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性油漆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04974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家具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水性油漆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门的涂装都是采用溶剂型油漆,由于溶剂型油漆中通常含有可挥发性有机气体(即VOCs),这样在对门施工后,随着溶剂型油漆的干燥,都环境产生一定的污染。此外,现有技术中的门通常不具备吸收甲醛的能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环保的水性油漆门,该水性油漆门具有较好的甲醛去除效果。

一种水性油漆门,包括门基材以及涂覆于所述门基材表面的水性油漆层,所述水性油漆层是由水性油漆固化而得;所述水性油漆的原料按照质量份包含55~70份聚合物乳液、10~16份竹炭粉、14~22份椰维炭粉和2~4份碳化硅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椰维炭粉的粒度为100~300目。

进一步地,所述竹炭粉的粒度为100~300目。

进一步地,所述碳化硅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为碳化硅纤维增强氮化硅复合材料、碳化硅纤维增强氧化铝复合材料、碳化硅增强硅铝氧氮聚合物复合材料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

进一步地,所述聚合物乳液为纯丙乳液、苯丙乳液、硅丙乳液、聚氨酯乳液、PUA乳液、聚酰胺乳液、环氧乳液、氟碳乳液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优选为氟碳乳液。

进一步地,所述水性油漆的原料还包含助剂,所述助剂为消泡剂、增稠剂、分散剂、防霉剂、防腐剂、抗菌剂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

进一步地,所述水性油漆的原料按照质量份还包含0.5~4份色浆。

进一步地,所述水性油漆的原料按照质量份还包含2~6份表面活性剂。

进一步地,所述表面活性剂选自聚丙烯酸钠、聚氧乙烯聚氧丙烯二醇醚、聚1-十二烷基-4-乙烯吡啶溴化物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

进一步地,所述水性油漆的原料按照质量份还包含0.1~1份偶联剂。

本发明的水性油漆门,形成水性油漆层的水性油漆所含有的聚合物乳液以水为溶剂,避免了采用有机溶剂所产生的VOCs对环境的污染,更为环保。此外,水性油漆所含有的竹炭粉和椰维炭粉能相互协同,通过吸附达到较好的去除甲醛的能力。

具体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限定,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以及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义。当存在矛盾时,以本说明书中的定义为准。

如本文所用之术语:

“由……制备”与“包含”同义。本文中所用的术语“包含”、“包括”、“具有”、“含有”或其任何其它变形,意在覆盖非排它性的包括。例如,包含所列要素的组合物、步骤、方法、制品或装置不必仅限于那些要素,而是可以包括未明确列出的其它要素或此种组合物、步骤、方法、制品或装置所固有的要素。

连接词“由……组成”排除任何未指出的要素、步骤或组分。如果用于权利要求中,此短语将使权利要求为封闭式,使其不包含除那些描述的材料以外的材料,但与其相关的常规杂质除外。当短语“由……组成”出现在权利要求主体的子句中而不是紧接在主题之后时,其仅限定在该子句中描述的要素;其它要素并不被排除在作为整体的所述权利要求之外。

当量、浓度、或者其它值或参数以范围、优选范围、或一系列上限优选值和下限优选值限定的范围表示时,这应当被理解为具体公开了由任何范围上限或优选值与任何范围下限或优选值的任一配对所形成的所有范围,而不论该范围是否单独公开了。例如,当公开了范围“1~5”时,所描述的范围应被解释为包括范围“1~4”、“1~3”、“1~2”、“1~2和4~5”、“1~3和5”等。当数值范围在本文中被描述时,除非另外说明,否则该范围意图包括其端值和在该范围内的所有整数和分数。

“质量份”指表示多个组分的质量比例关系的基本计量单位,1份可表示任意的单位质量,如可以表示为1g,也可表示2.689g等。假如我们说A组分的质量份为a份,B组分的质量份为b份,则表示A组分的质量和B组分的质量之比a:b。或者,表示A组分的质量为aK,B组分的质量为bK(K为任意数,表示倍数因子)。不可误解的是,与质量分数不同的是,所有组分的质量份之和并不受限于100份之限制。

