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59131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斜靠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座椅的斜靠(reclining device ),特别是涉及 一种防止如下情况的斜靠装置座椅靠背(seatback)在前后方向上的松动 (gutter);当车辆碰撞时,乘坐人员不期望的座椅靠背的倾动。
背景技术
用于车辆的座椅为了适应于各乘坐人员的体形及驾驶姿势,多数情况 下具有各种调整角度、位置的机构。其中调整座椅靠背(靠背部)相对于 座垫(座部)的角度的躺卧装置是最基本的座椅调整机构,被安装在大多 数的车辆用座椅上。
作为这种斜靠装置,有依靠电动马达的动力而动作的动力式和需要由 坐在座椅上的乘坐人员的手动操作的手动式。特别是手动式的斜靠装置, 与动力式的斜靠装置相比,具有结构简单,出故障的危险少,而且能够降 低制造成本的优点,鉴于这些优点多数的车辆已安装有这种设备。
作为该手动式的斜靠装置,具有如下的方式使内齿和相对该内齿进 退自如的外齿相互咬合而锁定,同时,在解除外齿相对于所述内齿的咬合 时,借助弹簧的弹力而使座椅靠背转动。这种方式的斜靠装置具有通过容 易的杆操作快速地使座椅靠背倾动的优点,鉴于这种优点多数的车辆已安 装有这种设备。
然而,在上述方式的斜靠装置中,由于利用一对导向部夹持具有外齿 的锁定齿轮,而且,根据实现相应导向部之间的锁定齿轮的滑动的必要性, 在锁定齿轮和导向部之间必然产生间隙。当将该斜靠装置安装在车辆用座 椅上时,该间隙表现为座椅靠背在前后方向上的"松动"。这样的"松动" 的产生不会马上对乘坐人员的安全性产生影响,但是会使乘坐人员感觉不 舒服。以往公知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斜靠装置有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斜 靠装置。
首先,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斜靠装置中,使其锁定齿轮(支撑板)呈 略三角形,同时,使这2个部件的斜面彼此相互滑接,通过旋转自如的凸 轮从后方按压一个部件,从而使该锁定齿轮的外齿与齿列(内齿)相咬合。
通过该发明, 一个锁定齿轮上的斜面在另一个锁定齿轮的斜面上滑动的同 时,被压出,在导向部之间(凹部内)的2片锁定齿轮被压宽,使该锁定 齿轮(支撑板)与导向部(凹部)的侧面紧密连接。因此,该锁定齿轮与 导向部之间的间隙消失,从而能够消除座椅靠背在前后方向上的松动,从 这种观点上来说是一种优秀的技术。
然而,上述专利文献1所述的斜靠装置中,采取凸轮只按压一个锁定 齿轮,向导向侧压另一个锁定齿轮的结构,因此可以考虑到存在发生在先 锁住一个锁定齿轮时,另一个锁定齿轮在处于未锁定的状态下就停止的不 良现象的可能性。
作为避免上述不良情况的发生的装置,以往提出了专利文献2中所记 载的斜靠装置。在该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斜靠装置中,利用第一凸轮按压 第二凸轮及锁定齿轮,而且,该第二凸轮向导向部按压锁定齿轮,从而实 现该锁定齿轮与导向部的紧密连接。通过该发明,该锁定齿轮与导向件部 之间的间隙消失,因此能够消除座椅靠背在前后方向上的松动,从这种观 点上来说是一种优秀的技术。
然而,上述专利文献2中所述的斜靠装置采用第一凸轮同时按压第二 凸轮和锁定齿轮的结构,因此必然要求高的部件精度。另外,特别是在使 第二凸轮为圓形的情况下,即使不发生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发明的不良 现象,也该考虑到存在该第二凸轮发生空转等损耗的不良现象。
一方面,上述手动式的斜靠装置中,既使在座椅靠背的倾动被锁定的 状态下,也不过是被凸轮压出的锁定齿轮按压齿轮盘的内齿,两者互相咬 合的情况而已。为此,装配有该斜靠装置的车辆在发生碰撞时等对斜靠装 置施加过大的荷载的情况下,不能否认发生锁定齿轮与齿轮盘的内齿的咬 合脱开的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座椅靠背可能发生违背乘坐人员的意愿 的倾动的问题。申请人以往提出了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斜靠装置,作为能 够解决这样的问题的斜靠装置。
在该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斜靠装置采用了如下的结构正常时按压锁 定齿轮的可动导向件,在车辆碰撞时等对斜靠装置施加过大的荷载的情况 下(紧急时),与齿轮盘的内齿抵接并发生塑性变形,该可动导向件咬进 内齿中。通过该构成,紧急时,可动导向件使齿轮盘固定,因此从能够防 止发生"违背乘坐人员意愿的座椅靠背的倾动"的观点上看,可以说是非
常优秀的技术。
然而,上述专利文献3所述的发明中,斜靠装置的可动导向件必须同 时满足正常时与锁定齿轮的无间隙的夹持和紧急时咬进齿轮盘的两个条 件。因而,对构成该斜靠装置的各部件的加工、组装有高精度要求,在制 造成本、制造效率方面产生负担。
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平7-1232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15567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5-230300号/>才艮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诸问题而提出,其要解决如下所述的课题。
(1) 在正常使用时,以提供能够消除座椅靠背在前后方向上的松动的斜 靠装置为目的,特别是以提供价格低廉的、能够可靠地锁定及解锁的 斜靠装置为目的。
(2) 在车辆碰撞时等紧急时刻,以提供构造简单、价格低廉、能够防止发 生违背乘坐人员的意愿的座椅靠背的倾动的斜靠装置为目的。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采取如下的方法。
首先,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发明中,斜靠装置200包括被固定于座 垫或座椅靠背中任意一方上的基板10;具有内齿21的齿轮盘20,以相对 于该基板10可以旋转的方式组装在该基板10上,同时,被固定于座垫或 座椅靠背中任意的另 一方;被设置在所述基板10上的两对固定导向件30; 锁定齿轮40,分别被配置在该两对固定导向件30之间,沿着该固定导向件 30滑动,具有能够与所述齿轮盘20的内齿21相结合的外齿41;凸轮50, 控制该锁定齿轮40的移动,使锁定齿轮40与齿轮盘20的内齿21相咬合; 弹簧60,对该凸轮50施力而使其旋转,维持所述锁定齿轮40与齿轮盘20 的内齿21的咬合状态;和中心轴70,能够对所述凸轮50进行驱动而使其 旋转,解除锁定齿轮40和齿轮盘20之间的咬合,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锁 定齿轮40和固定导向件30之间分别夹有可以滑动的可动导向件100,所述 可动导向件100以其宽度从外端向内端逐渐变窄的方式形成,在各可动导 向件IOO上分别结合有弹簧,通过该弹簧向基板10的内方向施力。
