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有变速用促动器的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61282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备有变速用促动器的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合于机动两轮车等骑乘式车辆的、备有变速用促动 器的发动机。
背景技术
在已往的上述发动机中,在收容曲轴及变速器的发动机箱的上面, 配置着控制上述变速器的变速动作的变速用促动器(例如参照专利文 献l)。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3-125490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上述变速用促动器,因为具有电动马达等,所以比较重, 在如上所述地把该变速用促动器配置在发动机箱上面时,存在发动机 整体的重心提高的倾向,故具有装在车辆上时难于实现该车辆的低重 心化的问题。另外,在发动机的上方配置车辆的功能部件时,存在配 置在发动机箱上面的变速用促动器易于影响上述功能部件的配置空间 的问题。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在备有变速用促动器的发动机中,使发 动机整体的重心降低、实现车辆的低重心化,同时,抑制对发动机上 方的部件配置空间的影响。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技术方案l记载的发动机(例如实施例中的 发动机13、 151),备有设在把曲轴(例如实施例中的曲轴21)的旋 转驱动力传递给驱动轮(例如实施例中的后轮ll)的动力传递路径中 的变速器(例如实施例中的双离合器式变速器23)、构成该变速器的
轴(例如实施例中的副轴29 )、收容上述曲轴及变速器的发动机箱(例 如实施例中的发动机箱14A)、以及安装在该发动机箱上并且控制上
述变速器的变速动作的变速用促动器(例如实施例中的变速用促动器
124);其特征在于,上述变速用促动器配置在上述输出轴的下方。
技术方案2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备有传递机构(例如实施例 中的传递机构122A、 154A、 154A'),该传递机构设在上述变速用促 动器与使上述变速器进行变速动作的变换机构(例如实施例中的变换 机构24)之间,把上述变速用促动器的驱动力传递给上述变换机构, 上述传递机构配置在上述输出轴下方。
技术方案3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变速用促动器配置在上 述传递一几构下方。
技术方案4记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变速用促动器是电动马 达,该电动马达的轴线(例如实施例中的旋转驱动轴线C4)相对于车 辆4亍进方向倾斜。
技术方案5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发动机箱具有朝側方突 出的发电机罩(例如实施例中的发电机軍104),上述变速用促动器 配置在上述发动机箱的发电机罩侧并且在该发电机罩的外侧端内侧。
技术方案6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变速用促动器配置在上 述发电机罩下方。
技术方案7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发动机箱具有朝下方突 出的油盘(例如实施例中的油盘106),上述变速用促动器配置在该 油盘的周围。
