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车轮子之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28425阅读:33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婴儿车轮子之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婴儿车轮子之固定结构,用于固定轮心轴、轮子与帽扣。
现有的婴儿车结构,至少包含了车架及轮子等部分,车架由复数支管架所组成,并具有提供乘客(指婴幼儿)乘坐的椅座,为了便于收藏,车架通常系可以折叠的;而轮子设置于车架下,以便于车架的运动。
以轮子与车架之匹配关系而言,通常是在车架下固定一轮心轴(此轮心轴不与车架产生相对运动),将轮子以可旋转之方式枢接于轮心轴上,再以一帽扣套置于轮心轴上,使轮子不致由轮心轴上掉出,而提供车架藉由轮子与地面接触,以便于推行运动;而目前可见的一种轮子固定装置之帽扣不与轮心轴相对运动之结构,见参考申请号第88214490号新型专利,其在轮心轴之卡合沟上设置一定位部,而帽扣上设有剖沟,当帽扣套入于轮心轴之卡合沟时,藉由剖沟与定位部相配合卡掣,可使轮子于旋转时,帽扣与轮心轴之间不致产生相对运动,使其不会互相产生摩擦,以确保轮子配置于轮心轴之关系,而该技术手段虽可达到使帽扣得以不与轮心轴产生相对运动的目的,但于轮子装置后,欲套上帽扣,却会因为使帽扣能成功的套入轮心轴,故需刻意将帽扣上之剖沟与轮心轴之定位部相对应,但因定位部是设置于轮心轴内部之卡合沟上,不易看到,而使帽扣上之剖沟不易对应到轮心轴之定位部,增加帽扣装置的不便,若帽扣没有正确的装设于轮心轴上,却误以为已装设完成,则该帽扣即形同虚设,当轮子于地上转动时,帽扣则更容易松脱而使轮子而自轮轴脱落,届时势必给婴幼儿的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此一问题特别值得重视。
本实用新型主要的目的即是要提供一种婴儿车轮子之固定结构,主要针对传统帽扣无法固定于轮轴上的问题加以改良,而提出一种帽扣与轮轴不会产生相对运动的轮子固定结构,使车架上的轮子不致由轮轴脱落,确保乘坐在婴儿车上婴幼儿的安全。
本实用新型之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婴儿车轮子之固定结构,特别是一种可以确保车架上的轮子不致由轮轴脱落的结构,且使帽扣能更为简便的与轮心轴套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婴儿车轮子固定之结构,至少包含有一车架、轮座、轮心轴、轮子以及帽扣等构件,其中该轮座设置于车架之下方位置,轮心轴可贯穿手其中,轮子则装设于轮座之外侧边,并藉由帽扣予以定位,限制轮子向外侧滑动;其中该帽扣由弹性塑料材质一体成型,且至少包含一个卡掣环,该卡掣环具有至少一个剖沟;另轮轴之末端至少有一卡合沟,藉由该卡掣环与卡合构之配合而限制轮子向外侧滑动,其特征在于该轮轴之末端至少包含一个内凹槽,而该帽扣之内侧部设置有与内凹槽相配合,使帽扣不致与轮心轴产生相对运动的卡掣凸块,该卡掣凸块的数量与内凹槽的个数相应。所述的内凹槽设置于轮轴末侧端面至卡合沟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婴儿车轮子固定之结构,由轮轴与帽扣组成,该帽扣由弹性塑料材质一体成型,且至少包含一个卡掣环,而该卡掣环至少有一个剖沟,藉由该卡掣环与卡合沟之配合而限制轮子向外侧滑动,其特征在于该轮轴之末端至少包含一卡合沟以及一顶掣平面;该帽扣之末端面设置有与轮轴末端之顶掣平面形状相配合,使帽扣不致与轮心轴产生相对运动的顶边。所述的顶掣平面设置于轮轴末侧端面至卡合沟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公开之婴儿车轮子之固定结构,其因帽扣不会与轮心轴产生相对运动,因此帽扣不会与轮心轴摩擦而损坏,确保轮子被限制在轮心轴上,保护乘坐在婴儿车上婴幼儿的安全,且在装设帽扣时,内凹槽设于轮心轴端部之轴顶,位于视线可及之处,增加安装帽扣的简便性,使帽扣得以更正确、更轻易的与轮心轴套设固接。
以下结合附图
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第1图,为本实用新型之结构分解示意图;第2图,为本实用新型之轮心轴结构示意图;第3图,为本实用新型之帽扣结构示意图;第4图,为本实用新型之结构剖面分解示意图;第5图,为本实用新型之结构剖面组合示意图;第6A、6B、6C图,为本实用新型之另一实施例图;第7A、7B图,亦为本实用新型之另一实施例图。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公开之婴儿车轮子之固定结构,其中的婴儿车至少包括有车架及复数个轮子,车架由复数支管架所组成,车架至少设置有一供乘客(指婴幼儿)乘坐的座椅,车架并可设计为可折叠式,由于婴儿车之结构已相当普遍不再多作赘述,以下说明及附图仅就车架及一轮子的组配关系做说明请参阅「第1图」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婴儿车轮子之固定结构,至少包含有一车架10、轮座20、轮心轴30、轮子40以及帽扣50等构件所构成。
其中轮座20配置于车架10的下方位置,在轮座20上具有一贯穿的通孔201,轮心轴30由通孔201穿入而固定于轮座20上。
