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可收回的后腿的直立座椅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71358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可收回的后腿的直立座椅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动车辆用座椅组件。更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能够向 前及向上移动至直立位置从而为进入到机动车辆的后部区域提供通路 的座椅组件。
背景技术
在一些小型多功能厢式车和运动型多功能车中,通常设置第二排和 第三排座椅。典型地,车辆包括一对邻近前排座椅的前门和一对设置成 邻近第二排座椅的后门。第三排座椅位于基本上最远的车辆后部而且不 会位于邻近门口处。所以,乘客无法直接进入到第三排座椅。
众所周知,为了能够进入到第三排座椅或后部储物区域,第二排座 椅可以具有可释放的座椅靠背锁定机构,座椅靠背锁定机构能够手动致 动以使座椅靠背向前枢转至通路位置。任选地,第二排座椅能够移动至 邻近前排座椅的翻倒位置,比如在授予Liu等人的美国专利No. 6,135,555中所公开的。翻倒位置是通过首先将座椅靠背平折在座椅坐垫 上然后使座椅靠背和座椅坐垫两者绕着座椅坐垫下部前沿处的枢轴点 枢转大约90度直到座椅靠背和座椅坐垫大体直立而获得的。在翻倒位 置,第二排座椅的座椅靠背置于第二排座椅的座椅坐垫与第一排座椅之 间。然后乘客能够通过后门之一进入车辆,越过翻倒的第二排座椅,从 而能够进入到第三排座椅或后部储物区域。第二排座椅以这样的方式移 动回是困难且烦瑣的,而且进出空间通常狭小不堪。
为了能够更好地进入到第三排座椅,已建出将第二排座椅移动至直 立位置,比如授予Freijy等人的美国专利No. 6,676,216中所公开的。直立位置是通过使座椅坐垫绕着下部前沿处的枢轴点从支承座椅乘员 的大致水平位置向前枢转至大致竖直位置而获得的。接着,座椅靠背从 处于乘坐位置的用于支承座椅乘员的第一竖直位置移动至第二竖直位 置,所述第二竖直位置位于所述第一竖直位置的前上方。座椅坐垫以独 立于座椅靠背的方式移动,从而需要两步操作过程。
因而,希望提供一种座椅组件,该座椅组件具有枢转地联接至座椅 坐垫的座椅靠背且包括简单、坚固的机构以当座椅组件在乘坐位置与直 立位置之间移动时使座椅靠背相对于座椅坐垫枢转。还希望提供一种用 于在乘坐位置将座椅组件可释放地固定于底板的锁闩机构,当座椅组件 处于直立位置时,该锁闩机构不会从座椅靠背向后突出。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在机动车辆中的底板上方 支承乘员的座椅组件。所述座椅组件包括座椅坐垫,所述座椅坐垫在前 端与后端之间延伸。所述前端适于枢转地联接至所述底板,以在大致水 平的乘坐位置与大致竖直的跪撑位置之间进行枢转运动。座椅靠背枢转 式联接至所述座椅坐垫的所述后端并适于可释放地固定于所述底板。传 动杆适于枢转地联接在所述底板与所述座椅靠背之间,其中,当所述座 椅坐垫在所述乘坐位置与所述跪撑位置之间枢转时,所述传动杆促使所 述座椅靠背在第一竖直位置与第二竖直位置之间相对于所述座椅坐垫 枢转,从而使所述座椅靠背维持在大致竖直方位。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在机动车辆中的底板上 方支承乘员的座椅组件。所述座椅组件包括座椅靠背和在前端与后端之 间延伸的座椅坐垫。所述前端适于枢转地联接至所述底板,以在大致水 平的乘坐位置与大致竖直的跪撑位置之间进行枢转运动。传动杆在适于 枢转地联接至所述底板的第 一端与枢转地联接至所述座椅靠背的第二 端之间延伸。所述传动杆响应于所述座椅坐垫在所述乘坐位置与所述跪 撑位置之间的枢转运动而促使所述座椅靠背在第一竖直位置与第二竖 直位置之间沿着弓形轨迹移动,从而使所述座椅靠背维持在大致竖直方 位。


