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动态手套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29592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汽车动态手套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储物箱,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副驾驶位置的活动手套箱。
背景技术
汽车内部一般均考虑设置一些储物空间,用于放置一些方便用具,同时也应考虑乘员的舒适性。汽车储物空间中较普遍的是存放手套可书本的手套箱,由于驾驶员一侧缺少足够的空间进行布置,其通常设置在副驾驶位置。公告号为CN1157233A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机动车活动手套箱,这种手套箱具有一箱体;一箱盒,插在箱体内,在一侧壁上具有一开口 ;一第一滑动装置,使箱盒在箱体内沿汽车纵向滑动;一箱屉,插在箱盒内,通过侧壁开口将其放出;一第二滑动装置,使箱屉在箱盒内作横向滑动。该专利申请的技术方案考虑到驾驶安全性,由驾驶员一侧的开关控制,采用液压方式活动开关副驾驶位置的手套箱。公告号为CN201484300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车手套箱,包括手套箱盖子、手套箱箱体和固定在手套箱盖子上的胶套,手套箱箱体上设置有轨道,手套箱箱体的轨道上设置有档位机构,拉动手套箱盖子开启手套箱时,手套箱盖子上的胶套将沿着轨道移动,当胶套移动至档位机构时,此时完成手套箱第一次的开启,继续施加力拉动手套箱盖子,胶套越过档位机构移动至轨道底部,实现手套箱完全的开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手套箱开启增加了档位,改善了手套箱开启时乘员的舒适性,同时保证取物的方便性;该实用新型应用方便,与目前已有手套箱比较,几乎不增加任何成本。在CN1157233A的技术方案中,它仅仅考虑到了驾驶安全性,却仍存在副驾驶位置乘员的舒适性,由于汽车内空间有限,而手套箱一般在副驾驶位置乘客腿部的斜上方,占用了一定的空间,如箱屉状的手套箱滑出后,情况加更加恶化。CN201484300U的技术方案采用分档开启,虽然能解决手套箱开启后的空间问题, 但在不开启状态下,情况仍然没有改变。另外,由于手套箱外壳一般较硬,当乘客膝盖或小腿碰到储物箱下侧时,会感觉到不舒服。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动态手套箱,其设置在副驾驶位置,当该手套箱与乘员的腿部触碰时会产生动态变化,自动调整该处的空间,以适应不同体形乘员在该位置对空间舒适性的要求,同时,该手套箱与乘员触碰处要有一定的弹性,解决较硬手套箱外壳影响乘员触碰舒适性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汽车动态手套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设有二个侧壁、一个后壁和一个上开口 ;在所述二个侧壁上设有转轴,所述箱体通过所述转轴枢接在汽车副仪表台上;所述箱体还设有一个前开口,在所
3述前开口上设有一个活动板;所述活动板上端连接在所述前开口的上沿,所述活动板下端连接在所述开口的下沿,所述活动板二个侧边分别活动连接在所述二个侧壁上。通过在手套箱的前开口上设置一个活动板,当乘客腿部接触到该活动板时,可使所述活动板向手套箱内侧凹陷时,自动调整该处的空间,以适应不同体形乘员在该位置对空间舒适性的要求。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活动板包括若干限位凸条,每个限位凸条设有一上面、一下面、一外面和一内面;所述若干限位凸条上面和下面两两相邻,呈面对面相贴排列;所述若干限位凸条外面相互粘连,形成一个连续面;所述限位凸条长度与所述前开口宽度适配。由于相互紧贴的上面和下面的限制,而所述外面又相互粘连,所述所述限位凸条只能向手套箱内侧凹,而不会向外侧凸出,满足该处乘座空间的的调整。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活动板包括一个弹性外饰层,所述弹性外饰层粘贴在所述若干限位凸条的连续面上。在所述活动板外面设置弹性外饰层,可以更好地保证所述若干限位凸条外面的粘连强度,同时增加乘员腿部与之接触的舒适性。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活动板还包括一个弹性内饰层,所述弹性内饰层分别粘贴在所述若干限位凸条中最上和最下的限位凸条的内面上。设置弹性内饰层,可以防止所述活动板向内凹陷时,所述若干限位凸条上面与下面相接处张开而形成缝隙,使放置手套箱内和小件物品卡入所述缝隙;将所述弹性内饰层上下两端与所述最上和最下的限位凸条内面相粘连,防止所述弹性内饰层的移动。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在所述二个侧壁的前边沿上还设有向所述箱体内延伸的挡边,所述挡边与所述活动板的外面作接触连接。该挡边的设置可更好地提高所述活动板的强度,防止所述活动板向手套箱外侧凸出。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前开口下沿设置在所述后壁上,所述活动板延伸并连接在所述后壁的下沿上。该结构可增加活动板的与乘员的腿部接触面,可以更充分地利用该处的空间。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较好地解决手套箱的设置与该处空间利用问题,使腿部较长的乘员在该处具有更好的空间舒适性,同时也解决了较硬手套箱外壳影响乘员触碰舒适性问题。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车辆副仪表台上的布置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图3为图2中A — A剖面视图;图4为图3中I处的放大视图;其中,副仪表台1、箱体2、侧壁201、后壁202、上开口 203、前开口 204、挡边205、上横档206、转轴207、活动板3、限位凸条301、弹性外饰层302、弹性内饰层303、上面304、下面305、内面306、外面307。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和图2,一种汽车动态手套箱,包括箱体2和活动板3。所述箱体2枢接在车辆副仪表台1中的一个凹陷中。