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近红外固化聚氨酯丙烯酸酯胶黏剂

文档序号:24659612发布日期:2021-04-13 22:52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一种近红外固化聚氨酯丙烯酸酯胶黏剂

1.本发明涉及一种近红外固化聚氨酯丙烯酸酯胶黏剂,属于胶黏剂领域。


背景技术:

2.光固化技术具有固化快速,节能,绿色等优点,光固化胶黏剂广泛的应用于医疗卫生、电子组件及日常生活中。但是紫外光固化深度有限并且很难固化有色体系,目前对于片保密、集成电路晶片封合、ic包封、电子线路的补强等领域往往需要用到有色胶黏剂,但是紫外光固化无法满足需求。
3.聚氨酯丙烯酸酯常作为胶黏剂主体树脂,但是其在近红外体系中会增加体系粘度,从而影响胶黏剂相关性能,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低黏度、能快速固化的有色胶黏剂。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近红外固化聚氨酯丙烯酸酯胶黏剂,所述组分包括:
[0005][0006]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制备方法为:
[0007]
s1在0

5℃下,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与二乙醇胺在n,n

二甲基乙酰胺溶液中反应2h,再升温至40

50℃,滴加nco含量至4

6%时,加入胺基硅油封端,得到羟基封端的超支化聚氨酯;
[0008]
s2在50

60℃下,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与n,n

二甲基乙酰胺溶液中,缓慢滴加聚乙二醇200和n,n

二甲基乙酰胺溶液,当nco值达到50%后,降温至35

40℃后,缓慢滴加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和对羟基苯甲醚、丙烯酸羟乙酯和n,n

二甲基乙酰胺混合溶液,当nco值为 25%时停止反应,得到预聚体;
[0009]
s3在40

50℃下,加入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和对羟基苯甲醚,将预聚体缓慢滴加入羟基封端的超支化聚氨酯中,滴完后升温反应,检测nco值,直至nco值不变后加入过量二正丁胺进行封端得到粗产物;
[0010]
s4粗产物经过纯化后得到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
[0011]
所述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具有高的官能度,黏度低,固化收缩小等优点。
[0012]
通过对nco的控制,合成特殊官能度的超支化结构,使得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内部具有空腔结构,同时外部含有大量的官能团,并且分子无缠结、非结晶等特点,使其具有粘度低、溶解性高和流动性好等优异性能,与聚氨酯丙烯酸酯混合使用,可以降低树脂配方
的黏度,提高固化速度及减少体积收缩。
[0013]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制备方法为:
[0014]
s1将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和等质量n,n

二甲基乙酰胺溶液混合,待溶液冷却至0℃时,缓慢滴加质量比1:1的二乙醇胺和n,n

二甲基乙酰胺溶液,滴完后在0℃条件下反应2h;缓慢升温至50℃,每隔20min对其进行nco含量测定,当测定的nco含量达到4

6%时,加入胺基硅油,最后用无水乙醚进行沉降分离、真空干燥后得到端羟基为2的超支化聚氨酯;
[0015]
s2在60℃,氮气条件下,加入质量比1:1的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和n,n

二甲基乙酰胺溶液,缓慢滴加质量比1:1的聚乙二醇200和n,n

二甲基乙酰胺溶液,当nco值达50%后,降温至35℃后,缓慢滴加溶有质量比1:1:1:1的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和对羟基苯甲醚、丙烯酸羟乙酯和n,n

二甲基乙酰胺混合溶液,每隔20min对其进行nco含量测定,当达到25%时停止反应,得到预聚体;
[0016]
s3在40℃下,加入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和对羟基苯甲醚,将预聚体缓慢滴加入等羟基摩尔质量的羟基封端的超支化聚氨酯中,滴完后升温反应,每隔20min对其进行nco含量测定,直至nco值不变后加入过量二正丁胺进行封端得到粗产物;
[0017]
s4粗产物通过无水乙醚沉淀,再用丙酮洗涤、过滤,最后真空干燥后即得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
[0018]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光引发剂包括2,4,6

三甲基苯甲酰二苯基氧化膦、1

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2,4,6

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膦酸乙酯、双2,6

二氟
‑3‑
吡咯苯基二茂钛、苯基双(2,4,6
‑ꢀ
三甲基苯甲酰基)氧化膦、2

异丙基硫杂蒽酮、2

羟基
‑2‑
甲基
‑1‑
苯基丙酮、2

甲基
‑2‑
(4

吗啉基苯基)
‑1‑
[4

(甲硫基)苯基]
‑1‑
丙酮、1,7,7'

三甲基

双环(2,2,1)庚烷

1,3

二酮中的至少一种。
[0019]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转换纳米粒子包括nayf4、bayf5、nagdf4、liyf4、naybf4、 na3scf6、yf3、gdof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为β

nayf4:18%yb,0.5%tm。
[0020]
上转换材料可以吸收近红外光,进而发射出紫外光及可见光,在树脂内部形成内部光源,激发光引发剂分解产生自由基,引发胶黏剂固化。
[0021]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活性稀释剂包括二缩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1、 6