根据技术方案l、 2记载的发明,发动机整体重心降低,因此,可 实现车辆的低重心化。另外,虽然通常吸气系统部件、电气部件等车 辆的功能性部件大多配置在发动机上方,但是,由于变速用促动器及 传递机构配置在发动机的低位置,所以,可以减少对上述各功能部件 配置空间的影响。
根据技术方案3记载的发明,由于将比较重的变速用促动器配置 在传递机构下方,可以使车辆更加低重心化。
根据技术方案4记载的发明,行驶风容易朴向变速用促动器(电 动马达),可提高该变速用促动器的冷却性。
根据技术方案5记载的发明,可以把发电机軍周围的空间作为变 速用促动器的配置空间有效地加以利用,同时,由于把变速用促动器 配置在发电机罩的外侧端内侧,所以,可以抑制发动机外形的增大。
根据技术方案6记载的发明,行驶风更加容易朴向变速用促动器, 并且可以使车辆更加低重心化。
根据技术方案7记载的发明,可以将油盘周围的空间作为变速促 动器的配置空间有效地加以利用,并且可以使车辆更加低重心化。另 外,由于油盘的形状自由度比较大,所以,通过使该油盘上的、配置 变速用促动器的部位凹入等,可以防止变速用促动器大大地突出到油 盘外侧,可以抑制发动机外形的增大。另外,由于油盘周边的车辆功 能部件比较少,所以,可以减少对该功能部件配置的影响,可以比较 自由地配置变速用促动器。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机动两轮车的左侧视图。 图2是上述机动两轮车的发动机的左侧视图。 图3是上述发动机的俯视图。
图4是上述发动机的双离合器式变速器的概略构造图。
图5是包含上述发动机的齿轮变速装置的局部剖面的左侧视图。
图6是图5中的A-A剖面图。
图7是本发明第2实施例中的发动机的左侧视图。
图8是表示图7所示发动机的变形例的左侧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例。在下面的说明中,前后左 右等的方向,如无特别说明,与车辆的方向相同。另外,图中的箭头 FR表示车辆前方,箭头LH表示车辆左方,箭头UP表示车辆上方。
[实施例II
如图1所示,前叉3通过轴支撑着机动两轮车(騎乘式车辆)1 的前轮2,该前叉3的上部,通过转向杆4可转向地枢支在车身架5 前端部的头管6上。主车架7从头管6向后方一直延伸到枢支板8附
5 近。摆动臂9的前端部可上下摆动地枢支在枢支板8上,在该摆动臂 9的后端部通过轴支撑着后轮11。
在摆动臂9与车身架5之间夹设有緩冲装置12。在主车架7的上 方配设着燃料箱TA,在燃料箱TA的后方分别配设着驾驶者用的前部 车座ST1和后部同乘者用的后部车座ST2。在主车架7的下方,配设 着机动两轮车1的原动机即发动机(内燃机)13。
结合参照图2,发动机13是V型四汽缸发动机,其曲轴轴线(曲 轴21的旋转中心轴线)Cl沿着车宽方向(左右方向)延伸,在曲轴 箱14上分别立设着前倾汽缸部15和后倾汽缸部16。各汽缸部15、 16 具有与曲轴箱14成一体设置的汽缸15a、 16a、和安装在该汽缸15a、 16a上的汽缸盖15b、 16b。
各汽缸15a、 16a内嵌装着活塞17,该活塞17的往复运动通过连 杆17a变换为曲轴21的旋转运动。曲轴21的旋转驱动力,从其右端 部的初级驱动齿轮58a输入到后述的双离合器式变速器23后,从曲轴 箱14后部左侧例如通过轴驱动式的动力传递机构传递到后轮11。
在各汽缸盖15b、 16b内,设有以平行于曲轴21的吸排气用凸轮 轴101、 102以及与其对应的吸排气阀101a、 102a为主的气门传动枳^ 构。在各汽缸部15、 16的右侧设有凸轮链室103a (见图3),该凸轮 链室103a收容气门传动机构驱动用的凸轮链。
在各汽缸部15、 16的倾斜部之间配置着与各汽缸对应的节气门本 体18,各节气门本体18的下游侧分别与前倾侧汽缸15b的后部或后 倾侧汽缸盖16b的前部连接。在发动机13的上方配置着空气滤清器壳 18a,各节气门本体18的上游侧与该空气滤清器壳18a连接。
