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点式座椅安全带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90246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四点式座椅安全带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四点式装置的座椅安全带系统。特别地提供了一种 四点式安全带系统,具有带可调式巻收器的肩带装置和引导扣,为乘坐佩 戴者提供安全和舒适。
背景技术
汽车车辆应用多种约束系统为车辆乘客提供安全。例如众所周知在 车辆领域提供了多种座椅安全带或约束系统以将乘客约束在其座椅上,并 使部分身体受控制地减速以在车辆遇到诸如碰撞等原因而快速减速时限 制施加于乘客身体上的力量。很多类型的座椅安全带和约束系统已经在汽 车、卡车和其他车辆中得到了应用,并已广为人知。
已知的通常应用于商用车辆的座椅安全带为三点式约束系统,包含腰 带和延伸越过乘客一个肩膀与腰带相连的肩带。腰带一端固定于座椅或邻 近座椅的车辆。肩带一端连接于车辆或座椅,另一端连接于腰带或腰带锁 扣结构
四点式、五点式和六点式约束系统在特别应用于越野车辆和其他运动 型车辆的一些座椅安全带和约束系统中可见,目的为乘客在两点式和三点 式约束系统外提供额外的约束。这些座椅安全带系统倾向于使用多重可调 节带扣结构,使用困难,难以操作和合适地安置在乘客身上。这些座椅安 全带由于多重结构还很不舒适以及更为复杂,因此在乘用车辆中可能需要 多次快速穿入和分离难以实现。
今天的汽车工业对四点式座椅安全带约束系统特别感兴趣。目前可预 见的四点式座椅安全带系统基本上为平行肩带式。在提供一定程度保护的 同时,这种目前可预见的系统可导致座椅上的乘客不舒适,因为在使用安全带时肩带会碰到脖颈。此外,如果肩带的横向距离过小,这种不舒适会
加剧。例如,如果肩带距乘客锁骨的横向距离为B0mm,将会导致不舒 适,因为安全带会接触乘客的颈部区域。因此整个社会中忽略期望的性能 上的改进,四点式安全带的使用较三点式安全带要少。
使用平行式肩带的四点式座椅安全带约束系统的另一个困难在于对 不同身材的乘客有不同的固定方法。例如,安全带根据中心线至中心线间 隔可能对于较小的乘客过宽,对较大的乘客过窄。这可能在正常车辆运行 中以及在碰撞事故中影响安全带保持于乘客肩部位置的能力。
已知的四点式座椅安全带约束系统的其他困难有关于锁扣系统。特别 是,某些四点式座椅安全带约束系统的锁扣锁舌装置,其中左手肩带和腰 带连接于锁扣(或锁舌)且右手肩带和腰带连接于锁舌(或锁扣),可倾 向于"縮上去"或向上移动,就是说,在车辆正常运行中离开乘客的腰部。 这种"縮上去"的影响会导致乘客预潜滑,由此可能导致乘客在碰撞事故 中潜滑。
因此,现在需要一种改进的车辆用四点式座椅安全带系统能够在车辆 正常运行和在碰撞事故中提供适当和不变的安全带校准。这种系统应当使 佩戴者舒适。此外,还需要一种四点式座椅安全带系统可通过在碰撞事故 中限制安全带系统的腰带部分从骨盆向腹部移动来阻止预潜滑。

发明内容
本发明披露的实施例采用了一种安装于车辆座椅上的四点式座椅安 全带约束系统,其可在正常使用和碰撞事故中保持四点式系统适当的安全 带校准和定位,以及在快速减速情况下适当减少和分散施于乘客身体上的 压力。在优选实施例中,四点式座椅安全带约束系统包含一对绕在车辆座 椅上部的肩带。每个肩带都汇集于座椅安全带锁扣总成从而形成V型。肩
带固定于座椅上,例如,通过单个具有双巻轴的巻收器或一对可重新移位 以根据乘客大小和舒适调整的巻收器。肩带固定于座位上以便于其互相交
叉。固定肩带于座位上的替代方法为肩带可安装于车辆上。这两种方式有 助于保持肩带V型结构。本发明可选择采用具有一对间隔的可横向移动安全带扣的可竖向移 动头枕。头枕的竖向移动和座椅安全带扣的横向移动提高了所述四点式座 椅安全带约束系统的性能,使其能够、改进且更为舒适地适合具有不同体 型的各类乘客。