其次,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1中所述 的斜靠装置200中,以宽度从外端向内端逐渐变窄的方式形成的可动导向
件100的锁定齿轮40侧的滑动面相对于锁定齿轮40的移动方向平行地进行 设置,固定导向件30侧的滑动面相对于所述锁定齿轮40侧的滑动面倾斜地进 行设置。
还有,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l中所述 的斜靠装置200中,锁定齿轮40以宽度从内端向外端逐渐变窄的方式形成, 同时,该锁定齿轮40的固定导向件30侧的滑动面相对于该锁定齿轮40的 移动方向平行地进行设置,以宽度从外端向内端逐渐变窄的方式形成的可 动导向件100的锁定齿轮40侧的滑动面相对于锁定齿轮40的移动方向倾斜 地进行设置,固定导向件30侧的滑动面相对于所述锁定齿轮40侧的滑动面倾 斜地进行设置。
另外,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1至3中任 意一项所述的斜靠装置200中,与各可动导向件100相结合的弹簧为扭簧 110,该扭簧110以使分别与其两端相结合的各可动导向件IOO接近的方式 施力。
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 项所述的斜靠装置200中,与各可动导向件100相结合的弹簧为对凸轮50 施力而使其旋转的2根扭簧110,这些各扭簧IIO对与其一端相结合的凸轮 50和与另一端相结合的可动导向件100施力,使得凸轮50和可动导向件 100在对角线方向上靠近。
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 项所述的斜靠装置200中,在可动导向件100的外端设有能够与齿轮盘20 上的内齿21相结合的外齿102。
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 项所述的斜靠装置200中,在可动导向件100的固定导向件30侧的滑动面 的外端侧上形成与固定导向件30紧密抵接的抵接部103,与所述抵接部103 连续地形成用于在所述抵接部103与该固定导向件之间产生间隙的段部 104。
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 项所述的斜靠装置200中,具有链板120 (link plate),其在通过凸轮50 的旋转而解除锁定齿轮40与齿轮盘20的内齿21的咬合时,与所述凸轮50 同时旋转,向外方向压出可动导向件100。
权利要求9中所述的发明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1
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斜靠装置200中,基板10与座垫侧托架300或座椅 靠背侧托架300进行激光焊接,其中,所述座垫侧托架300或座椅靠背侧 托架300构成所安装的车辆用座椅的座椅架。
权利要求10中所述的发明,斜靠装置200包括被固定于座垫或座椅 靠背中任意一方的基板10;具有内齿21的齿轮盘20,以相对于该基板10 可以旋转的方式组装在该基板IO上,同时,被固定于座垫或座椅靠背中任 意的另一方;与所述基板10—体设置的两对固定导向件30;锁定齿轮40, 分别被配置在该两对固定导向件30之间,沿着该固定导向件30滑动,具 有能够与所述齿轮盘20的内齿21相结合的外齿41;凸轮50,控制该锁定 齿轮40的移动,使锁定齿轮40与齿轮盘20的内齿21相咬合;弹簧60, 对该凸轮50施力而使其旋转,维持所述锁定齿轮40与齿轮盘20的内齿21 的咬合状态;和中心轴70,能够对所述凸轮50进行驱动而使其旋转,解除 锁定齿轮40和齿轮盘20之间的咬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导向件30的 机械强度设定得比齿轮盘20及锁定齿轮40的机械强度低,在对该斜靠装 置施加大的荷载时,所述锁定齿轮40将固定导向件30压出而使该固定导 向件30变形,其外端部31与齿轮盘20的内齿21抵接,使所述座椅靠背 不能倾动。
权利要求11中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10中所述的斜靠 装置200中,固定导向件30的外端部31和齿轮盘20的内齿21的前端相 邻设置,当该固定导向件30变形时,其外端部31咬进齿轮盘20的内齿21 中。
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10或者权利要求 11中所述的斜靠装置200中,固定导向件30形成在组装了基板IO和齿轮 盘20时,呈与该齿轮盘20的大致紧密连接状的厚度,当该固定导向件30 变形时,通过齿轮盘压下其厚度方向上的变形。
还有,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10或者权 利要求ll中所述的斜靠装置200中,具有链板120,其在通过凸轮50的旋 转而解除锁定齿轮40与齿轮盘20的内齿21的咬合时,与所述凸轮50同 时旋转,向内方向拉进所述锁定齿轮40,该链板12在当锁定齿轮40与齿 轮盘20的内齿21处于咬合状态时的、所述链板120的外边缘上的、与固
定导向件30的外端部31抵接的部位的外边缘上有切口 125,当该固定导向 件30变形时,从链板120上的切口部125接受其厚度方向上的变形,从而 与齿轮盘20抵接。
采取上述方法:f又得的效果如下。
首先,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发明的斜靠装置200中,在锁定齿轮40 和固定导向件30之间设置有以宽度从外端向内端逐渐变窄的方式形成的 "楔形"的可动导向件IOO,而且,该可动导向件IOO借助弹簧而趋向基板 IO的内方向。因此,该可动导向件100与锁定齿轮40和固定导向件30之 间总是处于咬进的状态,从而这些固定导向件30与锁定齿轮40及可动导 向件100相互紧密结合,由此消除各部件之间的间隙。因此,根据本权利 要求中所述的发明,得到可靠地消除座椅靠背在前后方向上的松动,并且 能够实现可靠的锁定及其解除的效果。
其次,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发明的斜靠装置200中,由于可动导向件 100上的锁定齿4仑40侧的滑动面与锁定齿轮40的移动方向呈平行设置,因 此可以避免该可动导向件100咬进锁定齿轮40中而导致的该锁定齿轮40的固 定情况的发生。因此,根据本权利要求中所述的发明,得到可靠地消除座椅 靠背在前后方向上的松动,并且能够实现可靠的锁定及其解除的效果。