参照以下结合附图的详细说明,将会容易明白本发明的其它优点,原因为本发明的其它优点变得更好理解,其中图l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包括有铰链支座和传动杆的处 于乘坐位置的座椅组件的侧视图;图2是处于直立位置的图1中的座椅组件的侧视图;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包括有铰链支座和传动杆的处于 乘坐位置的座椅组件的侧视图;图4是处于直立位置的图3中的座椅组件的侧视图;图5是图3中的座椅组件的侧视图,其中座椅坐垫处于跪撑位置而 座椅靠背处于收起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机动车辆用座椅组件以10总体示出。座椅组件10包括 用于在车辆底板14上方支承座椅乘员的座椅坐垫12。座椅坐垫12在前 端16与相对的后端18之间延伸。座椅纽件10还包括座椅靠背20,其 用于支承座椅乘员的背部。座椅靠背20在下端22与相对的上端24之 间延伸。座椅靠背20的下端22操作性地联接至座椅坐塾12的后端18。在车辆底板14处安装有前向底板支座26。座椅坐垫12的前端16 包括向下延伸部或前腿28,其在第一主枢轴30处枢转地联接至底板支 座26。座椅坐垫12绕着第一主枢轴30在如图1所示的大致水平的乘坐 位置与如图2所示的大致竖直的跪撑位置之间枢转。在跪撑位置,座椅 坐垫12的后端18置于前端16上方。尽管未图示,但是可以设想绕着 第一主枢轴30在前腿28与底板支座26之间设置盘簧以帮助座椅坐垫 12从大致水平的乘坐位置移动至跪撑位置。铰链支座或B型支座32操作性地联接座椅靠背20与座椅坐垫12, 并且允许座椅靠背20在第一竖直位置与第二竖直位置之间枢转,所述 第一竖直位置是座椅坐垫12处于大致水平的乘坐位置时的座椅靠背208的位置,如图1所示,而所述第二竖直位置则是座椅坐垫12处于跪撑 位置时的座椅靠背20的位置,如图2所示,该位置位于所述第一竖直 位置的前上方。座椅组件10在座椅靠背20处于第一竖直位置且座椅坐 垫12处于大致水平的乘坐位置时限定了乘坐位置。座椅组件10在座椅 靠背20处于第二竖直位置且座椅坐垫12处于跪撑位置时限定了直立位 置。
铰链支座32包括上端34、限定了后腿的下端36和向前延伸部38。 座椅靠背20的下端22枢转地联接至铰链支座32的上端34。更具体而 言,铰链支座32的上端34构造成容纳本领域已知的任何合适类型的倚 靠机构40。倚靠机构40设置于铰链支座32的上端34与座椅靠背20 的下端22之间。倚靠机构40能够在锁定状态与解锁状态之间工作,从 而允许座椅靠背20相对于座椅坐垫12在多个后倾乘坐位置之间进行选 择性角度调整。当座椅组件10在乘坐位置与直立位置之间移动时,倚 靠机构40处于锁定状态。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座椅 组件10也可以不具有倚靠机构40。
铰链支座32的后腿36可释放地联接至底板14以将座椅组件10固 定在乘坐位置。更具体而言,后腿36包括本领域已知的任何合适类型 的锁闩机构42。锁闩机构42能够在闩锁状态与解闩状态之间工作,在 闩锁状态下,锁闩机构42牢固地联接至安装于底板14的撞杆44并将 座椅组件10维持在乘坐位置。在解闩状态下,锁闩机构42从撞杆44 释放以允许座椅组件10在乘坐位置与直立位置之间移动。
座椅坐垫12的后端18在第二主枢轴46处枢转地联接至铰链支座 32的向前延伸部38。传动杆48在第一端50与第二端52之间直线延伸。 传动杆48的第一端50在第一主枢轴30前方即第一枢轴51处枢转地联 接至底板支座26。传动杆48的第二端52在第二主枢轴46前方即第二 枢轴53处枢转地联接至铰链支座32的向前延伸部38。
在座椅靠背20的上端24处操作性地联接有头枕54。头枕54自动 地在座椅组件10处于乘坐位置时的使用位置与座椅组件10处于直立位 置时的、大致垂直于座椅靠背20的旋转位置之间枢转。如本领域所公 知的,通过操作性地联接至锁闩机构42的鲍登型缆索(未图示)可以 将头枕54致动到旋转位置。由于头枕54处于旋转位置,座椅靠背20的总高度得以减少,从而避免与车辆顶衬(未图示)冲突。
在操作中,如图1所示,座椅组件10通常处于乘坐位置。释放柄 (未图示)将锁闩机构42致动到解闩状态以释放撞杆44并允许座椅坐 垫12绕着第一主枢轴30沿逆时针方向从大致水平的乘坐位置枢转至跪 撑位置。随着座椅坐垫12沿逆时针方向枢转,传动杆48也绕着第一枢 轴51沿逆时针方向枢转并促使铰链支座32绕着第二主枢轴46沿顺时 针方向相对于座椅坐垫12枢转。铰链支座32的顺时针运动导致座椅靠 背20也沿顺时针方向相对于座椅坐垫12从第一竖直位置枢转至第二竖 直位置。同时,头枕54从使用位置枢转至旋转位置。现在,座椅组件 10处于邻近前方座椅56的直立位置,如图2所示。
