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拆式婴儿车轮子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52985阅读:5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拆式婴儿车轮子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拆式婴儿车轮子结构,尤指一种轮子可更换的新结构。
婴儿车在目前有婴儿的家庭中,已为不可或缺物品,而近年来为提供使用者更为舒适、使用方便的婴儿车,婴儿车制造业者无不致力于婴儿车的改进设计,但因以往的婴儿车整个骨架及各构件间均是利用铆定方式组合成一体,因此在婴儿车出厂时,便须将婴儿车组设完成,但此种结构形式在目前运输途中即产生困扰,因婴儿车虽均为可收合的设计,但其收合后轮子均较骨架突出,尤其后轮因骨架结构的关系更为突出,因此制造业者须籍助较大的箱体来包装,相对的使包装材料增加,单一货柜的可容量缩减,而增加运输成本。
因此便有制造业者针对此问题,设计出可拆式轮座,如“可拆式伞车轮座之改良结构,该轮座即是针对以往伞车于运输中材料体积过大而设计的结构,目前所见可拆式轮座的设计,均是针对骨架与轮子轴心呈九十度的婴儿车而设计,而一般婴儿车除了此种形式外,另有图6所示的形式,图6所示的婴儿车轮子,是骨架中心杆(61)与轮子(60)轴心呈平行,因此上述前案所藉助的结构即无法适用于图6所示的婴儿车,以致图6所示的婴儿车,仍是以中心杆(61)端部(62)铆定的方式而与轮子(60)固定一体,再于轮子(60)外侧卡掣一装饰性的外盖(63),故在目前仍存在材料体积过大、运输成本过高的问题;且此种利用铆定方式来组合的结构,除了存在上述问题外,不易维修也是使用者的困扰,因此种轮子一旦铆定即不易拆卸,婴儿车于使用一段时间后,轮子极易因外在因素,如路面凹凸不平、操作不当,而导致轮子歪斜,使操作者不易控制婴儿车行进的方式,造成使用上的不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拆式婴儿车轮子结构。
该结构系于轮子中央部分设置一压掣片,压掣片中心形成长孔的定位孔,而于压掣片底端与轮子间设有一弹簧,另于压掣片外侧可卡掣一定位片,压掣片的上压板并突出于定位片之外,另中心杆的端部形成直径略小的颈部,组合后中心杆的颈部恰卡掣于压掣片的长孔底端处而呈卡掣状态,欲拆卸轮子时,仅须将压掣片下压,使压掣片长孔上端位中心杆颈部处,如此即可使中心杆与轮子分离,达到轮子可拆式的主要目的。
如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压掣片与中心杆间的组合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操作动作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压掣片与中心杆间配合的动作图。
图6是现有技术轮子与中心杆间的组合剖面图。
其中各部件及其标号的对应关系如下(10)轮子(11)轮壳(12)尖柱(13)凹陷槽座
(14)T型槽(15)中心孔(16)卡钩(17)定位孔(20)压掣片(21)长孔(22)底端(23)上压板(24)抵掣板(25)弹簧(30)定位片(31)凹槽(32)定位孔(33)中心凸缘(34)中心孔(35)穿掣孔(36)凸缘(37)凸座(40)外盖(41)卡钩(50)中心杆(51)颈部(52)端部(60)轮子(61)中心杆(62)端部(63)外盖请参看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由轮子(10),压掣片(20),定位片(30),外盖(40)及中心杆(50)等构件组成;轮子(10)周围为凹弧缘状的轮壳(11),轮壳(11)数适当处形成数尖柱(12),籍尖柱(12)的设计可将轮圈卡掣于轮壳(11)处,于轮子(10)外侧中央部分形成册凹座,凹座内并形成直形状的凹陷槽座(13),凹陷槽座(13)中央处形成中心孔(15),中心孔(15)的下端另形成凹陷状的倒T型槽(14),而于凹陷槽座(13)中央两外侧各形成突出的卡钩(16),且于凹座周围数适当处分别形成方形定位孔(17)。
压掣片(20),其中心部分设有一长孔(21),而于压掣片(20)上端形成往外延伸的上压板(23),下端形成往内延伸的抵掣板(24);定位片(30),呈圆形状,直径与轮子的凹座直径相同,于其周围形成数个与定位孔(17)相对应的凹槽(31),而于中心部位形成往外突出的中心凸缘(33),中心凸缘(33)内形成贯穿中心孔(34),于中心凸缘(33)两侧形成与卡钩(16)相对应的定位孔(32),且于中心凸缘(33)上端形成一方形穿掣孔(35),另于定位片(30)内侧形成二凸缘(36),二凸缘(36)外侧间的宽度恰等于凹陷槽座(13)的宽度,二凸缘(36)底端另延伸一往内突出的凸座(37),凸座(37)的宽度与T型槽(14)下端的宽度相同;外盖(40)其系呈圆形状,直径与轮子凹座直径相同,于外盖(40)内侧延伸数与定位孔(17),(32)相对应的卡钩(41);中心杆(50),其两侧为对称式设计,于端部(52)内适当处形成直径较小的颈部(51),端部(52)的直径略小于压掣片(20)长孔(21)的直径。