还有,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发明的斜靠装置200中,锁定齿轮40以宽 度从内端向外端逐渐变窄的方式形成,同时,该锁定齿4仑40上的固定导向 件30侧的滑动面与该锁定齿轮40的移动方向呈平行设置。因此,在该锁 定齿轮40上的可动导向件IOO侧形成倾在牛面。而且,在该倾斜面和固定导 向件30之间夹有"楔形"的可动导向件100,使其滑动面彼此紧密连接, 通过使该锁定齿轮40上的外齿41与齿轮盘20的内齿21的结合,锁住该 齿轮盘20的旋转(即,斜靠)。 一方面,解除对斜靠的锁定时,使中心轴 70旋转,解除锁定齿轮40上的外齿41和齿轮盘20上的内齿21的咬合。 关于这一点,在本权利要求中,由于锁定齿轮40和可动导向件100的抵接 面相对于该锁定齿4仑40的移动方向倾斜,因此即使在向内方向拉进锁定齿 轮40时,也可以在这些锁定齿轮40与可动导向件100之间几乎不发生摩 擦的情况下,实现相互分离。因此,根据本权利要求中所述的发明,在权利 要求1的效果的基础上,还具有在解除锁定时,即使可动导向件IOO没有被链 板120 (后述)向外压出,也能够向内方向顺利地拉进锁定齿轮40,因而用很
少的部件数量构成斜靠装置200的效果。
进而,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发明的斜靠装置200中,由于在扭簧110 的两端结合有可动导向件100,因而不必在基板10侧上设置弹簧的被结合 部。因此,根据本权利要求中所述的发明,在上述效果的基础上,伴随本装 置的部件数量的减少、结构的简化,还具有组装容易,从而提高本装置的制造 成本的低廉化、耐久性的效果。
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发明的斜靠装置200中,2根扭簧110分别在一端 结合有凸轮50,在另一端结合有可动导向件100,并分别在对角线方向上 靠近。因此,当然可向内方向对可动导向件100施力,还可从2个方向上 对所述凸轮50均等地施力而使其旋转。因此,根据本权利要求中所述的发 明,由于没有对所述凸轮50施加偏心方向的力,因此可使该凸轮50在基板 IO的中心旋转。即,由于该凸轮50的按压力在不偏向两个锁定齿轮40中的 任意一个的情况下对两者均等地施加,因此两个锁定齿轮40的外齿41分别与 齿轮盘20的内齿21相咬合,实现可靠的锁定。
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发明的斜靠装置200中,在可动导向件100的外 端设有外齿102。因此,车辆碰撞时等对该斜靠装置20施加大的荷载时, 从齿轮盘20向锁定齿轮40作用有旋转荷载,并且,该锁定齿轮40对在与 固定导向件30之间按压可动导向件100。在这里,由于该可动导向件100 是以宽度从外端向内端逐渐变窄的方式形成的,因此该可动导向件100被 向基板10的外方向压出。因此,在该可动导向件100的外端形成的外齿102 向齿轮盘20的内齿21接近并咬合,与所述锁定齿轮40共同限制齿轮盘20 的旋转。因此,根据本权利要求中所述的发明,车辆碰撞事故发生时等对该 斜靠装置200施加过大的荷载时,可动导向件100与锁定齿轮40—起限制 齿轮盘20的旋转,因此能够防止车辆碰撞时伴随的违背乘坐人员的意愿的 座椅靠背的倾动。
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发明的斜靠装置200中,将可动导向件100的固 定导向件30侧形成为由"抵接部103"及"段部104"构成的平緩的两段形状。 因此,该可动导向件100相对于所述固定导向件30主要通过抵接部103与 其紧密结合。因此,根据本权利要求中所述的发明,即使固定导向件30的形 成尺寸有少许的误差,可动导向件100的外端侧与所述固定导向件30必定紧 密连接,因此可靠地防止座椅靠背相对于前后方向的松动。
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发明的斜靠装置200中,在为了解除锁定而使凸 轮50旋转时,与该凸轮50同时旋转的链板120能够向外方向压出可动导 向件100。也就是说,通过向外方向压出结合在固定导向件30和锁定齿轮 40之间的楔形的可动导向件100,使该可动导向件100与锁定齿轮40之间 产生间隙,因此能够实现该锁定齿轮40的滑动。为此,根据本权利要求中 所述的发明,在上述效果的基础上,还进一步增加了锁定解除的效果。
权利要求9中所述的发明中,在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记载的 斜靠装置200中的基板10与构成所安装的车辆用座椅的座椅架的座垫侧托 架300或座椅靠背侧托架300进行激光焊接,因此在接合时,可以减少基 板10上的压花加工部,而且,在托架300侧不必设置大的开口部。因此, 根据本权利要求中所述的发明,能够最小限度地抑制对各构成部件的塑性加 工,所以能够提供具有高强度的车辆用座椅。
权利要求10中所述的发明的斜靠装置200中,与基板10 —体形成的 固定导向件30的机械强度比齿轮盘20及锁定齿轮40的机械强度低,因此 在车辆碰撞时等对该斜靠装置200施加过大的荷载时,所述锁定齿轮40按 压固定导向件30,该固定导向件30变形,该固定导向件30的外端部31与 齿轮盘20的内齿21抵接,从而固定该齿轮盘20,使所述座椅靠背不能倾 动。因此,根据本权利要求所述的发明,得到即使在车辆碰撞时等紧急时刻, 也能够防止"违背乘坐人员的意愿的座椅靠背的倾动"的发生,而且,通 过使固定导向件30与基板10成为一体而使本装置的部件数量减少,且伴 随结构的简化使组装容易,从而,提高本装置的制造成本的低廉化、耐久性 的效果。
权利要求11中所述的发明的斜靠装置200中,在尽可能使固定导向件 30的外端部31和齿轮盘20的内齿21的前端相邻,从而即使固定导向件 30发生微小的变形,也可使其外端部31咬进齿轮盘20的内齿21中。因此, 根据本权利要求所述的发明,进一步明确所述权利要求10中的防止"违背乘
坐人员的意愿的座椅靠背的倾动"的效果。
权利要求12中所述的发明的斜靠装置200中,固定导向件30(组装了 基板10及齿轮盘20时)形成呈与齿轮盘大致紧密接状的厚度。也就是说, 尽可能地将基板与齿轮盘的轴方向上的间隙设定得狭窄。为此,当该固定 导向件30变形时,其厚度方向上的变形被齿轮盘压下,因此该固定导向件
的变形量的大部分被用来咬进齿轮盘的内齿中。因此,根据本权利要求所述 的发明,进一步明确所述权利要求1中的防止"违背乘坐人员的意愿的座椅 靠背的倾动"的效果。
另外,权利要求13中所述的发明的斜靠装置200中,由于在链板120 的外边缘上设有切口部125,因此在车辆碰撞时等对该斜靠装置200施加过 大的荷载时,发生变形的锁定齿轮30的一部分从该切口部125凸出,与齿 轮盘20相结合。也就是说,根据本权利要求所述的发明,得到能够任意控制 发生变形的固定齿轮30的壁厚移动,更有效地使固定导向件30与齿轮盘20 结合。


图1 ( a)是根据实施例1的斜靠装置200的图b的B-B截面图。(b ) 是图a的A-A截面图。
图2是示出图1 (a)所示的斜靠装置200的解除锁定的状态的图。 图3是示出图1 (a)所示的斜靠装置200的设置了链板120的状态的图。
图4是示出图3所示的斜靠装置200的解除锁定的状态的图。
图5是示出根据实施例2的斜靠装置200,在齿轮盘20的内齿21部分 切断齿轮盘20而形成的该斜靠装置200的内部的图。
图6是示出根据实施例3的斜靠装置200,在齿轮盘20的内齿21部分 切断齿轮盘20而形成的该斜靠装置200的内部的图。
图7是示出图6所示的斜靠装置200,具有其他的实施方式的扭簧110 的斜靠装置200的内部的图。
图8是示出图6所示的斜靠装置200,具有其他的实施方式的扭簧110 的斜靠装置200的内部的图。