当座椅组件10在乘坐位置与直立位置之间移动时,铰链支座32相 对于座椅靠背20的方位保持相同。换句话说,当座椅组件10处于乘坐 位置和直立位置时,后腿36与座椅靠背20大致沿竖向对齐。所以,当 座椅组件10处于直立位置时,后腿36和锁闩机构42不会从座椅靠背 20向后突出。这使得进出座椅组件10后面的区域得以改善。因为座椅 组件10处于直立位置时后腿36和锁闩机构42并未形成危险的突出部, 所以安全性也得到改善。
另外,当座椅靠背20响应于座椅坐垫12在乘坐位置与跪撑位置之 间的枢转运动而在自动地第一竖直位置与第二竖直位置之间移动时,座 椅靠背20相对于铰链支座32的角位置保持相同。换句话说,座椅坐垫 12在乘坐位置与跪撑位置之间的枢转运动自动地使座椅靠背20沿着环 绕枢轴51而限定出的弓形轨迹在第一竖直位置与第二竖直位置之间移 动。
为了使座椅组件10返回至乘坐位置,使座椅靠背20向后移动,这 导致座椅坐垫12绕着第一主枢轴30沿顺时针方向从跪撑位置枢转至大 致水平的乘坐位置。随着座椅坐垫12沿顺时针方向枢转,传动杆48也 绕着第一枢轴51沿顺时针方向枢转且促4吏铰链支座32绕着第二主枢轴 46沿逆时针方向相对于座椅坐垫12枢转。铰链支座32的逆时针运动导 致座椅靠背20也沿逆时针方向相对于座椅坐垫12从第二竖直位置枢转 至第一竖直位置。然后手动地使头枕54从旋转位置移动至使用位置。 现在,座椅组件10处于乘坐位置,如图1所示。参照图3至5,其中,相似的加后缀的附图标记表示与如上所述的 元件类似的元件,在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座椅坐垫12'的后端18' 在第二主枢轴46,处可释放地联接至铰链支座32,。当座椅坐垫12,的 后端18,联接至铰链支座32,时,座椅组件10'在乘坐位置与直立位 置之间的运动与关于第一实施方式的上述内容相同。然而,当座椅坐垫 12,的后端18'与铰链支座32,脱离联接时,座椅坐垫12'独立于座 椅靠背20,而自由移动并绕着第一主枢轴30,在如图3所示的大致水 平的乘坐位置与如图5所示的大致竖直的跪撑位置之间枢转。
然后,倚靠机构40,能够工作以使座椅靠背20,从多个后倾乘坐 位置中的任一个枢转至向前折叠位置,如图5所示。在向前折叠位置, 座椅靠背20大致平行于底板且座椅靠背20,的背侧形成大致水平的承 载板面58。
传动杆48'的第一端50,适于在第一主枢轴30'后方即底板枢轴 60处枢转地联接至底板14,。传动杆48,的第二端52,在第二主枢轴 46'后方即支座枢轴62处枢转地联接至铰链支座32'。
在操作中,如图3所示,座椅组件IO,通常处于乘坐位置。释放柄 将锁闩机构42,致动到解闩状态以释放撞杆44'并允许座椅坐垫12, 绕着第一主枢轴30,沿逆时针方向从大致水平的乘坐位置枢转至跪撑位 置。随着座椅坐垫12,沿逆时针方向枢转,传动杆48,也绕着底板枢 轴60沿逆时针方向枢转并促4吏铰链支座32,绕着第二主枢轴46'沿顺 时针方向相对于座椅坐垫12,枢转。铰链支座32,的顺时针运动导致 座椅靠背20,也沿顺时针方向相对于座椅坐垫12,从第一竖直位置枢 转至第二竖直位置。同时,头枕54'从使用位置枢转至旋转位置。现在, 座椅组件IO,处于邻近前方座椅56,的直立位置,如图4所示。
为了使座椅组件IO,返回至乘坐位置,使座椅靠背20,向后移动, 这导致座椅坐垫12,绕着第一主枢轴30,沿顺时针方向从跪撑位置枢 转至大致水平的乘坐位置。随着座椅坐垫12,沿顺时针方向枢转,传动 杆48,也绕着底板枢轴60沿顺时针方向枢转且促使铰链支座32'绕着 第二主枢轴46,沿逆时针方向相对于座椅坐垫12,枢转。铰链支座32' 的逆时针运动导致座椅靠背20,也沿逆时针方向相对于座椅坐垫12, 从第二竖直位置枢转至第一竖直位置。然后手动地使头枕54'从旋转位置移动至使用位置。现在,座椅组件IO,处于乘坐位置,如图3所示。
另外,从座位组件IO,处于乘坐位置开始,第二释放柄(未图示) 使座椅坐垫12,的后端18,从铰链支座32,释放,从而使座椅坐垫12, 绕着第一主枢轴30,沿逆时针方向从大致水平的乘坐位置枢转至跪撑位 置。然后致动倚靠机构40,以使座椅靠背20,从多个后倾乘坐位置之 一枢转至向前折叠位置。同时,头枕54'从使用位置枢转至旋转位置以 避免与座椅坐垫12,的底侧冲突。现在,座椅组件IO,处于收起位置, 如图5所示。
