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吩噻嗪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4750589发布日期:2018-06-22 13:00阅读:57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吩噻嗪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阿尔茨海默氏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恶性神经退行性疾病,85岁以上的人群中近50%的人受此影响。只有不到5%的病例是由于遗传紊乱,超过95%的人是零星病例。据统计目前中国患者超过560万,并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呈快速增长的态势。AD不仅严重危害老年人的健康,而且还给患者家属带来沉重的精神负担,为社会带来巨大的健康危机,更对经济造成巨大的影响,因而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AD是一种多因素疾病,主要由衰老、遗传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诱发,目前公认的基于分子与细胞过程的AD发病机理包括几个方面。AD患者脑内关键性病理变化为胆碱能神经元为主的中枢神经细胞大量变性和丢失、神经细胞外淀粉样多肽(Aβ40和Aβ42)构成的淀粉样斑块(AP)以及神经细胞外磷酸化的tau蛋白为主的神经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NFT)的形成。

Aβ是由淀粉样前体蛋白(APP)经分泌酶剪切加工形成,由39-43个氨基酸组成,主要是Aβ40和Aβ42。其中Aβ42自聚能力最强,神经毒性也最大。Aβ作用于线粒体,导致呼吸链复合物III、IV的酶活性降低,ATP合成下降以及ROS升高。此外,Aβ也损伤蛋白酶体,抑制细胞的修复性自噬功能。因此,淀粉样蛋白假说已成为公认的AD病理机制,在过去的20多年一直是研究的焦点。

由于AD发病隐蔽性强,病程缓慢,逐渐发展且不可逆,等根据临床症状可以做出诊断时,往往患者基本己处于中晚期,发病后15-25年由于多种并发症而导致死亡。现有的治疗方案只能起到缓解症状,对于疾病均不能取得明显的治疗疗效和改善作用。如果能尽早发现病症,及时治疗,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研究和开发AD症的早期诊断试剂,对于在分子水平研究AD的病理生理过程,以及为疾病的早期治疗提供依据显得尤为迫切。研究表明,早在AD症状出现前10~20年,大脑中神经细胞外淀粉样斑块已经出现。因而,针对Aβ斑块的检测方法这将可能成为AD症早期诊断一个很有效的方法。

目前,磁共振成像(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技术,已作为AD病人的诊断方法应用于临床。这些诊断方法能为我们提供AD脑部变化的信息,然而,MRI只有在AD患者脑萎缩发生后才能检测的到,而此时脑组织早已发生了病理学改变。另外,PET/SPECT成像成本高、有放射性危险、采集数据耗时长、核发射正电子半衰期短且同位素可用性狭窄。

近年来近红外荧光(NIRF)成像技术的发展相当迅速,其方法具有许多优点:(1)灵敏度高,可实现微弱信号的检测;(2)检测安全,不接触放射性元素;(3)无需耗时,数据采集过程中实时成像;(4)成本适中,无需昂贵的设备和技术高超的人员;(5)NIRF探针具有较深的组织穿透距离且能大大减少活体组织及自发发光对成像的干扰。迄今为止,已有一些关于检测Aβ斑块的近红外荧光探针的报道,如噁嗪类衍生物(AOI987),噻吩类衍生物(NIAD),姜黄素类衍生物(CRANAD),硼二吡咯亚甲基类衍生物(BODIPY),氨基萘-2-氰基丙烯酸酯类衍生物(ANCA),共轭π电子链类(DANIRs)。但目前,用于阿尔茨海默氏病淀粉样蛋白β斑块近红外荧光(NIRF)成像探针仍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吩噻嗪衍生物,本发明提供的吩噻嗪衍生物溶解性好,与Aβ自聚集体的结合能力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吩噻嗪衍生物,具有式(I)或式(II)结构:

其中,式(I)中,R1为H、CH3、C2H5、中的一种或几种;n为整数1或2;

式(II)中,R1为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的,所述具有式(I)结构的吩噻嗪衍生物具有以下任一结构:

优选的,所述具有式(II)结构的吩噻嗪衍生物具有以下任一结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吩噻嗪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包括:

噻吩醛类化合物与氰基乙酸或其衍生物进行缩合反应,得到式(I)结构的化合物;所述噻吩醛类化合物具有式(III)或式(IV)所示结构;所述氰基乙酸或其衍生物选自氰乙酸、氰乙酸甲酯、氰乙酸乙酯和式(V)结构的化合物中的一种;

噻吩醛类化合物与式(VI)结构的化合物进行缩合反应,得到式(II)结构的化合物;

优选的,所述式(V)结构的化合物按照如下方法制备:

氰乙酸、二环己基羰二亚胺、对二甲胺基吡啶和丙酮缩甘油发生缩合反应,得到式(V)结构的化合物。

优选的,所述式(VI)结构的化合物按照如下方法制备:

