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抛丸效果的高硬度不粘涂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44668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仿抛丸效果的不粘涂层,包括底涂层、中涂层和面涂层,其特征在于:

底涂层固化后得到一种类似抛丸效果的涂层,中涂层提供连接底涂层和面涂层的作用,面涂层提供不粘性;

所述底涂层材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

聚合物树脂:20~30份;

颜料:1~3份;

PEEK树脂:15~20份;

填料:3~5份;

溶剂A:40~50份;

助剂A:0.5~1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粘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涂层材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

聚合物树脂:20~30份;

颜填料:5~8份;

PEEK树脂:10~20份;

PTFE乳液:20~30份;

溶剂B:10~15份;

助剂B:0.5~1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粘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涂层材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

丙烯酸乳液:10~15份;

珠粉:0.5~1份;

颜填料:1~2份;

PTFE乳液:60~70份;

溶剂B:10~15份;

助剂B:4~8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不粘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树脂为聚醚砜PES和聚酰胺-酰亚胺PAI二者的混合物,其质量比为1:0.1~1.5;所述底涂层的溶剂A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丙二醇55~60%、异丙醇25~30%、去离子水10~15%;所述底涂层的填料为碳化硅微细粉末;所述底涂层的助剂A为反应型乳化剂。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不粘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颜填料为碳黑或氧化铝,所述中涂层的溶剂B为去离子水,所述中涂层的助剂B为表面活性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粘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涂层材料的制备方法为:

将聚合物树脂、颜料及50%的溶剂混合,在H.S.D.1200~1300rpm速度下搅拌10~20min,然后使用砂机将其细度研磨至小于等于20微米;

再依次将余料边搅拌边加入,最后经过调整得到粘度为DIN4#,23℃:15~20s的均匀分散液。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不粘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涂层材料的制备方法为:

先加入聚合物树脂,再依次加入颜填料、溶剂B,搅拌均匀后经过砂机研磨至细度小于或等于10微米,然后加入PTFE乳液,100~200rpm搅拌均匀后,再在300~340rpm速度搅拌下加入PEEK树脂,最后再加入助剂B,经过调整得到粘度为DIN4#,23℃:12~18s。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不粘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涂层材料的制备方法为:

先加入丙烯酸乳液,边搅拌边加入珠粉、颜填料、50%的溶剂B,200~260rpm搅拌5~10分钟后,换喷射式钻头,200~260rpm搅拌状态下加入PTFE乳液,最后加入助剂B及余料搅拌均匀,经过调整得到粘度为DIN4#,23℃:12~18s。

9.一种仿抛丸效果的不粘涂层的喷涂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1)在底涂层施工前,底材需要经过喷砂处理;

(2)底涂层固化温度及时间为:380~400℃、7~10min,底涂层的膜厚为50~80μm;

(3)中涂层和面涂层湿碰湿喷涂在底涂层上,经过90~100℃/5~10min表干后再在380~400℃/10~15min固化,最终得到一种类抛丸效果的不粘涂层;中涂层和面涂层的总膜厚为15~25μm,最终不粘涂层的总膜厚为65~105μm。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