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发动机、变速箱维修的电动升降翻转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90036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发动机、变速箱维修的电动升降翻转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变速箱维修装置,特别是一种用于发动机、变速箱维修的电动升降翻转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汽车发动机、变速箱维修时,经常需要将拆下的发动机或变速箱反复翻转,一直以来都是以人力手动操作为主,这给维修人员增加了繁重的体力劳动,而且翻转后也很难固定,安全性差,工作效率低。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结构简单、动作灵活可靠、操作容易、省时省力、工作效率高的用于发动机、变速箱维修的电动升降翻转装置,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发动机、变速箱维修的电动升降翻转装置,有下方安装行走轮的车架,在车架上设有液压升降装置,在液压升降装置上方通过轴承座安装有转轴,转轴的一端与电机的输出轴相接,转轴的另一端通过连接盘连接有装夹机构。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发动机、变速箱维修的电动升降翻转装置,其中所述的液压升降装置为脚踏式液压升降装置,具体结构为在车架上固定连接有立板,在立板上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转臂,转臂的一端接踏板,另一端安装有滚轮;在立板上固定有底座和上座,上座与内管和套在内管外侧的外管的下端固定连接,在内管和外管之间形成油箱,在底座上装有顶轴套,与顶轴套相配的顶轴的底端接与滚轮相配的压板;顶轴外侧套装有回位弹簧;在内管内腔设有升降杆,升降杆与内管之间设密封圈,升降杆的底端与内管之间形成油压腔,所述的油箱经上座上的入油孔、第二弹簧孔、底座上的供油孔、进油孔与油压腔相连通并设有单向阀;顶轴套内侧的油腔与进油孔相连通;在底座上设有回油顶杆,油箱经过上座上的第三弹簧孔、回油孔、底座上的泄油孔与油压腔相连通并设有单向阀,回油顶杆上端与该单向阀相配,在回油顶杆上套装有复位的第四弹簧;在内管和外管上端接有端盖,所述的升降杆上端自端盖内孔伸出并上端头接有罩在外管外侧的升降套,所述的轴承座固定连接在升降套的顶面上。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发动机、变速箱维修的电动升降翻转装置,其中所述的升降套上固定连接有工具放置台;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发动机、变速箱维修的电动升降翻转装置,所述的单向阀均为在油孔内设钢珠并由弹簧顶靠形成的单向阀。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发动机、变速箱维修的电动升降翻转装置,使用时,可利用装夹机构装夹发动机或变速箱,然后利用液压升降装置起升升降套及其上方的轴承座、转轴、电机、装夹机构及发动机或变速箱,到达方便操作的高度后停止,利用电机的动作转动装夹机构,使被修部件随意翻转。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省时省力、劳动强度低、工作效率高、安全可靠的优点。

图I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中液压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中液压升降装置上方的翻装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1为车架,可采用型钢焊接制作,在车架I的下方安装行走轮。在车架I上设有液压升降装置,液压升降装置为脚踏式液压升降装置,具体结构如下如图2所示在车架I上固定连接有立板13,在立板13上通过销轴46转动连接有转臂9,转臂9的一端接踏板8,另一端通过销轴安装有滚轮11。在立板13上固定有底座17和上座22,上座22与内管29和套在内管29外侧的外管30的下端固定连接,在内管29和外管30之间形成油箱31,在底座17上装有顶轴套15,与顶轴套15相配的顶轴14的底端连接有与滚轮11相配的压板12 ;顶轴14外侧套装有回位弹簧10,顶轴套15与顶轴14之间设顶轴密封圈16。在内管29内腔设有升降杆32,升降杆32与内管29之间设密封圈,升降杆32的底端与内管29之间形成油压腔28,油箱31经上座22上的入油孔26、第二弹簧孔27、底座17上的供油孔21、进油孔19与油压腔28相连通并设有单向阀,该单向阀结构是在上座22上的入油孔26下方设第一钢球24,在底座17上的供油孔21处设顶靠第一钢球24的第一弹簧20,使油箱31内的油液只能从入油孔26处排出,而不能进入。顶轴套15内侧的油腔18与进油孔19相连通。在上座22上的第二弹簧孔27内设有第二弹簧25,底座17上的进油孔19处设有第二钢球23,第二弹簧25顶靠第二钢球23,使油腔18内的液压油只能从第二弹簧孔27进入油压腔28内,而不能反向流出。在底座17上固定有套筒40,与套筒40相配有回油顶杆41。油箱31经过上座22上的第三弹簧孔35、回油孔37、底座17上的泄油孔47与油压腔28相连通并设有单向阀,回油顶杆41上端与该单向阀相配,该单向阀是利用第三弹簧35顶靠第三钢球38形成的,使油压腔28内的液压油只能通过此处经回油孔37流回油箱31内。在回油顶杆41上套装有复位的第四弹簧39。