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细胞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16731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一种细胞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领域,是一种用于从生物样本收集细胞的装置,具体是一种细胞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当今癌症早期诊断和监控发展的前沿之一是如何利用血液、尿液或其他体液来进行癌症诊断和筛查。该技术最大的优势是:非入侵性检测,可以在癌症发生早期高效诊断癌症并且可以在短期内反复使用,从而实现即时监控。另外,它避免病人接受不必要的活体检查,检测费用也相对便宜,有利于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近年来这项检测技术的准确度和灵敏度已经大大提高。但是,如何把极其微量的癌细胞从大量体液中简便,快捷地分离出来是当前研究者致力要解决的问题。

以前采用的是传统的离心的方法收集细胞。将需收集的细胞放入试管内,常规离心,但是经长期临床实践发现一些不足:集中反映在试管离心后,倒上清的时候,一次倒不干净,需来回反复倒取。这样的结果使得经离心后已得到充分富集的细胞,在反复的倒取过程中,又和残存的液体(因上清液由人工操作,不可能倒得十分干净)相互混合,而使经离心集中的细胞被再度冲淡。每次倒去上清液,都会损失细胞,导致最终得到的细胞数量大大减少,降低样品有效性和临床阳性率,而且大大增加实验人员的工作强度。而且,这种方法无法分离不同类型的细胞。

有鉴于此,一种操作简便、降低劳动强度的细胞收集器的出现就很有必要了。

为了能对细胞进行分析,经常需要从生物样本中分离和收集细胞。例如,为了诊断和/或治疗一些疾病,可能需要这样做。例如,从尿液样本中提取的细胞的分析可用于诊断膀胱癌,或者从粪便中分离的细胞可用于诊断胃肠道的癌症。

常规的是利用离心力从流体样本中收集细胞,其中高速离心力所施加的力使得样本中较大、较稠的颗粒沉淀出。典型地,较大的颗粒包括包含在样本内的细胞材料,其已经与样本的流体成分分离。一旦细胞材料已经获得,则能够利用显微镜或其他分析方法来对其进行分析。

在离心处理期间,生物样本和包含在其中的细胞材料受到很大的力。这些力会导致细胞材料的损伤,诸如细胞破裂。这会影响所获得的结果,和/或导致当分析所提取的材料时难以完成诊断。

另外,由于对专门装备的需要,经常需要将生物样本发送到遥远的实验室以便实施离心和分析。包含在生物样本内的细胞材料随时间而降解,获得样本与分析样本之间的任何延时会导致被分析材料变得损坏。这会影响所获得的结果,和/或使得难以做出诊断。因此,对于使用需要将样本发送到遥远的实验室以便进行分离和分析的专门装备的必要性是不期望的,因为将延迟导入该过程,因此增大了所提取的细胞变坏的风险。

因此,为了优化所提取的细胞材料的品质且能做出精确的诊断,需要一种最小化对细胞造成损伤的从流体样本中收集细胞的方法。

胸腔积液是临床常见病,常见的病因有很多,例如心血管病、肝脏病、腹膜病、肾脏病、营养障碍病、恶性肿瘤腹膜转移、卵巢肿瘤、结缔组织疾病等,疾病形成胸腔积液过多即成为胸腹水。胸腹水检查在临床上用于通过检查胸腹水的性质来确定胸腹水形成的原因和病因,对临床疾病的治疗起指导性作用。

恶性胸腹水是指由于发生在全身或胸腹腔的恶性肿瘤或癌性病变引起胸腔、腹腔脏壁层胸腹膜发生弥漫性病变而导致体腔液体异常增多的现象,因此临床上在抽取的胸腹水中找到癌细胞是对患者进行病因确定并及时采取有效治疗的前提。一般情况下胸腹水大约有几千毫升,而临床上往往是用引流管随机向外抽取5~10ml的胸腹水送检;然而,由于在癌症初期,癌细胞数量较少,因此会出现漏诊现象,以致于延误患者病情。