本发明采用了一对腰带。每个腰带通过巻收器固定于座椅的底面。每 个腰带可采用可竖向手动或自动调整的腰带扣。竖向可调整腰带扣还提高 了四点式座椅安全带约束系统对不同乘客的适配性。肩带和腰带的松紧均 可根据需要调整。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在根据优选实施例的具体发明内容结合所附附图 和本发明权利要求浏览时将更加清楚。


为更全面理解本发明,将参考附图中更详细表示、并利用以下本发明 的例子说明的实施例,其中
图l阐释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四点式座椅安全带约束系统位于
未使用位置时的前视图2阐释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含有位于未使用位置的四点式座 椅安全带约束系统的车辆座椅的透视图3阐释了如图2所示四点式座椅安全带约束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前 视图,阐释了头枕位于其提升位置和头枕座椅安全带扣位于其收起位置;
图4阐释了和图3相同的视图,但展示了头枕位于其降低的位置和头枕 座椅安全带扣位于其打开位置;
图5阐释了本发明一替代实施例的前视图;以及 图6阐释了本发明另一替代实施例的前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在附图中,相同的参考标号将用于指示相同的部件。在下列实施 方式中,不同的工作参数和部件用于描述一个构想的实施例。这些特定参数和部件可归于例子而不意味限定。
根据附图特别是图1,展示了一种四点式座椅安全带约束系统的
实施例,总体上阐释为10。座椅12,常用于机动车辆(未显示)内, 包含总体上垂直的椅背14,其在顶部16和底部18之间延伸用于支 撑乘坐的乘客的背部。座椅12进一步包含总体上水平的椅垫20,其 从椅背14的底部18向前伸出,并在内侧或右侧22和外侧或左侧24 之间延伸以支撑乘坐的乘客的臀部。如本技术领域通常所知,内侧 22进一步定义为座椅12临近内侧或车辆中间的一侧,外侧24进一 步定义为座椅12临近外侧或车辆外部的一侧。
四点式座椅安全带约束系统IO包含第一、或内侧肩带织带26, 其从椅背14的顶部16向底部18沿临近椅垫20的内侧22延伸。四 点式座椅约束系统IO进一步包含第二、或外侧肩带织带28,其从椅 背14的顶部16向底部18沿临近椅垫20的外侧24延伸。四点式座 椅安全带约束系统IO进一步包含第一、或内侧腰带织带30,其从椅 垫20的内侧22延伸至锁扣(锁舌)部件32,和第二、或外侧腰带 织带34,其从椅垫20的外侧24延伸至锁扣(锁舌)部件36。应了 解部件32可以为锁扣或锁舌,部件36可以为锁舌或锁扣。涉及这些 零件时应在脑海中有可互换性。
最好有向下的力施于第一肩带织带26和第二肩带织带28上。 该力有助于保持锁扣/锁舌位于乘客身体上的尽可能低的位置以将潜 滑减到最小。织带拉力对部件32和36的负重起一部分作用(除由肩 带巻收器44和42以及腰带巻收器38和40施加的收紧力以外)。锁 扣在乘客身体上装的越低,加在肩带26和肩带28上的拉力越大。相 应地,通过选择增加负重件,部件32和36可以获得更低的位置。特 别地,负重件33可加于锁扣(锁舌)部件32 ,负重件37可加于锁 舌(锁扣)部件36。负重件33和37可由任意不同的材料组成,包 括,例如,金属诸如铅,或高密度聚合物。负重件33和36可安置于 部件32和36的内部,或可装于外部。此外,负重件33和36可根据 乘客的需要换为较大或较小的负重件。
9第一腰带织带30通过巻收器38固定于座椅12。巻收器38通过 固定装置包括螺栓、焊接等方式固定于座椅。第二腰带织带34通过 也通过所述固定装置连接座椅12的巻收器40固定于座椅12。巻收 器38和40固定于座椅12,固定方法可采用多种方式。 一种固定方 法可释为巻收器38和40实质上位于座位12下方。腰带巻收器38和 40位于座位下方的位置可使巻收器封装更容易且更经济,特别是当 车辆的座椅至通道箱或座椅至车门的空间有限时。另一种方法是巻收 器38和40连接于座椅的侧面(未显示)。