“和/或”用于表示所说明的情况的一者或两者均可能发生,例如,A和/或B包括(A和B)和(A或B);

此外,本发明要素或组分前的不定冠词“一种”和“一个”对要素或组分的数量要求(即出现次数)无限制性。因此“一个”或“一种”应被解读为包括一个或至少一个,并且单数形式的要素或组分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所述数量明显旨指单数形式。

本发明的水性油漆门,包括门基材以及涂覆于所述门基材表面的水性油漆层,所述水性油漆层是由水性油漆固化而得;所述水性油漆的原料按照质量份包含55~70份聚合物乳液、10~16份竹炭粉、14~22份椰维炭粉和2~4份碳化硅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具体地,水性油漆原料中,按照质量份,聚合物乳液可为55份、56.5份、60份、62份、63份、65份、68份、69份或70份等;竹炭粉可为10份、11份、13份、14份、15份、15.5份或16份等;椰维炭粉的质量份可以为14份、15份、18份、20份、21份、21.5份或22份等;碳化硅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可为2份、2.2份、2.5份、3份、3.5份或4份等。

上述聚合物乳液聚合物乳液是指以有机高聚物为乳胶粒子的乳液。作为本发明的聚合物乳液可以列举出纯丙乳液、苯丙乳液、硅丙乳液、聚氨酯乳液、PUA乳液、聚酰胺乳液、环氧乳液、氟碳乳液及其任意组合。

上述纯丙乳液是以丙烯酸聚合物为乳胶粒子,丙烯酸聚合物是指分子结构主链中含有聚乙烯链段且连接主链的侧链含有羧酸或羧酸酯基团。丙烯酸聚合物的单体为无取代或烷烃基取代的丙烯酸酯,例如丙烯酸、丙烯酸酯乙酯、丙烯酸酯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等。

苯丙乳液是指苯乙烯和丙烯酸酯单体经乳液共聚而得,此处丙烯酸酯单体有丙烯酸、丙烯酸酯乙酯、丙烯酸酯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等。

硅丙乳液是指以有机硅改性丙烯酸聚合物为乳胶粒子,即以有机硅单体和丙烯酸单体共聚而成的,这里有机硅单体有六甲基环三硅氧烷、八甲基环四硅氧烷、二甲基硅油、乙烯基硅氧烷(如乙烯基硅油、乙烯基三甲氧基硅氧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等)。

聚氨酯乳液是以聚氨酯聚合物为乳胶粒子的乳液,聚氨酯聚合物是指含有—NHCO—重复结构单元,是以异氰酸酯单体和多元醇缩聚而成。异氰酸酯有IPDI、2,4-甲苯二异氰酸酯、2,6-甲苯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等,多元醇有聚酯多元醇、聚醚多元醇。这里,聚醚多元醇是主链含有醚键(—R—O—R—),端基或侧基含有大于2个羟基(—OH)的低聚物。聚酯多元醇是由有机二元羧酸(酸酐或酯)与多元醇(包括二元醇)缩合(或酯交换)或由内酯与多元醇聚合而成,二元酸有苯二甲酸或苯二甲酸酐或其酯、己二酸、卤代苯二甲酸等,多元醇有乙二醇、丙二醇、一缩二乙二醇、三羟甲基丙烷、季戊四醇、1,4-丁二醇等。

PUA乳液是指丙烯酸改性聚氨酯乳液,即以丙烯酸单体和PU预聚合物(低聚物)缩聚而成。纯PA乳液存在耐磨性、耐水性和耐化学品性差的缺陷,单一的PU乳液也存在一些不足,如稳定性、白增稠性和膜的保光性差,固含量高。PUA复合乳液兼备了二者的优点,具有耐磨、耐腐蚀和光亮,柔软有弹性,耐水性和机械力学性能好,耐候性佳等特性。PUA乳液的合成可采用习知的方法,如期刊文献“以聚氨酯为乳化剂的PUA乳液合成及表征,谢丽峰等,四川大学纺织研究所”。