现有技术方案如下:公告号CN204874521U,公开了专利“细胞收集装置”,其通过过滤装置和活塞加压的形式实现细胞收集。

公告号CN205019489U,公开了专利“肿瘤脱落细胞吸附收集装置”,通过电动机产生负压吸引至液体经过吸附体,达到细胞的收集作用。

公告号CN204939464U公开了专利“细胞分离采集器”离心装置远端且在离心力作用下收集目标细胞的收集腔、供分离出的废液通过的废液腔、设置于收集腔和废液腔之间且将目标细胞阻挡在收集腔内并使分离的废液通过而进入废液腔的滤膜;收集腔上设置有供细胞悬浮液进入收集腔的进液口,废液腔上设置有使分离的废液排出的出液口;滤膜的滤孔的直径小于目标细胞的直径。

公告号CN203754716U,公开了专利“一种细胞分离柱及分离装置”,包含细胞分离柱柱体,分离柱体为空心圆柱,下方可拆卸安装有用于分离纯化精细胞核的上层滤膜与下层滤膜,上层滤膜的滤孔孔径大于下层滤膜的滤孔孔径,细胞分离柱可拆卸安装于废液收集管内,废液收集管内部包含分离柱卡口,卡口上还包含导气凹槽,导气凹槽将废液收集管内部与外部空气连通起来。

公告号CN105358957A,公开了专利“细胞收集装置”,在流体流路中,当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彼此连接时,多孔膜吸着在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之间。吸收体定位成紧靠近多孔膜的下游表面,弹性部件布置成朝向多孔膜挤压吸收体。在使用时,被导入第一腔室的样本接触多孔膜的上游表面,流体被抽吸通过多孔膜且由吸收体吸收。存在于样本中的细胞保持在多孔膜的上游表面之上。在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分离之后,多孔膜能够从装置移除以便对沉积的细胞进行分析。

公告号CN203846026U,公开了专利“一种循环肿瘤细胞的收集装置”,过滤管内设有水平设置的网格,网格上设有平均孔径的滤膜,用于固定滤膜的压膜环;辅助滤管,该套管内径大于过滤管的下部外径。

公告号CN205313537U,公开了“循环肿瘤细胞收集装置”,包括辅助滤管、过滤管和底托,辅助滤管包括呈柱状的连接部和与连接部的一端连接的辅助部,辅助部的直径大于连接部的直径;过滤管呈中空的柱状,连接部可插入过滤管的一端,过滤管的内部容置有一滤膜;底托包括呈圆柱状的底盘和圆柱状的托柱,托柱设于底盘的一侧,底盘的直径大于托柱的直径,托柱可插入过滤管的另一端,底盘上设有便于液体通过的孔。

公告号CN205258443U,公开了专利“稀有细胞富集装置”,细胞筛选部分,包含在两个细胞筛选通道,至少一个表面为磁性吸附表面,细胞筛选通道的厚度设置为0.1毫米至5毫米;过滤单元,可拆卸地设置于细胞筛选部分的下游,以截留未被磁性吸附的稀有细胞。

公告号205974525U,公开了专利“一种细胞富集装置”,包括震动版、支架、标本杯。上盖、充气口、上压紧套、上微孔膜、下压紧套,下微孔膜和废液收集瓶。

公布号CN105331516A,公开了专利“稀有细胞富集装置和方法”,包含形成在两个相对表面之间的细胞筛选通道,两个相对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表面为磁性吸附表面,其中细胞筛选通道的厚度设置为,当细胞悬液流经时形成为使得细胞基本上以单层分布的薄液层,从而结合了免疫磁球的多数细胞在所述细胞筛选通道内被吸附到所述磁性吸附表面时避免裹挟稀有细胞。



技术实现要素:

现在本实用新型已经设计了一种细胞收集装置,克服了或者基本上缓解了与现有技术有关的上述问题和/或其他问题。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细胞收集装置,包括:离心管帽1、离心管体7、收集管主体5和收集管滤窗8;

所述离心管体7上设有离心管外螺纹3和离心管内螺纹4;

所述收集管主体5的上端设有收集管边沿2;

所述收集管主体5置于离心管体7内,使收集管边沿2设置于离心管体7的上端,收集管主体5通过离心管内螺纹4与离心管体7固定连接,离心管帽1通过离心管外螺纹3与离心管体7固定连接,使收集管边沿2置于离心管帽1内,并使离心管帽1、收集管边沿2和离心管体7紧密结合,达到密封状态;

所述收集管主体5的下端与收集管滤窗8的上端连接。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收集管滤窗8为双层管道,管道壁上设有多个开口,形成了多个小窗;所述双层管道的空隙内设有超滤膜。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收集管滤窗8的外表面为收集管滤窗壁12,所述收集管滤窗壁12包括:收集管滤窗外壁121和收集管滤窗内壁122,收集管滤窗外壁121与收集管滤窗内壁122之间设有超滤膜。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收集管滤窗8的下端设有底部扣盖9,底部扣盖9的左侧上端与收集管滤窗壁12固定连接,底部扣盖9的右侧上端设有中间为空心的卡扣11,收集管滤窗壁12的右侧下端设有扣盖突出体10,扣盖突出体10与卡扣11活动连接形成紧密的卡扣突触体复合体,用于固定底部扣盖9的右侧上端;所述底部扣盖9的下端悬空;

所述底部扣盖9的内部空隙内设有超滤膜。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超滤膜的直径在0.22-0.45微米之间。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收集管主体5的外壁为收集管主体壁6,收集管主体壁6的下端与收集管滤窗壁12的上端连接。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离心管体7的外壁为离心管主体壁13。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细胞收集装置采用的离心方式是水平离心,以1000-3000rpm/min转速,离心5分钟。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可高效分离纯化细胞而对细胞的损伤很小;

2、独特的可拆卸滤膜固定装置,方便样本的后续处理;

3、独有的双层夹心过滤分离设计,有效地分离细胞,防止因被堵塞而分离不彻底;

4、过滤式设计使得样本中细胞损失更少,适合不同实验的需要;

5、底部的卡扣设计和底部扣盖设计是现有技术中所没有的,该设计便于成型的细胞团取出,相比传统的方式省去了用硬物顶出成型的细胞团的步骤,提高了实验成功率和实验效率;

6、可拆卸滤膜固定装置能够轻松取出成型的细胞团,由于超滤膜是在镊子和收集管滤窗壁间隙的作用下取出,不会对内部的成型细胞团有影响,反而会促进其取出。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有如下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细胞收集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图1中收集管主体的放大视图;

图3是图1中收集管滤窗的平面展示图;

图4是图1中收集管滤窗的俯视图;

附图中标号说明:

1、离心管帽;2、收集管边沿;3、离心管外螺纹;4、离心管内螺纹;5、收集管主体;6、收集管主体壁;7、离心管体;8、收集管滤窗;9、底部扣盖;10、扣盖突出体;11、卡扣;12、收集管滤窗壁;13、离心管主体壁;121、收集管滤窗外壁;122、收集管滤窗内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细胞收集装置,装置的体积为15ml,要收集500ml的肝腹水细胞,所述装置包括:

离心管帽1、离心管体7、收集管主体5和收集管滤窗8;

所述离心管体7上设有离心管外螺纹3和离心管内螺纹4;

所述收集管主体5的上端设有收集管边沿2;

所述收集管主体5置于离心管体7内,使收集管边沿2设置于离心管体7的上端,收集管主体5通过离心管内螺纹4与离心管体7固定连接,离心管帽1通过离心管外螺纹3与离心管体7固定连接,使收集管边沿2置于离心管帽1内,并使离心管帽1、收集管边沿2和离心管体7紧密结合,达到密封状态;