己二醇二丙烯酸酯、二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0022]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体系中还可以添加有颜料。
[0023]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颜料包括炭黑、铁红、铁黄、铬绿、铁蓝、甲苯胺紫中至少一种,添加量为0.1

2wt%。
[0024]
紫外光的穿透性差,对于有色胶黏剂及固化厚度较大的胶黏剂,无法实现固化,近红外光由于高的穿透深度,可以透过有色体系及厚度大的介质,内部的上转换材料激发出的紫外光可以实现胶黏剂固化。
[0025]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近红外固化聚氨酯丙烯酸酯胶黏剂的应用,将所述近红外固化聚氨酯丙烯酸酯胶黏剂涂覆于基材上,在近红外光下照射固化。
[0026]
有益效果
[0027]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近红外固化聚氨酯丙烯酸酯胶黏剂,具有固化深度高等优点;该体系还具有黏度低的优点,将合成的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加入到配方中可以降低黏
度,提高固化速度同时树脂体系相容性好;并且该技术能够实现有色体系固化。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
[0029]
实施例1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制备
[0030]
s1将55.55g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和55.55gn,n

二甲基乙酰胺溶液混合,待溶液冷却至 0℃时,缓慢滴加26.28g二乙醇胺和26.28gn,n

二甲基乙酰胺溶液,滴完后在0℃条件下反应2h;缓慢升温至50℃,每隔20min对其进行nco含量测定,当测定的nco含量与6%理论值接近时,加入过量胺基硅油,最后用无水乙醚进行沉降分离、真空干燥后得到端羟基为 2的超支化聚氨酯。通过乙酸酐—吡啶法滴定测定的羟值。
[0031]
s2在60℃,氮气条件下,加入55.55g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和55.55gn,n

二甲基乙酰胺溶液,缓慢滴加25g聚乙二醇200和25gn,n

二甲基乙酰胺溶液,当nco值达到50%理论值后,降温至35℃后,缓慢滴加溶有18.87g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和18.87g对羟基苯甲醚、18.87g 丙烯酸羟乙酯和18.87gn,n

二甲基乙酰胺混合溶液,每隔20min对其进行nco含量测定,当达到25%理论值时停止反应,得到预聚体;
[0032]
s3在40℃下,在30g羟基封端的超支化聚氨酯(羟基摩尔为0.28mol)中加入30g的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和30g对羟基苯甲醚,缓慢滴加77.06g预聚体(异氰酸基摩尔为0.28mol),滴完后升温至70℃反应,每隔20min对其进行nco含量测定,直至nco值不变后加入过量二正丁胺进行封端得到粗产物;
[0033]
s4粗产物通过无水乙醚沉淀,再用丙酮洗涤、过滤,最后真空干燥后即得到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
[0034]
实施例2近红外固化聚氨酯丙烯酸酯胶黏剂
[0035]
根据表1的物质含量配制在无光条件下混合均匀,得到胶黏剂

1。
[0036]
表1胶黏剂

1配方
[0037][0038]
将胶黏剂

1涂覆在有机塑料片上,盖上另一片有机塑料片,控制厚度在2mm,置于近红外光下辐照。
[0039]
实施例3近红外固化聚氨酯丙烯酸酯胶黏剂
[0040]
根据表2的物质含量配制在无光条件下混合均匀,得到胶黏剂

2。
[0041]
表2胶黏剂

2配方
[0042]
物质含量聚氨酯丙烯酸酯50wt%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30wt%
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10wt%irgacure

784(双2,6

二氟
‑3‑
吡咯苯基二茂钛)3wt%β

nayf4:18%yb,0.5%tm6wt%炭黑1wt%
[0043]
将胶黏剂

1涂覆在有机塑料片上,盖上另一片有机塑料片,控制厚度在2mm,置于近红外光下辐照。
[0044]
实施例4性能测试
[0045]
黏度测试:采用美国ta仪器公司的流变仪,discovery dhr

2,测试时使用一次性平行板。样品间隙设置为50μm,温度达到35℃,稳定1min后测试,剪切速率为10s

1。
[0046]
储存稳定性测试:将涂料放置于60℃恒温烘箱中,根据涂料黏度变化测试稳定性。
[0047]
剪切强度测试:根据国标gb7124—86胶粘剂拉伸剪切强度测定方法。
[0048]
表3胶黏剂性能测试结果
[0049][0050][0051]
由表中可以看出,胶黏剂的黏度较低,具有良好的储存稳定性,在近红外光照下固化速度快,并且对于基材的粘结性能优异,加入染料后,依然具有较快的固化速度及粘结强度。
[0052]
本发明的胶黏剂具有粘度低,具有良好的储存稳定性,与紫外光固化胶黏剂相比,穿透力大,固化深度大,适用于多种基材,同时可以实现有色体系固化,并且胶黏剂固化后粘结强度高。
[0053]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未违背本发明涉及原则所做的均等变化、简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