聚酰胺乳液即PA树脂乳液,其制备方法可参照习知的方法,如期刊文献“水分散型聚酰胺树脂乳液的合成及性能表,丁海阳,林产化学与工业等”,具体方法为:采用环氧丙烯酸单酯(EAAME)对端羧基聚酰胺树脂(CTPA)进行改性,进而与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极性单体进行自由基接枝聚合,中和成盐,制备了水分散型聚酰胺树脂乳液(WPAE)。通过考察目标产物黏度、吸水率、粒径、机械稳定性、表面张力研究了多个因素对WPAE性能的影响,并通过IR对各中间体及目标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固含量为20%,油酸二聚酸(ODA)和乙二胺(EDA)的物质的量比1.2∶1,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和CTPA质量比为2∶1时,制备的WPAE黏度14.3mPa.s(25℃),吸水率60.9%,粒径12.291μm,表面张力43.6MN/m。

环氧乳液是以环氧树脂为乳胶粒子的乳液。环氧乳液可采用多官能团酚醛环氧树脂与二乙醇胺加成反应。其合成方法可采用习知的方法,如以OP-10、SP-6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混合体系为复合乳化剂,乳化温度80℃、乳化时间60min、水的滴加量200ml,采用乳化剂在油中即转相乳化法乳化E-51环氧树脂的工艺条件最佳,此时乳液粒度为44.24μm。

基于赋予门以较好的耐污性,上述聚合物乳液可优选为氟碳乳液。氟碳乳液是以氟碳树脂为乳胶的乳液。此处,氟碳树脂是指分子结构中包含F-C键的高分子聚合物。本发明中,氟碳树脂因含有碳碳键和碳氟键,其分子结构较为紧凑,没有剩余的与其他物质结合或反应的能量,所形成的固化物表面能较小。液体在氟碳树脂固化物表面通常具有较大的接触角(大于90度),而不浸润;固体在氟碳树脂固化物表面不易与其吸附,因此,氟碳树脂在润滑油添加剂中起着较好的清洁作用。

氟碳树脂的种类不做特别限定,可以为本领域较为公知的FEVE氟碳树脂,此处FEVE即氟乙烯-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但为了提供一种具有较小表面能的氟碳树脂以进一步提高本发明润滑油添加剂的清洁效果,优选为有机硅改性氟碳树脂。这里有机硅改性氟碳树脂是指采用有机硅单体与氟碳树脂单体共聚合所得到。有机硅改性氟碳树脂可采用本领域公知的有机硅改性方式来进行,有机硅单体可为常见的有机硅单体,如KH-550、KH-560等。可列举出一种现有的有机硅改性氟碳树脂的制备方法,例如可参照期刊文献“氟碳树脂的合成及有机硅改性,周晓东等,合成树脂及塑料,2004年21(3)”,具体为:在四口反应瓶中加人计量的溶剂MIBK及1/4质量的引发剂AIBN(用量占总量的0.5%),升温到75~80℃。将上述步骤制备的含全氟基团的氟碳单体(用量占总量的5~20%与MMA、EA、BA[w(MMA):w(EA):w(BA)为22.7:22.3:15.0]和3/4质量的引发剂,混合溶解后缓慢滴加人四口烧瓶中(约2h滴完),于((80士2)℃保温反应4h,制得目标产品—氟碳树脂共聚物。当氟碳单体质量分数为5%时,加人KH-570,制得一系列有机硅改性氟碳树脂共聚物。

基于为了获得较好的对甲醛的吸收效果,本发明以椰维炭粉和竹炭粉复配,以发挥二者的协同作用。椰维炭粉是以椰壳为原料,经高温活化、碳化处理,同时负载光触媒、碳纤维而成的一种新型活性炭。椰维炭粉的粒径没有特别的限定,但基于分散之效果,其粒度可以100~300目为宜。

