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用途接种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45496阅读:58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用途接种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接种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用途接种勺。



背景技术:

目前生物实验室用的接种勺、药勺多为功能单一的个体,通常是在金属棒的前端压制成扁圆形、方形钩制成,手持的一端包上胶木或者不包胶木使用。通常要根据不同质地的固体培养基来选择不同的接种工具。从药品称量到固体转接要连续完成这一个实验需要4-5个工具,不便于实验操作,不利于消毒灭菌及保存,单一的接种勺只能将切割好的培养基块沿试管壁拖拉至试管口进行转接而试管口是最易受其它细菌污染的地方,使用工具过多也是造成接种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代料培养基转接时,传统的的接种勺扁圆形,操作者很难掌握挖掘的力度,挖取菌块容易导致散碎,如此延长了菌丝在新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不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用途接种勺。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用途接种勺,本实用新型至少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接种实验中如何减少多种工具的使用以提高使用的便捷性,同时避免培养基受到污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多用途接种勺,包括勺头一、勺头二,所述勺头一一端设有至少两个齿部,所述勺头一的边缘与所述齿部之间及所述各个齿部之间均设有间隙,所述勺头二一端设有呈长扁圆状的凹部,所述勺头一另一端与所述勺头二另一端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勺子一另一端与所述勺头二另一端为一体成型结构。

进一步地,还包括手柄,所述手柄一端与所述勺头一另一端相连接,所述手柄另一端与所述勺头二另一端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手柄一端与所述勺头一另一端相连接处所成的角度为90°-150°。

优选地,所述手柄一端与所述勺头一另一端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手柄另一端与所述勺头二另一端为一体成型结构。

优选地,所述手柄呈扁形。

进一步地,所述勺头一另一端通过连接机构与所述勺头二另一端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位于所述勺子一另一端处的外螺纹,位于所述呈空心状的勺子二另一端设有与所述勺子一另一端的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件,位于所述勺子一另一端与勺子二另一端上分别设有相连通的孔一、孔二,所述连接件穿设于孔一、孔二从而将所述勺子一另一端固定于勺子二另一端。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为螺钉或螺栓或铆钉。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多用途接种勺,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利用上述的多用途接种勺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多用途接种勺的勺头一设有齿部,勺头一底部平滑,可在试管内准确切割培养基的大小,多个齿部能牢固固定切割后的培养基,可将培养基从试管中悬空取出,克服了传统接种勺只能将培养基沿试管壁拖拉的弊端,避免了转接过程中培养基的污染;勺头二设有呈长扁圆状的凹部,这样可在固体代料培养基上整块挖取菌种,可保证菌丝的完整性,有利于菌丝体在新的培养基上快速生长,也可以直接用于固体代料培养基的菌种转接工作;此外,具有呈长扁圆状凹部的勺头二也可以用于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固体试剂,具有一物多用的特点,使用十分便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含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机构的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机构的另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勺头一

11、孔一

12、外螺纹

2、勺头二

21、孔二

22、内螺纹

3、齿部

4、间隙

5、凹部

6、手柄

7、连接机构

8、连接件

9、边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具体结构可参照专利申请的附图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多用途接种勺,包括勺头一1、勺头二2,所述勺头一1一端设有至少两个齿部3,所述勺头一1的边缘9与所述齿部3之间及所述各个齿部3之间均设有间隙4,所述勺头二2一端设有呈长扁圆状的凹部5,所述勺头一1另一端与所述勺头二2另一端相连接。多用途接种勺的勺头一1设有齿部3,勺头一1底部平滑,可在试管内准确切割培养基的大小,多个齿部3能牢固固定切割后的培养基,可将培养基从试管中悬空取出,因此克服了传统接种勺只能将培养基沿试管壁拖拉的弊端,避免了转接过程中培养基的污染;勺头二2设有呈长扁圆状的凹部5,这样可在固体代料培养基上整块挖取菌种,因此,可保证菌丝的完整性;另外,勺头二2长扁圆状的设计有利于操作者在代料培养基接种过程中着力,在挖取菌种中能达到省力的目的,有利于菌丝体在新的培养基上快速生长,也可以直接用于固体代料培养基的菌种转接工作;此外,具有呈长扁圆状凹部5的勺头二2也可以用于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固体试剂,具有一物多用的特点,使用十分便捷。

进一步地,所述勺子一1另一端与所述勺头二2另一端为一体成型结构,这样便于加工生产。

如图2所示,进一步地,为了提高操作者的可操作性,还包括手柄6,所述手柄6一端与所述勺头一1另一端相连接,所述手柄6另一端与所述勺头二2另一端相连接。使用者用手握住手柄6,就能进行接种工作。

如图2所示,进一步地,为了避免在接种工作中出现接种勺滑落,在所述手柄6一端与所述勺头一1另一端相连接处所成的角度设计为90°-150°,考虑到手握的舒适感,上述夹角优选为135°,当然也可以为其他角度,并不限于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例如90°、145°等。

优选地,所述手柄6一端与所述勺头一1另一端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手柄6另一端与所述勺头二2另一端为一体成型结构。这样,便于生产加工。

优选地,所述手柄6呈扁形,便于手持接种勺在试管内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勺头一1另一端通过连接机构7与所述勺头二2另一端相连接。

连接机构7的一种实施例如下:

如图3所示,所述连接机构7包括位于所述勺子一1另一端处的外螺纹12,位于所述呈空心状的勺子二2另一端设有与所述勺子一1另一端的外螺纹12相配合的内螺纹22。当不使用,可以将勺子一1与勺子二2拧出,方便携带;当需要使用时,将上述内外螺纹配合拧紧后,即可使用,使用十分快捷。

连接机构7的另一种实施例如下:

如图4所示,所述连接机构7包括连接件8,位于所述勺子一1另一端与勺子二2另一端上分别设有相连通的孔一11、孔二21,所述连接件8穿设于孔一11、孔二21从而将所述勺子一1另一端固定于勺子二2另一端。利用连接件8将勺子一1固定于勺子二2上,具有较强的稳定性,避免在接种过程中勺子出现松动。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8为螺钉或螺栓或铆钉(图中未画出)。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用途接种勺,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利用上述的多用途接种勺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多用途接种勺的勺头一1设有齿部3,勺头一1底部平滑,可在试管内准确切割培养基的大小,多个齿部3能牢固固定切割后的培养基,可将培养基从试管中悬空取出,因此,克服了传统接种勺只能将培养基沿试管壁拖拉的弊端,避免了转接过程中培养基的污染;勺头二2设有呈长扁圆状的凹部5,这样可在固体代料培养基上整块挖取菌种,因此,可保证菌丝的完整性,有利于菌丝体在新的培养基上快速生长,也可以直接用于固体代料培养基的菌种转接工作;此外,具有呈长扁圆状的凹部5的勺头二2也可以用于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固体试剂,具有一物多用的特点,使用十分便捷。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