3-羧甲基绕丹宁、二环己基羰二亚胺、对二甲胺基吡啶和丙酮缩甘油发生缩合反应,得到式(VI)结构的化合物。

本发明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任意一项所述的吩噻嗪衍生物或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吩噻嗪衍生物在制备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任意一项所述的吩噻嗪衍生物或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吩噻嗪衍生物在制备淀粉样蛋白β斑块成像的近红外荧光分子探针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淀粉样蛋白β斑块成像的近红外荧光分子探针,包括本发明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任意一项所述的吩噻嗪衍生物或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吩噻嗪衍生物。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制剂,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探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吩噻嗪衍生物,具有式(I)或式(II)结构:其中,式(I)中,R1为H、CH3、C2H5、中的一种或几种;n为整数1或2;式(II)中,R1为中的一种或几种。本发明上述特定结构的吩噻嗪衍生物具有较好的水溶性、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光稳定性好、生物利用度高,与Aβ1-42聚集体有很好的亲合力。因此,本发提供的吩噻嗪衍生物不仅可作为荧光分子探针应用于Aβ蛋白斑块的成像,而且也能用于阿茨海默症早期诊断。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吩噻嗪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借鉴本文内容,适当改进工艺参数实现。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所有类似的替换和改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它们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发明的方法及应用已经通过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相关人员明显能在不脱离本发明内容、精神和范围内对本文的方法和应用进行改动或适当变更与组合,来实现和应用本发明技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吩噻嗪衍生物,具有式(I)或式(II)结构:

其中,式(I)中,R1为H、CH3、C2H5、中的一种或几种;n为整数1或2;

式(II)中,R1为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提供的具有式(I)结构的吩噻嗪衍生物优选具有以下任一结构:

本发明提供的具有式(II)结构的吩噻嗪衍生物优选具有以下任一结构:

本发明提供的吩噻嗪衍生物优选还包括由上述技术方案制备得到的吩噻嗪衍生物在醇溶液中与盐酸、醋酸、三氟乙酸制备相应的盐酸盐、醋酸盐、三氟乙酸盐,本发明人对此并无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即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吩噻嗪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包括:

噻吩醛类化合物与氰基乙酸或其衍生物进行缩合反应,得到式(I)结构的化合物;所述噻吩醛类化合物具有式(III)或式(IV)所示结构;所述氰基乙酸或其衍生物选自氰乙酸、氰乙酸甲酯、氰乙酸乙酯和式(V)结构的化合物中的一种;

噻吩醛类化合物与式(VI)结构的化合物进行缩合反应,得到式(II)结构的化合物;

本发明提供的式(I)结构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具体为:

噻吩醛类化合物与氰基乙酸或其衍生物进行缩合反应,得到式(I)结构的化合物。

其中,所述噻吩醛类化合物具有式(III)或式(IV)所示结构;所述氰基乙酸或其衍生物选自氰乙酸、氰乙酸甲酯、氰乙酸乙酯和式(V)结构的化合物中的一种。

所述反应温度优选为50℃~60℃;更优选为50℃;所述反应时间优选为2~5h。

按照本发明,式(III)(化合物2)或式(IV)(化合物3)所示结构的化合物优选按照如下方法制备:

吩噻嗪甲基化之后,经维尔斯迈尔-哈克反应引入醛基,得到化合物2,再经磷叶立德反应引入一个烯烃键,得到化合物3。

从商品化的吩噻嗪出发,与碘甲烷在氢化钠碱性条件作用下生成10-甲基吩噻嗪,反应溶剂采用N,N-二甲基甲酰胺,在室温反应2小时,生成白色固体产物;在氩气保护下,化合物1与三氯氧磷和干燥的N,N-二甲基甲酰胺反应回流10个小时,即得接上一个醛基的黄色产物2;反应溶剂选用N,N-二甲基甲酰胺,二氯乙烷,所得产物可经柱层析或重结晶提纯;以三(3,6-二氧杂庚基)胺为相转移催化剂,碳酸氢钠/碳酸钠饱和溶液体系为碱性介质,以二氯甲烷为反应溶剂,化合物2与(1,3-二氧戊环-2-基)甲基三苯基溴化瞵回流反应20h,经柱层析或重结晶提纯后,得到橘黄色产物3,反应化学方程式如式a所示:

本发明对于所述氰乙酸、氰乙酸甲酯、氰乙酸乙酯的来源不进行限定,市售即可。本发明所述式(V)结构的化合物(中间体4)优选按照如下方式制备:

氰乙酸、二环己基羰二亚胺、对二甲胺基吡啶和丙酮缩甘油发生缩合反应,得到式(V)结构的化合物。

更优选具体为:

2-(4-氧代-2-硫代噻唑烷-3-基)乙酸中间体4的制备:从商品化氰乙酸出发,以二环己基羰二亚胺为缩合剂,对二甲胺基吡啶作为催化剂,与丙酮缩甘油发生缩合反应,之后通过柱层析法提纯,即可得到白色油状化合物4,该缩合反应选用二氯甲烷为反应试剂,在0℃下反应12h,反应化学方程式如下

按照本发明,所述噻吩醛类化合物与氰基乙酸或其衍生物的摩尔比为1:1.1。

在本发明中,所述式(V)结构的化合物(中间体4)与化合物2进行缩合反应,得到化合物7即为式(I-4),化合物7在在酸性条件下发生保护反应,化合物7转化成二醇8式(I-5)。

具体为:从化合物2出发,以四氢呋喃为溶剂,与中间体4发生Knoevenagel缩合反应,可得到红色固体的目的化合物7,在酸性条件下发生脱保护反应,化合物7转化成二醇8,反应化学方程式如下所示:

本发明噻吩醛类化合物与式(VI)结构的化合物进行缩合反应,得到式(II)结构的化合物;其中,所述噻吩醛类化合物具有式(III)或式(IV)所示结构。

按照本发明,所述式(VI)结构的化合物(中间体5)按照如下方法制备:

3-羧甲基绕丹宁、二环己基羰二亚胺、对二甲胺基吡啶和丙酮缩甘油发生缩合反应,得到式(VI)结构的化合物。

更优选具体步骤如下:(4-氧-2-硫基-噻唑烷-3-基)-乙酸2,2-二甲基-[1,3]二氧戊环-4-甲基酯中间体5的制备:从商品化3-羧甲基绕丹宁出发,以二环己基羰二亚胺为缩合剂,对二甲胺基吡啶作为催化剂,与丙酮缩甘油发生缩合反应,之后通过柱层析法提纯,即可得到黄色油状化合物5,该缩合反应选用二氯甲烷为反应试剂,在0℃下反应12h,反应化学方程式如式Ⅳ所示:

按照本发明,所述缩合反应温度为优选为0℃~10℃;更优选为0℃;所述反应时间优选为10~12h。

本发明噻吩醛类化合物与式(VI)结构的化合物的摩尔比优选为1:1.1

本发明在上述缩合反应后,优选还包括上述化合物在酸性条件下脱保护反应,得到对应的二醇结构。

本发明其中一个技术方案所述的式(II-1)(化合物10),式(II-2)(化合物11)、式(II-3)(化合物12)、式(II-4)(化合物13)优选按照如下方式制备:

化合物10,11的制备,具体步骤如下:从化合物2出发,以四氢呋喃为溶剂,与中间体5进行Knoevenagel缩合反应;在50℃下反应2-5h,通过柱层析法提纯,得到化合物10,酸性条件下脱保护,化合物10转化成二醇11,反应化学方程式如下所示:

所述步骤(8)的化合物12,13的制备,具体步骤如下:从化合物3出发,以四氢呋喃为溶剂,与中间体5发生Knoevenagel缩合反应,可得到红色固体的目标化合物12,在酸性条件下发生脱保护反应,化合物12转化成二醇13,反应化学方程式如下所示:

本发明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任意一项所述的吩噻嗪衍生物或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吩噻嗪衍生物在制备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任意一项所述的吩噻嗪衍生物或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吩噻嗪衍生物在制备淀粉样蛋白β斑块成像的近红外荧光分子探针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淀粉样蛋白β斑块成像的近红外荧光分子探针,包括本发明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任意一项所述的吩噻嗪衍生物或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吩噻嗪衍生物。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制剂,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探针。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

1.本发明获得的吩噻嗪衍生物最大吸收和荧光发射光谱值分别在470~510nm和640~700nm之间。大部分的化合物的发射光谱值>650nm;适合用于阿尔茨海默氏病淀粉样蛋白β斑块成像的近红外荧光分子探针的特性。

2.从本发明获得的吩噻嗪衍生物与Aβ(1-42)自聚体的结合能力测试结果来看,这类化合物具有很强的于Aβ自聚体结合能力。因此,具有作为阿茨海默症早期诊断试剂的潜力。

3.吩噻嗪衍生物结构新颖、较好的水溶性、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光稳定性好、生物利用度高。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吩噻嗪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合成10-甲基吩噻嗪1

称取NaH(60%纯度,0.5g,12.55mmol)在冰水浴中缓慢加入有DMF(10mL)的50mL圆底瓶中,随后加入碘甲烷(0.65g,5.52mmol)和化合物吩噻嗪(1g,5.0mmol),转移至室温搅拌2h,TLC监测反应结束后,加水,用DCM萃取(50mL x 3),硫酸镁干燥后再浓缩干,经硅胶柱分离得到产物1(1.0g),白色固体,熔点:96℃,收率93.9%。

