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线缆生产的改性聚氯乙烯护套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110993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线缆生产加工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线缆生产的改性聚氯乙烯护套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氯乙烯,简称pvc,由氯乙烯在引发剂作用下聚合而成的热塑性树脂。是氯乙烯的均聚物。氯乙烯均聚物和氯乙烯共聚物统称为氯乙烯树脂。pvc为无定形结构的白色粉末,支化度较小。工业生产的pvc分子量一般在5万~12万范围内,具有较大的多分散性,分子量随聚合温度的降低而增加;无固定熔点,80~85℃开始软化,130℃变为粘弹态,160~180℃开始转变为粘流态;有较好的机械性能,抗张强度60mpa左右,冲击强度5~10kj/m²;有优异的介电性能。pvc护套是一种用绝缘材料包裹多股铜丝绞合导体,通过高科技自动化设备生产线通过护套材料压合而成的扁平型电缆,具有柔软、随意弯曲折叠、相对厚度薄、体积小、连接简单、拆卸方便、等优点。可以任意选择导线数目及间距,使联线更方便,大大减少产品的体积,减少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适合电器设备中作数据传输线缆或动力传输之用。普通的规格有0.5mm、0.8mm、1.0mm、1.25mm、1.5mm、2.0mm、2.5mm等各种间距柔性电缆线。聚氯乙烯大分子结构中存在着头头结构、支链、双键、烯丙基氯、叔氯等不稳定性结构、使得耐热变形及耐老化差等缺点,造成聚氯乙烯是环境应力特别敏感的材料。作为线缆护套材料,一旦开裂,将造成严重的后果。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线缆生产的改性聚氯乙烯护套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护套热氧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得到显著提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用于线缆生产的改性聚氯乙烯护套的制备方法,按照重量份计由以下成分制成:聚氯乙烯110-120份、对苯二甲酸二辛酯25-30份、亚磷酸三异辛酯15-20份、氢氧化铝18-20份、氢氧化镁15-20份、阻燃剂6-8份、环氧大豆油4-6份、丁酮2.0-3.0份、n,n-二甲基甲酰胺1.0-1.2份、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0.4-0.6份、硬脂酸0.2-0.3份、聚乙烯蜡0.3-0.5份、纳米氧化铈0.05-0.08份、纳米氧化锆0.03-0.05份,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纳米氧化铈与纳米氧化锆在90-100℃真空干燥箱中干燥3-4小时,然后使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按1:4-5的质量比混合的混合液将其溶解,料液比为1:3-4,再超声分散30-40分钟,在70-80℃恒温水浴锅加热下匀速搅拌,加入n,n-二甲基甲酰胺,将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滴加到混合体系中,加热反应6-8小时;(2)得到反应物进行蒸发除去溶剂,剩余产物经过干燥后,加入到聚氯乙烯中,混匀后倒入混炼机,并加入对苯二甲酸二辛酯、亚磷酸三异辛酯、氢氧化铝、氢氧化镁,在开炼机上进行塑炼,前辊温度为165-170℃,后辊温度为155-160℃,塑炼至表面光滑、侧面无开裂后,即可出片,制备得到改性后的聚氯乙烯塑化料,加入剩余成分在双螺杆挤出机中挤出制备护套即可。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阻燃剂按照质量百分比计由以下成分组成:所述阻燃剂按照质量百分比计由以下成分组成:三氧化二锑占30-35%、硼酸锌占15-25%、锡酸锌占10-15%、八钼酸铵占5-10%、剩余为纳米粘土。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镁粒径大小在80-100目之间。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纳米氧化铈和纳米氧化锆粒径大小在1-50纳米之间。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双螺杆挤出机中机头挤出温度为170-180℃。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为了解决现有聚氯乙烯作为线缆护套抗环境应力差寿命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线缆生产的改性聚氯乙烯护套的制备方法,使用纳米材料对聚氯乙烯进行改性,由于金属纳米粒子的加入增加了聚氯乙烯共聚分子之间的距离,降低了分子链的内聚能,从而使环境应力开裂性能降,测试零下40℃低温冲击脆化性能断裂的比例都在0-0.01%以内,都可以满足零下40℃下工作的要求,提高了聚氯乙烯的综合使用性,用作电缆护套可以通过ul910或nfpa262的燃烧测试,氧指数达到50,发烟量较低,制备得到的护套热氧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得到显著提高,在应力环境下抗开裂的功能得到改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一种用于线缆生产的改性聚氯乙烯护套的制备方法,按照重量份计由以下成分制成:聚氯乙烯110份、对苯二甲酸二辛酯25份、亚磷酸三异辛酯15份、氢氧化铝18份、氢氧化镁15份、阻燃剂6份、环氧大豆油4份、丁酮2.0份、n,n-二甲基甲酰胺1.0份、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0.4份、硬脂酸0.2份、聚乙烯蜡0.3份、纳米氧化铈0.05份、纳米氧化锆0.03份,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纳米氧化铈与纳米氧化锆在90℃真空干燥箱中干燥3小时,然后使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按1:4的质量比混合的混合液将其溶解,料液比为1:3,再超声分散30分钟,在70℃恒温水浴锅加热下匀速搅拌,加入n,n-二甲基甲酰胺,将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滴加到混合体系中,加热反应6小时;(2)得到反应物进行蒸发除去溶剂,剩余产物经过干燥后,加入到聚氯乙烯中,混匀后倒入混炼机,并加入对苯二甲酸二辛酯、亚磷酸三异辛酯、氢氧化铝、氢氧化镁,在开炼机上进行塑炼,前辊温度为165℃,后辊温度为155℃,塑炼至表面光滑、侧面无开裂后,即可出片,制备得到改性后的聚氯乙烯塑化料,加入剩余成分在双螺杆挤出机中挤出制备护套即可。