竹炭粉是以竹为原料,经近千度高温烧制而成的一种炭。竹炭粉的粒径没有特别的限定,但基于分散之效果,其粒度可以100~300目为宜。

作为本发明的碳化硅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其能赋予水性油漆层以较好的耐磨性。此处碳化硅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是指将碳化硅纤维与陶瓷材料复合形成的复合材料。相比于,碳化硅纤维,碳化硅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耐磨损性;相比于陶瓷材料,碳化硅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不易断裂,拉伸性能更好。本发明中将碳化硅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加入基础油中,不仅使得抗磨性较好,而且不易断裂。

碳化硅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可采用本领域公知的材料,或者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熟知的方法来制备,例如可由碳化硅纤维同陶瓷基材料(微米或亚微米的粉末)混合后一并烧结,或者将分散有陶瓷基材料的分散液浸渍碳化硅纤维等。

碳化硅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可列举出碳化硅纤维增强氮化硅复合材料、碳化硅纤维增强氧化铝复合材料、碳化硅增强硅铝氧氮聚合物复合材料以及其任意组合等的具体实例。这些碳化硅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可以参照现有技术来实施,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不依赖于碳化硅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特殊性。

碳化硅纤维增强氮化硅复合材料是以碳化硅纤维和碳化硅为原料所制成。可参照法国专利FR7632221,具体为:制备的SiC纤维经烘干并含有0.01%(质量分数)的自由碳,它分散到纤维同基体的接触表面,通过其同基体的粘附,使纤维同基体固结。SiC纤维的含量在10%~70%(体积分数),低于10%的含量,陶瓷材料得不到足够的增强;高于70%的含量,陶瓷就丧失了其本身的性能。基体材料是市场上可以买到的,重要的应是极细的粉末,平均颗粒直径小于100μm。采用一种含有有机硅化合物的粘合剂对基体和纤维粘结,加热时有机硅化合物转变成SiC。基体和纤维用常规方法混合。热压条件:压力为5~500MPa,温度为1000~2000℃。基体的密度通过将其浸入到一种热的、低粘度的有机硅化合物溶液中至少一次而得到提高,溶液的温度低于450℃,并且是在有压力的情况下浸入溶液中,接着进行800~1400℃温度处理。具体配比是(质量分数):基体粉末包含75%氮化硅粉末(<440μm)、10%氧化镁和5%聚碳硅烷粉末;SiC纤维含量为10%,长40mm,按要求的方向排列。然后以35MPa压制成要求的尺寸。在以150℃/h的升温速率把温度升高到1700℃之后,保温5h。

碳化硅纤维增强氧化铝复合材料是以碳化硅纤维和氧化铝为原料所制成。可参照欧洲专利EU0208910,具体为:将50~60%SiC纤维增强的陶瓷基复合材料,纤维的直径为0.2~5μm,长径比为10~50,基体含有30~80%(质量分数)氧化铝,其平均直径为0.1~1μm。添加7~40%氧化错增韧,采用钙、镁或忆的氧化物作为烧结助剂,添加量为0.5~7%,进行烧结。烧结的温度可为1000~1400℃,另外还可以添加一定量过渡金属的碳化物或氮化物。

碳化硅增强硅铝氧氮聚合物复合材料是以硅铝氧氮(分子式为Si3.5Al2.5O2.2N5.5)为陶瓷基体和碳化硅纤维为原料所制成。可参照欧洲专利EU0214034,具体为:用作致密化的添加剂,可以采用氧化钙、氧化镁、氧化忆等,添加量约为7%(质量分数),纤维的含量不应超过4000(质量分数)。通过采用较短的纤维,用一般的方法就可以将其很好地分散到基体粉末中。因为粉末的颗粒很小,故在热压过程中,纤维不至于受到损伤,仍能保持原有的性能。这些组分的混合物在高速旋转(15000rpm)的分散器中搅拌,加入如酒精之类的极性溶剂和象热塑性树脂之类的分散剂,其后,将悬浮体在真空条件下过滤,并使其干燥。烧结时,开始将温度快速升高到1250℃,然后将压力增加到40MPa,温度增加到1600℃。