如图1、2、4所示在内管29和外管30上端接有内孔带上密封圈33的端盖34,升降杆32上端自端盖34内孔伸出,并上端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罩在外管30外侧的升降套2,升降套2的顶面通过螺栓固定有轴承座6,轴承座6内支撑有转轴3,转轴3的一端与电机43的输出轴相接,电机43壳体与轴承座6的侧面固定连接,转轴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盘5,连接盘5与装夹机构4螺栓固定连接。升降套2上固定连接有工具放置台7。如图3所示装夹机构4包括螺栓连接在连接盘5上的多个杆臂45,杆臂45上加工有长形槽,用于调整与连接盘5之间的相对位置,在杆臂45的端头固定连接有连接杆44,杆臂45和连接杆44的个数可根据发动机或变速箱的具体类型确定,只要通装夹固定发动机或变速箱即可。使用时,可利用装夹机构4装夹发动机或变速箱,然后脚踏踏板8,使压板12向上抬起,压向顶轴14,回位弹簧10被压缩,油腔18的容积缩小,其内的液压油顶开第二钢球23,液压油进入油压腔28内,再抬起踏板8,在回位弹簧10作用下,顶轴14回位,油腔18的容积变大,压力降低,第二钢球23在第二弹簧25作用下关闭,第一钢球24打开,第一弹簧20被压缩,油箱31内的油液进·入油腔18内,再次踏下踏板8重复上述动作,即可将升降杆32向上顶起,同时带动升降套2及其上方的轴承座6、电机43、电机罩42、装夹机构4及发动机或变速箱上升,到达一定高度便于维修后停止,需要翻转时,启动电机43即可将发动机或变速箱转动一定角度。下降时,继续踏下踏板8,使压板12压向回油顶杆41,回油顶杆41顶靠第三钢球38,第三弹簧36被压缩,油压腔28内的液压油经泄油孔47、回油孔37流回油箱31,升降杆32下移,达至下降的目的。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省时省力、劳动强度低、工作效率高、安全可靠的优点。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发动机、变速箱维修的电动升降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有下方安装行走轮的车架(1),在车架(I)上设有液压升降装置,在液压升降装置上方通过轴承座(6)安装有转轴(3),转轴(3)的一端与电机(43)的输出轴相接,转轴(3)的另一端通过连接盘(5)连接有装夹机构(4)。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发动机、变速箱维修的电动升降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压升降装置为脚踏式液压升降装置,具体结构为 在车架(I)上固定连接有立板(13),在立板(13)上通过销轴(46)转动连接有转臂(9),转臂(9)的一端接踏板(8),另一端安装有滚轮(11); 在立板(13)上固定有底座(17)和上座(22),上座(22)与内管(29)和套在内管(29)外侧的外管(30)的下端固定连接,在内管(29)和外管(30)之间形成油箱(31),在底座(17)上装有顶轴套(15),与顶轴套(15)相配的顶轴(14)的底端接与滚轮(11)相配的压板(12);顶轴(14)外侧套装有回位弹簧(10); 在内管(29)内腔设有升降杆(32),升降杆(32)与内管(29)之间设密封圈,升降杆(32)的底端与内管(29)之间形成油压腔(28),所述的油箱(31)经上座(22)上的入油孔(26)、第二弹簧孔(27)、底座(17)上的供油孔(21)、进油孔(19)与油压腔(28)相连通并设有单向阀; 顶轴套(15)内侧的油腔(18)与进油孔(19)相连通; 在底座(17)上设有回油顶杆(41),油箱(31)经过上座(22)上的第三弹簧孔(35)、回油孔(37)、底座(17)上的泄油孔(47)与油压腔(28)相连通并设有单向阀,回油顶杆(41)上端与该单向阀相配,在回油顶杆(41)上套装有复位的第四弹簧(39);在内管(29)和外管(30)上端接有端盖(34),所述的升降杆(32)上端自端盖(34)内孔伸出并上端头接有罩在外管(30)外侧的升降套(2),所述的轴承座¢)固定连接在升降套(2)的顶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发动机、变速箱维修的电动升降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套(2)上固定连接有工具放置台(7)。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用于发动机、变速箱维修的电动升降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向阀均为在油孔内设钢珠并由弹簧顶靠形成的单向阀。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发动机、变速箱维修的电动升降翻转装置,有下方安装行走轮的车架,在车架上设有液压升降装置,在液压升降装置上方通过轴承座安装有转轴,转轴的一端与电机的输出轴相接,转轴的另一端通过连接盘连接有装夹机构。使用时,可利用装夹机构装夹发动机或变速箱,然后利用液压升降装置起升上方的轴承座、转轴、电机、装夹机构及发动机或变速箱,到达方便操作的高度后停止,利用电机的动作转动装夹机构,使被修部件随意翻转。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省时省力、劳动强度低、工作效率高、安全可靠的优点。
文档编号B66F11/00GK202609882SQ201120549500
公开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6日
发明者覃超萍, 杨省云, 郭柱, 李艳霞, 白洪强, 王永伟, 王祖亮 申请人:大连纳思达汽车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