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改进的可热合性和光学性能以及溶解度降低的结晶丙烯共聚物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08176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改进的可热合性和光学性能以及溶解度降低的结晶丙烯共聚物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制备可热合薄膜、片材及其薄膜的结晶丙烯共聚物组合物以及制备所述组合物的方法。
丙烯与其他烯烃(主要是乙烯、1-丁烯或二者)的结晶共聚物或此种共聚物与其他烯烃聚合物的混合物是先有技术已知的可热合材料。
这些结晶共聚物可通过丙烯与少量其他烯烃共聚单体在配位催化剂存在下的聚合获得。
聚合的共聚单体单元按统计规律分布在所生成的共聚物中并使得所述共聚物的熔点低于结晶丙烯均聚物的熔点。同时所述共聚物的热合起始温度(其含义在下文中将做详细规定)也得到有利的降低。
然而,共聚单体单元的引入对聚合物的结晶结构还产生不利的影响,导致有较大数量的聚合物级分可溶解于有机溶剂,致使热合起始温度特别低的的共聚物不能用于食品包装领域。
为在可热合性(表现在低热合起始温度上)与溶解性之间寻求好的平衡,先有技术公开了许多技术解决方案。特别是,发表的欧洲专利申请483523公开了直接在聚合过程中制备的组合物,它具有低热合起始温度和低含量在室温二甲苯或50℃正己烷中可溶的级分。该组合物包含(按重量计)-30~60%丙烯与C4~C8α-烯烃的共聚物,其中含80~98%丙烯;-35~70%丙烯与乙烯及任选地,1~10%C4~C8α-烯烃的共聚物,其中乙烯含量,当不存在C4~C8α-烯烃时,为5~10%,或者当存在C4~C8α--烯烃时,为0.5~5%。
发表的欧洲专利申请674991公开了另一种直接在聚合过程中制备的组合物,它除了具有低热合起始温度和低含量有机溶剂可溶聚合物级分之外,还具有优良的油墨附着力。该组合物包含(按重量计)-20~60%丙烯与乙烯的共聚物,其中包含1~5%乙烯;-40~80%丙烯与乙烯和C4~C8α-烯烃的共聚物,其中乙烯含量是1~5%,C4~C8α-烯烃含量是6~15%;乙烯在组合物中的总含量是1~5%,C4~C8α-烯烃在聚合物中的总含量是2.4~12%。
另一些可热合组合物,包含两种不同的由丙烯与高级α-烯烃组成的共聚物,公开在发表的欧洲专利申请560326中。
另一方面又知,烯烃聚合物的熔体流动速率(MFR)通常可通过降解,特别是通过在自由基引发剂存在下的高温处理(“减低粘度”处理),得到调节。
由可热合烯烃共聚物领域又知,所述降解处理可改善热合、光学及溶解等性能,详见,特别是美国专利5,246,769和日本公开专利申请Sho 59-117506。
然而,这两篇文献中的降解处理是针对丙烯与乙烯和/或高级α-烯烃的单一共聚物的,所获得的热合起始温度依然高。
一项对包含两种由丙烯与乙烯和/或高级α-烯烃组成的共聚物的可热合组合物实施降解处理的尝试,公开在发表的欧洲专利申请203727中。在该申请中,丙烯与25~45wt%丁烯-1的共聚物首先接受降解处理,然后与另一种由丙烯与乙烯和/或丁烯-1组成的共聚物进行掺混。然而,尽管热合起始温度和雾度值达到了满意水平,但是可溶于有机溶剂的级分含量依然高(25℃二甲苯(中)可溶级分含量为约30%者被认为满意)。
现已惊奇地发现,可热合性、有机溶剂可溶级分低含量及光学性能(尤其是非常低的雾度)之间特别宝贵的平衡可通过对特定结晶丙烯共聚物组合物实施降解处理获得。
