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培养微藻的平板式光生物反应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277471阅读:来源:国知局
和控制气体流量计,并且在混合气管中可以将CO2和空气充分混合,并且调整好CO 2在混合气罐中达到所需要的体积浓度。
[0035]系统化培养是可以将多个平板式光生物反应器串联在一起,扩大培养不会受到影响。目前反应设计体积的为108L,反应器可以继续成倍数的扩大。
[0036]实施例1:
利用平板光生物反应器培养能源微藻,设置隔板倾斜角度为零度,即隔板水平设置,不设置梳型挡板。该实施方式依然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反应器,体现出明显的进步。
[0037]斜生栅藻,学名Scefleofe1SfiMZ1S CvWiijTOZ1S,栅藻科,栅藻属,国内外广泛分布于淡水水域。其形态特征:定形群体扁平,由2、4、8个细胞组成,常为4个细胞组成的,群体细胞排列成一直线或略坐交互排列;细胞纺锤形,上下两端逐渐尖细,群体两侧细胞的游离面有时凹入,有时突出,细胞壁平滑,4个细胞的群体宽12~34微米,细胞长10~21微米,宽3~9微米。
[0038]该藻是在内蒙古包头市乌梁素海筛选出一株含油量较高的斜生栅藻,将其置于光生物反应器中进行培养。其生长量可以达到0.2015g.L—1.cf1,含油量为21.21%。而在未改进的平板反应器中生长量可以达到0.1654g.Γ1.cf1,含油量为14.28%。
[0039]四尾栅藻,四尾栅藻,学名ScefleofesfiMAs栅藻科,栅藻属,分布极广,夏秋能大量繁殖,繁殖速度极快。形态特征:定形群体扁平,由2、4、8、16个细胞组成,常见的为4~8个细胞的群体,群体细胞排列成一直线。细胞为长圆形、圆柱形、卵形,上下两端广圆。群体两侧细胞的上下两端,各具I长或直或略弯曲的剌,中间部分细胞的两端及两侧细胞的侧面游离部上,均无棘剌。4细胞的群体宽10~24微米,细胞宽3.5-6微米,长8~16微米,剌长10~13微米。
[0040]该藻是在内蒙古包头市乌梁素海筛选出一株含油量较高的四尾栅藻,将其置于本发明的光生物反应器中进行培养。其生长量可以达到0.2574g -171 ?(Γ1,含油量为17.67%。而在未改进的平板反应器中生长量可以达到0.1411g.L 1.d \含油量为15.66%ο
[0041]实施例2:
利用2.5°平板光生物反应器培养能源微藻,设置隔板倾斜角度为2.5°,不设置梳型挡板。该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反应器,体现出明显的进步,且相比实施例1也具有更显著的技术效果。
[0042]斜生栅藻,学名ScefleofesfiMAs栅藻科,栅藻属,国内外广泛分布于淡水水域。其形态特征:定形群体扁平,由2、4、8个细胞组成,常为4个细胞组成的,群体细胞排列成一直线或略坐交互排列;细胞纺锤形,上下两端逐渐尖细,群体两侧细胞的游离面有时凹入,有时突出,细胞壁平滑,4个细胞的群体宽12~34微米,细胞长10~21微米,宽3~9微米。
[0043]该藻是在内蒙古包头市乌梁素海筛选出一株含油量较高的斜生栅藻,将其置于光生物反应器中进行培养。选择隔板角度为2.5°,其生长量可以达到0.23738.!^.Cf1,含油量为23.67%。而在为改进的平板反应器中生长量可以达到0.1654g.Γ1.cf1,含油量为
14.28%
四尾栅藻,四尾栅藻,学名Scenedesmus栅藻科,栅藻属,分布极广,夏秋能大量繁殖,繁殖速度极快。形态特征:定形群体扁平,由2、4、8、16个细胞组成,常见的为4~8个细胞的群体,群体细胞排列成一直线。细胞为长圆形、圆柱形、卵形,上下两端广圆。群体两侧细胞的上下两端,各具I长或直或略弯曲的剌,中间部分细胞的两端及两侧细胞的侧面游离部上,均无棘剌。4细胞的群体宽10~24微米,细胞宽3.5~6微米,长8~16微米,剌长10~13微米。
[0044]该藻是在内蒙古包头市乌梁素海筛选出一株含油量较高的四尾栅藻,将其置于光生物反应器中进行培养。选择隔板角度为2.5°其生长量可以达到0.29178.!^.Cf1,含油量为19.74%。而在为改进的平板反应器中生长量可以达到0.1411g.L-1.cf1,含油量为
15.66%
实施例3:
利用5°平板光生物反应器培养能源微藻,设置隔板倾斜角度为5°,设置梳型挡板。该实施方式相比实施例2也具有更显著的技术效果。
[0045]斜生栅藻,学名Scefleofe1SfiMZ1S CvWiijTOZ1S,栅藻科,栅藻属,国内外广泛分布于淡水水域。其形态特征:定形群体扁平,由2、4、8个细胞组成,常为4个细胞组成的,群体细胞排列成一直线或略坐交互排列;细胞纺锤形,上下两端逐渐尖细,群体两侧细胞的游离面有时凹入,有时突出,细胞壁平滑,4个细胞的群体宽12~34微米,细胞长10~21微米,宽3~9微米。
[0046]该藻是在内蒙古包头市乌梁素海筛选出一株含油量较高的斜生栅藻,将其置于光生物反应器中进行培养。选择隔板角度为5°,其生长量可以达到0.22978.!^.Cf1,含油量为21.81%。而在未改进的平板反应器中生长量可以达到0.1654g.L 1.d S含油量为
14.28%ο