请参阅「第2图」所示,轮心轴30系为一实心的金属杆体,在轮心轴30的一端具有一卡合沟301,而于轮心轴30之端部则形成一轴顶305,其上具有内凹槽304,且该轴顶305顶部具有导斜面302。
请参阅「第3图」所示,帽扣50系由具有弹性之塑料材质所制成一帽状,帽扣50至少具有一卡掣环501,卡掣环501环面上具有三道等分的剖沟5011、5012、5013,而形成三片爪片5014、5015、5016,三片爪片5014、5015、5016内并形成有扣部5017;三片爪片5014、5015、5016可向外扩张,而该剖沟只要至少一剖沟,其至少形成一爪片,该帽扣同样即具向外扩张的张力,如此将帽扣50向轮心轴30的一端推进时,卡掣环501接触导斜面302,持续推进,爪片5014、5015、5016会因施力而向外扩张,续卡掣环501推进入卡合沟301,而扣部5017会抵持住卡合沟301,使帽扣50无法脱离于卡合沟301,并且,在帽扣50之爪片5014、5015、5016之内环面5018,设有相对于轮心轴30之内凹槽304之卡掣凸块5019,于装置帽扣50时,将卡掣凸块5019对应轮心轴30之轴顶305的内凹槽304推入,即可使帽扣50固定于卡合沟301上。
如「第4、5图」所示,依序将轮子40先套入于轮心轴30上,再将帽扣50套于轮心轴30之卡合沟301上,轮子40即可于轮心轴30上作旋转运动,而不致由轮心轴30脱落,而轮心轴之轴顶设有一内凹槽,于套设帽扣时可明显视及,并藉由帽扣50之爪片内部的内环面5018的卡掣凸块5019轻易地套置于轴顶305之内凹槽304,使帽扣50不只得以固定于轮心轴30上,且亦不会因惯性或因轮子40的带动而旋转,帽扣50与轮心轴30即不会产生相对之运动,如此即帽扣50不会因摩擦而被破坏,确保轮子40被限制在轮心轴30上。
本实用新型欲使帽扣与轮心轴不产生相对运动关系的第2个实施例则如「第6A、6B、6C图」所示,将轮心轴30之轴顶305的内凹槽304置换为一顶掣平面304’,而帽扣50之内环面5018上设置相对于轮心轴30之顶掣平面304’的顶边5019’,藉着顶掣平面304’与顶边5019’的相互卡掣,亦可达到使帽扣不会与轮心轴产相对运动的目的。
而于帽扣之另一实施例,请参阅「第7A、7B图」所示,帽扣亦由具有弹性之塑料材质所制成一帽状,具有扣部5017,而其具一缺口5025,使帽扣欲套入轮心轴时,同样具有向外扩张的张力,而帽扣之扣部5017则同样会抵持住轮心轴之卡合沟301,使帽扣无法脱离卡合沟,而于内环面亦具有卡掣凸块5019或顶边5019’等卡掣单元,与所对应的轮心轴之内凹槽304或顶掣平面304’等对应卡掣单元配合卡掣,从而达到使帽扣不会与轮心轴产相对运动的目的。图式符号说明10 车架 304 内凹槽20 轮座 304’顶掣平面201 通孔 305 轴顶30 轮心轴40 轮子301 卡合沟50 帽扣302 导斜面501 卡掣环303 定位部5011、5012、5013 剖沟5017扣部 5019 卡掣凸块5018内环面5019’ 顶边5025缺口唯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之范围;即凡一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为本实用新型之专利范围所涵盖。
权利要求1.一种婴儿车轮子固定之结构,至少包含有一车架、轮座、轮心轴、轮子以及帽扣等构件,其中该轮座设置于车架之下方位置,轮心轴可贯穿于其中,轮子则装设于轮座之外侧边,并藉由帽扣予以定位,限制轮子向外侧滑动;其中该帽扣由弹性塑料材质一体成型,且至少包含一个卡掣环,该卡掣环具有至少一个剖沟;另轮轴之末端至少有一卡合沟,藉由该卡掣环与卡合构之配合而限制轮子向外侧滑动,其特征在于该轮轴之末端至少包含一个内凹槽,而该帽扣之内侧部设置有与内凹槽相配合,使帽扣不致与轮心轴产生相对运动的卡掣凸块,该卡掣凸块的数量与内凹槽的个数相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婴儿车轮子固定之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内凹槽设置于轮轴末侧端面至卡合沟之间。
3.一种婴儿车轮子固定之结构,由轮轴与帽扣组成,该帽扣由弹性塑料材质一体成型,且至少包含一个卡掣环,而该卡掣环至少有一个剖沟,藉由该卡掣环与卡合沟之配合而限制轮子向外侧滑动,其特征在于该轮轴之末端至少包含一卡合沟以及一顶掣平面;该帽扣之末端面设置有与轮轴末端之顶掣平面形状相配合,使帽扣不致与轮心轴产生相对运动的顶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之婴儿车轮子固定之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顶掣平面设置于轮轴末侧端面至卡合沟之间。
专利摘要一种婴儿车轮子之固定结构,可以限制帽扣与轮心轴不产生相对运动:在轮心轴之轴顶上设有一内凹槽,并于帽扣上设有相应的卡掣凸块,当帽扣套入于轮心轴之卡合沟上时,轮心轴之轴顶的内凹槽与帽扣上之卡掣凸块相配合卡掣,当帽扣固定于卡合沟上,轮子旋转时,帽扣不致与轮心轴产生相对运动,避免帽扣与轮心轴产生摩擦,以确保轮子配置于轮心轴之关系。
文档编号B60B37/00GK2445949SQ0023960
公开日2001年9月5日 申请日期2000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00年9月27日
发明者郑光能 申请人:中山市隆成日用制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