图9是示出根据实施例4的斜靠装置200,在齿轮盘20的内齿21部分 切断齿轮盘20而形成的该斜靠装置200的内部的图。
图IO是示出根据实施例5的斜靠装置200,在齿轮盘20的内齿21部 分切断齿轮盘20而形成的该斜靠装置200的内部的图。
图ll是示出根据图10所示的斜靠装置200,对该斜靠装置200施加过 大的荷载的状态的图。
图12是对根据实施例6的斜靠装置200的、可动导向件100的附近进
行放大表示的图。
图13是示出根据实施例7的构成车辆用座椅上的座椅架的托架300的 一部分和斜靠装置200的图,其表示通过施加电弧焊接而使两部件成为不 可分离的一体。
图14是示出根据实施例7的构成车辆用座椅上的座椅架的托架300的 一部分和斜靠装置200的图,其表示施加激光焊接而使两部件成为不可分 离的一体。
图15( a)是在根据实施例8的斜靠装置200的斜靠被锁定的状态下的、 图b的D-D截面图。(b )是图a的C-C截面图。
图16是示出图15所示的斜靠装置200的、斜靠的锁定被解除的状态 的图。
图17是示出从图15所示的斜靠装置200中除去链板80的、正常时的 状态的图。
图18是示出根据图17所示的斜靠装置200,通过对该斜靠装置200施 加过大的荷载,使固定导向件30发生塑性变形,其外端部31咬进齿轮盘 20的内齿21的非正常时的状态的图。
图19 (a)是示出根据实施例9的斜靠装置200,在齿轮盘20的内齿 21部分切断齿轮盘20而形成的该斜靠装置200的内部的图。(b)是图a的 E-E截面图;(c)是通过对图b所示的斜靠装置200施加过大的荷载,使 固定导向件30发生壁厚移动的状态的图。
图20是示出根据实施例IO的斜靠装置200,在齿轮盘20的内齿21部 分切断齿轮盘20而形成的该斜靠装置200的内部的图。
图21 (a)是在图20所示的斜靠装置200中的、上下固定导向件30之 间嵌入如图b、 c所示的导向块32,使这些上下固定导向件30彼此无间隙 而大致一体化。(b)是示出图a所示的导向块32的下面侧的图。(c)是 示出图b的F-F截面图。 标"i己i兌明
10基板
11凸出部
20齿4仑盘
21内齿30固定导向件
31外端部
32导向块
40锁定齿專仑
41外齿
42凸起部
50凸轮
51凸起部
52方孔
60弹簧
70中心轴
71棱柱部
72操纵杆
73细齿(serration)
80链板
81方孔
82圆孔
83长孔
100可动导向件 101凸起部 102外齿 103抵接部 104段部 110扭簧 120链板 121方孔 122圓孑L
123大致扇状的孔 124凹进部 125切口部 200斜靠装置
300托架 301冲孔部 302焊^接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斜靠装置200进行说明。 (实施例1 )
图1至图4表示实施例1的斜靠装置200。本实施例所述的斜靠装置 200包括"基板10"、"齿轮盘20"、"固定导向件30"、"锁定齿轮40"、 "凸轮50"、"弹簧60"、"中心轴70"、"可动导向件100"、"弹簧" 和"链板120"。下面,对各构成要素分别进行说明。
首先,"基板10"构成斜靠装置200的基座,被固定于车辆用座椅上 的座垫或座椅靠背中任意一方。该基板IO必须具有能够支撑座椅靠背的重 量和乘坐人员的体重的强度。因此,可以认为通过对钢板进行沖压加工或 者切削加工而构成基板10。还有,本实施例中的该基板IO在通过对钢板施 行冲压加工而形成圆形的外形的同时还构成后述的固定导向件30,并被固 定在座垫侧。
其次,"齿轮盘20"以相对于上述基板10可以旋转的方式进行组装, 并被固定于车辆用座椅的座垫或座椅靠背中(没有固定有基板10的)的另 一方上。在该齿轮盘20的与固定有座椅靠背(或座垫)的面相反侧的面的 内周上形成"内齿21"。该内齿21可以与后述的锁定齿轮40的外齿41相 咬合,通过与该锁定齿轮40进行咬合,锁定座椅靠背在前后方向上的倾动。 该齿轮盘20必须具有能够支撑座椅靠背的重量和乘坐人员的体重的强度。 因此,可以认为通过对钢板进行冲压加工或者切削加工而构成齿轮盘20。 还有,本实施例中的该齿轮盘20在通过对钢板施行沖压加工而形成圆形的 外形的同时还构成内齿21,并^皮固定在座椅靠背侧。
还有,"固定导向件30" —对一对地一体设置在上述基板10上的偏 心的2个位置,同时,分别夹持后述的锁定齿轮40及可动导向件100。由 于座椅靠背的重量和乘坐人员的体重集中在该固定导向件30上,该固定导 向件30必须具有能够支撑上述荷载的强度。因此,可以认为通过对钢板进 行冲压加工或者切削加工而构成固定导向件30。还有,本实施例中的该固 定导向件30是在通过对钢板施行冲压加工而形成基板10的同时,从里侧
利用金属模具压出而使其突出来构成的。
进而,使"锁定齿轮40"的两个侧面平行而使其在上述固定导向件30 之间可以滑动,同时,在连接相应两个侧面的一边上形成"外齿41"而实 现其与上述齿轮盘20的内齿21之间咬合。该锁定齿轮40的外齿41与齿 轮盘20的内齿21进行了咬合时,第一次承担来自齿轮盘20的荷载,因此 必须具有还能够承受上述荷载的强度。因此,可考虑通过对钢板进行沖压 加工或者切削加工而形成母材后,进行淬火或锻造等而构成该锁定齿轮40。 还有,本实施例中的该锁定齿轮40是通过对钢板施行冲压加工后进行淬火 而形成的,更进一步说,为了与后述的链板120相结合,设有凸起部42。 还有,该锁定齿轮40的两侧滑动面的中央附近向下凹进,虽然在图上并没 有明确表示出这一点。也就是说,两侧的中央附近呈缩颈状态(参照图4)。 因此,在该锁定齿轮40的(以基板为基准)外侧端附近与内侧端部附近的 2处与固定导向件30或可动导向件IOO抵接。也就是说,利用这样的构成, 与将各部件完全采用平面而使它们相互紧密结合的情况相比,更容易实现
该锁定齿轮40的滑动。
"凸轮50"被配置在上述基板10的大致中心位置,并将后述的轴70 插通其中,通过与该轴70的同时旋转控制所述锁定齿轮40的移动(滑动)。 换而言之,通过该凸4仑50的旋转实现该锁定齿轮40对齿轮盘20的咬合及 其解除,进而,实现对安装有本斜靠装置200的座椅靠背在前后方向上的 倾动的锁定及其解除。还有,在本实施例中的该凸轮50上设有可插通后述 的中心轴70的棱柱部71的方孔52,同时,还设有能够与后述的链板120 接合的2个凸起部51。
"弹簧60"对上述凸轮50施力而使其旋转,维持上述锁定齿轮40与 齿轮盘20的内齿21的咬合状态。本实施例中的该弹簧60采用盘簧,其一 端与所述凸轮50相结合,另一端与在基板10上突出设置的结合凸起相结 合。还有,本发明并不限于这样的结构,采用在下述的中心轴70上安装弹 簧(未图示)来施力使其旋转的结构也是可行的。
"中心轴70"插通分别穿设在基板10及齿轮盘20的中心部的通孔, 对这些基板10及齿轮盘20进行同轴支撑。进而,在该中心轴70上装有与 其他部件相关的"操纵杆72",乘坐人员对该操纵杆72进行手动操作时, 插通上述基板10和齿轮盘20的凸轮50和链板120同时旋转,实现上述锁
定齿轮40相对于齿4仑盘20的咬合及其解除。而且,本实施例中的该中心 轴70是通过对钢材施行切削加工而构成的。更具体地i兌,在该中心轴70 的大致中心部附近设有能够插通在上述凸轮50及链板120上形成的方孔 121的棱柱部71。并且,在该中心轴70上的一端部能够安装#:纵杆72,同 时,在另一端部(未图示)形成能够实现与连接轴之间连接的细齿73。其 原因在于,斜靠装置200被安装在车辆用座椅的左右两侧的连结部,需要 通过连接轴的介入使座椅左侧的斜靠装置200上的凸轮50的旋转和座椅右 侧的斜靠装置200上的凸轮50的旋转同步。
