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3-二甲胺基丙腈合成2.4.5.6.-四氯嘧啶新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067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由3-二甲胺基丙腈合成2.4.5.6.-四氯嘧啶新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与染料制造密切相关的化合物的合成工艺。
生产2,4,5,6-四氯嘧啶,已有技术如;西德拜耳公司〔Ger·Offen;1,933,784·(1971)〕提出采用巴比吐酸在三氯氧磷溶剂中在少量吡啶存在下与氯气及三氯化磷反应。反应先在20-55℃下进行,然后缓慢升温,再于沸腾温度下反应,反应时间共10小时左右。反应结束后经常压蒸馏蒸出三氯氧磷,再减压蒸馏蒸出2,4,5,6-四氯嘧啶。该工艺路线的缺点是其所用原料价格昂贵,在我国尤为突出,巴比吐酸价格高达2.8万元/吨,难以实现工业化的大批生产。生产流程长,能源消耗多。
西德拜耳公司〔Ger·Offen;2,653,616,(1978)〕提出以甲胺与丙烯腈于低温下进行加成反应生成3-甲胺基丙腈,后者在氢氧化钠的水溶液中于5℃与二硫化碳反应1.5小时,再在低于30℃的温度下与硫酸二甲酯反应生成N-(2-氰乙基)-N-甲基胺基甲荒酸甲酯(NC-CH2CH2-
-SCH3经恒沸蒸馏脱水及减压蒸馏后,在氯仿中于40-50℃与氯反应,再于沸腾温度下反应,在通氯同时,蒸出溶剂。使反应达到100℃时停止反应,减压蒸馏得到2,4,5,6-四氯嘧啶。此工艺路线的缺点是反应步骤多,消耗原料种类多,产品的原料成本高,毒性大。
西德拜耳公司〔Fr,1,545,313·(1968)〕提出以3-二甲胺基丙腈在氯仿中于20℃左右与氯气反应4-6小时后升温到60℃,在强烈紫外光照射下与过量的氯反应6-12小时,然后以每小时上升5-10℃的速度将料温升到120℃,(改用高温溶剂)维持3小时,升温及维持过程都同时进行着光氯化反应。然后升温到200-220℃进行光氯化反应36-40小时,通过减压蒸馏得到2,4,5,6-四氯嘧啶。本工艺路线的缺点是氯化反应的反应历程复杂,氯化反应的条件要求过高,以至在实际生产中难以实现。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在合成2,4,5,6-四氯嘧啶的工艺中存在的原料价格贵、品种多、成本高,流程长,毒性大,反应条件要求过高等缺点。
本发明是以3-二甲胺基丙腈为基本原料,在适宜溶剂(四氯乙烷,三氯氧磷)中,于15-30℃温度条件下,通氯气反应,反应可分三个阶段进行,三个阶段的反应温度范围可分别是15-30℃,50-65℃,105-110℃。反应过程中的通氯速度必须满足每克分子原料每分钟通氯量大于0.1升。停止反应后,常压蒸馏回收溶剂,然后再减压蒸馏可得到纯度为85-92%的2,4,5,6-四氯嘧啶,其产率一般可达71%以上。如果控制反应条件得当,最好产率可达80%以上,粗产品纯度高于85%,其中杂质4,5,6-三氯嘧啶的含量可低于5%,不会影响下一步氟化产品的质量。
本发明与西德拜耳公司专利〔Fr,1,545,313,(1968)〕相比,其优点在于同样原料,不必使用高温溶剂,不必要在高温下进行氯化,不需要强紫外光照射,不需要50多小时的反应时间,而完全达到〔Fr·1,545,313。(1968)〕专利所论述的结果。与〔Geroffen;1,933,784·(1971)〕;〔Ger·Offen;2,653,616·(1978)〕及我国现行生产工艺路线相比,优点是所用原料种类少,原料便宜易得,毒性小,工艺流程简单,产率高,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是一条理想的生产工艺路线。
权利要求
1.以3-二甲基丙腈为基本原料与氯气反应合成2,4,5,6-四氯嘧啶的工艺路线,其特征是选用适宜溶剂四氯乙烷,三氯氧磷。
2.按照权利要求
1所说的工艺路线,其特征在于氯化反应分三个阶段进行,三个阶段的温度范围是15-30℃;50-65℃105-110℃。
3.按照权利要求
1或2所述的工艺路线,其特征在于反应过程中的通氯量必须是每克分子原料每分钟大于0.1升。
专利摘要
本发明属于与染料制造密切相关的化合物2, 4,5,6—四氯嘧啶合成工艺。该工艺采用廉价易 得的3—二甲胺基丙腈为原料,选用了理想的溶 剂进行氯化反应,从而使得工艺流程简单,工艺 条件要求不高,在较短的反应时间内可得到80% 以上收率的高质量产品。
文档编号C07D239/00GK85100015SQ85100015
公开日1985年11月10日 申请日期1985年4月1日
发明者林立群, 陈昌藻, 芦健坤, 牛斯文, 韩素琴, 孙紫玲 申请人:天津大学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