可以设想,座椅靠背20,能够朝着向前折叠位置偏置,4吏得在致动 倚靠机构40,时,座椅靠背20,自动地向前枢转。在这种情况下,当 座椅靠背20,向前枢转时,提供用以促使座椅坐垫12,从大致水平的 乘坐位置枢转至跪撑位置的机构。可以使用诸如机械弹簧或气压弹簧等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任何合适的机构。
文中已以示例性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应当理解,所使用的术 语旨在体现描述性用词而非限制性用词。根据上述教导可以对本发明进 行多种改型和变更。因此,应当理解,在所附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本 发明可以以不同于说明书中具体列举的方式来实施。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在机动车辆中的底板上方支承乘员的座椅组件,所述座椅组件包括座椅坐垫,所述座椅坐垫在前端与后端之间延伸,所述前端适于枢转地联接至所述底板,以在大致水平的乘坐位置与大致竖直的跪撑位置之间进行枢转运动;座椅靠背,所述座椅靠背枢转地联接至所述座椅坐垫的所述后端并适于可释放地固定于所述底板;以及传动杆,所述传动杆适于枢转地联接在所述底板与所述座椅靠背之间,其中,当所述座椅坐垫在所述乘坐位置与所述跪撑位置之间枢转时,所述传动杆促使所述座椅靠背在第一竖直位置与第二竖直位置之间相对于所述座椅坐垫枢转,从而使所述座椅靠背维持在大致竖直方位。
2.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座椅组件,包括铰链支座,所述铰链支座 适于可释放地联接至所述底板并操作性地联接在所述座椅靠背与所述 座椅坐垫之间,其中,所述铰链支座枢转地联接至所述座椅坐垫的所述 后端以在所述座椅坐垫在所述乘坐位置与所述跪撑位置之间进行枢转 运动的过程中维持所述座椅靠背的所述竖直方位。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座椅组件,包括倚靠机构,所述倚靠机 构枢转地连接所述铰链支座和所述座椅靠背以在所述第一竖直位置和 所述第二竖直位置中的每一个位置中将所述座椅靠背锁定至所述铰链 支座。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座椅组件,其中,枢转地联接至所述底 板处的所述座椅坐垫的所述前端限定第一主枢轴,而枢转地联接至所述 座椅坐垫的所述后端处的所述铰链支座限定第二主枢轴。
5.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座椅组件,其中,所述铰链支座包括联 接至所述座椅靠背的上端、适于可释放地联接至所述底板的下端以及在 所述第二主枢轴处枢转地联接至所述座椅坐垫的所述后端的向前延伸部,
6. 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座椅组件,其中,所述传动杆在适于枢 转地联接至所述底板的第一端与枢转地联接至所述铰链支座的第二端 之间延伸。
7.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座椅组件,其中,所述座椅坐垫的所述 后端可释放地联接至所述铰链支座,以独立于所述座椅靠背地在所述乘 坐位置与所述跪撑位置之间进行枢转运动。
8. 如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座椅组件,其中,所述座椅靠背以选择 位置时在竖立位置与大致平行于所述底板的向前折叠位置之间移动。
9. 如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座椅组件,其中,枢转地联接至所述底 板处的所述座椅坐垫的所述前端限定第 一主枢轴,而枢转地且可释放地 联接至所述座椅坐垫的所述后端处的所述铰链支座限定第二主枢轴。
10. 如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座椅组件,其中,所述铰链支座包括 上端、下端以及向前延伸部。
11. 如权利要求1或10所述的座椅组件,其中,所述铰链支座的所 述下端适于可释放地联接至所述底板,所述座椅靠背以选择性的方式枢 转地联接至所述铰链支座的所述上端,并且,所述座椅坐垫的所述后端 枢转地且可释放地联接至所述铰链支座的所述向前延伸部。