请配合参看
图1和图2所示,组合时,可将压掣片(20)以长孔(21)对准中心孔(15)的方式而放置于轮子(10)的凹陷槽座(13)内,并使抵掣板(24)位于T型槽(14)顶端处,而后于压掣板(24)与T型槽(14)间放置一弹簧(25),此时籍弹簧(25)的推力而令压掣片(20)略往上作动,使长孔(21)式端与中心孔(15)对齐,之后将定位片(30)以定位孔(32)与卡钩(16)配合的方式,使定位片(30)固定于轮子(10)凹座内,此时定位片(30)的凸缘(36)即位于凹陷槽座(13)之内,凸座(37)位于T型槽(14)内,且压掣片(20)的上压板(23)会突出于穿掣孔(35)之外,之后可将压掣片(20)上压板(23)处往下压掣,使长孔(21)与中心孔(15)对齐,而后将中心杆(50)一端的端部(52)自轮子(10)内侧穿过中心孔(15)、压掣片(20)的长孔(21)及定位片(30)的中心孔(34),使中心杆(50)的颈部(51)位于压掣片(20)长孔(21)处,而后放松压掣片(20),即可籍助弹簧(25)的推力而令长孔(21)底端(22)顶掣于中心杆(50)颈部(51)处,请参看图3所示,此时即籍由压掣片(20)的卡掣,使中心杆(50)与轮子(10)卡掣成一体,之后仅须将外盖(40)的卡钩(41)穿过定位片(30)凹槽(31)而卡掣于轮子(10)的定位孔(17)处,即可籍外盖(40)将内部构件覆盖,使轮子外表美观。
而于运输前欲包装婴儿车,或轮子损坏欲更换轮子时,可将轮子(10)与中心杆(50)分离,其拆卸方式可先自轮子(10)内侧压掣外盖(40)的卡钩(41),使外盖(40)先与轮子(10)分离,请对看图4所示,而后将压掣片(20)的上压板(23)往下压掣,使压掣片(20)长孔(21)与中心孔(15)对齐,如图5所示,此时中心杆(50)的颈部(51)即不再受到压掣片(20)长孔(21)底端(22)的卡掣,使轮子(10)可自中心杆(50)一侧取下,此时若系欲包装婴儿车时,即因轮子与骨架均已分离,故可将轮子塞置于包装箱四周的余隙空间内,使婴儿车以较小的材料体积运输,以达到减少材料体积,增加货柜可容量,及降低运输成本的目的;而若系轮子损坏欲更换轮子时,仅须将新的轮子以上述组装方式重新装设于中心杆侧边,即可达到便于维修的目的。
故由上述可知,籍助本实用新型的改进设计,可使中心杆与轮子平行的婴儿车得以拆卸更换,且可以较小的材料体积运输,而达到本实用新型减少材料体积,可简便更换的主要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可拆式婴儿车轮子结构,该轮子通过中心孔与中心杆一侧相衔接,使轮子固定于中心杆两侧,而于轮子外侧凹座内可卡掣一外盖,使轮子外形美观,其特徵在于该中心杆端部适当处形成直径较小的颈部,另于轮子凹座内底端形成直立形状的凹陷槽座,且于中心孔底端形成T型槽;压掣片中央形成上端为长孔的定位孔,且于压掣片顶端形成往外延伸的上压板,底端形成往后延伸的抵掣板;定位片外侧中心形成往外突出的中心凸缘,凸缘内形成中心孔,于凸缘上端形成穿掣孔,另于内侧形成间隔适当宽度的二凸缘,凸缘底端形成往内延伸的凸座;可将压掣片装于轮子凹陷槽座内,并使抵掣板位于T型槽内,于抵掣板与T型槽内设置一弹簧,之后将定位片与轮子组合,使上压板突出于定位片穿掣孔处,而后可将压掣片以上压板处往下压掣,使长孔对准轮子中心孔,再将中心杆一侧穿过穿孔、长孔及定位片中心凸缘的中心孔,待中心杆颈部至压掣片处时,可放松压掣片,即使压掣片长孔底端卡掣于中心杆颈部,使轮子固定于中心杆侧边,而欲拆卸轮子时,仅须将压掣片以上压板处再往下压掣,即可使中心杆与轮子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式婴儿车轮子结构,其中轮子凹陷槽座两侧可设置卡钩,而于定位片中心凸缘两侧可设置定位孔,籍卡钩与定位孔的配合卡掣,使定位片与轮子组合成一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拆式婴儿车轮子结构,其于轮子与轮子外盖间设置一压掣片及一定位片,压掣片上形成长孔的定位孔,另于婴儿车中心杆端部内适当处形成直径较小的颈部,若将压掣片往下压时,即使轮子与中心杆分离,提供一运输时可节省材料体积,且轮子可更换的设计。
文档编号B60B37/00GK2165023SQ93205788
公开日1994年5月18日 申请日期1993年3月19日 优先权日1993年3月19日
发明者陈丽琚 申请人:中山市隆成日用制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