在前倾侧汽缸盖15b的前部及后倾侧汽缸盖16b的后部,分别连 接着与各汽缸对应的排气管9的基端部。各排气管9一边适当弯曲一 边绕到曲轴箱14的后部下侧,它们集合成为 一 根后,例如向上方延伸、 与后部车座ST2下的消音器19a连接。
发动机13是将变速器部分设为一体的构造,其曲轴箱14的后部 构成了变速箱22,该变速箱22收容后述的双离合器式变速器23和使
其变速档变化的变换机构24。即,在曲轴箱14上一体地形成了各汽 缸15a、 16a和变速箱22。
结合参照图3,在曲轴箱14的左侧面Sa,安装着从该面向左方突 出的发电机軍104。在曲轴箱14的右侧面Sb,安装着从该面向右方 突出的离合器軍105。在曲轴箱14的下面Sc,安装着从该面向下方突 出的油盘106。下面,把曲轴箱14、发电机罩104、离合器罩105、和 油盘106等的集合体称为发动机箱14A。
双离合器式变速器23的双离合器26及其前方的初级驱动齿轮 58a比曲轴箱14的右侧面Sb向右方突出,上述离合器罩105覆盖该 双离合器26及初级驱动齿轮58a。离合器罩105与曲轴箱14右侧部 共同构成了收容双离合器26及初级驱动齿轮58a的离合器箱105A。
在曲轴21的左端部,与之同轴地设有发电机21a。发电机21a比 曲轴箱14的左侧面Sa向左方突出,上述发电才几罩104覆盖该发电机 21a。发电机軍104与曲轴箱14左侧部共同构成了收容发电机21a的 发电机箱104A。
在此,发动机13的主要三个轴即曲轴21、双离合器式变速器23 中的与曲轴21平行的主轴28及副轴29呈三角配置。具体地说,曲轴 21及副轴29的轴线Cl、 C3配置在曲轴箱14的大致水平的上下分割 平面B上,主轴的轴线C2配置在上述分割平面B的下方且在副轴29 的前方。在主轴28及副轴29的斜后下方,配置着上述变换机构24。
另外,如图4所示,机动两轮车l备有自动变速系统,该自动变 速系统主要具有连设在发动机13上的上述双离合器式变速器23、将 驱动机构39设在上述变换机构24上而成的齿轮变速装置41、和控制 双离合器式变速器23及齿轮变速装置41动作的电子控制单元(ECU ) 42。
双离合器式变速器23,具有由内外轴43、 44构成的双重构造 的上述主轴28;与该主轴28平^f于配置的上述副轴29;跨越主轴28 及副轴29配置的变速齿轮组45;同轴地配置在主轴28右端部的上述 双离合器26;以及向该双离合器26供给动作用液压的液压供给装置46。下面,把主轴28、副轴29和变速齿轮组45构成的集合体称为传 动装置47。
主轴28中,内轴43的右侧部可相对旋转地插入比较短的外轴44 内。在内外轴43、 44的外周,分开地配置着变速齿轮组45中的六挡 速驱动齿轮48a~48f。另一方面,在副轴29的外周,配置着变速齿 轮组45中的六挡速从动齿轮49a 49f。各驱动齿轮48a ~ 48f及从动 齿轮49~49f的各变速挡相互啮合,构成了与各变速挡对应的变速齿 轮对。
双离合器26具有相互同轴并相邻配置着的液压式第一及第二圆 盘离合器(下面有时仅称为离合器)51a、 51b,上述内外轴43、 44 分别同轴地连接在各离合器51a、 51b上。在各离合器51a、 51b共有 的离合器外圏上,同轴地连接着与上述初级驱动齿轮58a啮合的初级 从动齿轮58,曲轴21的旋转驱动力通过这些齿轮58、 58a输入给各 离合器51a、 51b。各离合器51a、 51b中的动力传递可根据液压供给 装置46是否供给液压而分别地通断。
液压供给装置46主要备有同轴地配置在曲轴箱14下部内侧的 第一及第二油泵31、 32;从第一油泵31的排出口延伸的主送给油路 34;从第二油泵32的排出口延伸的送给油路35;送给油路35的下游 侧连接着的第一及第二离合器促动器91a、 91b;以及从该各离合器促 动器91a、 91b延伸到各离合器51a、 51b的连接侧液压室的第一及第 二供给油路92a、 92b。
第一油泵31把油压送到发动机13内各部,其排出口通过主送给 油路34与图未示的主油道连接。而第二油泵32作为双离合器26的动 作用液压发生源,其排出口与通往双离合器26的送给油路35连接。