虽然巻收器38和40如此阐释,应了解单个巻收器可用于替代所 示和讨论的一对巻收器。相反地,本领域众所周知巻收器38和40可 用刚性的、固定的固定器替代。巻收器38和40可有多种类型,包括 机械式、带电动锁止的机械式、电磁式以及其他。电动巻收器更有价 值,它提供经选择的张力(恒定的或变化的)加于腰带30和34上, 以协助保持部件32和36尽可能低地位于乘客腰部。另外,高的腰 带张力还可限制腰带30和34的横向运动,由此有助于部件32和36 的锁舌锁扣接口尽可能接近乘客的中心线。这种装置对已知的使用传 统机械式巻收器的约束系统有所改进。巻收器38和40还装配有动态 预收紧器(火药式或其他设计)。巻收器38和40还可装配静态预 收紧器。
第一肩带织带26可固定于或可释放地连接于锁扣(锁舌)部件 32,第二肩带织带28可释放地连接于锁舌(锁扣)部件36。锁扣(锁 舌)部件32可固定于或可释放地连接于锁舌(锁扣)部件36。(通 过允许织带可释放地连接于锁扣部件,装配和维修均更加容易。)这 种布置可形成所阐释的V型,其由第一肩带织带26和第二肩带织带 28在部件32和36处实质上汇聚而形成。如同所示,第一肩带织带 26和第二肩带织带28较乘客颈部(未显示)具有较大横向间隔, 同时还能沿乘客中心线在部件32和36区域汇聚以提供有效支撑。 这种在座椅12上方的增加的水平间隔提高了不同身材乘客的舒适 度,包括较小的乘客其具有较小颈部、较窄的肩部和较短上部躯干。这种形状还有助于保持座椅安全带始终位于乘客的肩部,同时降低颈 部软组织受伤风险和提高各种身材乘客舒适度。
应了解如图1所阐释的锁扣装置可以这样变化,例如,锁扣部件 位于肩带织带上。所示构造用于阐释而并非限定。
第一肩带织带26通过巻收器42固定于座椅12,巻收器通过包 括螺栓、焊接或其类似的紧固件牢固地固定于座椅12。第二肩带织 带28通过巻收器44固定于座椅12,巻收器也通过包括上述紧固件 牢固地固定于座椅12。巻收器42和44最好但并非必需配置限力器 组件,其在本技术领域中已知可为单层或多层和离散或连续型。限力 器有利于提升乘客上部躯体运动学控制,限定由肩带向腰带施加的张 力载荷,近似地限定由约束系统传送给上部躯体的载荷,由此有助于 将碰撞事故中的潜滑最小化。关于巻收器38和40的如上所述的动 态和静态载荷预收紧器和该载荷限定组件有助于使潜滑最小化。预碰 撞收紧器有助于减小碰撞前的松弛,由此可以改进乘客附着于座椅和 约束系统。
如图1所阐释,巻收器42位于椅背上相反于第一肩带织带26 — 侧的位置。巻收器44也位于椅背上相反于第二肩带织带28 —侧的位 置。这种布置形成交叉模式,以获得期望的有关于乘客肩部的安全带 方向和安全带角度,这种布置从为改进舒适度的自愿者试验中得出。 第一肩带织带26和第二肩带织带28延伸过座椅12的顶部改变了方 向而没有在椅背顶部扭曲或折叠。这种布置也提高了乘客舒适度和性 能,其中第一肩带织带26和第二肩带织带28可更自然贴合乘客肩部 曲线。
本发明的一种四点式座椅安全带约束系统替代实施例如图2至4 所阐释,该四点式座椅安全带约束系统总体上阐释为50。图中显示 了座椅52,其包括总体上垂直的椅背54,其延伸于顶部56和底部 58之间用于支撑乘客背部。座椅52进一步包含总体上水平的椅垫60, 其从椅背54的底部58向前伸出。椅垫60在内侧或右侧62和外侧或左侧64之间延伸以支撑乘坐的乘客。内侧62进一步定义为座椅52临 近内侧或车辆中间的一侧,外侧64进一步定义为座椅52临近外侧或 车辆外部的一侧。
可移动头枕66以已知方式连接于椅背54上部的顶部区域56。 头枕66可在如图3所阐释的提升位置和如图2和4所阐释的降低位 置间移动。头枕66包含一对横向座椅安全带扣68和68'。带扣68和 68'每个均可在外侧位置和内侧位置间移动。内侧位置如图3所阐释, 而外侧位置如图2和图4所阐释。应注意尽管所示的座椅安全带扣 68和68'的配置为环绕肩带70和72的带扣,也可采用安全带保持器 的其他配置例如实质上水平的法兰。
带扣68和68'根据座椅乘客的身体保持肩带70和72处于分隔开 的配置。通过肩带70和72得以一定程度分隔,乘客的舒适度被优 化。理想状态下肩带70和72间隔开置于成人乘客(未显示)的锁骨 外。这种间隔会变化,但理想间隔为在中等身材男性乘客锁骨前缘的 高度从肩带70中心线至肩带72中心线大约为180mm至大约208mm。 肩带70和72的间隔是关于乘客中心线对称的。