[0047]四尾栅藻,四尾栅藻,学名ScefleofesfiMAs栅藻科,栅藻属,分布极广,夏秋能大量繁殖,繁殖速度极快。形态特征:定形群体扁平,由2、4、8、16个细胞组成,常见的为4~8个细胞的群体,群体细胞排列成一直线。细胞为长圆形、圆柱形、卵形,上下端广圆。群体两侧细胞的上下两端,各具I长或直或略弯曲的剌,中间部分细胞的两端及两侧细胞的侧面游离部上,均无棘剌。4细胞的群体宽10~24微米,细胞宽3.5-6微米,长8~16微米,剌长10~13微米。
[0048]该藻是在内蒙古包头市乌梁素海筛选出一株含油量较高的四尾栅藻,将其置于光生物反应器中进行培养。选择隔板角度为5°其生长量可以达到0.27178.!^.Cf1,含油量为18.37%。而在为未改进的平板反应器中生长量可以达到0.1411g.L-1.cf1,含油量为
15.66%ο
【主权项】
1.一种快速培养微藻的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光生物反应器(I )、混合气体生成装置、通气管(5)以及人工光源(6);所述混合气体生成装置产生混合气体,并通过通气管(5)输送至所述反应器(I );所述人工光源(6)设置在所述反应器(I )外,用于照射所述反应器(I ); 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器(I )包括至少一个隔板(15)、气体分布器(9)、通气软管(14);所述通气软管(14) 一端连接通气管(5),另一端连接气体分布器(9);所示气体分布器(9)设置在反应器(I)底部; 所述隔板(15)设置于反应器(I )内,其设置为阻挡气体分布器(9)所释放的混合气体在培养基中上升,使得所述混合气体在培养基中停留的时间变长; 所述隔板(15)上设有水/气交换孔(10),所述水/气交换孔(10)使得培养基在反应器中自我循环,并允许被隔板(15)阻挡的所述混合气体从隔板(15)的下方运动至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培养微藻的装置,其特征还在于,在隔板(15)的下方设置梳型挡板(8),所述梳型挡板包含梳型挡板A和梳型挡板B,所述梳型挡板A和梳型挡板B交替设置,且梳型挡板A和梳型挡板B的梳齿相对交错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培养微藻的装置,其特征还在于,隔板(15)倾斜角度为0-8° ;所述隔板(15)可拆卸地设置在反应器(I )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快速培养微藻的装置,其特征还在于,所述反应器(I)内壁相对的两侧设有一系列支撑垫块安装孔,支撑垫块(11)插入所述安装孔中而得到固定,从而将隔板(15)的倾斜角度固定;所述两侧均设置多个支撑垫块安装孔,所述多个支撑垫块安装孔按组设置,每一组对应一个隔板安装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快速培养微藻的装置,其特征还在于,反应器(I)内壁相对的两侧固定设置多组相对的支撑垫块(11),隔板(15)构造为L形,其弯折的部分朝向下方,用于抬高隔板的其中一端以形成隔板(15)的倾斜角度。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快速培养微藻的装置,其特征还在于,所述混合气体生成装置包括CO2气瓶(I)、空气泵(2)、混合气罐(4)以及减压阀与气体流量计(3)。
7.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快速培养微藻的装置,其特征还在于,所述反应器(I )包括一个以上的隔板(15),相邻隔板(15)被抬高的一端交替出现,使所述混合气体呈现S型上升路径。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快速培养微藻的装置,其特征还在于,所述反应器(I )中空透明,上下封闭,上部有进气口和排气口,下部有收获阀门(7);所述水/气交换孔(10)设置在隔板(15)靠近两端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快速培养微藻的装置,其特征还在于,包括三个光生物反应器(I)。
10.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快速培养微藻的装置,其特征还在于,所述的光生物反应器(I )为平板式光生物反应器。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产业化养殖微藻的装置,具体是一种气升式平板型光生物反应器。其反应器由玻璃制成,中空透明,上下封闭,在上部有排气,下部有出液口;光生物反应器中有可拆卸且有角度的隔板,隔板上有通气孔和下水孔,增加隔板有利于微藻对CO2的利用,有角度是为了使气体可以速度较为缓慢均匀的向上运动。本发明为微藻提供了一个洁净、封闭的环境,防止外来污染的进入,同时具有补光系统进一步弱化了自然条件对生产效率的影响。本发明可以用于微藻的快速和规模化养殖,具有自动循环混合,光能利用高,密闭性好,清洗方便,占地面积小,易于推广等特点。
【IPC分类】C12M1-00, C12M1-34, C12M1-04, C12R1-89
【公开号】CN104593251
【申请号】CN201410623349
【发明人】季祥, 蔡禄, 刘凯华
【申请人】内蒙古科技大学
【公开日】2015年5月6日
【申请日】2014年11月9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