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蓝靛膏制备耐汗渍及耐氯漂靛蓝染水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95975阅读:94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染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以蓝靛膏制备耐汗渍及耐氯漂靛蓝染水的方法。



背景技术:

蓝靛为爵床科植物马蓝的叶经加工制得的粉末或团块,十字花科植物菘蓝、草大青、豆科植物木蓝的叶也可制得蓝靛。

在历史上,天然植物染料的染色工艺技术曾经遍及东方,至今在我国许多乡村和少数民族地区还保留利用植物染色的传统。其中,植物染料蓝靛是中国蓝印花布所使用的一种特殊的植物还原染色材料。采集蓝草制作蓝靛在我国古籍中早有记载。然而,蓝靛染料也有其自身的缺陷:一是染料的加工制作比较麻烦,从采集马兰叶到用作染料需要很多工序;二是固色牢度低,印染的物品易掉色、脱色,与其它衣物混洗会造成色污。

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蜡染制品,因产品具有着色均匀、色泽鲜艳等优点,颇受赞誉。然而蜡染的染料蓝靛依然是手工制作,远跟不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蜡染制品的需求。如何提高蜡染染料的数量和质量是一个技术难题。经检索,尚无与蓝靛染料相关的专利申请件。

为此,发明人通过攻关取得的成果,已经申请了《蓝靛膏的工业化生产方法》和《以蓝靛膏制备高上染率防脱色靛蓝染水的方法》专利。按照目前方法制备的靛蓝染水的耐汗渍色牢度和耐氯漂色牢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蓝靛膏制备耐汗渍及耐氯漂靛蓝染水的方法。该方法制备的靛蓝染水的耐汗渍色牢度和耐氯漂色牢度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以蓝靛膏制备耐汗渍及耐氯漂靛蓝染水的方法,其具体步骤为:

S1:向蓝靛膏中加入水,得到蓝靛膏的水溶液;

S2:依次向水中加入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聚氧乙烯苯烷基酚醚、二丁基萘磺酸钠和荧光增白剂VBL,并搅拌均匀;

S3:向步骤S2所得溶液中加入蓝靛膏的水溶液,然后加入硫酸氢钠、氯化钠和酒糟,搅拌均匀;

S4:将步骤S3得到的溶液置于保温染池中,密封、静置发酵至溶液呈浅黄色,用白色陶瓷容器取样震荡观察,溶液中呈现淡蓝色流动“云彩”,即停止发酵。

进一步,步骤S1中,水的用量为蓝靛膏质量的8-10倍。

进一步,步骤S2中,加入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聚氧乙烯苯烷基酚醚、二丁基萘磺酸钠和荧光增白剂VBL的质量之比为:6:2:2:1,加入的聚氧乙烯脂肪醇醚的质量为水的3-5%。

进一步,步骤S2中,所述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为碳十四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碳十六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或二者的组合物。

进一步,所述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由碳十四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和碳十六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按照2:3的质量比配比而成。

进一步,步骤S3中,加入蓝靛膏的水溶液的质量为步骤S2所得溶液质量的1.56-1.78%。

进一步,步骤S3中,加入的硫酸氢钠、氯化钠和酒糟的质量之比为:5:2:8,加入的硫酸氢钠的质量为步骤S2所得溶液质量的0.12-0.1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申请制备的靛蓝染水的耐汗渍色牢度和耐氯漂色牢度高,同时,本申请制备的靛蓝染水的耐日晒色牢度、耐皂洗色牢度和耐摩擦色牢度高,上染率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定本发明的范围。优选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

实施例1

以蓝靛膏制备耐汗渍及耐氯漂靛蓝染水的方法,其具体步骤为:

S1:向蓝靛膏中加入其质量10倍的水,得到蓝靛膏的水溶液;

S2:依次向水中加入碳十四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聚氧乙烯苯烷基酚醚、二丁基萘磺酸钠和荧光增白剂VBL(碳十四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聚氧乙烯苯烷基酚醚、二丁基萘磺酸钠和荧光增白剂VBL的质量之比为:6:2:2:1,加入的碳十四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质量为水的5%,),并搅拌均匀;

S3:向步骤S2所得溶液中加入其质量1.56%蓝靛膏的水溶液,然后加入硫酸氢钠、氯化钠和酒糟(硫酸氢钠、氯化钠和酒糟的质量之比为:5:2:8,加入的硫酸氢钠的质量为步骤S2所得溶液质量的0.15%),搅拌均匀;

S4:将步骤S3得到的溶液置于保温染池中,密封、静置发酵至溶液呈浅黄色,用白色陶瓷容器取样震荡观察,溶液中呈现淡蓝色流动“云彩”,即停止发酵。

实施例2

以蓝靛膏制备耐汗渍及耐氯漂靛蓝染水的方法,其具体步骤为:

S1:向蓝靛膏中加入其质量8倍的水,得到蓝靛膏的水溶液;

S2:依次向水中加入碳十六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聚氧乙烯苯烷基酚醚、二丁基萘磺酸钠和荧光增白剂VBL(加入的碳十六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聚氧乙烯苯烷基酚醚、二丁基萘磺酸钠和荧光增白剂VBL的质量之比为:6:2:2:1,加入的碳十六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质量为水的3%,),并搅拌均匀;

S3:向步骤S2所得溶液中加入其质量1.78%蓝靛膏的水溶液,然后加入硫酸氢钠、氯化钠和酒糟(硫酸氢钠、氯化钠和酒糟的质量之比为:5:2:8,加入的硫酸氢钠的质量为步骤S2所得溶液质量的0.12%),搅拌均匀;

S4:将步骤S3得到的溶液置于保温染池中,密封、静置发酵至溶液呈浅黄色,用白色陶瓷容器取样震荡观察,溶液中呈现淡蓝色流动“云彩”,即停止发酵。

实施例3

以蓝靛膏制备耐汗渍及耐氯漂靛蓝染水的方法,其具体步骤为:

S1:向蓝靛膏中加入其质量9倍的水,得到蓝靛膏的水溶液;

S2:依次向水中加入碳十四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碳十六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聚氧乙烯苯烷基酚醚、二丁基萘磺酸钠和荧光增白剂VBL(加入的碳十四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碳十六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聚氧乙烯苯烷基酚醚、二丁基萘磺酸钠和荧光增白剂VBL的质量之比为:2.4:3.6:2:2:1,加入的碳十四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质量为水的0.8%,),并搅拌均匀;

S3:向步骤S2所得溶液中加入其质量1.65%蓝靛膏的水溶液,然后加入硫酸氢钠、氯化钠和酒糟(硫酸氢钠、氯化钠和酒糟的质量之比为:5:2:8,加入的硫酸氢钠的质量为步骤S2所得溶液质量的0.14%),搅拌均匀;

S4:将步骤S3得到的溶液置于保温染池中,密封、静置发酵至溶液呈浅黄色,用白色陶瓷容器取样震荡观察,溶液中呈现淡蓝色流动“云彩”,即停止发酵。

实施例4

按照公开(公告)号为CN102690531A的发明专利申请所述方法进行靛蓝染水的制备,具体为:取清水13800kg分组加热至95℃,加入清水质量30%的草木灰,搅拌后沉淀,滤去渣滓;待软水冷却至25℃左右,加入蓝靛膏200kg和质量分数为35%的米酒150kg,搅拌均匀,制得蓝靛膏的水溶液;把制备好的蓝靛膏溶液加入保温染池中,加盖塑料膜密封,静置发酵10天;72小时后每天定时拆封观察染水发酵情况并做好记录。若溶液呈蓝褐色,需继续发酵;若溶液呈浅黄色,可用白色陶制容器取样震荡观察,溶液中呈现淡蓝色流动“云彩”,说明染水充分发酵,具有活性,成为具有染色活性的染水;染水罐装,置于阴凉处保存。该染水可以用作蜡染的染料。

靛蓝染水性能测试

选取4块大小相同的棉布,分别用实施例1-4制备的靛蓝染水浸染棉布,具体为:投入涤纶织物后,室温入染,以3℃/min升温至35℃保温30min,再以2℃/min升温至120℃,继续染色20min,再以3℃/min降温至40℃.取出布样,淋洗,充分透风氧化(5min),皂洗,烘干.其中,织物染色后皂煮方法,皂煮液处方为无水碳酸纳2g/L、标准皂片5g/L、温度60℃、时间20min。测试实施例1-4制备的靛蓝染水浸染的棉布的耐汗渍色牢度、耐氯漂色牢度,同时测试实施例1-4制备的靛蓝染水浸染的棉布的上染率、耐日晒色牢度、耐皂洗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结果如下所示:

备注:耐汗渍色牢度按照《GB/T 3922-2013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汗渍色牢度》进行测试;耐氯漂色牢度按照《ISO105-N01-1993中文名称:纺织品色牢度试验.第N01部分:耐褪色的色牢度.次氯酸盐试验方法》进行测试;日晒色牢度按照《GB/T8426-199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光色牢度:日光》进行测试;皂洗色牢度按照《GBT 3921—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皂洗色牢度》进行测试,温度为65℃;耐摩擦色牢度按照《GB/T 29865-2013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小面积法》进行测试,湿摩擦。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