送给油路35和第一或第二供给油路92a、 92b借助各离合器促动 器91a、 91b的动作而能个别地连通。当送给油路35与第一供给油路 92a连通时,来自第二油泵32的比较高压的液压通过第 一供给油路92a 被供给到第一离合器51a的连接侧液压室,第一离合器51a从切断状 态切换为连接状态。另一方面,当送给油路35与第二供给油路92b
连通时,来自第二油泵32的液压通过第二供给油路92b被供给到第二 离合器51b的连接侧液压室,第二离合器51b从切断状态切换为连接 状态。
变换机构24,利用与各轴28、 29平行配置的变速鼓24a的旋转, 使若干个变速拨叉24b移动,切换对副轴29传递动力用的变速齿轮对。 在变速鼓24a的左端部,配设着上述驱动机构39。图中的标记S1表 示传感器(检测后述筒形凸轮122的旋转角度的一对开关凸轮131及 开关133),该传感器在检测传动装置47的变速挡时检测驱动机构39 的动作量。
电子控制单元(ECU) 42根据来自各种传感器的信息等,控制双 离合器式变速器23及齿轮变速装置41的动作,使传动装置47的变速 挡(移动位置)变化。
连接上述各离合器51a、 51b中的一方,同时切断另一方,用与内 外轴43、44中的一方连接着的任一个变速齿轮对进行动力传递。另外, 从与内外轴43、44中的另一方连接着的变速齿轮对中预先选定下一个 要采用的变速齿轮对,从该状态切断上述各离合器51a、51b中的一方, 同时连接另一方,这样,切换为采用上述预先选定的变速齿轮对的动 力传递,以此进行传动装置47的提速或减速。
传动装置47是常时啮合式,即,与各变速挡对应的驱动齿轮48a ~ 48f和从动齿轮49a~49f常时地啮合着。各齿轮大致分为能相对于轴 旋转的自由齿轮、和相对于轴不能旋转地花键嵌合的滑动齿轮,借助 上述变换机构24,使任意的滑动齿轮适当地滑动,可以使用与任一变 速挡对应的变速齿轮对进行动力传递。
结合参照图2,变换机构24备有可旋转地支撑在变速箱22上 并且外周有若干凸轮槽的上述变速鼓24a;支撑在变速箱22上的叉杆 24c;以及沿轴方向可滑动地支撑在该叉杆24c上的若干个变速拨叉 24b。变速鼓24a及叉杆24c与各轴28、 29平行。
各变速拨叉24b,从使叉杆24c贯通的基端部伸出到主轴28侧或 副轴29侧,其叉状的前端部与传动装置47的上述滑动齿轮卡合。各
变速拨叉24b的基端部与变速鼓24a的凸轮槽卡合,当该变速鼓24a 旋转时,使各变速拨叉24b与该凸轮槽的形状相应地沿叉杆24c移动, 使传动装置47的预定滑动齿轮滑动,切换变速挡。
在此,齿轮变速装置41的驱动机构39, —体地安装在曲轴箱14 的下部左外侧。
结合参照图5、图6,驱动机构39具有同轴地固定在变换机构24 的变速鼓24a左端部的销齿轮121、与该销齿轮121卡合的蜗杆状筒 形凸轮122、以及通过中转齿轮轴123把旋转驱动力付与该筒形凸轮 122的变速用促动器124。变速用促动器124是电动马达,借助该变速 用促动器124的驱动力使变速鼓24a旋转,使传动装置47的变速挡变 化。下面,有时把变速用促动器124称为电动马达124。另外,把销 齿轮121、筒形凸轮122及中转齿轮轴123的组合称为传递机构122A。
电动马达124以其旋转驱动轴线C4朝前下方倾斜(相对于车辆 行驶方向倾斜)的方式配置,其驱动轴125朝后方伸出。在驱动轴125 的前端部外周形成了驱动齿轮126,该驱动齿轮126与中转齿轮轴123 的第一中转齿轮127a啮合。中转齿轮轴123的第二中转齿轮127b与 位于电动马达124斜后上方的筒形凸轮122前端部的从动齿轮128啮 合。
筒形凸轮122具有与电动马达124的旋转驱动轴线C4平行的旋 转轴线C5,与电动马达124同样地、以其旋转轴线C5朝前下方倾斜 的方式配置,在其前部外周形成了若干个凸轮槽129。各凸轮槽129 呈螺旋状螺紋槽地相互连接,突设在销齿轮121上的若干个销121a 的一部分与各凸轮槽129卡合。