所述箱体2设有二个侧壁201、一个后壁202、一个上开口 203和一个前开口 204,在所述上开口 203和所述前开口 204相邻处设有一个上横档 206。在所述二个侧壁201上设有转轴207,所述箱体2通过所述转轴207枢接在汽车副仪表台1上。所述箱体2的前开口 204的两侧设有挡边205,所述活动板3设置在所述前开口 204上;所述活动板3的上端连接在所述前开口的上沿的上横档206上,所述活动板3的下端连接在所述后壁202的下沿,所述活动板3 二个侧边分别活动连接在所述二个侧壁201 上,与所述挡边205的内面接触。参见图3和图4,所述活动板3包括19根限位凸条301,每个限位凸条301设有一上面304、一下面305、一外面307和一内面306。所述19根限位凸条3的上面304和下面 305两两相邻,呈面对面相贴排列;所述19根限位凸条3的外面307相互粘连,形成一个连续面;所述限位凸条3的长度与所述前开口 204宽度相等。在所述活动板3的外面设有一个弹性外饰层302,内面设有一个弹性内饰层303。 所述弹性外饰层302粘贴在所述19根限位凸条3外面307连接而成的连续面上。所述弹性内饰层303分别粘贴在所述19根限位凸条中最上和最下的限位凸条3的内面306上。上述实施例是为了更清楚地理解本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本实用新型权利的一种限制,在不脱离本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变化,所有这些对所述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修改将包括在本权利要求的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动态手套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设有二个侧壁、一个后壁和一个上开口 ; 在所述二个侧壁上设有转轴,所述箱体通过所述转轴枢接在汽车副仪表台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体还设有一个前开口,在所述前开口上设有一个活动板;所述活动板上端连接在所述前开口的上沿,所述活动板下端连接在所述开口的下沿,所述活动板二个侧边分别活动连接在所述二个侧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动态手套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板包括若干限位凸条,每个限位凸条设有一上面、一下面、一外面和一内面;所述若干限位凸条上面和下面两两相邻,呈面对面相贴排列;所述若干限位凸条外面相互粘连,形成一个连续面;所述限位凸条长度与所述前开口宽度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动态手套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板包括一个弹性外饰层,所述弹性外饰层粘贴在所述若干限位凸条的连续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汽车动态手套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板还包括一个弹性内饰层,所述弹性内饰层分别粘贴在所述若干限位凸条中最上和最下的限位凸条的内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汽车动态手套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二个侧壁的前边沿上还设有向所述箱体内延伸的挡边,所述挡边与所述活动板的外面作接触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动态手套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二个侧壁的前边沿上还设有向所述箱体内延伸的挡边,所述挡边与所述活动板的外面作接触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汽车动态手套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开口下沿设置在所述后壁上,所述活动板延伸并连接在所述后壁的下沿上。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动态手套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开口下沿设置在所述后壁上,所述活动板延伸并连接在所述后壁的下沿上。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动态手套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开口下沿设置在所述后壁上,所述活动板延伸并连接在所述后壁的下沿上。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动态手套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开口下沿设置在所述后壁上,所述活动板延伸并连接在所述后壁的下沿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动态手套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设有二个侧壁、一个后壁和一个上开口;在所述二个侧壁上设有转轴,所述箱体通过所述转轴枢接在汽车副仪表台上;所述箱体还设有一个前开口,在所述前开口上设有一个活动板;所述活动板上端连接在所述前开口的上沿,所述活动板下端连接在所述开口的下沿,所述活动板二个侧边分别活动连接在所述二个侧壁上。通过在手套箱的前开口上设置一个活动板,当乘客腿部接触到该活动板时,可使所述活动板向手套箱内侧凹陷时,自动调整该处的空间,以适应不同体形乘员在该位置对空间舒适性的要求。
文档编号B60R7/04GK201980147SQ20102062030
公开日2011年9月21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24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24日
发明者刘强, 宋百忠, 李书福, 杨健, 赵福全, 马芳武 申请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