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纳米汽车涂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55553阅读:65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涂料及其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高光、疏水、抗污的纳米汽车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工业是我国专注产业之一,到目前为止,小汽车销售量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油漆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汽车油漆在我国油漆生产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汽车表面需要油漆的保护和装饰,漆膜质量是对汽车质量的直观评价,它将直接影响汽车的市场竞争力。目前市场上的汽车油漆主要采用传统的技术、配方与生产工艺,如选择丙烯酸树脂加部分流平助剂、消泡剂等用分散机机械搅拌混合均匀制得,只能满足常规的性能要求。为了顺应汽车行业的发展变化,对油漆行业提出了高品质、低成本和绿色环保的要求,需要进一步开发出高光、疏水、抗污纳米涂料的多功能汽车油漆。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纳米汽车涂料及其制备方法,使其在高光、疏水、抗污等性能方面比普通的汽车涂料性能更佳,特别是明显提高了光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纳米汽车涂料,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甲基硅树脂60-70份,纳米树脂5-10份,稀释剂10-20份,流平剂0.1-0.5份。

其中,所述的甲基硅树脂属于一种有机硅树脂,因结构式中Si-O键的键能高于C-C键的键能,而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氧化稳定性,硬度高,并能增强涂料的疏水性能。

其中,所述的纳米树脂中,按重量百分比包括无定形二氧化硅的胶体状分散体45-55%和不饱和(甲基)丙烯酸酯45-55%,其作用为提升涂料的耐粘污性、耐候性和耐化性。

其中,所述的稀释剂中,按重量百分比包括丙二醇甲醚醋酸酯40-60%和醋酸丁酯40-60%,其作用为降低涂料粘度,并加强树脂的互溶性。

其中,所述的流平剂采用氟改性有机硅高分子化合物,其作用为降低漆膜的界面张力,使得漆膜更加平整、光滑、均匀。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纳米汽车涂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向容器中依次投入稀释剂的大部分,且极性大的醋酸丁酯先加入,以400-600r/min低速搅拌,时间6-8分钟,得到混合物A;

B、向容器的混合物A中加入流平剂,以600-800r/min进行中低速搅拌,时间3-5分钟,得到混合物B;

C、再向容器的混合物B中加入纳米树脂,以600-1000r/min进行中低速搅拌,时间8-10分钟,得到混合物C;

D、观察混合物C是否清澈透明,然后加热至55—65℃;

E、边搅拌边加入甲基硅树脂,以600-1000r/min进行中低速搅拌,直至加完,然后再搅拌10-12分钟;

F、冷却至常温,用剩余份数的稀释剂调整涂料粘度,过滤包装,制得纳米汽车涂料成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通过采用甲基硅树脂,并以纳米树脂作为添加物,对其进行多种复配,使其性能优于传统以丙烯酸树脂和相应助剂为体系的汽车涂料,特别是明显提高了光泽、疏水和抗污等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纳米汽车涂料,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甲基硅树脂60-70份,纳米树脂5-10份,稀释剂10-20份,流平剂0.1-0.5份。

具体地,所述的甲基硅树脂属于一种有机硅树脂,所述的纳米树脂采用无定形二氧化硅的胶体状分散体50%和不饱和(甲基)丙烯酸酯50%,所述的稀释剂采用丙二醇甲醚醋酸酯50%和醋酸丁酯50%,所述的流平剂则采用氟改性有机硅高分子化合物。

本实施例所提供纳米汽车涂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向容器中依次投入稀释剂的大部分,其中极性大的组分(醋酸丁酯)先加入,以400-600r/min低速搅拌,时间6分钟,得到混合物A;

B、向容器的混合物A中加入流平剂,以600-800r/min进行中低速搅拌,时间3分钟,得到混合物B;

C、再向容器的混合物B中加入纳米树脂,以600-1000r/min进行中低速搅拌,时间8分钟,得到混合物C;

D、观察混合物C是否清澈透明,然后加热至60℃;

E、边搅拌边加入甲基硅树脂,以600-1000r/min进行中低速搅拌,直至加完,然后再搅拌10分钟;

F、冷却至常温,用剩余份数的稀释剂(主要为醋酸丁酯)调整涂料粘度至50-100s/涂-4杯25°,过滤包装,制得纳米汽车涂料成品。

本发明的纳米汽车涂料,对其分别进行光泽、疏水和耐沾污性能的测试:

A、用光泽仪测试光泽,结果为:

表一:光泽对比表

B、按GB/T2S764的方法测试最小接触角,即疏水性能,结果为:

表二:最小接触角对比表

C.、按GB/T9780测试耐沾污性,采用浸喷法,试片在污染源悬浮液(标准药品,可直接购买)中浸渍后放置2h,然后用喷淋装置冲洗试片1min,看色差,结果为:

表三:色差对比表

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最佳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