销齿轮121在其圆盘状本体左侧沿周方向等间隔地配置若干个销 121a,这些销121a与变速鼓24a平行地伸出。筒形凸轮122的旋转轴 线C5垂直于该销齿轮121及变速鼓24a中的沿左右方向的旋转轴线 C6。另外,从发动机侧面看,筒形凸轮122的旋转轴线C5,配置在 变速鼓24a的旋转轴线C6的斜后下方。该筒形凸轮122与销齿轮121 的左外侧相邻,位于销齿轮121斜后下方的销121a与该凸轮槽129
卡合。
借助ECU42的控制,电动马达124进行驱动,例如,当筒形凸 轮122朝正转方向转一圏时,各凸轮槽129在其排列方向(轴线C5 方向)朝前方变位一排位置(相当于一个间距的距离),使销齿轮121 及变速鼓24a朝着提速方向(图5中箭头UP方向)只旋转相当于上 述一个间距的角度。这时的变速鼓24a的旋转角度相当于使传动装置 47的变速挡只提高一挡的角度。
同样地,电动马达124进行驱动,当筒形凸轮122朝反转方向转 一圏时,各凸轮槽129在其排列方向朝后方变位一个间距的距离,使 销齿轮121及变速鼓24a朝着减速方向(图5中箭头DN方向)只旋 转相当于上述一个间距的角度。这时的变速鼓24a的旋转角度相当于 使传动装置47的变速挡只降低一挡的角度。
在筒形凸轮122的后部外周,设有沿其轴线C5排列的两个开关 凸轮131。各开关凸轮131的例如左侧,在其凸轮面上设有开关片相 向的两个开关133。由各开关凸轮131及开关133构成了检测筒形凸 轮122的旋转位置的上述传感器S1。另外,图5中的标记135表示检 测变速鼓24a的转动位置的位移传感器。
各开关凸轮131从筒形凸轮轴方向看是大致相同的形状,在其外 周形成了上述凸轮面。各开关凸轮131以其凸轮面在筒形凸轮旋转方 向相互具有预定的相位差的方式配置。另一方面,各开关133以在筒 形凸轮旋转方向相互的相位相同的方式配置。根据各开关133的ON、 OFF状况,可以检测出筒形凸轮122是否朝着正反转方向旋转了预定 角度。
在此,如图2所示,从发动机侧面看,上述变速用促动器124及 传递机构122A位于副轴29下方且上述分割平面B的下方(也在主轴 28的轴线C2下方)。
另外,结合参照图3,变速用促动器124及传递机构122A,比发 电机罩104的左右方向外侧端(曲轴方向外侧端,图3中线E表示该 位置)更靠左右方向内侧(曲轴方向内侧),并且,整体位于发电机
軍104的下方。
如上所述,上述实施例中的发动机13,备有设在把曲轴21的旋 转驱动力传递给驱动轮(后轮ll)的动力传递路径中的双离合器式变 速器23、构成该双离合器式变速器23的一部分并且把传递给它的上 述曲轴21的旋转驱动力输出到驱动轮侧的副轴29、收容上述曲轴21 及双离合器式变速器23的发动机箱14A、安装在该发动机箱14A上 并且控制上述双离合器式变速器23的变速动作的变速用促动器124、 以及设在该变速用促动器124与使上述双离合器式变速器23进行变速 动作的变换机构24之间并且把上述变速用促动器124的驱动力传递给 上述变换机构24的传递机构122A,上述变速用促动器124及传递机 构122A配置在上述副轴29的下方。
根据该构造,发动机13的整体重心降低,因此,可实现车辆的低 重心化。另外,虽然通常吸气系统部件、电气部件等车辆的功能性部 件大多配置在发动机13上方,但是,由于变速用促动器124及传递机 构122A配置在发动机13的低位置,所以,可以减少对上述各功能部 件配置空间的影响。
另外,在上述发动机13中,由于上述变速用促动器124配置在上 述传递机构122A的下方,所以,可以将比较重的变速用促动器124 配置在传递机构122A下方,可以使车辆更加低重心化。
另外,在上述发动机13中,上述变速用促动器124是电动马达, 该电动马达124的旋转驱动轴线C4相对于车辆行进方向倾斜,所以, 行驶风容易朴向变速用促动器(电动马达)124,可提高该变速用促动 器124的冷却性。
另外,在上述发动机13中,上述发动机箱14A具有朝侧方突出 的发电机罩104,上述变速用促动器124及传递机构122A配置在该发 动机箱14A的发电机軍104侧且在该发电机軍104的外侧端内侧,所 以,可以把发电机罩104周围的空间作为变速用促动器124及传递机 构122A的配置空间有效地加以利用,同时,由于把变速用促动器124 及传递机构122A配置在发电机軍104的外侧端内侧,所以,可以抑