如图1所提出以及联合四点式座椅安全带约束系统IO所述,如 图2至图4所示的四点式座椅安全带约束系统50包含第一、或内侧 肩带织带70沿椅背54的顶部56延伸到底部58。也提供了第二、或 外侧肩带织带72,其类似地沿椅背54的顶部56延伸到椅背54的底 部58。
四点式座椅安全带约束系统50进一步包括第一、或内侧腰带织 带74沿内侧62延伸到锁扣(锁舌)部件76。系统50进一步包括第 二、或内侧腰带织带78沿椅垫60的外侧64延伸到锁舌(锁扣)部 件80。第一腰带织带74通过巻收器82固定于座椅52。巻收器82通 过如前所述的紧固件固定于座椅52。第二腰带织带78类似地固定于 座椅52。巻收器82和84的形式和功能类似于如上所说以及如图1 所述的巻收器38和40,包含所有列出的有利于调节安全带张力的变化形式。
巻收器82和84位于椅垫60之下。此种位置为腰带织带74和 78提供了实质上由椅背52向前的固定位置。以此种方式布置腰带织 带74和78还为乘客/佩戴者提供了更为舒适的配置。
锁扣(锁舌)部件76可释放地连接于锁舌(锁扣)部件80。第 一肩带织带可释放地连接于部件76和80且第二肩带织带72可释放 地连接于部件76和80。由第一肩带织带70和第二肩带织带72构 成的"V"型配置通过织带70和72汇聚于部件76和80形成。通过 此种配置提供的横向间隔以及所有由此获得的益处类似于如上所述 的四点式座椅安全带约束系统IO的如上文讨论的益处。
头枕66可升至如图3所阐释的位置或降至如图4所阐释的位置。 此外,横向座椅安全带扣68和68'可在如图3所阐释的内侧位置和如 图2、 4所阐释的外侧位置间水平调整。头枕(或者,替代方法为安 装于椅背上的载荷承受件(未显示))的竖向调整使横向座椅安全带扣 68和68'得以竖向调整。头枕66及其相关的横向座椅安全带扣68和 68'的调整可自动完成(例如通过机械移动、磁性移动或电动移动) 或手动完成,以作为自动调节特性的替代或补充。通过关于头枕的横 向座椅安全带扣68和68'的水平移动和头枕66的竖向移动,不同体 形的乘客可以得到所期望的肩带70和72的横向间隔,特别是具有不 同尺寸的躯干的乘客。乘客因此通过改进的座椅安全带系统性能在正 常驾驶状态下和碰撞事故中获得更多的舒适和额外的益处。
第一肩带织带70通过由如上所述紧固件可移动地紧固于座椅52 上的巻收器86固定于座椅。第二肩带织带72通过由紧固件可移动地 紧固于座椅52上的巻收器88牢固地紧固于座椅52。巻收器86和88 在图3中示为位于其第一、较低位置,而在图4中移至其第二、较 高位置。虽然阐释了两个位置,但应理解为通过使用适当的连接器, 各种位置都是可能实现的。巻收器86和88在位置间的移动根据乘客 的体形和身材为乘客提供了不同的肩带布置。该布置也帮助避免安全带的扭曲或折叠。
座椅约束系统10设计用于控制乘客运动和减少乘客胸部的压力 程度。在撞车事故中系统10使乘客躯干在安全带张力峰值时处于垂
直位置或垂直向前位置。火药式、电子式、机械式或其他装置对巻收
器38和40的预收紧确保在撞击负载中腰带30和34接触骨盆。如图 2所示,座椅坡面89也包括在座椅约束系统10中,以进一步将乘客 骨盆的水平移动和垂直下降减到最小。座椅坡面89可为本技术领域 已知的各种种类、类型、材料或形状。座椅坡面通常由金属板制成, 在碰撞中可能变形。座椅坡面89如图2所示通常位于椅垫软垫下方, 位于乘客的骨盆和大腿部位下方。座椅坡面89前部竖向高于后部以 形成角度,以此在前向撞击中阻止乘客的前向水平移动。乘客如要前 向移动乘客需克服重力滑上座椅坡面89,而在例如平坦座椅中其阻 力较小。同样,出于类似的原因具有倾斜形状的座椅坡面89,在前 向碰撞中,如乘客趋于在碰撞方向上前向移动,座椅坡面89的形状 和材料可阻止乘客骨盆竖向下降的能力。上述系统部件相结合,适当 连接后,可防止在碰撞中肩带26和28将腰带30和34拉下骨盆的可 能性,这种可能性可导致潜滑的一种形式即乘客的骨盆滑至腰带下 方。