据此,本发明提供结晶丙烯共聚物组合物,其MFR L值介于2~15g/10min,优选3~15g/10min,更优选4~10g/10min,并包含(按重量计)A)20~80%,优选20~60%,更优选30~50%一种或多种丙烯共聚物,选自(A1)丙烯/乙烯共聚物,其中包含1~7%乙烯;(A2)丙烯与一种或多种C4~C8α-烯烃的共聚物,其中包含2~10% C4~C8α-烯烃;(A3)丙烯与乙烯及一种或多种C4~C8α-烯烃的共聚物,其中包含0.5~4.5%乙烯及2~6%C4~C8α-烯烃,条件是,乙烯与C4~C8α-烯烃在(A3)中的总含量等于或小于6.5%;B)20~80%,优选40~80%,更优选50~70%一种或多种丙烯共聚物,选自(B1)丙烯与一种或多种C4~C8α-烯烃的共聚物,其中包含大于10%至30%C4至C8α-烯烃;(B 2)丙烯与乙烯及一种或多种C4~C8α-烯烃的共聚物,其中包含1~7%乙烯及6~15%C4~C8α-烯烃;所述MFR L值(MFR L(2))是通过对包含上述比例的同样组分A)和B),但MFR L值(MFR L(1))介于0.3~5g/10min,优选0.5~3g/10min的前体组合物实施降解处理获得的,其中比值MFR L(2)MFR L(1)为2~20,优选3~15。
由以上定义清楚地看出,术语“共聚物”包括含一种以上共聚单体的聚合物。
前面已经提到,本发明的组合物具有低热合起始温度(优选低于100℃)、低有机溶剂可溶或可萃取级分的含量(优选在25℃二甲苯中,等于或小于20wt%;或者在50℃正己烷中,等于或小于5wt%)以及非常低的雾度值(按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方法对薄膜测定,优选小于1%,更优选等于或小于0.5%)。
所述组合物的熔融温度优选为约126~147℃。
再有,本发明组合物可通过一种高效且低成本的方法获得(构成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包括下列步骤1)通过在至少两个序列步骤中聚合单体制备上述前体组合物,其中组分A)和B)在独立的连续步骤中制备,每一个步骤是在前一步骤中生成的聚合物及所用催化剂的存在下操作,并计量加入分子量调节剂(优选氢气),其加入量应使得前体组合物获得0.3~5g/10min,优选0.5~3g/10min的MFR L(1)值。
2)对步骤1)中获得的前体组合物实施降解处理,以便使最终组合物获得3~15g/10min,优选4~10g/10min的MFR L(2)值,并且降解比,按比值MFR L(2)MFR L(1)度量,为2~10,优选3~15。
此种优选的方法极其方便,因为它避免了前体组合物各组分的单独制备以及单独的降解处理。
从以上描述清楚地看出,前体组合物中的共聚单体含量及组分A)对B)的相对含量,与最终组合物(降解后)中的相同。该降解处理具有将组合物的MFR L值从MFR L(1)提高到MFR L(2)的效果,且这两种MFRL值之间的所述比值,即,MFR L(2)/MFR L(1),为2~20。上述MFRL值是按照ASTM D 1238 L测定的。
在前体及最终组合物中,对组分A)和B)的MFRL值要求并不严格,只要整个组合物的MFR L值落在所述范围内即可。
就指标而言,在前体组合物中,A)和B)的各自MFR L值均可在0.1~10g/10min之间。
本发明组合物中优选的共聚单体含量是(按重量计)-2~4%乙烯,对(A1)而言;-4~8%一种或多种C4~C8α-烯烃,对(A2)而言;-1~4%乙烯及2~5%一种或多种C4~C8α-烯烃,且乙烯与C4~C8α-烯烃总含量等于或小于6%,对(A3)而言;-11~20%一种或多种C4~C8α-烯烃,对(B1)而言;-2~4%乙烯及7~12%一种或多种C4~C8α-烯烃,对(B2)而言。
再有,当希望获得最佳油墨附着力时,本发明组合物应包含前面所述相对含量的组分(A1)和组分(B2),同时组合物中的乙烯总含量应介于1~5%,优选2~4wt%,且同一组合物中的C4~C8α-烯烃总含量应介于2.4~12%,优选3.5~8.4wt%。
C4~C8α-烯烃的例子是1-丁烯、1-戊烯、1-己烯、4-甲基-戊烯及1-辛烯。尤其优选1-丁烯。
