初次振荡和初次搅拌;

(4)在步骤(3)的同时,推动单元带动步进顶出单元和顶开搅拌单元产生相应的位移,顶开搅拌单元对粮糟产生一定程度的搅动,对粮糟进行第二次搅拌;

(5)扇齿与推动单元分离,推动单元、内箱以及内箱上的顶开搅拌单元恢复初始状态并完成对粮糟的第二次振荡;

(6)在步骤(5)的同时,顶开搅拌单元在步进顶出单元的作用下会沿内出口方向产生一定的位移,对粮糟进行第三次搅拌;

(7)扇齿转动到一定圈数后,步进顶出单元使顶开搅拌单元移动到最大值并将密封单元顶开,粮糟落到输送带上并运输到下一个工序中;

(8)复位单元推动步进顶出单元恢复到初始状态,顶开搅拌单元也逐渐恢复到初始状态,密封单元再次将内出口密封。

本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方案在润粮过程中能够使粮糟处于较稳定的润粮环境中,并能够对粮糟进行两次振荡和三次搅拌,让粮糟各部位能够充分地与水接触,进而提升润粮的效果,提高了润粮的效率,且能够实现自动放料的功能,大大降低了劳动成本。其中,蒸汽管输入的保温蒸汽能够使内箱的润粮温度保持不变,而保温蒸汽在输入的过程中能够作为动力源推动涡轮产生转动,节约了能源;推动单元在扇齿的作用下能够带动内箱产生间歇性的振荡,并使顶开单元产生移动,对粮糟进行搅拌,大大增强了润粮的效果;步进顶出单元在推动单元的作用下能够逐步增加移动的量,并在达到最大极限值时能够促使顶开单元打开密封单元,将粮糟放出,实现自动放料的功能;复位单元能够使步进顶出单元在完成放料工作后恢复到初始状态,提升了润粮的工作效率。

方案二:此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所述推动单元包括固定在内箱外壁上的推杆,所述推杆底部设有推动齿条,所述推动齿条与扇齿啮合;推杆与外壳内壁之间设有第一弹性件。本方案中,推动齿条与扇齿啮合,扇齿在转动过程中间歇性地带动推动齿条运动,使推杆、内箱以及位于内箱中的顶开搅拌单元在扇齿和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产生间歇性的往复运动,进而完成对粮糟进行初次振荡和初次搅拌。

方案三:此为方案二的优选,所述步进顶出单元单元包括连接在推杆上的棘轮结构,所述棘轮结构同轴安装有齿轮;外壳上滑动连接有抵紧气缸,所述抵紧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有与齿轮相配合的楔形齿条;所述棘轮结构包括铰接在推杆上的摆杆,所述摆杆连接有棘轮和主动棘爪,所述棘轮与主动棘爪相抵;外壳内壁上安装有与棘轮相抵的止回棘爪。本方案中推杆在移动时带动摆杆和摆杆上的主动棘爪移动,主动棘爪的摆动带动棘轮产生转动,同时止回棘爪实时地与棘轮相抵,防止棘轮回转。棘轮的转动带动齿轮转动,齿轮的转动带动楔形齿条和抵紧气缸向靠近顶开搅拌单元的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楔形齿条的移动会使顶开搅拌单元向内出口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顶开搅拌单元在移动过程中会对粮糟产生一定程度的搅动,对粮糟进行第二次搅拌,进而使粮糟与水的接触更加充分。

方案四:此为方案三的优选,所述顶开搅拌单元包括楔形顶杆,所述楔形顶杆顶部与楔形齿条相抵;楔形顶杆上周向设有若干根第二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远离楔形顶杆的一端连接在内箱内;楔形顶杆底部连接有若干根搅拌杆。楔形顶杆在楔形齿条和内箱的作用下能够带动搅拌杆一起往内出口方向产生移动,既能够实现对粮糟的搅拌,又可以将密封单元顶开。

方案五:此为方案四的优选,复位单元包括安装在外壳内壁上的复位气缸,所述复位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有推板,所述推板与抵紧气缸位置相对;所述密封单元包括铰接在内出口上密封板,内箱底部设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与密封板之间连接有第三弹性件。密封板能够被楔形顶杆和搅拌杆顶开,且能够在第三弹性件回复力的作用下对内出口实现再次密封;复位气缸能够带动推板移动,将抵紧气缸和楔形齿条推回初始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酿酒设备的使用方法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输送带1、沥水孔2、外壳3、内箱4、蒸汽管5、涡轮6、扇齿7、推杆8、推动齿条9、拉簧10、摆杆11、棘轮12、主动棘爪13、止回棘爪14、齿轮15、楔形齿条16、抵紧气缸17、楔形顶杆18、搅拌杆19、压簧20、复位气缸21、推板22、密封板23、开关弹簧24、限位柱25、外进口26、外出口27、内进口28、内出口29、保温腔室30。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

酿酒设备,主要由润粮箱和输送带1构成,输送带1上开有若干个沥水孔2。润粮箱主要由内箱4、外壳3、保温腔室30、蒸汽管5、推动单元、步进顶出单元、顶开单元和复位单元构成。内箱4用于盛装粮糟,外壳3用于对内箱4进行保温;内箱4滑动连接在外壳3内;外壳3上开有外进口26和外出口27,内箱4上开有内进口28和内出口29,密封单元设置在内出口29上;内进口28、内出口29分别与外进口26、外出口27相对设置。密封单元主要由密封板23、开关弹簧24和限位柱25构成,密封板23铰接在内出口29上,限位柱25焊接在内箱4下端,开关弹簧24焊接在限位柱25和密封板23之间。