当然碳化硅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除了上述所列举的三种,还可为其它,例如可参照美国专利US3833389,具体为:由碳化硅纤维和氮化铝和(或)氮化硅,镧、铈、钪、钇的氧化物和(或)钇铝拓榴石(Y3A13O12),氮化硼和(或)碳以及SiC组成。其中氧化钇可以用在烧结温度下能生成氧化钇的羰基钇或氢氧化钇代替。烧结的温度若是氮化硅则可为1000~2000℃,若为氮化硅,则为1300~1900℃。

本发明不对制备碳化硅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碳化硅纤维的用量不做特别限定,参考性地,碳化硅纤维为1~20%,以原料总质量为100%计。例如碳化硅的质量为1%、1.5%、5%、10%、11%、15%、18%或20%。碳化硅纤维的用量过多,则复合材料的耐磨性不够;碳化硅纤维的用量过少,则复合材料的容易断裂而韧性不够。

碳化硅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中,碳化硅纤维的直径也没有特别严苛的限定,但可以为0.5~50μm。

本发明水性油漆的原料中还包含助剂。助剂可列举出消泡剂、增稠剂、分散剂、防霉剂、防腐剂、抗菌剂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具体实例。

上述消泡剂可以降低表面张力,抑制泡沫产生或消除已产生泡沫的助剂,其可采用本领域公知的,如乳化硅油、高碳醇脂肪酸酯复合物、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季戊四醇醚、聚氧乙烯聚氧丙醇胺醚、聚氧丙烯甘油醚和聚氧丙烯聚氧乙烯甘油醚、聚二甲基硅氧烷等。

上述分散剂是指能提高和改善固体或液体物料分散性能的助剂。分散剂可采用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有脂肪酸类、脂肪族酰胺类和酯类,例如硬脂酰胺、乙烯基双硬脂酰胺,、硬脂酸单甘油酯(GMS)、三硬脂酸甘油酯(HTG),还有石蜡类,例如液体石蜡、微晶石蜡,还有金属皂类,例如硬脂酸钡、硬脂酸锌(ZnSt)、硬脂酸钙(CaSt)、硬脂酸镉(CdSt)、硬脂酸镁(MgSt)、硬脂酸铜(CuSt)等,还有低分子蜡类,例如均聚物、氧化均聚物、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低分子离聚物等五大类。

上述增稠剂是指用于增加黏度的助剂,可采用公知的一些,如(1)无机增稠剂(气相法白炭黑、钠基膨润土、有机膨润土、硅藻土、凹凸棒石土、分子筛、硅凝胶);(2)纤维素醚(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乙基纤维素)。(3)天然高分子及其衍生物(淀粉、明胶、海藻酸钠、干酪素、瓜尔胶、甲壳胺、阿拉伯树胶、黄原胶、大豆蛋白胶、天然橡胶、羊毛脂、琼脂)。(4)合成高分子(聚丙烯酰胺、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聚氧化乙烯、改性石蜡树脂、卡波树脂、聚丙烯酸、聚丙烯酸酯共聚乳液、顺丁橡胶、丁苯橡胶、聚氨酯、改性聚脲、低分子聚乙烯蜡)。(5)络合型有机金属化合物(氨基醇络合型钛酸酯)。

上述,防霉剂是指对霉菌具有杀灭或抑制作用,防止应用对象霉变的制剂。可列举出胺基甲酸-1-氯-苯并咪唑-2-甲基酸和N-(3,4二氯苯基)-N,N一二甲基脲的混合物。

上述,防腐剂是指用于以延迟微生物生长或化学变化引起的腐败的助剂。涂料防腐剂N-369(淄博华诺水处理技术有限公司所成产的)、乳胶漆防腐剂DL702、Kathon LXE等高效的防腐剂,当然还可为其它的。