1H NMR(400MHz,(CD3)2CO)δ7.21(td,J=8.0,1.5Hz,2H),7.21(d,J=2.0Hz,1H),7.14(d,J=1.5Hz,1H),6.96-6.93(m,4H),3.39(s,3H)。

实施例2合成10-甲基-10H-吩噻嗪-3-甲醛2

在0℃的冰水浴中,将三氯氧磷(1.98g,1.18mL,12.9mmol)缓慢滴加在有干燥DMF(856mg,11.73mmol)的25mL圆底瓶中,搅拌0.5h后,加入溶在5mL DCM的化合物1(500mg,2.34mmol),将反应体系升温至回流7h。TLC监测反应结束后,加水,用DCM萃取(50mL x 3),硫酸镁干燥后再浓缩干,经硅胶柱分离得到产物2(298mg),黄色固体,熔点:106℃,收率54%。

1H NMR(400MHz,CDCl3)δ9.78(s,1H),7.64(dd,J=8.7,2.0Hz,1H),7.59(d,J=2.0Hz,1H),7.17(td,J=7.8,1.6Hz,1H),7.11(dd,J=7.8,1.6Hz,1H),6.97(t,J=7.5Hz,1H),6.85(d,J=7.5Hz,1H),6.82(d,J=7.5Hz,1H),3.41(s,3H)。

实施例3合成(E)-3-(10-甲基-10H-吩噻嗪-3-基)丙烯醛3

将饱和的碳酸钾溶液(15mL)加入到溶有三(3,6-二氧杂庚基)胺(TDA-1)(738mg,2.28mmol,1.1eq)的DCM(10mL)中,然后按顺序加入(1,3-二氧戊环-2-基)甲基三苯基溴化膦(1.43g,3.32mmol,1.6eq)和化合物2(500mg,2.07mmol,1eq)。反应体系升温至回流状态搅拌约20h,TLC监测反应结束后,先用(DCM 2x 25mL)萃取,先再用食盐水清洗,有机相用硫酸镁干燥后浓缩干,在0摄氏度下加入20mL的THF和10%的HCl(20mL),室温搅拌1h。将反应体系在0摄氏度冰水浴中用10%的NaOH调节pH至7,再用DCM(2x 25mL)和水萃取,最后用饱和食盐水和硫酸镁干燥后浓缩干,经硅胶柱分离得到产物3(442mg),橘黄色固体,熔点:129℃,收率是80.0%。

1H NMR(400MHz,CDCl3)δ9.61(d,J=8.0Hz,1H),7.65-7.29(m,3H),7.17(td,J=7.5,1.0Hz,1H),7.12(dd,J=7.5,1.0Hz,1H),6.95(td,J=7.5,1Hz,1H),6.82(d,J=8.5Hz,1H),6.72(d,J=8.5Hz,1H),6.56(q,J=7.8Hz,1H),3.38(s,3H)。

实施例4合成氰基乙酸2,2-二甲基-[1,3]二氧戊环-4-甲基酯4

将4-二甲胺基吡啶(1.2mg,0.01mmol,0.005eq)加入到溶有丙酮缩甘油(264mg,2mmol,1eq),氰乙酸(170mg,2mmol,1eq)的二氯甲烷(5mL)中,然后在0摄氏度加入二环己基羰二亚胺(412mg,1mmol,1eq)。将反应体系在室温搅拌12h。TLC监测反应结束后,浓缩干后,经硅胶柱分离得到产物4(310mg,1.56mmol),白色油状物,收率78%。

1H NMR(400MHz,CDCl3)δ4.35(m,J=4.4Hz,1H),4.25(qd,J=11.2,5.2Hz,2H),4.10(dd,J=8.4,6.4Hz,1H),3.77(dd,J=8.4,5.6Hz,1H),3.51(s,2H),1.44(s,3H),1.37(s,3H)。

实施例5:合成(4-氧-2-巯基-噻唑烷-3-基)-乙酸2,2-二甲基-[1,3]二氧戊环-4-甲基酯5

将4-二甲胺基吡啶(1.2mg,0.01mmol,0.005eq)加入到溶有丙酮缩甘油(264mg,2mmol,1eq),3-羧甲基绕丹宁(382mg,2mmol,1eq)的二氯甲烷(5mL)中,然后在0摄氏度加入二环己基羰二亚胺(412mg,1mmol,1eq)。将反应体系在室温搅拌12h。TLC监测反应结束后,浓缩干后,经硅胶柱分离得到产物5(451mg,1.48mmol),黄色油状物,收率74%。