所述收集管主体5的下端与收集管滤窗8的上端连接。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收集管滤窗8为双层管道,管道壁上设有多个开口,形成了多个小窗;所述双层管道的空隙内设有超滤膜。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收集管滤窗8的外表面为收集管滤窗壁12,所述收集管滤窗壁12包括:收集管滤窗外壁121和收集管滤窗内壁122,收集管滤窗外壁121与收集管滤窗内壁122之间设有超滤膜。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收集管滤窗8的下端设有底部扣盖9,底部扣盖9的左侧上端与收集管滤窗壁12固定连接,底部扣盖9的右侧上端设有中间为空心的卡扣11,收集管滤窗壁12的右侧下端设有扣盖突出体10,扣盖突出体10与卡扣11活动连接形成紧密的卡扣突触体复合体,用于固定底部扣盖9的右侧上端;所述底部扣盖9的下端悬空;

所述底部扣盖9的内部空隙内设有超滤膜。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超滤膜的直径在0.22-0.45微米之间。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收集管主体5的外壁为收集管主体壁6,收集管主体壁6的下端与收集管滤窗壁12的上端连接。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离心管体7的外壁为离心管主体壁13。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细胞收集装置采用的离心方式是水平离心,以1000-3000rpm/min转速,离心5分钟。

实施例1

离心管帽1和离心管体7构成整个细胞收集装置的外层管壁结构,其与常用的离心管结构类似,不同之处在于离心管帽1比常规离心管帽长,可以将收集管主体5装进其内,收集管边沿2恰好能够放在离心管帽1和离心管体7之间,当拧紧离心管帽1时,通过离心管帽1和离心管体7的挤压,能够使离心管帽1、收集管边沿2、离心管体7紧密结合,达到密封状态;

收集管主体5和收集管滤窗8连接在一起,收集管主体5体积较大,能够容纳15ml的液体,其下端是逐渐收缩的弧形,当其直径与收集管滤窗8大小适宜的时候,其逐渐演变成收集管滤窗8;

收集管滤窗8是双层的管道,管道壁上有数个开口,形成数个小窗。每次使用的时候,需在收集管滤窗8的双层管道空隙内放置超滤膜,超滤膜的直径在0.22微米,同时,也需向底部扣盖9内部的空隙内放置超滤膜,超滤膜的直径在0.22微米。

收集管滤窗8的下部有底部扣盖9,底部扣盖9一端和收集管滤窗壁12相连接,另一端不连接,可以向上向下来回反折,其活动端有中间为空心的卡扣11,当时用的时候,可以将其与收集管滤窗壁12上的扣盖突出体10形成紧密的卡口突触体复合体,牢牢固定底部扣盖9,即使在离心的时候依然不能打开。

使用的时候,将超滤膜装好,底部扣盖9扣紧,然后向收集管主体5装入离心主体7内,向收集管主体5倾倒液体,液体达到最大刻度线时,将离心管帽1拧紧,然后放置在离心机里面进行离心,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是水平离心,即离心管长轴线与离心机的转动轴垂直。以15ml为一次,1000rpm/min转数,离心5分钟。分次离心35次,前33次按照每管离心15ml的体积,第34次离心5ml的体积,第35次,将前34次离心后获得的细胞团重新混合在第35次的离心管里面,加入腹水,充分混匀后,进行离心,以1000rpm/min转速,离心5分钟。

5分钟后,停止离心,打开离心管帽1,将收集管主体5取出,将离心管体7内的液体倒掉;打开收集管主体5下方的底部扣盖9,用小镊子从收集管滤窗壁12间隙内取出超滤膜,倒出经过离心已经成型的长圆柱型的细胞团,进行相应的后续实验处理。

以上所述只是为了说明该实用新型的原理。此外,由于该项实用新型操作技术的熟练性容易引起本实用新型产生很多的改变,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