"可动导向件100"以其宽度从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变窄的方式形成为 "楔形",介于上述锁定齿轮40和固定导向件30之间,可滑动。该可动 导向件100与后述的弹簧相结合,并通过该弹簧而趋向基板IO的内方向。 这样的构成使该可动导向件100在上述锁定齿轮40和固定导向件30之间 总是处于咬紧状态,这些固定导向件30与锁定齿轮40与可动导向件100 之间的相互紧密结合(牢固地合在一起),消除各部件之间的间隙。因此, 消除了座椅靠背在前后方向上的松动。还有,该可动导向件100的锁定齿 轮40侧的滑动面与锁定齿轮40的移动方向为平行设置,因此不会发生该
还有,本实施例中的该可动导向件100是通过对钢板进4亍沖压加工形成楔 形后进行淬火而构成的,更进一步说,设置有凸起部101,以能够与后述的 链板120接合。还有,该可动导向件100的两侧滑动面的中央附近向下凹 进,虽然在图上没有明确表示出来。也就是说,两侧的中央附近呈缩颈状 态(参照图4)。因此,在该可动导向件100 (以基板为基准)的外侧端部 附近和内侧端部附近的2处与固定导向件30或锁定齿轮40抵接。也就是 说,利用这样的结构,与将各部件完全形成为平面而使其相互紧密结合的 情况相比,更容易实现该可动导向件100的滑动。
"弹簧,,与介于固定导向件30和锁定齿轮40之间的可动导向件100
相结合,向基板10的内方向对该可动导向件100施力。还有,本实施例中 的该弹簧是由用圆弧状的棒状材料制成扭簧no而构成的,将通过使其两 端弯曲而形成的结合部分别与可动导向件100相结合,对各可动导向件100 施力而使它们靠近。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这样的结构,在基板10侧(未 图示)设置被结合部等,对各可动导向件100分别使用弹簧而施力的结构
也是可行的。
并且,"链板120"在通过所述凸轮50的旋转而解除锁定齿轮40对齿 轮盘20的内齿21的咬合时(优选的是,先解除锁定齿轮40相对于齿轮盘 20的内齿21的咬合),与所述凸轮50同时i走转,向外方向压出可动导向 件100。在本发明中,为了消除成为"松动"的原因的固定导向件30和锁 定齿轮40之间的"间隙",在固定导向件30和锁定齿轮40之间介入可动 导向件100,同时,使它们处于牢固地紧密结合的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 如果仅仅使凸轮50旋转以解除座椅靠背的倾动的锁定,则该锁定齿轮40 在固定导向件30和可动导向件100之间^皮固定,产生该锁定齿轮40与齿 轮盘20的咬合不能解除的情况。因此,在将锁定齿轮40向基板10的内方 向拉近时(先),通过向外方向压出可动导向件100,解除该可动导向件 100与锁定齿轮40之间的紧密结合,使该锁定齿轮40能够自如地滑动。还 有,本实施例中的该链板120在由薄板构成的圆形的中心位置贯穿设置能 够插通所述轴棱柱部71的方孔121,贯穿设置能够插通所述凸轮50的凸起 部51的圓孔122,贯穿设置能够插通所述锁定齿轮40的凸起部42的大致 扇形的孔123,同时,在该圓形的外周的2处设有能够抵接所述可动导向件 100的凸起部101的凹进部124。在此,对该链板120的设定如下在使该 链板120旋转时,在比所述"大致扇形的孔123"的外侧边缘与锁定齿轮 40的凸起部42的抵接时刻更早的时刻,所述"凹进部124"的外侧边缘与 可动导向件100的凸起部101抵接。因此,在为了解除本斜靠装置200的 锁定而使中心轴70旋转时,首先由该链板120的凹进部124向外方向上压 出可动导向件100的凸起部101,然后,利用该链板120的大致扇形的孔 123,向内方向顺利地拉近锁定齿轮40,从而能够减轻各部件之间的荷载。
接下来,利用图1至图4对上述结构的本实施例的斜靠装置200的动 作进行说明。
首先,在本实施例的斜靠装置200中,在要锁定座椅靠背在前后方向 上的倾动时,乘坐人员松开操纵杆72。在松开操纵杆72时,如图1及图3 所示,借助弹簧60而趋向图面上的逆时针方向的凸轮50进行旋转,使锁 定齿轮40沿着固定导向件30进行滑动,以向基板10的外方向压出,该锁 定齿轮40的外齿41与齿轮盘20内周的内齿21咬合,座椅靠背在前后方 向上的倾动被锁定。此时,在该锁定齿轮40与固定导向件30之间,牢固
地咬进^C弹簧施力的可动导向件100,这些固定导向件30与锁定齿轮40及 可动导向件100彼此相互紧密结合,消减了各部件之间的间隙。因此,在 该座椅靠背的倾动被锁定的情况下,也不产生前后方向上的松动。
一方面,本实施例的斜靠装置200中,在要解除座椅靠背在前后方向 上的倾动的锁定时,乘坐人员向上拉(或者向下压)操纵杆72。通过搡纵 杆72的转动,使安装了该操纵杆72的中心轴70旋转,伴随着该中心轴70 的旋转,如图2及图4所示,插通有中心轴70的凸轮50及链板120也同 时旋转。凸轮50的旋转使该凸轮50与锁定齿轮40之间产生间隙。还有, 链板120的旋转使该链板120上的凹进部124的外侧边缘与可动导向件100 的凸起部101抵接,向基板10的外方向上压出该可动导向件100,解除该 可动导向件100与固定导向件30及锁定齿轮40之间的牢固的紧密结合。 然后,该链板120上的大致扇形的孔123的外侧边缘与锁定齿轮40的凸起 部42抵接,向内方向顺利地拉进该锁定齿轮40,实现座椅靠背在前后方向 上的倾动。这些一系列动作在留有少许时间差的情况下,基本同时进行。 (实施例2 )
实施例2的斜靠装置200如图5所示。由于本实施例的斜靠装置200 与上述实施例1的大部分是相同的,因此下面省略对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 的构成的i兑明,4叉针对与上述实施例1不同的构成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 例中,如图5所示,由螺旋形的扭簧60对凸轮50施力而使其旋转。而且, 本实施例中,为了简便说明,对链板120没有做特别的图示说明,但是当 然可以认为构成中有该链板。采用本实施例,由于对凸轮50的旋转施力是 用1根扭簧60实现的,因此与实施例l相比,能够提供部件数量少的斜靠 装置200。 (实施例3 )
实施例3的斜靠装置200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斜靠装置200与上 述实施例1的大部分是相同的,下面省略对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的构成的 说明,仅针对与上述实施例1不同的构成进行详细说明。如图6所示,本 实施例中,利用将另一端与可动导向件IOO相结合的2根扭簧110对凸轮 50施力而使其旋转。因此,这2根扭簧110与凸轮50和可动导向件IOO相 结合,使这些在跨越中心轴70的对角线上互相拉近,因此可从2个方向均 等地对该凸轮50施力而使其旋转。为此,采用本实施例,没有对上述凸轮50的偏心方向上的施力,因此使该凸轮50在基板10的中心处旋转。也就 是说,该凸轮50的按压力不偏向2个锁定齿轮40中的任意一个,而均等 地施加,因此这些两边的锁定齿轮40的外齿41分别与齿轮盘20上的内齿 21咬合,实现可靠的锁定。还有,在本实施例中采用2根扭簧110与凸轮 50和可动导向件100相结合,将这些在跨越中心轴70的对角线上互相拉近, 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样的构成。也就是说,只要是能对上述凸轮50在 对角线上拉近的旋转施力,也可釆用连接该凸轮50与在该凸轮50上的被 结合部的最临近处配置的可动导向件100的结构。还有,上述"2根扭簧 110"并不限定于如图6所示的形式,也可采用如图7或图8所示的形式。 进而,本实施例中,为了简便说明,没有对链板120做特别的图示说明, 但当然可以i人为构成中有该链板。 (实施例4)