1H NMR(400MHz,CDCl3)δ4.77(q,J=16.8Hz,2H),4.34–4.23(m,2H),4.17(dd,J=11.2,5.6Hz,1H),4.11–4.04(m,3H),3.75(dd,J=8.4,5.6Hz,1H),1.61(s,1H),1.44(s,3H),1.36(s,3H)。

实施例6合成2-氰基-3-(10-甲基-10H-吩噻嗪-3-基)-丙烯酸6a

称取化合物2(100mg,0.41mmol,1eq)和氰乙酸(39mg,0.46mmol,1.1eq)分别溶于四氢呋喃(5mL)中混合均匀。在反应体系中滴加哌啶(3.5mg,0.041mmol,0.1eq),50摄氏度下搅拌3h,TLC监测反应结束后,用10%的HCl调节pH至7。有机相用饱和食盐水清洗,硫酸镁干燥后再浓缩干,经硅胶柱分离得到产物6a(77mg),红色固体,熔点:182℃,收率60.0%。

1H NMR(400MHz,DMSO)δ8.10(s,1H),7.93(dd,J=8.8,1.6Hz,1H),7.86(d,J=1.6Hz,1H),7.35–7.28(m,1H),7.25(d,J=7.2Hz,1H),7.15(d,J=8.8Hz,1H),7.10–7.06(m,2H),3.45(s,3H);13C NMR(100MHz,DMSO)δ164.2,150.7,149.0,144.2,131.6,128.6,127.4,126.8,123.9,123.8,122.7,121.5,118.3,115.8,115.2,104.3,36.0;ESI-MS m/z:309.1[M+H]+。

实施例7合成2-氰基-3-(10-甲基-10H-吩噻嗪-3-基)-丙烯酸甲酯6b

称取化合物2(120.5mg,0.5mmol,1eq)和氰乙酸甲酯(56mg,0.55mmol,1.1eq)分别溶于四氢呋喃(5mL)中混合均匀。在反应体系中滴加哌啶(4.2mg,0.05mmol,0.1eq),50摄氏度下搅拌3h,TLC监测反应结束后,用10%的HCl调节pH至7。有机相用饱和食盐水清洗,硫酸镁干燥后再浓缩干,经硅胶柱分离得到产物6b(120mg),红色固体,熔点:172℃,收率74.5%。

1H NMR(400MHz,CDCl3)δ8.07(s,1H),7.88(dd,J=8.8,1.6Hz,1H),7.72(d,J=1.6Hz,1H),7.19(t,J=7.6Hz,1H),7.12(d,J=7.6Hz,1H),6.99(t,J=7.6Hz,1H),6.86–6.82(m,2H),3.91(s,3H),3.43(s,3H);13C NMR(100MHz,CDCl3)δ163.6,153.5,150.3,143.8,131.8,129.7,127.8,127.4,125.7,124.0,123.8,122.3,116.2,114.8,114.0,98.6,53.2,35.8;ESI-MS m/z:323.2[M+H]+

实施例8合成2-氰基-3-(10-甲基-10H-吩噻嗪-3-基)-丙烯酸乙酯6c

称取化合物2(100mg,0.41mmol,1eq)和氰乙酸乙酯(52mg,0.46mmol,1.1eq)分别溶于四氢呋喃(5mL)中混合均匀。在反应体系中滴加哌啶(3.5mg,0.041mmol,0.1eq),50摄氏度下搅拌3h,TLC监测反应结束后,用10%的HCl调节pH至7。有机相用饱和食盐水清洗,硫酸镁干燥后再浓缩干,经硅胶柱分离得到产物6c(83mg),红色固体,熔点:141℃,收率60.0%。

1H NMR(400MHz,CDCl3)δ8.06(s,1H),7.88(dd,J=8.8,2.0Hz,1H),7.71(d,J=2.0Hz,1H),7.22–7.16(m,1H),7.12(d,J=7.6Hz,1H),6.99(t,J=7.6Hz,1H),6.86–6.82(m,2H),4.36(q,J=7.2Hz,2H),3.43(s,3H),1.38(t,J=7.2Hz,3H);13C NMR(100MHz,CDCl3)δ163.1,153.3,150.2,143.8,131.7,129.7,127.8,127.4,125.8,124.0,123.8,122.4,116.2,114.8,114.0,99.2,62.4,35.8,14.2;ESI-MS m/z:337.1[M+H]+

实施例9合成2-氰基-3-(10-甲基-10H-吩噻嗪-3-基)-丙烯酸-2,2-二甲基-[1,3]二氧戊环-4-基甲酯7

称取化合物2(100mg,0.41mmol,1eq)和化合物4(91mg,0.46mmol,1.1eq)分别溶于四氢呋喃(5mL)中混合均匀。在反应体系中滴加哌啶(3.5mg,0.041mmol,0.1eq),50摄氏度下搅拌3h,TLC监测反应结束后,用10%的HCl调节pH至7。有机相用饱和食盐水清洗,硫酸镁干燥后再浓缩干,经硅胶柱分离得到产物7(140mg),红色固体,熔点:129℃,收率80.0%。