前面已经提到,前体组合物可通过序列聚合制备。此种聚合可在有规立构齐格勒-纳塔催化剂存在下进行。所述催化剂的一种主要成分是包含具有至少一个钛-卤键的钛化合物和电子给体化合物的固体催化剂成分,这两种化合物均载于活性形式的卤化镁载体上。另一种主要成分(助催化剂)是有机铝化合物,例如烷基铝化合物。
任选地,还可加入外部给体。
本发明方法使用的催化剂通常能生成全同立构指数大于90%,优选大于95%的聚丙烯。具有上述特征的催化剂乃是专利文献中熟知的;尤其有利的是美国专利4,399,054和欧洲专利45977中所描述的催化剂。
所述催化剂中使用的固体催化剂成分包含,作为电子给体(内部给体)的选自醚、酮、内酯的化合物、含N、P和/或S原子的化合物,以及单-及二羧酸的酯。特别合适的电子给体化合物是邻苯二甲酸酯,如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二辛酯、二苯酯、苄基丁基酯。
其他特别合适的电子给体是下列通式的1,3-二醚
其中RI和RII可相同或不同,是C1~C18烷基、C3~C18环烷基或C7~C18芳基基团;RIII和RIV可相同或不同,是C1~C4烷基基团;或者是这样的1,3-二醚,其中2-位上的碳原子属于由5、6或7个碳原子构成并含有两个或3个不饱和部分的环状或多环结构。此种类型的醚描述于欧洲专利申请361493和728769中。
所述二醚的典型例子是2-甲基-2-异丙基-1,3-二甲氧基丙烷、2,2-二异丁基-1,3-二甲氧基丙烷、2-异丙基-2-环戊基-1,3-二甲氧基丙烷、2-异丙基-2-异戊基-1,3-二甲氧基丙烷、9,9-双(甲氧基甲基)芴。
上述催化剂成分的制备可按照各种各样的方法实施。
例如,一种MgCl2.nROH加成产物(特别是球状颗粒形式的),其中n一般在1~3之间,ROH是乙醇、丁醇或异丁醇,与过量含电子给体化合物的TiCl4起反应。反应温度一般在80~120℃范围。随后,固体经分离并与TiCl4,在或不在电子给体化合物存在下,再次起反应,此后,将其分离出来并以等分部分的烃洗涤,直至氯离子完全消失。
在固体催化剂成分中,钛化合物,以元素钛表示,一般以0.5~10wt%的数量存在。仍然固定在固体催化剂成分上的电子给体化合物的数量一般为该二卤化镁的5~20mol%。
可用于制备固体催化剂成分的钛化合物是钛的卤化物和卤代醇盐。四氯化钛是优选的化合物。
上面所描述的反应导致一种活性形式卤化镁的生成。以非卤化物的镁化合物,如羧酸镁为原料的其他导致活性形式卤化镁生成的反应,也是文献中已知的。
固体催化剂成分中卤化镁的活性形式可按照这样的事实来识别在该催化剂成分的X射线谱中,出现在非活化卤化镁(表面面积小于3m2/g)谱中的最大强度反射(峰)不复存在,而在其位置为卤,其最大强度相对于该非活化卤化镁的最大强度反射发生了位移;或者根据这样的事实,即,其最大强度反射峰的“半峰宽”比非活化卤化镁谱中出现的最大强度反射半峰宽大出至少30%。活性最高的形式是当该固体催化剂成分的X射线谱中出现上面所提到的卤素时的那种。
在诸卤化镁当中,氯化镁是优选的。在活性最大的氯化镁活性形式的情况下,固体催化剂成分的X射线谱显示出一种卤素,它代替了非活化氯化物谱中出现在2.56埃的反射(峰)。
作为助催化剂使用的烷基铝化合物包含三烷基铝,如三乙基铝、三异丁基铝、三正丁基铝,以及含有两个或更多个通过O或N原子或者SO4或SO3基团彼此键合的铝原子的线型或环状铝化合物。铝化合物的一般用量,按Al/Ti比值表示,在1~1000之间。
可用作外部给体的电子给体化合物包括芳族酸的酯,如烷基苯甲酸酯以及,特别是含至少一个Si-OR键,其中R是烃基基团的硅化合物。
硅化合物的例子是(叔丁基)2Si(OCH3)2、(环己基)(甲基)Si(OCH3)2、(苯基)2Si(OCH3)2以及(环戊基)2Si(OCH3)2。使用以上述通式描述的1,3-二醚也是有利的。如果内部给体是这类二醚之一,则外部给体可以省掉。
如上所述,聚合阶段可分成至少两个顺序的步骤来实施,其中组分A)和B)在分开的顺序步骤中制备,每一步骤,除第一步骤之外,均在前一步骤中生成的聚合物及使用的催化剂存在下操作。然而,催化剂仅在第一步骤中加入,其活性应保证在所有后继步骤中依然保持有效。