实施例4的斜靠装置200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斜靠装置200与上 述实施例1的大部分是相同的,下面省略对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的构成的 说明,仅针对与上述实施例1不同的构成进行详细说明。如图9所示,本 实施例中,锁定齿轮40以其宽度从内端向外端逐渐变窄的方式形成,且该 锁定齿4仑40的固定导向件30侧的滑动面与该锁定齿轮40的移动方向呈平行 设置。为此,在该锁定齿轮40的可动导向件100侧构成为倾斜面。并且, 在该倾斜面与固定导向件30之间介入"楔形"的可动导向件100,其滑动 面彼此紧密结合,通过该锁定齿轮40上的外齿41与齿轮盘20的内齿21 的咬合锁定该齿轮盘20的旋转(即斜靠装置)。 一方面,在解除斜靠装置 的锁定时,使中心轴70旋转,解除锁定齿轮40上的外齿41与齿轮盘20 上的内齿21的咬合。关于这一点,本实施例中,锁定齿轮40与可动导向 件100的抵接面向该锁定齿轮40的移动方向倾斜,锁定齿轮40向内方向 拉进时,在这些锁定齿轮40与可动导向件IOO之间几乎不产生摩擦而使其 相互分离。所以,采用本实施例,在解除锁定时,即使不用链板120向外 压出可动导向件100,也可顺利地向内方向^立进锁定齿4仑40,因此用少量 的部件构成斜靠装置200。当然,具有链板120的结构也是可行的。 (实施例5)
实施例5的斜靠装置200如图10及图11所示。本实施例的斜靠装置 200与上述实施例1的大部分是相同的,下面省略对与上述实施例l相同的
构成的说明,仅针对与上述实施例1不同的构成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0所 示,本实施例中,在可动导向件100的外端设有能够与齿轮盘20上的内齿
21相咬合的外齿102。因此采用本实施例,在车辆发生碰撞时等对该斜靠 装置200施加过大的荷载时,从齿轮盘20对锁定齿轮40施加旋转荷载, 且该锁定齿轮40在其与固定导向件30之间对可动导向件100进行按压。 在这里,由于该可动导向件IOO的宽度从外端向内端逐渐变窄,如图ll所 示,该可动导向件IOO一皮向基板10的外方向压出。因此,在该可动导向件 100的外端上形成的外齿102与齿轮盘20的内齿21接近并咬合,与前述锁 定齿轮40—起限制齿轮盘20的旋转。也就是说,采用本实施例,在车辆 发生碰撞事故时等对本斜靠装置200施加过大的荷载时,可动导向件100 与锁定齿轮40 —起限制齿轮盘20的旋转,因此能够防止在车辆发生碰撞 时伴随的违背乘坐人员的意愿的座椅靠背的倾动。还有,在本实施例中, 为了简便说明,没有对链板120做特别的图示说明,但当然可以认为构成 中有该链板。 (实施例6 )
实施例6的斜靠装置200中的可动导向件100附近的放大情况如图12 所示。本实施例的斜靠装置200与上述实施例1的大部分是相同的,下面 省略对与上述实施例l相同的构成的说明,仅针对与上述实施例1不同的 构成进行详细i兌明。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在可动导向件100中,在 该可动导向件100的固定导向件30侧的滑动面的外端侧形成与固定导向件 30紧密抵接的抵接部103,与上述抵接部103相连续地形成用于在该抵接 部103与该固定导向件30之间产生间隙的^爻部104。采用所述构成,该可 动导向件100相对于所述固定导向件30,主要通过抵接部103来进行紧密 结合。所以,采用本实施例,即使固定导向件30的形成尺寸有少许误差, 可动导向件100必然在其外端侧与上述固定导向件30紧密地连接,因此能 够可靠地防止座椅靠背在前后方向上的松动的发生。还有,在本实施例中, 为了简便说明,对链板120没有做特别的图示说明,但当然可以认为构成 中有该链板。 (实施例7 )
实施例7的斜靠装置200和构成安装有该斜靠装置200的车辆用座椅 的座椅架的托架300的一部分如图13及图14所示。首先,在如图13所示
的实施方式中,在基板10的背面上,在上下左右的锁定齿轮40之间的4 个部位突出设置有凸出部11,使这些凸出部11进入在托架300的4个部位 上设置的冲孔部301内,然后,在该部位进行电弧焊接,构成焊接部302, 叶吏两个部件成为不可分离的一体。其次,在如图14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在 基板10的背面上相当于锁定齿轮40及可动导向件100的位置形成平面部, 同时,在上下的锁定齿轮40之间的2个部位突出设置有凸出部11,使这些 凸出部11进入在托架300的2个部位上设置的沖孔部301内。然后,对进 入冲孔部301内的凸出部11的周缘及托架300的平面部所抵接部分进行激 光焊接,构成焊接部302,使两个部件成为不可分离的一体。特别是在使用 激光焊接的情况下,在接合时,可减少基板IO上的压花加工部,而且,在 托架300侧不必设置大的开口部。也就是说,能够最小限地抑制对各构成 部件的塑性加工,因此能够提供具有高强度的车辆用座椅。 (实施例8)
实施例8的斜靠装置如图15至图18所示。本实施例的斜靠装置200 包括"基板10"、"齿轮盘20"、"固定导向件30"、"锁定齿轮40"、 "凸轮50"、"弹簧60"、"中心轴70"和"链板80"。下面,分别对 各构成要素进行说明。
首先,"基板10"构成斜靠装置200的基座,被固定于车辆用座椅的 座垫或座椅靠背中任意一方。该基板10必须具有能够支撑座椅靠背的重量 和乘坐人员的体重的强度。因此,可考虑通过对钢板进行冲压加工或者切 削加工而构成基板10。本实施例中的该基板IO在通过对钢板施行沖压加工 而形成圆形的外形的同时,构成后述的固定导向件30,将这些固定在座垫 侧。
其次,"齿轮盘20"以相对于上述基板10可以旋转的方式进行组装, 并固定于车辆用座椅的座垫或座椅靠背中(没有固定有基板10的)的任意 的另一方上。在该齿轮盘20的与固定有座椅靠背(或座垫)的面相反侧的 内周形成"内齿21"。该内齿21可以与后述的锁定齿轮40的外齿41相咬 合,因此通过与该锁定齿轮40的咬合,锁定座椅靠背在前后方向上的倾动。 该齿轮盘20必须具有能够支撑座椅靠背的重量和乘坐人员的体重的强度。 因此,可考虑通过对钢板进行冲压加工或者切削加工而构成齿轮盘20。还 有,本实施例中的该齿轮盘20在通过对钢板施行沖压加工而形成圆形的外
形的同时构成内齿21,将这些固定在座椅靠背侧。
还有,"固定导向件30" —对一对地一体设置在上述基板10上的偏心 的2个部位,同时,分别夹持后述的锁定齿轮40。由于座椅靠背的重量和 乘坐人员的体重集中在该固定导向件30上,因此该固定导向件30必须具 有能够支撑这些荷载的强度。因此,可以考虑通过对钢板进行沖压加工或 者切削加工而构成固定导向件30。还有,本实施例中的该固定导向件30是 在通过对钢板施行冲压加工而形成基板10时,从里侧利用金属模具压出而 使其突出来构成的。