为了赋予颜色,本发明中水性油漆的原料按照质量份还可包含0.5~4份色浆。此处,色浆是指由颜料或颜料和填充料分散在漆料内而成的半制品,可以有油性色浆(即溶剂为有机物等非水溶剂)和水性色浆。基于环保之考虑,优选为水性色浆。水性色浆其染色作用为颜料。此处颜料可为碳黑颜料、氧化铁黄颜料、氧化铁红颜料、氧化铁橙颜料和有机颜料以及其任意组合的具体实例。

为了提高固体组分于聚合物乳液中的稳定性,水性油漆的原料还可包含2~6份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可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或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是指阴离子中带有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的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即可以为脂肪酸盐,如硬脂酸钠、硬脂酸钙、硬脂酸镁等;或者可为硫酸盐,如十二烷基硫酸钠、十六醇硫酸钠等;或者可为磺酸盐,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二己基琥珀酸磺酸钠、二辛基磺化琥珀酸钠等;或者可为胆盐,如甘胆酸钠、牛胆磺酸钠等。本发明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优选为十二烷基硫酸钠。

高分子型表面活性剂,是指那些分子量在数千(5000)以上,并具有表面活性功能的高分子化合物。本发明所述高分子型表面活性剂可以为阴离子型,如以羧甲基纤维素、羧甲基丙烯酸钠、羧基改性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酸钠为代表的羧酸盐型,以缩合萘磺酸、聚苯乙烯磺酸盐、木质素磺酸盐为代表的磺酸盐类,以缩合烷基苯醚硫酸酯为代表的硫酸酯类,硫酸酯类等;或者可以为阳离子型,如以氨基烷基丙烯酸酯共聚物、改性聚乙烯为代表的胺类,以聚1-十二烷基-4-乙烯吡啶溴化物[聚皂(Polysoap)]、聚-4-乙烯溴化十二烷基吡啶、聚乙烯苯甲基三甲铵盐为代表的季铵盐类;或者可以是两性离子,如氨基酸类聚合物;或者可以为非离子型,如甜菜碱类,以羟乙基纤维素、聚乙烯醇为代表的多元醇,聚丙烯酰胺、聚乙烯吡咯烷酮、聚氧乙烯聚氧丙烯二醇醚、聚氧乙烯缩合烷基苯醚等其它。优选为聚丙烯酸钠。

水性油漆的原料按照质量份还包含0.1~1份偶联剂,以提高固体组分与聚合物乳液的分子相容性。偶联剂可以为硅氧烷偶联剂、钛酸酯偶联剂、铝酸酯偶联剂、钛铝酸酯偶联剂、硼酸酯偶联剂等。

此处,偶联剂的作用是用来对导热粉体和填料的表面改性,以增强其与有机硅聚合物的相容性,从而利于导热粉体和填料在有机硅聚合物的分散,避免这些粉体的团聚。偶联剂可以硅氧烷偶联剂、铝酸酯偶联剂、钛酸酯偶联剂等。

硅氧烷偶联剂是指具有结构的物质,这里R为可水解基团,具体为卤素、烷氧基或乙酰胺基,R'为含有双键的烃基,具体为乙烯基、甲基丙烯酰氧基或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可列举出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等。

铝酸酯偶联剂是指具有结构的(C3H7O)x·Al(OCOR)m·(OCOR1)n·(OAB)y,R、R1可为烃基等。铝酸酯偶联剂可列举出SG-Al821(二硬脂酰氧异丙基铝酸酯)、DL-411、DL-411AF、DL-411D、DL-411DF、铝酸酯ASA的具体实例。

钛酸酯偶联剂是指ROO(4-n)Ti(OX-R'Y)n(这里,n=2、3)表示;其中RO-是可水解的短链烷氧基,能与无机物表面羟基起反应,从而达到化学偶联的目的;OX-可以是羧基、烷氧基、磺酸基、磷基等。钛酸酯偶联剂可以为KR-TTS,其化学名为异丙基三(异硬脂肪酞基)钛酸醋;或者钛酸酯偶联剂TMC-10,其化学名为异丙基三(二辛基磷酸酰氧基)钛酸酯;或者为钛酸酯偶联剂TMC-101,其化学名为异丙基二油酸酰氧基(二辛基磷酸酰氧基)钛酸酯等。