制发动机在车宽方向的宽度变大。
而且,在上述发动机13中,由于上述变速用促动器124配置在上 述发电机罩104的下方,所以,行驶风更加容易朴向变速用促动器124, 并且可以使车辆更加低重心化。
[实施例2
下面,参照图7、图8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
第2实施例中的发动机151(见图7)与上述第1实施例的主要不 同之处是,上述变速用促动器(电动马达)124配置在油盘106的周 围。与上述第1实施例中相同的部分注以相同标记,其说明从略。
电动马达124配置在油盘106的前壁外侧(紧前面),其旋转驱 动轴线C4沿左右方向延伸(平行于变速鼓24a )。在油盘106的前壁 上,形成了供电动马达124的后部嵌入的凹部106a。电动马达124的 旋转驱动力,通过与该电动马达124相邻的减速齿轮轴123'、连杆机 构152及转换机构153,传递到变速鼓24a。
连杆机构152,具有结合在减速齿轮轴123'左端部的驱动侧臂 152a、结合在转换机构153的变换心轴153a左端部的从动侧臂152b、 和连接在各臂152a、 152b之间的连接杆152c。
另外,转换机构153,具有平行于变速鼓24a并且偏置地配置在 其左端部附近的上述变换心轴153a、同轴并可一体旋转地设在变速鼓 24a左端部的鼓中心153b、以及结合在变换心轴153a右端部并延伸到 鼓中心153b侧以与其卡合的变换臂153c。
鼓中心153b构成棘轮机构,当变换心轴153a及变换臂153c从预 定的转动初始位置正反旋转了预定角度时,使鼓中心153b及变速鼓 24a旋转预定角度后,可以只使变换心轴153a及变换臂153c返回到 上述旋转初始位置。即,借助变换心轴153a的反复正反旋转,可以推 送变速鼓24a。
然后,电动马达124以预定角度进行了正反旋转的一次往复运动 时,通过减速齿轮轴123'、传递机构122A及转换才几构153,变速鼓 24a朝着一个方向只旋转预定角度,使传动装置47的变速挡只变化一
挡。下面,把减速齿轮轴123'、连杆机构152、及转换机构153的组 合称为传递机构154A。该传递机构154A与电动马达124 —起位于副 轴29的下方,并且位于发电机軍104的外侧端内侧(图未示)。
另外,也可以把变换心轴153a同轴且可一体旋转地设在变速鼓 24a上,采用与电动马达124的正反旋转角度相应地、只由减速齿轮 轴123'和连杆机构152构成的传递机构,直接使变速鼓24a正反转动。
另外,图8所示的发动机151'是第2实施例的变形例,在该变形 例中,将变速用促动器(电动马达)124配置在油盘106的后壁外侧 (紧后面)。
电动马达124的S走转驱动轴线C4沿左右方向配置。在油盘106 的后壁上,形成了供电动马达124的前部嵌入的凹部106b。电动马达 124的旋转驱动力,通过相对于上述传递机构154A只变更了连杆机构 152的布置的传递机构154',传递给变速鼓24a,以此,切换传动装置 47的变速挡。
如上所述,上述实施例中的发动才几151、 151'的发动^f几箱14A具 有朝下方突出的油盘106,把上述变速用促动器124配置在该油盘106 的周围。
根据该构造,可以将油盘106周围的空间作为变速用促动器124 的配置空间有效地加以利用,并且能使车辆更加低重心化。另外,由 于油盘106的形状自由度比较大,所以,通过使该油盘106上的、配 置变速用促动器124的部位凹入等,可以防止变速用促动器124大幅 地突出到油盘106外侧,可以抑制发动机外形的增大。另外,由于油 盘106周边的车辆功能部件比较少,所以,可以减少对该功能部件配 置的影响,可以比较自由地配置变速用促动器124。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例如,变速用促动器也可以不是 电气式的,而是液压式或机械式的。同样地,传递机构也可以不是机 械式的,而是电气式或液压式的。
