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块自动培养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69809发布日期:2019-02-26 18:02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曲块自动培养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造酒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曲块自动培养机。



背景技术:

以小麦或小麦、大麦、豌豆为原料,经润料、粉碎、压制,移入曲室自然培养,而成酿酒大曲。大曲是酿制白酒的糖化发酵剂。其生产工艺流程为:原料→润水→堆积→磨碎→加水拌和→踏曲(压曲)→入培曲室培养→翻曲→堆曲→出曲→入库贮藏→成品曲。砖块式的大曲是由专门的制曲工人踏制或机械压曲。制曲块所用的曲模通常采用砖形。曲块成型后送入曲房,微生物菌体是由多种渠道自然接种的。在密闭的曲房内,微生物开始繁殖,并散发热量,温度的升高又加速水分的蒸发,使整个曲房内温度和湿度都上升。

目前砖块式的酒曲制成后,放在柜式的酒曲培养架上,送入密闭的曲房,微生物在酒曲上开始繁殖,由于酒曲培养架上下有一定温差,温度对微生物的繁殖影响较大,因此需要进行翻动酒曲,不同温度区域的酒曲进行位置互换。目前采用的方法是用人工挨个对酒曲进行位置互换,制曲效率极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很大,而且曲房内温度高达40~60℃,造成工人的工作环境极其恶劣,工人极其容易发生脱水等身体不适的情况。

为了控制温度和湿度,制酒厂普遍对曲室增加了自动加湿、温控系统,但是曲室内各个地方的温度、湿度仍不能确保完全一致,为了使曲块上微生物能够均衡繁殖,仍然需要人工进行翻曲,劳动强度仍然很大,出曲率仍然被翻曲方式制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曲块自动培养机,自动调节曲块的位置,使每个曲块上的微生物能够均衡繁殖,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出曲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曲块自动培养机,包括:两侧支架、主旋转轴、两个立式转盘和多个培养单元,所述主旋转轴转动安装于两侧所述支架上,所述主旋转轴贯穿两个所述转盘中心并与其固定连接,所述主旋转轴的动力输入端与动力装置相连接,多个所述培养单元转动设置于两个所述转盘之间,且以所述主旋转轴为中心呈圆周阵列均布;

所述培养单元包括副旋转轴,与所述副旋转轴转动连接的吊架,和与所述吊架固定连接的曲块托盘,所述副旋转轴与两个所述转盘皆转动连接,所述吊架至少两个。

进一步,所述吊架呈倒V形,所述吊架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副旋转轴适配的轴承,所述吊架的两侧部与所述曲块托盘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吊架为三个,分别位于所述曲块托盘的两端部和中部。

进一步,所述转盘上开设有多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轴承安装孔,所述轴承安装孔内安装有与所述副旋转轴相适配的轴承。

进一步,所述轴承为滚针轴承。

进一步,两侧所述支架上设置有与所述主旋转轴相适配的轴承。

进一步,所述动力装置为变速电机,所述主旋转轴的动力输入端与所述变速电机的传动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主旋转轴旋转带动转盘发生转动,从而使培养单元完成在空间内的位置变化;同时吊架与副旋转轴转动连接,副旋转轴与两个转盘皆转动连接的结构设计,确保了与吊架固定连接的曲块托盘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始终保持水平状态,避免了曲块发生滑动碰撞。

采用自动翻曲的方式代替了传统人工翻曲操作,自动完成曲块在空间内的位置变化,使每个曲块上的微生物能够均衡繁殖,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一次性完成了大量曲块在空间的位置变化,工作效率高,提高了出曲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曲块自动培养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图1中A-A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吊架和曲块托盘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塔轮变速传动机构;

图中:1-支架,11-轴承,2-主旋转轴,3-转盘,31-轴承,4-培养单元,41-副旋转轴,42-吊架,421-轴承,43-曲块托盘,5-变速电机,51-传动轴,6-联轴器,7-塔轮变速传动机构,71-塔形带轮,72-传动带,8-支撑台,9-曲块。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曲块自动培养机,包括两侧支架1,主旋转轴2、两个转盘3和多个培养单元4,主旋转轴2转动安装于两侧支架1上。两侧支架1上均开设有安装孔,该安装孔内固定安装着轴承11,该轴承11与主旋转轴2相适配,即主旋转轴2借助轴承11实现与位于两侧的支架1转动连接,两侧支架1固定安装于地面。

主旋转轴2贯穿两个转盘3中心并与其固定连接,两个转盘3位于主旋转轴2的两端,两侧支架1之间,主旋转轴2的动力输入端与动力装置相连接,该动力装置为变速电机5,主旋转轴2的动力输入端与变速电机5的传动轴51通过联轴器6固定连接,变速电机5安装在支撑台8上,支撑台8固定于地面。

为了使多个培养单元4随转盘3发生公转的同时发生自转,将多个培养单元4转动设置于两个转盘3之间,且以主旋转轴2为中心呈圆周阵列均布。培养单元4主要包括副旋转轴41,与副旋转轴41转动连接的吊架42,和与吊架42固定连接的曲块托盘43,必要时,所述曲块托盘43上可开设多排通气孔。

如图2和图3所示,转盘3上开设有多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轴承安装孔(图中未示出),轴承安装孔内安装有与副旋转轴41相适配的轴承31。副旋转轴41借助轴承31与两个转盘3实现转动连接;吊架42呈倒V形,吊架42的顶部设置有与副旋转轴41适配的轴承421,吊架42的两侧部与曲块托盘43固定连接。为了确保负荷承载能力,与副旋转轴41相适配的轴承421、31采用滚针轴承。

为了保证曲块托盘43的稳固性,吊架42至少两个,本实施例中使用了三个吊架42,分别对曲块托盘43的两端部和中部进行稳固。

如图4所示,为了节省成本,也可以使用普通电机与塔轮变速传动机构7相连,实现有级变速。该塔轮变速传动机构7包括两个塔形带轮71(三级)和传动带72,两个塔形带轮71分别与电机的传动轴、主旋转轴2固定连接,由于两个塔形带轮71对应的各级的直径比不同,电机的传动轴以固定不变的转速运行时,通过移换传动带72的位置,可使主旋转轴2得到三级不同的转速,进而实现三级变速。

具体工作原理:

变速电机5的传动轴51带动主旋转轴2旋转,进而带动转盘3发生转动,与转盘2转动连接的副旋转轴2首先随其发生公转,与此同时在吊架42和曲块托盘43的重力作用下发生自转,吊架42相对副旋转轴41同时发生相对转动,确保曲块托盘43在重力的作用下保持水平状态。即在翻转曲块9时,转盘3转动,变换曲块9在曲房中的位置,使每个曲块9上的微生物能够均衡繁殖,同时由于培养单元4的副旋转轴41可以相对转盘3转动,吊架42可以相对副旋转轴41转动,所以曲块托盘43始终保持水平状态,曲块9不会在曲块托盘43内移动而损坏。

综上,采用自动翻曲方式代替了传统人工翻曲操作,自动完成曲块9在空间内的位置变化,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且提高工作效率高,确保了出曲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