对组分A)和B)的制备顺序并无严格要求。
聚合阶段可按已知技术连续或间歇地实施,操作在液相中,在或不在惰性稀释剂存在下,或者在气相中,或者采用混合的液-气相技术。优选在气相中实施聚合反应。
对这两个步骤的反应时间、压力和温度并无严格要求,但是温度最好在20~100℃。压力可以是大气压或高于大气压的压力。分子量的调节是采用已知的分子量调节剂,特别是氢气,来实现的。
催化剂可预先与少量烯烃预接触(预聚合)。适合用来通过降解处理获得本发明组合物的前体组合物及制备所述前体组合物的聚合方法的具体例子,公开在前面已援引的发表的欧洲专利申请483523、560326和674991中。
降解处理可利用任何手段,在本领域已知能有效降低烯烃聚合物分子量的条件下实施。具体地说,已知烯烃聚合物的分子量可通过加热(热降解),优选在自由基引发剂,如电离辐射或化学引发剂存在下,获得降低。
在化学引发剂当中,特别优选有机过氧化物,具体例子是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己烷及过氧化二枯基。采用化学引发剂的降解处理可在通常用于聚合物熔融态加工的传统设备,特别是单螺杆或双螺杆挤塑机中实施。优选操作在惰性气氛下,例如在氮气保护下。
加入到前体组合物中的化学引发剂的数量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MFR L(1)值(即,前体组合物的MFR L值)和MFR L(2)值(即,最终组合物的MFR L值)容易地确定。一般而言,其用量介于100~700ppm之间。
降解温度优选在180~300℃范围。
本发明组合物还可包含本领域常用的添加剂,如抗氧剂、光稳定剂、热稳定剂、着色剂和填料。
在由于具有前面所描述的各项性能而能得到的各种用途当中,本发明组合物尤其可用于制备薄膜和片材。
薄膜的一般特征是厚度小于100μm,而片材的厚度则通常大于或等于100μm。
薄膜和片材均可为单-或多层的。
在多层薄膜或片材的情况下,至少1层包含本发明的组合物。不包含本发明组合物的每一层可由其他烯烃聚合物构成,例如聚丙烯或聚乙烯。一般而言,本发明的薄膜和片材可采用已知的技术制备,例如挤出和压延。含本发明组合物的薄膜的具体例子将在下文有关热合起始温度(S.I.T.)试验中公开。
下面实施例中给出的细节用于说明但不得限制本发明。
实例1以及2(对比例)在下面的实例1中,前体组合物借助序列聚合制成,然后接受降解处理,从而获得本发明的最终组合物。为了进行比较,在实例2中,在聚合过程中直接制备一种热合起始温度低于100℃且MFR L值与实例1中经降解后获得的数值不相上下的组合物。
聚合中使用的固体催化剂成分是载于氯化镁上的高度有规立构齐格勒-纳塔催化剂成分,包含约2.5wt%钛以及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作为内部给体,系按类似于欧洲公开的专利申请674991的实施例所描述的方法制备的。
催化剂体系及预聚处理引入到聚合反应器中之前,如上所述的固体催化剂成分与三乙基铝(TEAL)和二环戊基二甲氧基硅烷(DCPMS)在-5℃接触5min,其中TEAL/DCPMS重量比等于约4且满足TEAL/Ti摩尔比等于65这一条件。
然后,该催化剂体系在引入到第一聚合反应器中之前,通过在20℃的液态丙烯中维持悬浮约20min而完成预聚合。
聚合反应在第一气相聚合反应器中,通过连续并以恒定流率加入预聚合的催化剂体系、氢气(作为分子量调节剂)以及气态丙烯和乙烯单体,生成丙烯/乙烯共聚物(组分(A))。
聚合反应条件和反应物的摩尔比以及所获共聚物的组成载于表1中。
第一反应器中生成的共聚物,占实例1整个组合物的35wt%,及实例2整个组合物的40wt%,以连续物流方式排出,并在赶出未反应单体之后,按连续物流方式引入到第二气相反应器中,同时引入的还有定量、恒定流率的氢和气态丙烯、乙烯及1-丁烯单体。
第二反应器中生成的丙烯/乙烯/1-丁烯共聚物组分(B)占实例1整个组合物的65wt%,占实例2整个组合物的60wt%。聚合反应条件和反应物的摩尔比以及所获共聚物的组成载于表1中。