1H NMR(400MHz,CDCl3)δ8.07(s,1H),7.89(dd,J=8.8,2.0Hz,1H),7.71(d,J=2.0Hz,1H),7.22–7.17(m,1H),7.12(dd,J=7.6,1.2Hz,1H),7.00(t,J=7.6Hz,1H),6.86–6.82(m,2H),4.45–4.38(m,1H),4.37–4.32(m,2H),4.15–4.12(m,1H),3.90–3.86(m,1H),3.44(s,3H),1.46(s,3H),1.39(s,3H);13C NMR(100MHz,CDCl3)δ163.0,153.8,150.4,143.8,131.9,129.8,127.8,127.4,125.7,124.1,123.8,122.3,115.9,114.8,114.0,110.0,98.4,73.3,66.3,65.9,35.8,26.7,25.4;ESI-MS m/z:423.1[M+H]+

实施例10合成2-氰基-3-(10-甲基-10H-吩噻嗪-3-基)-丙烯酸-2,3-二羟基丙酯8

称取化合物7(105.5mg,0.25mmol,1eq)溶于四氢呋喃(2mL)和甲醇(2mL)中混合均匀。在反应体系中滴加氯化氢的乙酸乙酯溶液(0.5mL,1mmol,4eq),室温下搅拌3h,TLC监测反应结束后,浓缩干,经硅胶柱分离得到产物8(70mg),红色固体,熔点:86℃,收率73.3%。

1H NMR(400MHz,CDCl3)δ8.07(s,1H),7.86(dd,J=8.8,2.0Hz,1H),7.68(d,J=2.0Hz,1H),7.19(t,J=7.6Hz,1H),7.11(d,J=7.6Hz,1H),6.99(t,J=7.6Hz,1H),6.82(t,J=8.8Hz,2H),4.44–4.34(m,2H),4.09–4.05(m,1H),3.83–3.76(m,1H),3.75–3.67(m,1H),3.42(s,3H),2.85(br,1H),2.25(br,1H);13C NMR(100MHz,CDCl3)δ163.3,153.9,150.1,143.5,131.9,129.6,127.8,127.2,125.5,123.7,123.6,122.1,116.4,114.8,114.0,97.9,70.0,67.1,63.3,35.7;ESI-MS m/z:383.1[M+H]+

实施例11合成2-氰基-5-(10-甲基-10H-吩噻嗪-3-基)-2,4-戊二烯酸9a

称取化合物3(133.5mg,0.5mmol,1eq)和化合物氰乙酸(47mg,0.55mmol,1.1eq)分别溶于四氢呋喃(5mL)中混合均匀。在反应体系中滴加哌啶(4.2mg,0.05mmol,0.1eq),50摄氏度下搅拌3h,TLC监测反应结束后,用10%的HCl调节pH至7。有机相用饱和食盐水清洗,硫酸镁干燥后再浓缩干,经硅胶柱分离得到产物9a(108mg),红色固体,熔点:192℃,收率80.0%。

1H NMR(400MHz,DMSO)δ13.59(s,1H),8.02(d,J=11.6Hz,1H),7.59–7.46(m,3H),7.24(t,J=7.6Hz,1H),7.17(d,J=7.2Hz,1H),7.14–7.07(m,1H),7.04–6.95(m,3H),3.37(s,3H);13C NMR(100MHz,DMSO)δ164.0,155.9,148.8,148.1,144.5,129.8,129.6,128.4,127.4,126.9,123.7,123.2,121.8,121.3,115.8,115.6,115.3,103.2,35.9;ESI-MS m/z:335.1[M+H]+

实施例12合成2-氰基-5-(10-甲基-10H-吩噻嗪-3-基)-2,4-戊二烯酸甲酯9b

称取化合物3(150mg,0.56mmol,1eq)和化合物氰乙酸甲酯(61mg,0.62mmol,1.1eq)分别溶于四氢呋喃(5mL)中混合均匀。在反应体系中滴加哌啶(5.0mg,0.056mmol,0.1eq),50摄氏度下搅拌3h,TLC监测反应结束后,用10%的HCl调节pH至7。有机相用饱和食盐水清洗,硫酸镁干燥后再浓缩干,经硅胶柱分离得到产物9b(120mg),红色固体,熔点:134℃,收率61.6%。1H NMR(400MHz,CDCl3)δ7.98–7.95(m,1H),7.38(dd,J=8.4,1.6Hz,1H),7.33(d,J=1.6Hz,1H),7.25–7.07(m,4H),6.97(t,J=7.2Hz,1H),6.85–6.78(m,2H),3.88(s,3H),3.41(s,3H);13C NMR(100MHz,CDCl3)δ163.2,155.9,148.5,148.1,144.4,129.1,128.8,127.7,127.3,126.8,124.2,123.4,122.4,121.0,114.9,114.6,114.2,102.2,53.0,35.7;ESI-MS m/z:349.1[M+H]+