为增加四点式座椅安全带约束系统50对不同体形的乘客的适应 性,使用了竖向可调节的腰带扣90以限制第一腰带织带74的侧面至 侧面移动。出于相同的原因使用了竖向可调节的腰带扣92以限制第 二腰带织带78的侧面至侧面移动。如图3和4所阐释,竖向可调整 腰带扣90和竖向可调整腰带扣92可从提升位置移动至降低位置,降 低位置由竖向可调整腰带扣90'和竖向可调整腰带扣92'和以虚线显示 的腰带织带所阐释。这种竖向调节功能可改变腰带织带74和78的角 度,由此分别改变因腰带巻收器82和84分别产生的静态安全带张力 的垂直分力。如上所释,静态安全带张力有助于保持腰带织带74和 78位于乘客腰部。可调整腰带扣90和92移动至以虚线所阐释的降 低位置使静态安全带张力更多地转化为垂直分力,导致部件76和80縮上去的阻力变大。相反地,调节腰带扣90和92移动至提升位置以 转化为较小的垂直分力,由此提升了乘客的舒适度。可调节腰带扣 90和92的竖向调整可采用手动式或自动式。
腰带织带74和78的角度实质上适为在侧视图中距竖向0°和 32°之间,更适为距竖向大约16° ,如图2所示。角度的选择取决 于部件76和80上向下的力和必要的约束力的均衡。还需要考虑腰带 74和78上向下的力对肩带70和72上的向上的力的均衡。
上文讨论的座椅安全带和巻收器配置有关于本发明的一个优选 实施例,其中巻收器固定于座椅本身。图5展示了一个替代实施例, 其中座椅安全带巻收器改为安装于车辆内部临近于座椅的区域。
特别地,展示了一种总体上阐释为IOO的车辆座椅总成,其中车 辆座椅包含车辆座椅椅背102和车辆座椅基座104。车辆座椅基座104 以常规方式固定(或可移动地连接)于车辆地板106。
采用了一对肩带108和110。肩带108延伸过形成于车辆座椅椅 背102上的孔112。肩带IIO延伸过同样形成于车辆座椅椅背102上 的孔114。孔112和114保持肩带108和IIO位于根据图2至图4所 示实施例由上文提及的优选结构。
肩带108的一端连接于锁扣(锁舌)部件116。肩带108的另一 端连接于肩带巻收器118。肩带IIO的一端连接于锁舌(锁扣)部件 117。肩带110的另一端连接于肩带巻收器120。应了解部件116可 或为锁扣或为锁舌且部件117可或为锁舌或为锁扣。涉及这些元件时 脑海中应有可互换性。肩带巻收器118和120固定地连接于车辆内部 例如车辆内部横梁122。
采用了一对有关于车辆座椅基座104的腰带织带124和126。腰 带织带124的一端连接于锁舌(锁扣)部件116。腰带织带124的另 一端连接于腰带织带巻收器128。类似地,腰带织带126的一端连接 于锁扣(锁舌)部件117。腰带织带126的另一端连接于腰带织带巻 收器130。腰带织带巻收器128和130固定地连接于车辆内部例如车辆内部横梁132。为保持腰带织带124位于其相对于车辆座椅基座104 的适当位置,采用了引导扣134,其最好连接在车辆座椅基座104。 另外,为保持腰带织带126位于其相对于车辆座椅基座104的适当位 置,采用了引导扣136,其最好连接在车辆座椅基座104。引导扣134 和136根据图3所示的实施例如上文提及均可调节(例如竖向)。
图6阐释了座椅安全带巻收器的替代连接方式,其连接于的车辆 区域不同于图5所示的座椅。参考图6,展示了总体上阐释为200的 车辆座椅总成,其中车辆座椅包括车辆座椅椅背202和车辆座椅基座 204。车辆座椅基座204固定(或可移动地连接)于车辆地板206。
采用了第一肩带208和第二肩带210。第一肩带208延伸穿过形 成于车辆座椅椅背202上的孔212。第二肩带210延伸穿过同样形成 于车辆座椅椅背202上的孔214。类似于如图5所示的孔112和114 以及有关讨论,孔212和214保持肩带208和210位于如上文讨论 的优选V型结构。
第一肩带208的一端连接于锁扣(锁舌)部件216。第一肩带208 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一肩带巻收器218。第二肩带210的一端连接于锁 舌(锁扣)部件217。第二肩带210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二肩带巻收器 220。部件216可或为锁扣或为锁舌且部件217可或为锁舌或为锁扣。