但是,本发明中,有必要将该固定导向件30的机械强度设定得比前述 齿轮盘20及后述锁定齿轮40的机械强度低。其原因在于当对该斜靠装置 200施加大的荷载时(紧急时),该固定导向件3(^皮锁定齿轮40按压而变 形,使其外端部31与齿轮盘20的内齿21抵接。
还有,可考虑尽量使该固定导向件30的外端部31与齿轮盘20的内齿 21的前端接近。利用这样的构成,在该固定导向件30发生变形时,更好地 使其外端部31咬进齿轮盘20的内齿21内。
进而,也可考虑该固定导向件30在组装了基板10和齿轮盘20时,与 该齿轮盘20呈大致紧密连接状态的厚度。通过这样的构成,在该固定导向 件30发生变形时,其厚度方向上的变形被齿轮盘20压下,该固定导向件 30的变形量的大部分咬进齿轮盘20的内齿21内。
通过使"锁定齿轮40"的两个侧面平行而使其在上述固定导向件30之 间可以滑动,同时,在连接该两个侧面的一边上形成"外齿41",外齿41 能够与上述齿轮盘20的内齿21咬合。该锁定齿轮40的外齿41与齿轮盘 20的内齿21进行了咬合时,第一次承担来自齿轮盘20的荷载,所以必须 具有能够承受上述荷载的强度。因此,可考虑通过对钢板进行冲压加工或 者切削加工而形成母材后,经过淬火或锻造等而构成该锁定齿轮40。还有, 本实施例中的该锁定齿專仑40是通过对钢板施行冲压加工后进行淬火而形成 的,更进一步说,设有凸起部42,以实现与后述的链板80相结合。
"凸轮50"被配置在上述基板10的大致中心位置,插通有后述的轴 70,通过与该轴70的同时旋转控制所述锁定齿轮40的移动(滑动)。换 而言之,通过该凸轮50的旋转来实现该锁定齿轮40对齿轮盘20的咬合及 其解除,进而,实现对安装有本斜靠装置200的座椅靠背在前后方向上的
倾动的锁定及其解除。还有,在本实施例中的该凸轮50上设有可插通后述
的中心轴70的棱柱部71的方孔52,同时,还设有2个凸起部51,使得与 后述的链板80接合。
"弹簧60"对上述凸轮50施力而使其旋转,维持上述锁定齿轮40与 齿轮盘20的内齿21咬合的状态。本实施例中的该弹簧60采用盘簧,其一 端与上述凸轮50相结合,另一端与基板IO上突出设置的结合凸起相结合。 还有,本发明并不限于这样的结构,利用在下述的中心轴70上安装弹簧60 (未图示)的方法来施力而使其旋转的结构也是可行的。
"中心轴70"插通分别穿设在基板10及齿轮盘20的中心部的通孔, 对这些基板10及齿轮盘20进行同轴支撑。进而,在该中心轴70上装有与 其他部件相关的"操纵杆72",乘坐人员对该操纵杆72进行了手动操作时, 插通上述基板10和齿轮盘20的凸轮50与链板80同时旋转,实现上述锁 定齿轮40与齿轮盘20的咬合及其解除。而且,本实施例中的该中心轴70 是通过对钢材施行切削加工而构成的。更具体地说,在该中心轴70的大致 中间部附近设有能够插通上述凸轮50及链板80上所形成的方孔81的棱柱 部71。并且,在该中心轴70的一端部能够安装4喿纵杆72,同时,在另一 端部(未图示)形成能够实现与连接轴的连接的细齿73。其原因在于,斜 靠装置200被安装在车辆用座椅的左右两侧的连接部,需要通过连接轴的 介入使座椅左侧的斜靠装置200上的凸轮50的旋转和座椅右侧的斜靠装置 200上的凸轮50的旋转同步。
然后"链板80"在通过所述凸轮50的旋转来解除齿轮盘20的内齿21 与锁定齿轮40的咬合时,与所述凸轮50同时旋转,向内方向拉进锁定齿 轮40。还有,在本实施例中,该链板80在由薄板构成的圓形的中心位置贯 穿设置能够插通所述轴棱柱部71的方孔81,贯穿设置能够插通所述凸轮 50的凸起部51的圓孔82,贯穿设置能够插通所述锁定齿轮40的凸起部42 的长孔83。
继而,用图15至图18对有上述构成的本实施例的斜靠装置200的动 作进行说明。
首先,在本实施例的斜靠装置200中,在要锁定座椅靠背在前后方向 上的倾动时,乘坐人员松开操纵杆72。在操纵杆72被松开时,如图15所 示,借助弹簧60而趋向图面上的顺时针方向的凸轮50进行旋转,使锁定
齿轮40沿着固定导向件30进行滑动,以向基板10的外方向压出,该锁定 齿轮40的外齿41与齿轮盘20的内圓周的内齿21咬合,从而座椅靠背在
前后方向上的倾动^:锁定。
另一方面,本实施例的斜靠装置200中,在要解除座椅靠背在前后方 向上的倾动的锁定时,乘坐人员向上拉(或者向下压)操纵杆72。在操纵 杆72进行转动时,如图16所示,使安装了该操纵杆72的中心轴70逆时 针方向旋转,进而插通了该中心轴70的凸轮50及链板80也同时旋转。通 过凸轮50的旋转,在该凸轮50与锁定齿轮40之间产生空间。但是,前述 链板80的长孔83的外侧边缘与锁定齿轮40的凸起部42抵接,该锁定齿 轮40向内方向顺利地拉进,填充所述空间。通过向内方向顺利地拉进前述 锁定齿轮40,实现座椅靠背在前后方向上的倾动。这样的一系列的动作基 本同时进行。
于是,在本实施例的斜靠装置200中,车辆碰撞时等对该斜靠装置200 施加过大的荷载时(紧急时),如图18所示,锁定齿轮40按压固定导向 件30,使该固定导向件30变形,该固定导向件的外端部31咬进齿轮盘20 的内齿21内,从而固定该齿轮盘20。因此,使座椅靠背不能倾动。还有, 在由于车辆碰撞等对该斜靠装置200施加过大的荷载而使固定导向件30发 生塑性变形,其外端部31咬进齿轮盘20的内齿21内之后,仅仅更换斜靠 装置200,从而能够实现车辆用座椅的再利用。 (实施例9 )
实施例9的斜靠装置200如图19所示。本实施例的斜靠装置200的基 本构成与上述实施例1的大部分是相同的,各构成部件的机械强度与上述 实施例8的相同,下面省略对与上述实施例1或与上述实施例8相同的构 成的说明,仅针对与上述实施例1或与上述实施例8不同的构成进行详细 说明。本实施例中,如图19所示,链板120在处于所述齿轮盘20的内齿 21与锁定齿轮40的咬合状态时,该链板120的外边缘上与固定导向件30 的外端部31抵接处的边缘有切口部125,当该固定导向件30发生变形时, 其厚度方向上的变形从链板120上的切口部125压下,与齿轮盘20抵接。 因此,采用本实施例,在车辆发生碰撞时等对该斜靠装置200施加过大的 荷载时,发生变形的锁定齿轮30的一部分从该切口部125鼓出,与齿轮盘 20结合。也就是说,能够任意控制发生变形的锁定齿轮30的壁厚移动的方
向,能够更有效地使固定导向件30与齿轮盘20的结合。 (实施例10)
实施例10的斜靠装置200如图20及图21所示。本实施例的斜靠装置 200与上述实施例1的大部分是相同的,下面省略对与上述实施例l相同的 构成的说明,特别针对与上述实施例1不同的构成进行详细说明。如图20 所示,本实施例中,上下的固定导向件30之间的内侧端部形成直角形状。 于是,如图21 (a)所示,在这些上下的固定导向件30之间,嵌入如图21 (b) 、 (c)所示的导向块32,使所述上下的固定导向件30彼此没有间隙 而大致一体化。还有,该导向块32下面的凸起部进入用于形成上述基板10 的凸出部ll的压花孔,实现正确的定位和防偏移。对如本发明的在基板IO 上有两对固定导向件30的斜靠装置200施加荷载时,仅对4个固定导向件 30中,位于对角线上的2个固定导向件30集中加载。由于这些固定导向件 30是对构成基板10的母材进行沖压加工(压花加工)而形成的,因此在该 固定导向件30的下端部上产生薄壁部。所述的薄壁部的强度比基板10上 的其他部分的强度低,因此当对本斜靠装置200施加极大的荷载时,有可 能在所述薄壁部发生基板10的断裂。因此,如本实施例,在上下的固定导 向件30之间嵌入导向块32,使该上下的固定导向件30之间没有间隙,大 致一体化,从而使另一方的位于对角线上的2个固定导向件30也负担对一 方的位于对角线上的2个固定导向件30的载荷,当对该斜靠装置200施加 大的荷载时,可防止基板10的断裂,可提供具有高强度的斜靠装置200。