内箱4与外壳3之间形成保温腔室30,蒸汽管5通入保温腔室30内,蒸汽管5输入的保温蒸汽能够对内箱4进行保温,蒸汽管5的出气口上安装有涡轮6,涡轮6与扇齿7同轴安装。推动单元主要由推杆8、推动齿条9和拉簧10构成,推杆8焊接在内箱4的右端,推动齿条9焊接在推杆8的下端,推动齿条9与扇齿7啮合。

步进顶出单元主要由棘轮12结构、齿轮15、楔形齿条16和抵紧气缸17构成。棘轮12结构主要由摆杆11、棘轮12、主动棘爪13和止回棘爪14构成,摆杆11铰接在推杆8上,棘轮12安装在转轴上,转轴转动连接在外壳3上,主动棘爪13的一端铰接在摆杆11上,主动棘爪13的另一端与棘轮12相抵;止回棘爪14的一端铰接在外壳3上,止回棘爪14的另一端与棘轮12相抵。棘轮12与齿轮15同轴安装,抵紧气缸17滑动连接在外壳3的顶部,抵紧气缸17的输出端与楔形齿条16焊接,抵紧气缸17能够使楔形齿条16、齿轮15实现啮合和分离。顶开搅拌单元主要由楔形顶杆18、4根搅拌杆19和4根压簧20构成。楔形顶杆18的上端为楔形并与楔形齿条16相配合,楔形顶杆18的下端与4根搅拌杆19焊接,楔形顶杆18的上部与4根压簧20焊接,4根压簧20远离楔形顶杆18的一端分别焊接在内箱4内壁上。复位单元主要由复位气缸21和推板22构成,复位气缸21安装在外壳3的内壁上,复位气缸21的输出端与推板22相连,推板22与抵紧气缸17相对设置。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法如下:

(1)正向启动抵紧气缸17,使楔形齿条16与齿轮15相抵并啮合。将粮糟从外壳3的外进口26经由内箱4的内进口28进入到内箱4中,往内箱4中加入水,对粮糟进行润粮。

(2)蒸汽管5往保温腔室30内输入保温蒸汽,使内箱4的润粮温度保持不变。

(3)蒸汽管5输出的保温蒸汽推动涡轮6产生转动,涡轮6的转动带动扇齿7转动,当扇齿7转动到与推动齿条9相啮合的位置时,扇齿7带动推动齿条9和推杆8向左移动,推杆8的移动带动内箱4以及位于内箱4内的楔形顶杆18、搅拌杆19一起往左移动,完成对粮糟的初次振荡和初次搅拌;另外,楔形顶杆18在左移的过程中,在楔形齿条16的作用下会逐渐向下移动,进一步增强了搅拌作用;此时拉簧10处于拉伸状态。

(4)推杆8带动摆杆11和摆杆11上的主动棘爪13向左移动,主动棘爪13的摆动带动棘轮12产生转动,同时止回棘爪14实时地与棘轮12相抵,防止棘轮12回转。棘轮12的转动带动齿轮15转动,齿轮15的转动带动楔形齿条16和抵紧气缸17向右移动一定的距离,楔形齿条16的移动会使楔形顶杆18向下移动一定的距离并使压簧20处于压缩状态,楔形顶杆18在移动过程中会对粮糟产生一定程度的搅动,对粮糟进行第二次搅拌,进而使粮糟与水的接触更加充分。

(5)当扇齿7与推动齿条9分离时,推杆8、内箱4以及位于内箱4上的楔形顶杆18、搅拌杆19在拉簧10回复力的作用下逐渐向右恢复到初始状态,完成对粮糟的第二次振荡,进一步提升了粮糟的润粮效果。

(6)楔形顶杆18在向右恢复的过程中在楔形齿条16的作用下会逐渐向下移动,对粮糟进行第三次搅拌,更进一步地提升了对粮糟的搅拌效果。

(7)当扇齿7转动100圈时,楔形齿条16刚好移动到最大极限值,此时楔形顶杆18刚好向下移动到最大距离,楔形顶杆18和搅拌杆19共同将密封板23顶开并使开关弹簧24处于压缩状态,润粮后的粮糟经过内出口29和外出口27落到输送带1上,输送带1在对粮糟进行运输的过程中会将粮糟中混入的水从漏水孔中沥出,并将粮糟送至下一个工序中。

(8)反向启动抵紧气缸17,抵紧气缸17带动楔形齿条16向上移动,使楔形齿条16与齿轮15分离,此时启动复位气缸21,复位气缸21驱动推板22向右移动,将抵紧气缸17和楔形齿条16推回初始位置。此过程中楔形顶杆18在压簧20回复力的作用下逐渐向上恢复到初始状态,楔形顶杆18和搅拌杆19与密封板23分离,密封板23在开关弹簧24回复力的作用下逐渐恢复到初始状态,密封板23再次将内出口29密封。

本方案在润粮过程中能够使粮糟处于较稳定的润粮环境中,并能够对粮糟进行两次振荡和三次搅拌,让粮糟各部位能够充分地与水接触,进而提升润粮的效果,提高了润粮的效率,且能够实现自动放料的功能,大大降低了劳动成本。其中,蒸汽管5输入的保温蒸汽能够使内箱4的润粮温度保持不变,而保温蒸汽在输入的过程中能够作为动力源推动涡轮6产生转动,节约了能源;推动单元在扇齿7的作用下能够带动内箱4产生间歇性的振荡,并使顶开单元产生移动,对粮糟进行搅拌,大大增强了润粮的效果;步进顶出单元在推动单元的作用下能够逐步增加移动的量,并在达到最大极限值时能够促使顶开单元打开密封单元,将粮糟放出,实现自动放料的功能;复位单元能够使步进顶出单元在完成放料工作后恢复到初始状态,提升了润粮的工作效率。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