12. 如权利要求1或11所述的座椅组件,其中,所述传动杆在适于 枢转地联接至所述底板的第 一端与枢转地联接至所述铰链支座的第二 端之间延伸。
13. —种用于在机动车辆中的底板上方支承乘员的座椅组件,所迷 座椅组件包括座椅靠背;座椅坐垫,所述座椅坐垫在前端与后端之间延伸,所述前端适于枢 转地联接至所述底板,以在大致水平的乘坐位置与大致竖直的跪撑位置之间进行枢转运动;以及传动杆,所述传动杆在适于枢转地联接至所述底板的第一端与枢转 地联接至所述座椅靠背的第二端之间延伸,其中,所述传动杆响应于所 述座椅坐垫在所述乘坐位置与所述跪撑位置之间的枢转运动而促使所 述座椅靠背在第一竖直位置与第二竖直位置之间沿着弓形轨迹移动,从 而使所述座椅靠背维持在大致竖直方位。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座椅组件,包括铰链支座,所述铰链支座 适于可释放地联接至所述底板并操作性地联接在所述座椅靠背与所述 座椅坐垫之间,其中,所述铰链支座枢转地联接至所述座椅坐垫的所述 后端。
15.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座椅组件,包括倚靠机构,所述倚 靠机构枢转地连接所迷铰链支座和所述座椅靠背以在所述第 一竖直位 置和所述第二竖直位置中的每一个位置将所述座椅靠背锁定至所述铰 链支座。
16.如权利要求13或15所述的座椅组件,其中,枢转地联接至所 述底板处的所述座椅坐垫的所述前端限定第一主枢轴,而枢转地联接至 所述座椅坐垫的所述后端处的所述铰链支座限定第二主枢轴。
17.如权利要求13或16所述的座椅组件,其中,所述铰链支座包 括联接至所述座椅靠背的上端、适于可释放地联接至所述底板的下端以 及在所述第二主枢轴处枢转地联接至所述座椅坐垫的所述后端的向前 延伸部。
18. 如权利要求13或17所述的座椅组件,其中,所述传动杆在适 于枢转地联接至所述底板的第 一端与枢转地联接至所述铰链支座的第 二端之间延伸。
19. 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座椅组件,其中,所述座椅坐垫的 所述后端可释放地联接至所述铰链支座,以独立于所述座椅靠背地在所 述乘坐位置与所述跪撑位置之间进行枢转运动。
20. 如权利要求13或19所述的座椅组件,其中,所述座椅靠背以跪撑位置时在竖立位置与大致平行于所述底板的向前折叠位置之间移 动。
21.如权利要求13或20所迷的座椅组件,其中,枢转地联接至所 述底板处的所述座椅坐垫的所述前端限定第 一主枢轴,而枢转地且可释 放地联接至所述座椅坐垫的所述后端处的所述铰链支座限定第二主枢 轴。
22.如权利要求13或21所述的座椅组件,其中,所述铰链支座包 括上端、下端和向前延伸部。
23.如权利要求13或22所述的座椅组件,其中,所述铰链支座的 所述下端适于可释放地联接至所述底板,所述座椅靠背以选择性的方式 枢转地联接至所述铰链支座的所述上端,并且,所述座椅坐垫的所述后 端枢转地且可释放地联接至所述铰链支座的所述向前延伸部。
24.如权利要求13或23所述的座椅组件,其中,所述传动杆在适 于枢转地联接至所述底板的第一端与枢转地联接至所述铰链支座的第 二端之间延伸。
全文摘要
提供了一种用于在车辆中的底板上方支承乘员的座椅组件。所述座椅组件包括座椅坐垫,所述座椅坐垫在前端与后端之间延伸。所述前端适于枢转地联接至所述底板,以使所述座椅坐垫在乘坐位置与跪撑位置之间进行枢转。座椅靠背枢转地联接至所述座椅坐垫的所述后端并适于可释放地固定于所述底板。传动杆枢转地联接在所述底板与所述座椅靠背之间。当所述座椅坐垫在所述乘坐位置与所述跪撑位置之间枢转时,所述传动杆促使所述座椅靠背相对于所述座椅坐垫枢转,从而使所述座椅靠背维持在大致竖直方位。
文档编号B60N2/20GK101631690SQ200780044688
公开日2010年1月20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4日 优先权日2006年12月4日
发明者尼尔森·E·赫斯特三世, 彼得·保罗·塞米斯三世, 杰弗里·P·卡罗尔, 罗伯特·J·西比斯泰, 马修·J·麦克劳克林 申请人:英提尔汽车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