权利要求
1. 一种斜靠装置,包括:被固定于座垫或座椅靠背中任意一方上的基板;具有内齿的齿轮盘,以相对于该基板可以旋转的方式组装在该基板上,同时,被固定于座垫或座椅靠背中任意的另一方;被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两对固定导向件;锁定齿轮,分别被配置在该两对固定导向件之间,沿着该固定导向件进行滑动,具有能够与所述齿轮盘的内齿相结合的外齿;凸轮,控制该锁定齿轮的移动,使锁定齿轮与齿轮盘的内齿相咬合;弹簧,对该凸轮施力而使其旋转,维持所述锁定齿轮与齿轮盘的内齿的咬合状态;和中心轴,能够对所述凸轮进行驱动而使其旋转,解除锁定齿轮和齿轮盘之间的咬合,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锁定齿轮和固定导向件之间分别夹有可以滑动的可动导向件,所述可动导向件以其宽度从外端向内端逐渐变窄的方式形成,在各可动导向件上分别结合有弹簧,通过该弹簧向基板的内方向施力。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靠装置,其特征在于以其宽度从外端向内端逐渐变窄的方式形成的可动导向件的锁定齿轮 側的滑动面相对于锁定齿轮的移动方向平行地进行设置,固定导向件侧 的滑动面相对于所述锁定齿轮侧的滑动面倾斜地进行设置。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靠装置,其特征在于 锁定齿轮以其宽度从内端向外端逐渐变窄的方式形成,同时,该锁定齿轮的固定导向件侧的滑动面相对于该锁定齿轮的移动方向平行地进行设 置,以其宽度从外端向内端逐渐变窄的方式形成的可动导向件的锁定齿轮 侧的滑动面相对于锁定齿轮的移动方向倾斜地进行设置,固定导向件侧 的滑动面相对于所述锁定齿轮侧的滑动面倾斜地进行设置。
4. 根据权利要求1_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斜靠装置,其特征在于 与各可动导向件相结合的弹簧为扭簧,该扭簧以使分别与其两端相结合的各可动导向件接近的方式施力。
5. 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斜靠装置,其特征在于 与各可动导向件相结合的弹簧为对凸轮施力而使其旋转的2根扭簧, 这些各扭簧对与其一端相结合的凸轮和与另 一端相结合的可动导向件施力,使得凸轮和可动导向件在对角线方向上靠近。
6. 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斜靠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可动导向件的外端设有能够与齿轮盘上的内齿相结合的外齿。
7. 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斜靠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可动导向件的固定导向件侧的滑动面的外端侧上形成与固定导向件紧密抵接的抵接部,与所述抵接部连续地形成用于在所述抵接部与该固定导向件之间产生 间隙的^殳部。
8. 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斜靠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链板,其在通过凸轮的旋转而解除锁定齿轮与齿轮盘的内齿的 咬合时,与所述凸轮同时旋转,向外方向压出可动导向件。
9. 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斜靠装置,其特征在于 基板与座垫侧托架或座椅靠背侧托架进行激光焊接,其中,所述座垫侧托架或座椅靠背侧托架构成所安装的车辆用座椅的座椅架。
10. —种斜靠装置,包括 被固定于座垫或座椅靠背中任意一方的基板;具有内齿的齿轮盘,以相对于该基板可以旋转的方式组装在该基板上, 同时,被固定于座垫或座椅靠背中任意的另一方; 与所述基板一体设置的两对固定导向件;锁定齿轮,分别被配置在该两对固定导向件之间,沿着该固定导向件滑动,具有能够与所述齿轮盘的内齿相结合的外齿;凸轮,控制该锁定齿轮的移动,使锁定齿轮与齿轮盘的内齿相咬合; 弹簧,对该凸轮施力而使其旋转,维持所述锁定齿轮与齿轮盘的内齿的咬合状态;和中心轴,能够对所述凸轮进行驱动而使其旋转,解除锁定齿轮和齿轮 盘之间的咬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导向件的机械强度设定得比齿轮盘及锁定齿轮的机械强度低,在对该斜靠装置施加大的荷载时,所述锁定齿轮将固定导向件压出而 使该固定导向件变形,其外端部与齿轮盘的内齿抵接,使所述座椅靠背不 能倾动。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斜靠装置,其特征在于 固定导向件的外端部和齿轮盘的内齿的前端相邻设置, 当该固定导向件变形时,其外端部咬进齿轮盘的内齿中。
12. 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斜靠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导向件形成在组装了基板和齿轮盘时,呈与该齿轮盘的大致紧密 连接状的厚度,当该固定导向件变形时,通过齿轮盘压下其厚度方向上的变形。
13. 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斜靠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链板,其在通过凸轮的旋转而解除锁定齿轮与齿轮盘的内齿的咬 合时,与所述凸轮同时旋转,向内方向拉进所述锁定齿轮,该链板在锁定齿轮与齿轮盘的内齿处于咬合状态时的、所述链板的外 边缘上的、与固定导向件的外端部抵接的部位的外边缘上有切口部,当该固定导向件变形时,从链板上的切口部接受其厚度方向上的变形, 从而与齿轮盘抵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可消除座椅靠背在前后方向上的松动的斜靠装置,特别是提供价格低廉的、可靠的锁定及其解除的斜靠装置。在锁定齿轮(40)和固定导向件(30)之间分别夹着可以滑动的可动导向件(100),这些可动导向件(100)的宽度从外端向内端逐渐变窄,在可动导向件(100)的滑动面中的、锁定齿轮(40)侧的滑动面与锁定齿轮(40)的移动方向平行设置,固定导向件(30)侧的滑动面相对于所述锁定齿轮(40)侧的滑动面倾斜设置,在各可动导向件(100)分别结合有弹簧,借助该弹簧使可动导向件(100)向基板(10)的内方向趋近。
文档编号B60N2/42GK101378678SQ200780003998
公开日2009年3月4日 申请日期2007年2月16日 优先权日2006年2月16日
发明者原和良, 江崎琢人, 石原庆隆 申请人:株式会社今仙电机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