至于水性油漆固化的温度和时间可根据实际做常规选择。

以上未述及之处适用于现有技术。

实施例1

步骤一、配料水性油漆的原料:55份氟碳乳液、10份竹炭粉(平均粒度为100目)、14份椰维炭粉(平均粒度为100目)、2份碳化硅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0.5份色浆、2份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聚氧丙烯二醇醚)、0.1份硅烷偶联剂。

步骤二、将上述各原料混合,并不断搅拌,静置稳定后,得到水性油漆。

步骤三、将水性油漆采用刷涂、辊涂或喷涂于门基材的表面,自然充分干燥(为了干燥更快,可采用热风烘干),得到水性油漆门。

实施例2

步骤一、配料水性油漆的原料:70份硅丙乳液、16份竹炭粉(平均粒度为300目)、22份椰维炭粉(平均粒度为300目)、4份碳化硅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4份色浆、6份表面活性剂、1份硅烷偶联剂。

步骤二、将上述各原料混合,并不断搅拌,静置稳定后,得到水性油漆。

步骤三、将水性油漆采用刷涂、辊涂或喷涂于门基材的表面,自然充分干燥(为了干燥更快,可采用热风烘干),得到水性油漆门。

实施例3

步骤一、配料水性油漆的原料:70份氟碳乳液、10份竹炭粉(平均粒度为300目)、22份椰维炭粉(平均粒度为300目)、2份碳化硅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0.5份色浆、2份表面活性剂(聚1-十二烷基-4-乙烯吡啶溴化物)、0.1份硅烷偶联剂。

步骤二、将上述各原料混合,并不断搅拌,静置稳定后,得到水性油漆。

步骤三、将水性油漆采用刷涂、辊涂或喷涂于门基材的表面,自然充分干燥(为了干燥更快,可采用热风烘干),得到水性油漆门。

实施例4

步骤一、配料水性油漆的原料:58份PUA乳液、13份竹炭粉(平均粒度为100目)、18份椰维炭粉(平均粒度为100目)、2份碳化硅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4份色浆、4份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聚氧丙烯二醇醚)、0.5份硅烷偶联剂。

步骤二、将上述各原料混合,并不断搅拌,静置稳定后,得到水性油漆。

步骤三、将水性油漆采用刷涂、辊涂或喷涂于门基材的表面,自然充分干燥(为了干燥更快,可采用热风烘干),得到水性油漆门。

实施例5

步骤一、配料水性油漆的原料:58份氟碳乳液、13份竹炭粉(平均粒度为200目)、18份椰维炭粉(平均粒度为200目)、3份碳化硅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0.5份色浆、2份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聚氧丙烯二醇醚)、0.5份偶联剂。

步骤二、将上述各原料混合,并不断搅拌,静置稳定后,得到水性油漆。

步骤三、将水性油漆采用刷涂、辊涂或喷涂于门基材的表面,自然充分干燥(为了干燥更快,可采用热风烘干),得到水性油漆门。

由于本发明中所涉及的各工艺参数的数值范围在上述实施例中不可能全部体现,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完全可以想象到只要落入上述该数值范围内的任何数值均可实施本发明,当然也包括若干项数值范围内具体值的任意组合。此处,出于篇幅的考虑,省略了给出某一项或多项数值范围内具体值的实施例,此不应当视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公开不充分。

申请人声明,本发明通过上述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详细工艺设备和工艺流程,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详细工艺设备和工艺流程,即不意味着本发明必须依赖上述详细工艺设备和工艺流程才能实施。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对本发明的任何改进,对本发明产品各原料的等效替换及辅助成分的添加、具体方式选择等,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