另外,本发明的构造,可适用于单汽缸发动机、并列式(串联) 发动机、曲轴轴线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纵置式发动机等各种形式的往复
式发动机。另外,搭载该发动机的车辆不限定是机动两轮车,也可以 是三轮或四轮的骑乘型车辆、或具有低高度的踏脚部的小型摩托车型 车辆。
上述实施例中的构造仅是本发明的一例,在不脱离本发明要旨的 范围内,可以作各种变更。
权利要求
1.一种备有变速用促动器的发动机,其具有设在把曲轴的旋转驱动力传递给驱动轮的动力传递路径中的变速器、构成该变速器的一部分并把传递给它的上述曲轴的旋转驱动力输出到驱动轮侧的输出轴、收容上述曲轴及变速器的发动机箱、以及安装在该发动机箱上并且控制上述变速器的变速动作的变速用促动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变速用促动器配置在上述输出轴的下方。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备有变速用促动器的发动机,其特征在 于,备有传递机构,该传递机构设在上述变速用促动器与使上述变速 器进行变速动作的变换机构之间,把上述变速用促动器的驱动力传递 给上述变换机构,上述传递机构配置在上述输出轴的下方。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备有变速用促动器的发动机,其特征在 于,上述变速用促动器配置在上述传递机构的下方。
4. 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备有变速用促动器的发动 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变速用促动器是电动马达,该电动马达的轴线 相对于车辆行进方向倾斜。
5. 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备有变速用促动器的发动 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发动机箱具有朝侧方突出的发电机罩,上述变 速用促动器配置在上述发动机箱的发电机罩侧并且在该发电机罩的外 侧端内侧。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备有变速用促动器的发动机,其特征在 于,上述变速用促动器配置在上述发电机軍的下方。
7. 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备有变速用促动器的发动 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发动机箱具有朝下方突出的油盘,上述变速用 促动器配置在该油盘的周围。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备有变速用促动器的发动机中,降低发动机整体的重心,使搭载该发动机的车辆低重心化,同时,减少对发动机上方的部件配置空间的影响。本发明的发动机(13),备有设在往驱动轮传递动力的动力传递路径中的变速器、作为该变速器的输出轴的副轴(29)、收容曲轴(21)及变速器的发动机箱(14A)、以及安装在该发动机箱(14A)上的变速用促动器(124)。上述变速用促动器(124)配置在上述副轴(29)的下方。
文档编号B60K20/02GK101190656SQ20071016939
公开日2008年6月4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26日 优先权日2006年11月30日
发明者小笠原敦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