第一肩带巻收器218和第二肩带巻收器220固定地连接于车辆内 部例如车辆内部横梁232上。如图所阐释,第一肩带巻收器218安装 于内部横梁232上与孔212相反的一点,第二肩带巻收器220安装于 内部横梁232上与孔214相反的一点。这样在车辆座椅背部202的背 面第一肩带208和第二肩带210形成了交叉布置。
采用了一对腰带织带224和226。腰带织带224的一端连接于锁 舌(锁扣)部件216。腰带织带224的另一端连接于腰带织带巻收器 228。腰带织带226的一端连接于锁扣(锁舌)部件217。腰带织带 226的另一端连接于腰带织带巻收器230。腰带织带巻收器228和230 固定地连接于车辆内部横梁232。为保持腰带织带224位于其适当位置,采用了引导扣234,其适于(但非唯一)连接在车辆座椅基座204 上。类似地,引导扣236也连接在车辆座椅基座204上用于保持腰带 织带226位于其适当位置。引导扣234和236均可在例如竖向方向上 调节。
虽然本发明已联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作了描述,应理解为已描述 的特定机械结构和技术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离开本发明权 利要求的实质和范围下,对所述的方法和装置可有许多变化。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乘客约束系统包含具有椅背和椅垫的座椅,所述椅背具有前部、顶部、左半部和右半部;具有卷收器端、锁扣端和中心线的第一肩带,所述第一肩带沿所述椅背的所述前部的所述左半部延伸越过乘坐乘客的左肩;具有卷收器端、锁扣端和中心线的第二肩带,所述第二肩带沿所述椅背的所述前部的所述右半部延伸越过乘坐乘客的右肩;用于保持所述第一肩带的第一肩带保持器,所述第一肩带保持器连接于所述椅背;用于保持所述第二肩带的第二肩带保持器,所述第二肩带保持器连接于所述椅背;可操作地连接于所述椅背的所述右半部的第一肩带固定器,所述第一肩带的所述卷收器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肩带固定器;可操作地连接于所述椅背的所述左半部的第二肩带固定器,所述第二肩带的所述卷收器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肩带固定器;以及可连接所述第一肩带和第二肩带中的一个或两个的锁扣锁销总成,当所述第一肩带和第二肩带连接于所述锁扣锁销总成时所述第一肩带和第二肩带形成V型结构,所述第一肩带保持器保持所述第一肩带且所述第二肩带保持器保持所述第二肩带以使所述肩带在大约中等身材男性乘客锁骨前缘的高度处具有在180mm至208mm间的最大中心线至中心线宽度。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乘客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肩 带和第二肩带至少部分越过所述椅背的所述顶部。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乘客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肩 带和第二肩带至少部分穿过所述椅背。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乘客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其还包含可 连接于所述锁扣锁销总成的第一腰带和可连接于所述锁扣锁销总成的第二腰带,其中所述椅垫包含左侧、右侧和底面,且其中所述第一腰带和所 述第二腰带连接于所述椅垫的所述底面。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乘客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含连接 于所述椅垫的所述左侧的所述第一腰带可通过的竖向可调整左带扣,以及 连接于所述椅垫的所述右侧的所述第二腰带可通过的竖向可调整右带扣。