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粉质棒束孢ifyj141025及其应用

文档序号:9320406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一种粉质棒束孢ifyj141025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粉质棒束孢[Isaria farinosa(Holmskiold)Fries]IFYJ141025 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鹿根锯天牛[Dorysthenesgranulosus(Thomson)]隶属鞘翅目天牛科,为一种多 食性钻蛀害虫,主要分布在广东、海南、云南、广西等甘蔗种植区,该虫以幼虫蛀食蔗篼,严 重影响甘蔗生产,是危害甘蔗的重要害虫。由于该虫以幼虫在蔗根取食危害和存活,目前, 对该虫的防治较难。化学杀虫剂虽然具有见效快、成本低的优点,但用药防治次数过多,不 仅会引起甘蔗农药残留,而且还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同时还可杀死锯天牛的天敌,并使 目标害虫产生抗药性。这些负面影响使人们在防治中更加关注起生物防治。生物防治对 人、畜、植物安全,害虫极少或不产生抗性,有利于环境保护。因此,研究蔗根锯天牛的生物 防治,避免或减少因不合理使用化学农药所带来的抗药性问题,已成为蔗根锯天牛科学治 理和可持续控制的重要课题。
[0003] 粉质棒束孢[Isariafarinosa(Holmskiold)Fries]属于半知菌亚门丝孢纲棒束 孢属。据记载,粉质棒束孢在自然界能寄生于多种鳞翅目、双翅目、同翅目、鞘翅目和膜翅目 的昆虫,其中明确记载的寄主为一种小刺蛾蛹和幼虫,而对蔗根锯天牛的侵染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粉质棒束孢IFYJ141025及其应用,旨在克服现有粉 质棒束孢未发现能寄生蔗根锯天牛的不足,通过生物技术手段防治蔗根锯天牛,避免或减 少因不合理使用化学农药所带来的抗药性问题。
[0005]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粉质棒束孢[Isariafarinosa(Holmskiold)] IFYJ141025,于2014年12月4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 号为CGMCCNo. 10138,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0006] 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目的在于提供上述粉质棒束孢IFYJ141025在蔗根锯天牛防治 方面的应用。本发明于2014年10月,在云南省元江县甘蔗田间调查时发现粉质棒束孢在 蔗根锯天牛中大量发生流行,引起大量蔗根锯天牛感染死亡。因此,该菌株是目前国内首次 发现的寄生蔗根锯天牛、流行性很强的虫生真菌,在防治蔗根锯天牛中具有很大的开发应 用前景。
[0007] 本发明从罹病蔗根锯天牛幼虫上分离获得粉质棒束孢野生菌株,将野生菌株回 接于蔗根锯天牛幼虫上复壮得到粉质棒束孢菌株,对该菌株采用按常规方法进行单孢分 离、培养得到纯的、致病力强的粉质棒束孢菌。在查氏培养基上,25°C条件下培养至第12 天时,菌落直径达35mm,呈稀疏绒毛状,平展,中部淡鸭黄色,边缘白色,背面中部橙黄色, 边缘白色。分生孢子梗主要从基质菌丝上长出,100-300X1. 0-2. 5ym;不规则分枝,其 上着生有由2-4个瓶梗组成的轮生体,瓶梗基部拟椭圆形膨大,向上变细成明显的颈部, 5-15X1. 2-2. 5ym,分生孢子椭圆形至梭形,光滑,透明,2. 0-3.OX1. 0-1. 8ym。
[0008] 相比于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是初次从粉质 棒束孢体上分离得到的菌株,培养比较简单,生长快速,产孢量大。其分生孢子对蔗根锯天 牛幼虫致病力强,环保无污染、不易产生抗药性,可以广泛地用于蔗根锯天牛的防治。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粉质棒束孢感染的蔗根锯天牛及病原真菌的形态特征图;其中,a图为粉质 棒束孢IFYJ141025在SDAY培养基上的培养症状;b图为粉质棒束孢IFYJ141025的分生孢 子。
【具体实施方式】:
[0010]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 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 用于限定本发明。
[0011] 实施例一、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0012] 1.1材料与方法
[0013] 1.1.1材料
[0014] 在云南省元江县采集到被一种虫生真菌侵染后的罹病蔗根锯天牛幼虫。
[0015] 查氏培养基(SDAY) :1 %蛋白胨+1 %酵母粉+4 %葡萄糖+1.5~2%琼脂粉 +1OOOmT,水。
[0016] 无菌操作条件:所有的器皿和用具均经高温灭菌锅(12rc,30min),接种等操作 均在超净工作台内进行。
[0017] 培养条件:置于25°C光照(12L:12D)恒温箱中培养,待菌落形成后,转移到试管 SDAY斜面,培养2~3天,转入4°C冰箱储存。
[0018] LL2病原菌的分离和纯化
[0019] 分离:从罹病蔗根锯天牛幼虫尸体上分离病原菌。将罹病死亡的蔗根锯天牛幼虫 虫体带回实验室,用5%次氯酸钾溶液进行表面消毒。在温度为25°C条件下培养,长出菌 丝和分生孢子后按常规方法进行单孢分离、培养得到纯的、产孢能力强的菌株粉质棒束孢 [Isariafarinosa(Holmskiold)Fries],转移到SDAY斜面上生长 3 ~4 天,在 4°C冰箱储 存。
[0020] 复壮:将分离到的菌株在SDAY上培养5~7天后,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再将该分生 孢子挑入含1%吐温-80的无菌水,用玻璃棒搅拌均匀,得到适当浓度(10s孢子/mL)的孢 子悬浮液,用小型喷雾器均匀喷于蔗根锯天牛幼虫体表(以虫体表面湿润为度),保持相对 湿度80%以上。待蔗根锯天牛幼虫死亡后,收集死虫于灭菌培养皿中并保湿,得到的幼虫 虫尸再按以上方法分离得到致病力更强的菌株。
[0021] 纯化:挑取培养基上分生孢子粉,再次接种在新的培养基上。如此培养2~3代, 菌株就被纯化。
[0022] 1.1. 3病原菌的鉴定
[0023]根据病原菌的培养性状、菌丝和分生孢子的形态进行鉴定。利用40X10倍显光学 微镜,镜检菌丝、分生孢子的形态。
[0024] 1. 2 结果
[0025] 从被虫生真菌自然侵染的蔗根锯天牛幼虫虫体上分离获得粉质棒束孢野生菌株, 在萨氏琼脂培养基(SDAY)上培养,并回接于蔗根锯天牛幼虫复壮获得一菌株,对该菌株 进行单菌丝分离获得纯化的菌株,即粉质棒束孢[Isariafarinose(Holmskiold)Fries] IFYJ141025〇
[0026] 在光学显微镜(400倍)下,如图1所示,可以看到分生孢子梗主要从基质菌丝上 长出,100-300X1. 0-2. 5ym;不规则分枝,其上着生有由2-4个瓶梗组成的轮生体,瓶梗基 部拟椭圆形膨大,向上变细成明显的颈部,5-15X1. 2-2. 5ym,分生孢子椭圆形至梭形,光 滑,透明,2. 0-3.OX1. 0-1. 8ym。
[0027] 根据田间感染症状、采集罹病虫体室内分离观察,并根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