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阻燃剂按照质量百分比计由以下成分组成:所述阻燃剂按照质量百分比计由以下成分组成:三氧化二锑占30%、硼酸锌占15%、锡酸锌占10%、八钼酸铵占5%、剩余为纳米粘土。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镁粒径大小在80-100目之间。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纳米氧化铈和纳米氧化锆粒径大小在1-50纳米之间。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双螺杆挤出机中机头挤出温度为170℃。实施例2一种用于线缆生产的改性聚氯乙烯护套的制备方法,按照重量份计由以下成分制成:聚氯乙烯115份、对苯二甲酸二辛酯28份、亚磷酸三异辛酯18份、氢氧化铝19份、氢氧化镁17份、阻燃剂7份、环氧大豆油5份、丁酮2.5份、n,n-二甲基甲酰胺1.1份、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0.5份、硬脂酸0.25份、聚乙烯蜡0.4份、纳米氧化铈0.06份、纳米氧化锆0.04份,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纳米氧化铈与纳米氧化锆在95℃真空干燥箱中干燥3.5小时,然后使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按1:4.5的质量比混合的混合液将其溶解,料液比为1:3.5,再超声分散35分钟,在75℃恒温水浴锅加热下匀速搅拌,加入n,n-二甲基甲酰胺,将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滴加到混合体系中,加热反应7小时;(2)得到反应物进行蒸发除去溶剂,剩余产物经过干燥后,加入到聚氯乙烯中,混匀后倒入混炼机,并加入对苯二甲酸二辛酯、亚磷酸三异辛酯、氢氧化铝、氢氧化镁,在开炼机上进行塑炼,前辊温度为168℃,后辊温度为158℃,塑炼至表面光滑、侧面无开裂后,即可出片,制备得到改性后的聚氯乙烯塑化料,加入剩余成分在双螺杆挤出机中挤出制备护套即可。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阻燃剂按照质量百分比计由以下成分组成:所述阻燃剂按照质量百分比计由以下成分组成:三氧化二锑占33%、硼酸锌占20%、锡酸锌占12%、八钼酸铵占8%、剩余为纳米粘土。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镁粒径大小在80-100目之间。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纳米氧化铈和纳米氧化锆粒径大小在1-50纳米之间。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双螺杆挤出机中机头挤出温度为175℃。实施例3一种用于线缆生产的改性聚氯乙烯护套的制备方法,按照重量份计由以下成分制成:聚氯乙烯120份、对苯二甲酸二辛酯30份、亚磷酸三异辛酯20份、氢氧化铝20份、氢氧化镁20份、阻燃剂8份、环氧大豆油6份、丁酮3.0份、n,n-二甲基甲酰胺1.2份、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0.6份、硬脂酸0.3份、聚乙烯蜡0.5份、纳米氧化铈0.08份、纳米氧化锆0.05份,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纳米氧化铈与纳米氧化锆在100℃真空干燥箱中干燥4小时,然后使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按1:5的质量比混合的混合液将其溶解,料液比为1:4,再超声分散40分钟,在80℃恒温水浴锅加热下匀速搅拌,加入n,n-二甲基甲酰胺,将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滴加到混合体系中,加热反应8小时;(2)得到反应物进行蒸发除去溶剂,剩余产物经过干燥后,加入到聚氯乙烯中,混匀后倒入混炼机,并加入对苯二甲酸二辛酯、亚磷酸三异辛酯、氢氧化铝、氢氧化镁,在开炼机上进行塑炼,前辊温度为170℃,后辊温度为160℃,塑炼至表面光滑、侧面无开裂后,即可出片,制备得到改性后的聚氯乙烯塑化料,加入剩余成分在双螺杆挤出机中挤出制备护套即可。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阻燃剂按照质量百分比计由以下成分组成:所述阻燃剂按照质量百分比计由以下成分组成:三氧化二锑占35%、硼酸锌占25%、锡酸锌占15%、八钼酸铵占10%、剩余为纳米粘土。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镁粒径大小在80-100目之间。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纳米氧化铈和纳米氧化锆粒径大小在1-50纳米之间。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双螺杆挤出机中机头挤出温度为180℃。对比例1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省略纳米氧化铈和纳米氧化锆的添加,其余保持一致。对比例2与实施例2的区别仅在于,直接将纳米氧化铈和纳米氧化锆添加到聚氯乙烯中进行混炼,其余保持一致。对比例3与实施例3的区别仅在于,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镁粒径大于60目,其余保持一致。对比实验分别使用实施例1-3和对比例1-3的方法加工制作线缆护套,同时以现有的聚氯乙烯护套作为对照组,将各组制备得到的线缆护套性能进行比较,其中低温处理是在零下40℃下进行的,结果如下表所示:项目拉伸强度(mpa)断裂伸长率(%)低温处理下拉伸强度(mpa)低温处理下断裂伸长率(%)实施例122.326520.8245实施例222.526821.3248实施例322.426620.9246对比例118.022010.2143对比例218.923212.3150对比例319.424113.0156对照组17.31868.2125由此可见:本发明制备得到的护套热氧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得到显著提高,在应力环境下抗开裂的功能得到改善。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