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乘客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其还包含可 连接于所述锁扣锁销总成的第一腰带和可连接于所述锁扣锁销总成的第 二腰带,其中所述椅垫包含左侧、右侧和底面,其中所述第一腰带连接于 所述椅垫的所述左侧以及所述第二腰带连接于所述椅垫的所述右侧。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乘客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椅背还 包含背部,其中所述第一肩带固定器和第二肩带固定器固定于所述椅背的 所述背部。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乘客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肩 带固定器固定于所述椅背的所述背部的右半部以及所述第二肩带固定器 固定于所述椅背的所述背部的左半部,以使所述第一肩带的部分与第二肩 带的部分在所述椅背的所述背部互相交叉。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乘客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肩带保 持器为连接于所述椅背的所述第一肩带可通过的第一可移动带扣,以及第 二肩带保持器为连接于所述椅背的所述第二肩带可通过的第二可移动带 扣。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乘客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和第二可移动带扣为水平方向可移动。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乘客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含可 调节地安装于所述椅背的所述顶部的头枕总成,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可移 动带扣连接于所述头枕总成。
1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乘客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含连 接于所述锁扣锁销总成的至少一个负重件。
13. —种车辆乘客约束系统包含具有椅背和椅垫的座椅,所述椅背具有前部、顶部、左半部、右半部、 以及背部,所述椅垫具有底面;具有巻收器端和锁扣端的第一肩带,所述第一肩带沿所述椅背的所述 前部的所述左半部延伸越过乘坐乘客的左肩;具有巻收器端和锁扣端的第二肩带,所述第二肩带沿所述椅背的所述 前部的所述右半部延伸过乘坐乘客的右肩;位于所述椅背所述背部的所述右半部的第一肩带固定器,所述第一肩 带的所述巻收器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肩带固定器;位于所述椅背所述背部的所述左半部的第二肩带固定器,所述第二肩 带的所述巻收器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肩带固定器,由此所述第一肩带的部分 与所述第二肩带的部分在所述椅背的所述背部互相交叉;具有固定器端的第一腰带;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椅垫之下的第一腰带固定器,所述第一腰带的所述 固定器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腰带固定器;具有固定器端的第二腰带;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椅垫之下的第二腰带固定器,所述第二腰带的固定 器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腰带固定器;以及可连接所述第一肩带和所述第二肩带中的一个或两个的锁扣锁销总 成,当所述第一肩带和第二肩带连接于所述锁扣锁销总成时所述第一肩带 和第二肩带形成V型结构。