离开第二反应器的聚合物颗粒接受水蒸气的处理以赶出活性单体及挥发性物质,然后进行干燥。
继而,聚合物颗粒被引入到转鼓中,在此,它们与0.05wt%石蜡油ROL/OB 30(20℃的密度为0.842kg/l(按STM D1298),流动点为-10℃(按ASTM D 97))、0.15wt%Irganox B 215(由约66wt%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以及其余数量的四[亚甲基(3,5-二叔丁基-4-羟基-氢化肉桂酸酯(hydrocynnamate))]组成)及0.05wt%硬脂酸钙进行混合。
还向作为前体组合物成分的一部分实例1的聚合物颗粒中加入300ppm Luperox 101(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己烷),它将在后续挤塑处理中起自由基引发剂的作用。
随后,聚合物颗粒被引入到双螺杆挤塑机Berstorff ZE 25(螺杆长径比33)中并在氮气氛保护及下列条件下挤塑转速 250rpm;挤出机产出量 6~20kg/h;熔体温度 200~250℃。
有关表1和2中给出的聚合物组成数据,是通过对如此挤出的聚合物进行测定获得的。表2中给出的数据是针对本发明最终组合物而言的,最终组合物是通过对实例1的前体组合物实施降解处理,即,通过它与300ppm如上所述Luperox 101一起挤塑获得的。
表中给出的数据是采用下列试验方法获得的。
-进料气摩尔比按气相色谱法测定。
-聚合物的乙烯和1-丁烯含量按I.R.(红外)光谱法测定。
-熔体流动速率MFR L按ASTM D 1238,条件L测定。
-熔融温度(Tm)和结晶温度(Tc)按DSC(差示扫描量热)测定。
-二甲苯可溶级分(分数)按下述测定。
2.5g聚合物及250cm3二甲苯被引入到备有冷凝器和磁性搅拌器的玻璃烧瓶中。温度在30min内升高到最高至溶剂的沸点。如此获得的澄清溶液随后在回流和搅拌下再保持30min。该密封的烧瓶随后在冰-水浴中保持30min,继而在25℃恒温水浴中保持30min。如此形成的固体通过快速滤纸过滤。将100cm3滤液倒入到预先称重的铝质容器中,容器随后在氮气流下置于热板上加热以借助蒸发赶出溶剂。继而,容器在80℃真空烘箱内放置,直至获得恒重。
-己烷可溶级分按FDA 177,1520测定100μm厚组成经过分析的薄膜样品,在50℃的高压釜内的过量己烷中悬浮2h。然后,借助蒸发赶出己烷,称取干燥的残余物重量。
-热合起始温度(S.I.T.)按下述测定。
薄膜样品制备每种试验组合物由单螺杆Collin挤塑机(螺杆长径比25)以7m/min的薄膜拉出速度及210~250℃熔体温度挤出,从而制成若干50μm厚薄膜。所获得的每种薄膜被重叠到1000μm厚全同立构指数为97、MFR L为2g/10min的丙烯均聚物薄膜上。该重叠后的薄膜在Carver压力机上,在200℃和9000kg载荷下维持5min,从而彼此粘合。
得到的层合物由TM Long薄膜拉伸机在150℃沿纵向和横向,即,双轴拉伸到6倍,从而获得20μm厚薄膜(18μm均聚物+2μm厚试验组合物)。
从薄膜上切取2×5cm试样。
S.I.T.的测定在每次试验中,2片上述样品对准地重叠在一起并使两个特定的试验组合物层彼此相邻。重叠的样品由Brugger Feinmechanik热合机,型号HSG-ETK 745,沿一个5cm的边进行热合。热合时间为0.5s;压力0.1N/mm2。每次热合,热合温度从试验组合物熔融温度以下约10℃开始逐步提高。热合后的样品经冷却,然后将其未热合的端部固定在Instron机上并以50mm/min的拉离速度对其进行测试。
S.I.T.为,在所述试验条件下当受到至少2N载荷时热封口不破坏的最低热合温度。
薄膜雾度由50μm厚试验组合物薄膜测得,样品制备如S.I.T.试验所述。测定是针对从薄膜的中央区域切取的50×50mm的部分进行的。