实施例13合成2-氰基-5-(10-甲基-10H-吩噻嗪-3-基)-2,4-戊二烯酸乙酯9c

称取化合物3(133.5mg,0.5mmol,1eq)和化合物氰乙酸乙酯(62mg,0.55mmol,1.1eq)分别溶于四氢呋喃(5mL)中混合均匀。在反应体系中滴加哌啶(4.2mg,0.05mmol,0.1eq),50摄氏度下搅拌3h,TLC监测反应结束后,用10%的HCl调节pH至7。有机相用饱和食盐水清洗,硫酸镁干燥后再浓缩干,经硅胶柱分离得到产物9c(120mg),红色固体,熔点:122℃,收率80.1%。1H NMR(400MHz,CDCl3)δ7.95(t,J=5.6Hz,1H),7.38(dd,J=8.4,1.6Hz,1H),7.33(d,J=1.6Hz,1H),7.22–7.16(m,1H),7.16–7.10(m,3H),6.97(t,J=7.2Hz,1H),6.84–6.78(m,2H),4.33(q,J=7.2Hz,2H),3.41(s,3H),1.37(t,J=7.2Hz,3H);13C NMR(101MHz,CDCl3)δ162.7,155.6,148.4,147.8,144.4,129.1,128.8,127.7,127.3,126.7,124.2,123.3,122.5,121.1,115.0,114.5,114.2,102.7,62.2,35.6,14.2;ESI-MS m/z:363.1[M+H]+

实施例14合成[5-(10-甲基-10H-吩噻嗪-3-亚甲基)-4-氧-2-巯基-噻唑烷-3-基]-乙酸2,2-二甲基-[1,3]二氧戊环-4-甲基酯10

称取化合物2(100mg,0.41mmol,1eq)和化合物5(140mg,0.46mmol,1.1eq)分别溶于四氢呋喃(5mL)中混合均匀。在反应体系中滴加哌啶(3.5mg,0.041mmol,0.1eq),50摄氏度下搅拌3h,TLC监测反应结束后,用10%的HCl调节pH至7。有机相用饱和食盐水清洗,硫酸镁干燥后再浓缩干,经硅胶柱分离得到产物7(162mg),红色固体,熔点:82℃,收率75.0%。

1H NMR(400MHz,CDCl3)δ7.67(s,1H),7.34(dd,J=8.4,2.0Hz,1H),7.26(d,J=2.0Hz,1H),7.22(t,J=7.6Hz,1H),7.16(dd,J=7.6,1.2Hz,1H),7.01(t,J=7.2Hz,1H),6.87(dd,J=8.4,3.6Hz,2H),4.92(d,J=2.8Hz,2H),4.35(dt,J=11.2,5.6Hz,1H),4.30–4.20(m,2H),4.09(dd,J=8.4,6.4Hz,1H),3.77(dd,J=8.4,6.4Hz,1H),3.45(s,3H),1.45(s,3H),1.38(s,3H);13C NMR(100MHz,CDCl3)δ192.6,167.1,165.8,148.2,144.1,133.3,131.2,128.9,127.8,127.4,127.3,124.6,123.6,122.3,119.6,114.7,114.4,109.9,73.2,66.2,65.8,44.7,35.7,26.7,25.3;ESI-MS m/z:529.1[M+H]+

实施例15合成[5-(10-甲基-10H-吩噻嗪-3-亚甲基)-4-氧-2-巯基-噻唑烷-3-基]-乙酸2,3-二羟基丙酯11

称取化合物10(132mg,0.25mmol,1eq)溶于四氢呋喃(2mL)和甲醇(2mL)中混合均匀。在反应体系中滴加氯化氢的乙酸乙酯溶液(0.5mL,1mmol,4eq),室温下搅拌3h,TLC监测反应结束后,浓缩干,经硅胶柱分离得到产物11(103mg),红色固体,熔点:85℃,收率84.5%。

1H NMR(400MHz,CDCl3)δ7.49(d,J=11.6Hz,1H),7.35–7.31(m,2H),7.24–7.15(m,2H),7.00(dd,J=11.2,4.0Hz,2H),6.87–6.80(m,2H),6.66–6.59(m,1H),4.89(d,J=3.2Hz,2H),4.34(dt,J=11.2,5.6Hz,1H),4.29–4.20(m,2H),4.09(dd,J=8.4,6.4Hz,1H),3.77(dd,J=8.4,5.6Hz,1H),3.43(s,3H),1.45(s,3H),1.39(s,3H);13C NMR(100MHz,CDCl3)δ191.9,166.2,165.9,147.79,144.6,144.3,134.0,129.9,128.2,127.7,127.3,125.9,124.2,123.2,122.7,122.5,120.9,114.5,114.2,109.9,73.2,66.3,65.7,44.7,35.6,26.7,25.3;ESI-MSm/z:489.1[M+H]+