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辆乘客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椅垫 包含左侧、右侧和底面。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车辆乘客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含连 接于所述椅垫左侧的所述第一腰带可通过的竖向可调整左带扣,以及连接 于所述椅垫右侧的所述第二腰带可通过的竖向可调整右带扣。
16.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辆乘客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含连接于所述椅背的所述第一肩带可通过的可移动左带扣,以及连接于所述椅 背的所述第二肩带可通过的可移动右带扣。
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车辆乘客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 动左带扣和所述可移动右带扣为水平方向可移动。
18.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车辆乘客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含可 调节且可操作地联接于所述椅背的头枕总成,其中所述可移动左带扣和可 移动右带扣连接于所述头枕总成。
19. 一种用于具有前向端车辆的车辆乘客约束系统,该车辆乘客约束 系统包含具有椅背和椅垫的座椅,所述椅背具有前部、顶部、左半部、右半部、 以及背部;固定于所述椅背的所述背部的所述右半部一处的左肩带,其沿所述椅 背的所述前部的所述左半部延伸越过乘坐乘客的左肩;固定于所述椅背的所述背部的所述左半部一处的右肩带,其沿所述椅 背的所述前部的所述右半部延伸越过乘坐乘客的右肩;具有固定器端的第一腰带,所述第一腰带具有竖向约为0°至32°的 角度;具有固定器端的第二腰带,所述第二腰带具有竖向约为O。至32°的 角度,由此所述左肩带和右肩带在所述椅背的所述背部形成交叉结构,所述 左肩带和右肩带在所述椅背的所述前部形成V型结构。
20.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车辆乘客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腰带距竖向的角度为距竖向16°以及所述第二腰带距竖向的角度为竖向 16° 。
全文摘要
本发明披露了一种将车辆乘客约束在车辆座椅上的四点式座椅安全带系统。采用了双肩带,其和一对腰带扣在一起。肩带在锁扣上收拢形成V型结构,其有助于乘客安全与舒适。可移动地调节的卷收器用于固定每一肩带上端于车辆座椅。具有一对横向可调节带扣的可移动头枕用于进一步提高乘客的安全与舒适。
文档编号B60R22/00GK101318498SQ20081010869
公开日2008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08年6月4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4日
发明者保罗·百德威, 斯蒂芬·威廉·路哈那, 柯尔斯顿·玛丽·卡尔, 珊丽·文卡特·康卡那拉, 约翰·L·沙里文, 蒂凡妮·纳塔里尼, 迪安·M·匝若迪 申请人: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