该试验使用的仪器是Gardner光度计,它包括Haze-meter UX-10(雾度计),备有G.E.1209光源和滤光器C。仪器标定是通过在没有样品的情况下进行测定(0%雾度),又在遮断光束的情况下测定(100%雾度)实现的。
薄膜光泽测定用的样品与雾度试验的相同。
该试验使用的仪器是带有入射角测量的1020型Zehntner光度计。标定方法为,测定60°入射角时标准光泽为96.2%的黑色玻璃,再测定45°入射角时标准光泽为55.4%的黑色玻璃。
表1
表1(续
实例1
<p>表注C2-=乙烯;C3-=丙烯;C4-=1-丁烯;X.S.=二甲苯可溶级分;H.S.=己烷可溶级分;X.I.=二甲苯不溶级分;所有百分数(除雾度之外)均指重量而言。
表2数据与表1所载实例2(对比例)数据之间的比较表明,本发明组合物的S.I.T.与低溶解度和光学性能之间的平衡,无法通过在聚合期间直接获得可比MFR L数值来达到。
权利要求
1.一种结晶丙烯共聚物组合物,其MFR L值为2~15g/10min,并包含(按重量计)A)20~80%一种或多种丙烯共聚物,选自(A1)丙烯/乙烯共聚物,其中包含1~7%乙烯;(A2)丙烯与一种或多种C4~C8α-烯烃的共聚物,其中包含2~10%C4~C8α-烯烃;(A3)丙烯与乙烯及一种或多种C4~C8α--烯烃的共聚物,其中包含0.5~4.5%乙烯及2~6%C4~C8α-烯烃,条件是,乙烯与C4~C8α-烯烃在(A3)中的总含量等于或小于6.5%;B)20~80%一种或多种丙烯共聚物,选自(B1)丙烯与一种或多种C4~C8α-烯烃的共聚物,其中包含大于10%~30%C4~C8α-烯烃;(B2)丙烯与乙烯及一种或多种C4~C8α-烯烃的共聚物,其中包含1~7%乙烯及6~15%C4~C8α-烯烃;所述MFR L值(MFR L(2))是通过对包含上述比例的同样组分A)和B),但MFR L值(MFR L(1))为0.3~5g/10min的前体组合物实施降解处理获得的,其中比值MFR L(2)MFR L(1)为2~20。
2.权利要求1的结晶丙烯共聚物组合物,其包含(按重量计)A)20~60%含1~7%乙烯的丙烯/乙烯共聚物;B)40~80%丙烯与乙烯及一种或多种C4~C8α-烯烃的共聚物,其中包含1~7%乙烯及6~15%C4~C8α-烯烃;乙烯在组合物中的总含量是1~5%且C4~C8α-烯烃在组合物中的总含量是2.4~12%。
3.一种单层或多层薄膜或片材,其中至少1层包含权利要求1的结晶丙烯共聚物组合物。
4.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的结晶丙烯共聚物组合物的方法,包括下列阶段1)通过在至少两个序列步骤中聚合单体制备前体组合物,其中组分A)和B)在独立的连续步骤中制备,每一个步骤在前一步骤中生成的聚合物及所用催化剂的存在下操作,并计量加入分子量调节剂,其加入量应使得前体组合物获得0.3~5g/10min的MFR L(1)值。2)对步骤1)中获得的前体组合物实施降解处理,以便使最终组合物获得3~15g/10min的MFR L(2)值,并且降解比,按比值MFR L(2)MFRL(1)度量,为2~10。
5.权利要求4的方法,其中降解比为3~15。
全文摘要
一种结晶丙烯共聚物组合物,其MFR L值为2~15g/10min,包含(按重量计):A)20~80%一种或多种丙烯共聚物;B)20~80%一种或多种共聚单体含量不同于A)的丙烯共聚物;所述MFR L值(MFR L(2))是通过对包含上述比例的同样组分A)和B),但MFR L值(MFR L(1))介于0.3~5g/10min的前体组合物实施降解处理获得的,其中比值MFR L(2)∶MFR L(1)为2~20。
文档编号C08F8/50GK1275144SQ99801398
公开日2000年11月29日 申请日期1999年7月23日 优先权日1998年8月20日
发明者A·佩利科尼, P·菲拉里 申请人:蒙特克美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