实施例16合成{5-[3-(10-甲基-10H-吩噻嗪-3-基)-亚丙烯]-4-氧-2-巯基-噻唑烷-3-基}-乙酸2,2-二甲基-[1,3]二氧戊环-4-甲基酯12

称取化合物3(109mg,0.41mmol,1eq)和化合物5(140mg,0.46mmol,1.1eq)分别溶于四氢呋喃(5mL)中混合均匀。在反应体系中滴加哌啶(3.5mg,0.041mmol,0.1eq),50摄氏度下搅拌3h,TLC监测反应结束后,用10%的HCl调节pH至7。有机相用饱和食盐水清洗,硫酸镁干燥后再浓缩干,经硅胶柱分离得到产物12(151mg),红色固体,熔点:80℃,收率66.5%。

1H NMR(400MHz,CDCl3)δ7.65(s,1H),7.32(dd,J=8.4,1.6Hz,1H),7.24–7.17(m,2H),7.14(d,J=7.2Hz,1H),6.99(t,J=7.2Hz,1H),6.85(dd,J=8.4,2.4Hz,2H),4.91(s,2H),4.33–4.24(m,2H),3.96(s,1H),3.70(d,J=8.4Hz,1H),3.63–3.59(m,1H),3.42(s,3H),2.54(s,1H),2.05(s,1H);13C NMR(100MHz,DMSO)δ193.1,166.7,166.6,148.3,144.2,133.9,131.6,131.4,129.7,128.6,127.5,124.0,123.4,121.5,119.0,115.8,115.7,69.6,67.6,62.9,45.4,36.0;ESI-MS m/z:555.1[M+H]+

实施例17合成{5-[3-(10-甲基-10H-吩噻嗪-3-基)-亚丙烯]-4-氧-2-巯基-噻唑烷-3-基}-乙酸2,,3-二羟基丙酯13

称取化合物12(138.5mg,0.25mmol,1eq)溶于四氢呋喃(2mL)和甲醇(2mL)中混合均匀。在反应体系中滴加氯化氢的乙酸乙酯溶液(0.5mL,1mmol,4eq),室温下搅拌3h,TLC监测反应结束后,浓缩干,经硅胶柱分离得到产物13(104mg),红色固体,熔点:79℃,收率81.0%。

1H NMR(400MHz,CDCl3)δ7.50(d,J=11.6Hz,1H),7.37–7.31(m,2H),7.24–7.15(m,2H),7.00(dd,J=14.4,6.8Hz,2H),6.87–6.80(m,2H),6.63(dd,J=14.4,11.6Hz,1H),4.90(s,2H),4.35–4.26(m,2H),3.98(dd,J=9.6,4.8Hz,1H),3.75–3.70(m,1H),3.64(dd,J=11.2,5.6Hz,1H),3.43(s,3H),2.53(s,1H),2.07(s,1H);13C NMR(100MHz,DMSO)δ193.2,166.7,166.1,147.4,145.9,144.6,135.6,130.5,129.7,128.4,127.3,126.3,123.5,123.1,122.3,121.9,121.8,115.5,115.2,69.6,67.5,62.9,45.3,35.9;ESI-MS m/z:515.1[M+H]+

下面是吩噻嗪衍生物的实验测试结果。

1)吩噻嗪衍生物的吸收和发射(见表1和表2):

吸收光谱和发射波长是用多模式分光光度计(多功能酶标仪spectramaxParadigm,旧金山,加利福尼亚,美国)测试。

2)结合试验(见表1和表2):

采用Aβ(1-42)聚集体固定浓度为2μM和不同浓度的荧光化合物结合。荧光信号检测是根据各自化合物的激发/发射光谱。Kd值采用Grafpad Prism软件计算确定。

具体得到的测试结果如下:

如表1和表2所示,所有化合物最大吸收和荧光发射光谱值分别在410~520nm和610~690nm之间。大部分的化合物的发射光谱值>640nm,而且,与Aβ自聚集体的结合之后,荧光信号都发生了蓝移(10~80nm),並具有较强的结合能力。

表1:吩噻嗪衍生物吸收,荧光发射波长和与Aβ自聚集体的结合常数

式I中:R1为H、CH3、C2H5、中的一种;

n为整数1或2;

表2:吩噻嗪衍生物吸收,荧光发射波长和与Aβ自聚集体的结合常数

式Ⅱ中:R1为中的一种;

n为整数1或2;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